㈠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案例 活動主題:《花卉與生活》 學校:遼寧省沈陽市法庫 縣慈恩寺鄉中心校 年級:五年級 主講教師:史克升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案例 活動主題:《花卉與生活》活動目標: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知道種植花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實踐中對花卉知識有更深的了解,並從中掌握一些科普知識。活動准備:教師提供花卉種植基地,花卉信息網址,有關資料。學生去基地實踐,走訪調查,上網搜集材料等。活動課時:三課時。本課為第三課時。活動內容:第一課時:分組討論提出問題,確定小組活動內容。 第二課時:去基地,市場調查,實踐。分組整理。 第三課時:成果交流與匯報。活動過程教 師 指 導 思 路學生學習方法設計意圖 一、激情導入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成果 1、各小組按照自己的匯報順序由代表匯報。 2、評選出:「實踐活動 優勝組」 四、實踐總結1、欣賞歌曲《花仙子之歌》2、每人用一句話表達出對這節課的感受。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第一課時我們分組討論提出問題,確定了各小組的活動內容。第二課時我們走向社會去種植基地實踐,到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去完成任務。老師相信我們一定會有許多收獲急於向大家匯報,這節課老師就給你們展示的機會。 小組歸納所調查采訪的資料、圖片等,選出匯報代表,准備匯報。 分四個小組,採取靈活多樣的匯報形式展示各小組的成果。 形式:資料匯報。圖片展示。播放在花卉種植基地實踐的錄像。(插件附視頻資料)盆栽花卉實物展示說明。采訪園藝專家錄音資料。小品表演展示花卉作用。 組織學生公平評選(由代表選出)同時肯定其他各組成績。 欣賞樂曲,愉悅心情。 讓學生說出心裡所想,教師做適當點評。 引導學生繼續保持這種勤學善思,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好品質。 齊答: 《花卉與生活》 整理資料,討論匯報形式選出匯報代表。 小組代表匯報成果,展示自己小組的特色,體現多樣性。1、居室花卉調查小組:上網分類搜集資料。2、花卉品種調查小組:圖片展示加以說明。3、花卉栽培管理小組:①大屏幕播放小組在種植基地活動錄像資料。②各種花卉實物展示並介紹。4、花卉功能作用小組:①采訪專家的錄音資料。②頭飾表演。展示花卉的不同功效。 各組評選優勝組並進行表獎。 學生欣賞歌曲,隨唱歌曲。 舉手發言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 通過各種形式的匯報,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鍛煉,給學生設計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感受成功喜悅。體驗探索與實踐的樂趣。 陶冶學生的性情。感受生活的美麗。培養總結概括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點評:全課設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程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在參與社會調查、采訪、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團結協作、合作探究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與現實社會直接對話。由於全部活動過程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 資 源 支 持此活動設計所參考的文獻和資源支持內容 居室花卉調查方面:登陸雲南花卉信息網、廣西鮮花與生活網、新浪網http://bj.sina.com.cn 2001年03月22日7:22華商報下載內容資料等,分別查閱了卧室、客廳、書房、陽台等適合擺放哪些花卉,忌放哪些花卉。花卉品種方面: 走訪了法庫縣花卉市場,拍照並詢問了賣花人一些花卉方面問題。栽培管理方面: 去縣一花卉種植基地實踐,以錄像形式取得第一手資料。從基地購買了一些典型盆栽花卉。花卉作用方面: 采訪了縣園藝站的工作人員,去縣圖書館查閱了一些花卉作用方面的書籍。
㈡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報告單怎麼寫
有要求什麼格式嗎?你幾年級了?要多少字?
如果就像寫作文一樣就很好寫了。
首先,寫一下你什麼時候參加了什麼活動。然後你在描寫你參加這個活動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你的見解。比如你去敬老院,看到老人,你會覺得他們很孤單,更使自己希望全世界的老人都可以得到關懷啊,之類的。
然後你就開始花一般的篇幅寫你參加完這個活動的感受,你作為新一代,要怎麼做,或者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你要幹嘛等等。
這樣基本四五百字有了吧?
中學社會實踐報告還要求一千字呢!還有什麼錄音材料,攝影材料之類的。你們已經很爽了!
㈢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怎麼寫
作為學生練習寫作用抄的「社會實踐報告」,它的體例、寫法目前還無定論,可以參考「調查報告」的體例和寫法,「社會實踐報告」應該有以下幾部分:
標題:可以是公文式標題,即《關於……的實踐報告》;也可以是觀點式標題,例如《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前言:寫出社會實踐的參加者、實踐的主題、時間、地點。然後用「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從而過渡到正文。
正文:寫實踐者根據學校要求應該和自己想要報告的內容,例如:活動內容,經驗體會,理性思考,問題和建議。作為學生應該著重寫自己的認識,特別要寫出自己的體會,思考後的理性認識,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評價。
結語:可以寫出作者對此次活動的意見、批評或者建議。
落款:署名和報告時間。寫上參加實踐者的個人或群體(如班、組),報告完成的時間。
應該注意的是,寫作時可以按以上幾部分構思,但行文時不要寫上「前言」、「正文」、「結語」、「落 款」等字,而要寫標題,如「基本情況」、「主要體會」、「幾點思考」、「問題和建議」等。
㈣ 綜合實踐活動成果
寒假我和社區里的幾個同學一起去了敬老院。
在許多人眼裡,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裡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這里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走進大門一位熱心的阿姨接待了我們,還一邊給我們講解敬老院的概況。阿姨向我們講解到: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數患有神經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
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同學們也耐著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傢具,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還為老人們表演了小節目,讓這些在孤獨中生活著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老人家在這里都過得很開心,他們有時間的時候會在樓下的樹陰或者是樓上先房子里看一下電視或玩一下麻將,也有時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煉的。因此,老人在這里也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我們慰問到一個老婆婆,她居然哭了出來,很是傷心難過。我們耐心的和她聊天,聽老婆婆說她把她的退休養老金都給了她的子女,她子女不管她就把她送到這里來,而且很少來看望她。有一位同學和她說「我們都是您的子女。」並給她表演節目,直到老婆婆破涕為笑,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我心中有點酸酸的,老人們畢竟還是孤獨的,他們的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溫飽要求之上,有人在身邊那是最開心的了. 他們需要關心,愛護,敬老院的設施好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會上的一些關注。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若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體諒他們,那他們便只能於痛苦中渡過餘生,在黑暗中悄然逝去……
一次敬老院的慰問,使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訪問了那些老人年輕時的點點滴滴。我想那就是生命所創造的財富,異常珍貴。
當我們老的時候,是否可能這些老人,是否又能過的比他們幸福呢?這一切都是問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把握。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也成為歷史的功臣,成為新中國歷史長流中璀璨的一個顆心。
㈤ 小學生實踐活動有哪些
簡單的實踐活動很多:
把種子培養成開花結果植物之過程記錄;
觀察記錄冬天「窗花」的形成與消失過程;
觀察記錄爸媽做完一頓飯的全部過程;
觀察記錄爸媽照顧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某個情節;
觀察記錄一場雨及其中樹、街和行人等之過程;
體會記錄學習一種技藝(說拉談唱、折紙剪紙等等)的過程;
記錄郊遊、園游和旅遊的主要實景和心得感受;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不像其他學科課程內容那樣界限分明和系統化,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超越了傳統的學科邏輯體系。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人物、動物、植物還是事物,不管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科研還是科學藝術,只要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潛在教育價值的主題或項目均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通過采訪、調查、研究、實驗,研究一些社會問題之類。比如:舊課本回收利用、塗改帶的研究、洗澡水用量調查等。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步驟:首先設計活動方案,然後實施,再整理資料,最後撰寫實驗報告(論文)。
㈥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1、選題指導型。
「問題即課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象與問題,搜集與分析材料,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後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後確立活動主題。當然,在該課程的實施初期,也可教師提出,學生選擇,或學生提出,教師指導,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自主擬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價值」的主題。老師在熱情參與全程中,要適時調控、合理引領。
2、方案設計型。
適當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設計本身就是創新。擬定方案應統籌兼顧活動資源分布與學生的愛好特長之間的關系。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活動名稱、目的、實施過程、條件准備、時間安排、預期效果等;在形式表達上,一般可採用填表式、過程記錄式、計劃書式等。具體的設計要充分發揚民主,形成集體合力,應從內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動態調整,使其能服務於活動,指導於活動。
3、知識普及型。
知識只有通過主體自主建構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形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引導學生對綜合知識自主建構和運用,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向,然後以構建知識模塊的形式進行,在建構中一般應沿著「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運用----自主評價」的方向循序推進。
4、自我發展型。
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中心環節,「發展自我」也是該課程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這個領域,一般可引導學生圍繞「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等公眾關注的活動主題,採取「個體、小組、班級活動」,「校內、校外活動」,「課內、課外活動」等基本形式,通過「事件評析、角色扮演、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5、專題研討型。
在一段時間內,學生群體會對生活、學習中某一傾向性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經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形成集體共同關注的主題後,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開展專題實踐性研究。在研究中還要切實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最好能以小課題的面目出現,在專題研討活動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師的特長外,還要突出發揮好家庭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作用。
6、設計製作型。
「人人動手製作,個個動腦創造」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學生勞動體驗的獲得、技術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課堂內外的反復演練,許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在科技小製作、小設計、小發明及文化、藝術等動手與動腦的創意實踐中度過的。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其中的個性張揚和深度的探索體驗。
7、網路探究型。
信息時代讓人們在「地球村」里溝通無限,網路探究也讓小學生樂此不疲。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下,網路探究活動在擴展實踐時空的同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實現和外部世界、網路世界的溝通,使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但其必須「有基礎、有主題、有規則、有督檢」。
8、家庭體驗型。
有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在家庭中,對主題活動涉及到的某些知識和技術給學生講解後,要自覺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庭體驗型的主題活動經常以「小課題,長作業」等形式有機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過教師的跟蹤指導、家長的熱情服務、學生的自主努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9、社區實踐型。
以社會考察和社會參與為任務取向的實踐活動主要在學生熟悉的社區進行,在參觀、考察、訪問、生產勞動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中,使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豐富社會閱歷,積淀文化內涵,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該類活動一般沿著「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深入實踐」這一軌跡進行。
10、成果交流型。
「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程的中心任務。」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可以對前一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交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是學生活動後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