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承兌匯票沒有背書就轉讓有什麼稅務風險嗎
一、稅務風險主要是折價10萬元部分可能因為缺少合法有效憑證,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抵稅。
二、法律風險主要是該因承兌匯票雖然轉給下家了,但是仍有或有負債風險;萬一出現到期不能兌付情形,因為沒有環環相扣,可能喪失對前手的追訴權(不喪失對承兌人的追訴權),這樣不利於保護自己的法定權益。
2. 承兌匯票背書轉讓給出票人有啥風險
回頭票。。。沒有什麼風險,最多出證明,證明你企業讓和出票企業是正常貿易來往即可
3. 承兌匯票背書了,上面註明不可轉讓。持票人在匯票未到期的情況下可以貼現嗎怎樣防範貼現風險
原則上可以貼現,不過要付很多的手續費。貼現的時間不同,手續費用也相應的不同,提前的時間越多,手續費越多。如果現金流沒有問題,不建議提前貼現。
貼現沒有什麼風險,不知道你說的貼現風險是什麼?貼現需要到銀行辦理相關手續就可以。
4. 企業如何控制收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
因為企業錢越來來越自難要,銷售回款越來越多的是銀行承兌匯票.而現實中,涉及銀行承兌匯票的糾紛和案件時常發生,相關企業在接受和轉讓時,即使手續很完善,也常常被捲入票據的糾紛,輕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損失本金.相反,如果完全拒絕收銀行承兌匯票,又會降低回款速度,提高資金成本,增加經營難度.於是,有的企業人員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票的真假,而現實中有很多問題僅靠此是無法控制的. 1.關鍵是把握你的上手:有正常的工商\稅務手續,正常的經營狀況,與你有正常的貿易背景,有銀票金額相當支付能力. 2.嚴格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的交接手續,收票時上手必須背書,轉讓時自己必須背書,同時填寫下手公司名稱. 3.不收不了解客戶的銀行承兌匯票. 4.做好銀行承兌匯票的收付記錄和資料保管.
5. 銀行承兌匯票有哪些風險
風險:
一、承兌犯罪具有交叉性,往往涉及多個罪名,正是這種交叉性復雜性構成了承兌匯票犯罪監管的難點。而且,銀行只能是形式上做一些審查,這就給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鑽空子的機會。
二、一些金融掮客利用非法手段從一家銀行輸出承兌匯票,然後到另一家銀行進行貼現,套取銀行資金,進入股市操作或進行收購上市企業。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與別的企業聯手,偽造交易合同,然後採取反復使用同一增值稅發票原件,或非法購買、借用別的企業貸款卡、財務專用章等資料;抑或是集團內部各公司之間對開增值稅票,騙取銀行承兌匯票。
(5)匯票轉讓風險擴展閱讀
銀行承兌匯票出票人應於匯票到期前將票款足額交存其開戶銀行。承兌銀行應在匯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後的見票當日支付票款。
承兌銀行存在合法抗辯事項拒絕支付的,應自接到商業匯票的次日起3日內,作成拒絕證明,連同銀行承兌匯票郵寄持票人開戶銀行轉交持票人。
銀行承兌銀行出票人於匯票到期日未能足額交存票款的,承兌銀行除憑票向持票無條件支付票款外,對出票人尚未支付的匯票金額按照每天萬分之五計收利息。
6. 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是什麼,風險怎樣應對
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是到期不能兌付的風險。
7. 請教陳版及各位:應收票據背書轉讓的風險轉移問
請參考《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第三條的規定。
三、企業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或將持有的金融資產背書轉讓,是否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答:企業對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的金融資產,或將持有的金融資產背書轉讓,應當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的規定,確定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企業已將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不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繼續判斷企業是否對該資產保留了控制,並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解釋5號將判斷金融資產是否終止確認的條件明確為「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
關於如何判斷「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此前《〈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中以舉例的形式說明「企業以不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表明「企業已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風險和報酬轉移給了轉入方」,應當終止確認相關金融資產;「企業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表明「企業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風險和報酬」,不應當終止確認相關金融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將法律形式(出售金融資產時是否附追索權)作為判斷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的標准,解釋5號對此標准進行了修正,即使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的金融資產,如果經過判斷企業已將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仍舊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即,與此前的規定相比,解釋5號的本條規定更注重對風險和報酬的承擔和轉移情況的實質性判斷,而不是以法律形式上是否附有追索權作為唯一的判斷標准。
另外,證監會公告[2010]37號也明確「對於已貼現應收票據等金融資產應以風險和報酬的轉移作為終止確認的主要依據,公司已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了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金融資產。」證監會公告[2011]41號和證監會公告[2012]42號都要求運用「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處理「風險實質性轉移與形式上追溯權的關系」。我們傾向於認為:應收票據作為一項金融資產,其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是信用風險及利率風險。將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綜合起來看,可以認為對於由中國的已上市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出具和承兌的銀行承兌匯票而言,信用風險並不重大,企業通過貼現和背書可以轉移該等票據所有權上的幾乎所有風險和報酬。因此對此類銀行承兌匯票,即使貼現或背書轉讓時附有追索權,前手也可以終止確認該等應收票據,而無需將其作為一項以應收票據作為質押的融資列報。
實務中通常可以採用的一種處理原則為:①無追索權的應收票據貼現業務,相關應收票據應當終止確認;②有追索權的應收票據貼現業務,如被貼現的票據為銀行承兌匯票且其承兌人為已上市銀行的,則可以終止確認;其他情形的銀行承兌匯票,以及商業承兌匯票,不應終止確認。我們認為上市銀行一般信用較好,其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後,貼現申請人被追索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視為票據所有權上的幾乎所有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因此符合終止確認的條件。我們理解,上述處理原則是符合解釋5號和證監會公告[2010]37號、[2011]41號和[2012]42號的相關要求的。
8. 銀行承兌匯票在承兌時有哪些風險
企業在收取銀行承兌匯票時應注意以下風險。
(一)、承兌匯票的真偽
企業財務人員能否把住審查關,對防範銀行承兌匯票票據風險至關重要。中國票據網從長期工作經驗中總結出五種方法:一查,二聽,三摸,四比,五照,實用有效。
(二)、承兌匯票是否掛失止付
企業在收取銀行承兌匯票時,應注意審查該票據是否已掛失止付。企業在收取銀行承兌匯票時,可先登陸中國法院網,查詢法院公告信息。
(三)、承兌匯票是否過期
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時必須在匯票到期日之前,超過到期日,票據不能轉讓。
(四)、背書是否連續
以背書轉讓的承兌匯票,背書應當連續。持票人以背書的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非經背書轉讓,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匯票的,依法舉證,證明其匯票權利。
所謂背書連續,是指在票據轉讓中,轉讓承兌匯票的背書人與受讓承兌匯票的被背書人在承兌匯票上的簽章依次前後銜接。
承兌匯票背書不連續會直接影響最後持票人的票據權利,如背書轉讓、貼現、承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