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權力是手段幸福是成果

權力是手段幸福是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6 14:32:50

① 權利和權力

權利,與義務對稱,是為道德、法律或習俗所認定為正當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自由。
權力,是權力主體憑借一定的政治強制手段,在有序的結構中,對權力的一種支配力和控制力,是職位、職權、責任和服務的內在統一。

② 如何理解權利是目的,義務是手段

你好,是這樣的,我人為。基本權利是由憲法律規范所確定的一種綜合性的權利體系,所謂基本權利是指憲法賦予的、表明權利主體在權利體系中重要地位的權利。基本權利作為憲法調整的權利形態,在整個權利體系中處於核心與基礎地位。基本義務是指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在社會生活中公民需要履行不同形式的法律義務,其中對於國家來說具有首要意義的義務,即對公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義務構成憲法規定功義務。公民的基本義務決定著公民在國家生活中的政治與法律地位。基本權力與基本義務之間的關系在不同層次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 (1)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的辨證統一關系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個一般原理,為現代人權觀念所公認。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所強調的:"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但是,權利和義務又有可分性的一面。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與范疇。在實際行使當中,有的主體可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有的主體則可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2)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的價值主次關系 有學者認為,基本權利和基本權利應當以權利本位,因為在權利與義務的關繫上,權利是目的,義務是手段,權利是義務存在的依據和意義,法律設定義務的目的就在於保護權利的實現。還有一種認為,法律作為社會控制、規范手段,在技術方面有兩種規范形式:賦予權利或權力,施加義務約束。而相比之下,後者是更為有效的方式。單純地宣告公民權利,不足以防止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及各級機關重大的決策失誤,而對於公職人員的行為設定義務規范和決策程序,有利於社會有效地實現對管理組織反控的目標。實際上,權利和義務是法的核心問題,兩者之間不存在以誰為本位的問題,撇開法律賦予誰以權利和加給誰以義務這一本質問題,討論誰為本位是沒有意義的。權利本位說把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絕對化,將權利的主導地位固定化,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quot;以重點論否定了兩點論"。事實上不存在固定的和普遍的權利本位和義務本位,作為矛盾統一體的各方的地位是依條件變化的。從法律規范的構成上看,權利和義務是保護和約束人們行為的兩個方面,其質的規定性由具體行為的主導方面是保護還是約束所決定。由於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單獨存在,故而根本就無固定的權利或義務本位。從法的關系的構成要素看,權利和義務是人們一定關系的定型化。在同一法律關系中,希望能幫到你,好用採納把。

③ 為什麼說法律是實現幸福的保障

幸福是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價值也就是法律作為一種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畢竟,法律最終要服務於人類社會。法律不僅是一種規則,更是一種藝術,是人類自我約束和限制的一種藝術。約束國家權力的行使,關進制度的籠子,約束富翁濫用經濟權利,約束知識分子濫用文化權利,讓一切掌握資源的人慎用手中的權利,否則將會招致法律的制裁。

只有在法律的限制和約束下,社會制度才能更加完善。因此重視法治建設,也是對公民個人權利和尊嚴的保護。幸福具有草根色彩,從而也構成了與公民個人息息相關的一項重要價值。

(3)權力是手段幸福是成果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法律是人類社會生活的調節器,沒有法律的狀況是不可想像的,可以說法律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職工的實際生活中,總是有著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從職工個人角度看,比較普遍存在的勞動保障問題、個人消費(尤其是購買住房、大件電器用品的購買和使用)問題等,它們是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自然也是法律現實需求的熱點。

各個單位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我們的法制教育宣傳需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比如在高校就特別需要注意對知識的利用和保護進行專門的法律宣傳,不然的話,教職員工的智慧成果就可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④ 權利是現代人獲得幸福的什麼條件

什麼權利啊,權利並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啊。幸福感取決於自己的獲取心吧,一個人想獲取的太多,往往很難幸福,反而懂得知足常樂的,要容易幸福

⑤ 為什麼十二題不選法律呢,還有十三題智力成果包括哪些權呢,謝謝了

12.區別 B.教育和D.法律,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比如「幸福」就是一幢樓,要建造這幢樓,就得打地基,而教育就是奠基,為什麼呢?很簡單,接受過教育的人,往往能更深刻的感知幸福,更理性的認識幸福,更無私的奉獻幸福!而在建造「幸福大樓」的過程中,法律所起的作用就是監督、約束,即在追求自身幸福、給與別人幸福的過程中要使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或方式,不能以犧牲他人幸福來創造自己的幸福。所以,能為此奠基是教育,而能為此約束的才是法律。
13.這題其實不難,因為它考察的是考生審題仔細不仔細。注意看,C選項講的是「智力成果」而不是「智力成果權」,如果選項說「智力成果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那麼它就是對的!
明白了嗎?

⑥ 權利的三個層次分別是什麼馬克思主義

權利的三個層次是:

一、強制

所謂強制,就是通過一種暴力手段,要求服從,在政府中通過軍隊、組織等暴力手段來實現,比如說較近一直爭議較多的強拆,而在企業當中,職務本身就附有一種強制性,因此,在下級和上級意見不一致時,為了貫徹自己的指導方針,上級會利用此種權力,而強制性要求下級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二、控制

控制和強制不同,暴力機構只是控制的一種手段,此外,通過建立法律法規、行政管理、利用高科技技術進行監督等方式,可以將人民圈定在一個范圍之內,而在企業當中,控制的范圍自然就超過簡單的職權,而延伸到公司的規章制度層面的內容,通過對整個業務流程的監控,從而實現企業的整體績效。

三、影響

影響通過外部的因素,致使自身產生一種驅動力,從而依照影響者的行為行事。在政治上,就表現在通過利用媒體的宣傳作用進行正面美化,通過各種親民的主動來彰顯人格的魅力,而在企業當中,影響力更多的來源於企業的文化以及職位上某個領導人自身的一種人格的魅力。


(6)權力是手段幸福是成果擴展閱讀:

有關權利的三種理論學說:

一、分析理論

權利的分析理論旨在研究權利的概念問題,弄清法律關系裡所使用的權利語詞,從而使法律問題的解決更容易,也更確定。如霍菲爾德認為「權利」一詞可以囊括要求、特權、權力和豁免,進而他試圖通過確定這四者在法理上的相對者和相關者來弄清法律關系。

又如,哈特與麥考米克之間關於意志論與利益論的爭論也饒有趣味。對哈特來講,權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選擇;對麥考米克來講,權利則是受到保護的某些利益。

二、價值理論

權利的價值理論構成了最近一百多年來權利理論最光彩奪目的篇章,它接引現代最好的哲學智慧,與正義理論密切相聯,也因此在較大程度上受政治立場的影響。

如在自由主義陣營里,以諾齊克為代表的自由權論者( libertarian)以人權(如財產權利)的絕對神聖不可侵犯為前提,德沃金所採納的自由主義觀點則從平等關懷和尊重個人這個前提起步。

三、社會理論

權利的社會理論是隨著最近幾十年來法社會學的興起而出現的,它強調從社會闡釋權利,以權利闡釋社會。主要研究權利的觀念、體系和保護機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社會條件、社會過程和社會機制。

同時,還把較多的注意力投向社會生活里的人們實際享有權利的狀況。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權利的社會學分析在權利與社會發展、人權與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迄今還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權利社會學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權利

閱讀全文

與權力是手段幸福是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