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歸隱成果

歸隱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6 09:13:29

A. 王維為何在歸隱之後才在文學上有高的成就

王維開元九年進士擢弟後調大樂臣,坐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這一年,王維初次嘗到官場失意的打擊。長安厚重的城牆下,兩扇朱紅的城門徐徐開啟,王維在一群友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出長安。空中,殘陽如血,遮天蔽日的風沙哽咽著祝福的話語,王維瘦削的背影在蕭瑟的西風中頻頻回首揮袖,漸行漸遠。

身後,有家、有想念、有友人在嗚咽吹奏凄涼的離蕭;身邊,一瘦馬、一壺酒、一卷畫、一琵琶;身前,是一條不知延伸到何方的漫漫長路。

那次坎坷的經歷似乎為王維的歸隱山林埋下伏筆,張九齡執政後,王維屢得升遷,而王維已無心從政,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王維的歸隱有他消極避世的頹廢傾向,可是在君權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里,這恰恰正是一種不卑不亢的溫和反抗。遠離污穢混沌的濁世,寄情山水,伴著月色終老,這似乎是古代文人唯一能操守的高潔情懷。

王維在與天地萬物融洽和睦的相處中,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禪相結合,不光展現出大自然恬靜安詳的美景,還流露出濃濃的禪機禪趣。這時期他的詩作已達到返璞歸真的化境,盡顯「幽冷入禪」的觸目驚心的美感,即便是清風徐徐、浮雲游動,都向他傳達著天空或悲或喜的復雜心情。如他在《酬張少府》中寫到:「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一個內心清靜遠離塵囂的長者,就這么豁達超脫的頻頻出沒於月下的松林,無憂無懼亦無喜。

王維的生活孤獨但並不冷清,他偶爾會到《臨湖亭》等待來訪的友人:「輕舟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王維的心境平靜但並不麻木,風景蘊含生滅之妙的細微變化也逃不過他敏銳的觀察,有時他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爾還會「偶遇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不再是王維,而是大地山川的一部分,他本身就是一道旖旎動人的風景。如他在《竹里館》中寫到:「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B. 結合陶淵明談談對古人歸隱的看法

知道陶淵明是在我上初中二年級時學的那篇《桃花園記》,在那篇文章里,陶淵明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在那個理想美好的「烏托邦」里,我也逐漸地認識了他。後來從他的其他文章里,如《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我慢慢了解了他背後的那種隱士文化。

陶淵明一生曾經斷斷續續地有過江州祭酒、參軍、彭澤令幾種官銜。這類芝麻綠豆般的小官職,官小權微,自不必說樹立什麼微薄的功業了,就連踏足朝廷,瞻仰「天顏」,發一發政見牢騷的資格、機會都從來沒有。所以這位被譽作「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偉大人物在晉宋易朝這大時代、大背景之下,有的只是平凡又普通的一生。「歸隱」兩個字,幾乎可以涵蓋他的所有。「避世」,似乎就是他這輩子降臨人間的目的。可是,這個世上並沒有所謂的「天生的隱士」。或許一個人要想當高官、成就一番大業,僅僅需要各自的心裡存有一條堅定的理由、抱有一個必勝的信念,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如果真的要真心放下一切的功名利祿,遠離一切世俗的紛紛擾擾,一心一意地去歸隱避世,這當中卻必定是有著深刻的內因以及外因的。

我們贊揚他,因為他的不與黑暗的社會同流合污,他的那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節操。我們更欣賞他那鄙棄功名利祿、甘於淡泊寧靜、縱情悠遊山水、渾然忘情詩書、一意躬身勞作、全身體驗艱辛的精神和品質。

就我個人的觀點,我雖然並不太贊同他那種隱士思想。因為那是一種逃避,一種無奈,再進一步那是一種對黑暗惡勢力的屈服。作為一個有志向、有抱負、有才學的人,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 反對黑暗惡勢力並與之作斗爭,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但是我很佩服陶淵明那種「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的瀟灑風度、率真自我,試想,從古至今有幾個人能有陶淵明這樣超人的氣魄與寬廣的胸襟呢?古往今來踏著陶淵明足跡想像他一樣的人數都數不清,但是與陶淵明齊名的人卻幾乎沒有一個人啊!本文試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先祖的影響、陶淵明歸隱的美學心理、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等方面探討陶淵明的入仕歸隱、生活的貧與富、思想性格,從而揭示陶淵明是如何走向歸隱之路的。

C. 2018年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2018年5月21日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按照計劃,「鵲橋」將在今年年底等到前來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屆時,「鵲橋」將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為地球和月球搭建一條跨越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梁」。

二、高分六號衛星升空:

2018年6月2日12點13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高分六號是國家高解析度重大專項規劃衛星,牽頭主用戶是農業農村部,衛星入軌後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將服務於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行業應用。

三、風雲二號H星升空:

2018年6月5日21點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

四、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十一、十二顆組網衛星。

五、發射高分十一號衛星:

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將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網路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D. 陶淵明歸隱後的生活和思想的演變過程

(一)歸隱後生活的演變過程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彭澤歸田時,陶潛的家境尚好,「童僕歡迎」,「有酒盈樽」,度日還不難。「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所以他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情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淵明並不熱衷仕途,他用自己的筆去贊美躬耕,描繪了一幅幅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使他的作品沾有「夕露」,散發出泥土的香味。從官場回歸園林,詩人感受到了鄉居的樂趣和躬耕的快樂。具體而形象地描寫了這種快樂,說自己勞動收工後,沿著崎嶇的羊腸小道下山,先在溪邊「濯足」,然後回家「漉酒」,殺雞,邀請鄰人共進晚餐,用「荊薪」代替「明燭」,歡樂至「天旭」。有時,他站在莊稼地里看見禾苗長勢良好,有豐收的希望,十分高興。《懷古田舍》寫了這種喜悅:「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當秋收的季節到來的時候,他更高興了,「不言春作苦」,似乎忘記了往日耕耘的勞累,「束帶候雞鳴」,准備出發去秋收。由於失去俸祿,再加上詩人本不善農耕,所以家境一年不如一年。詩人開始懂得躬耕有樂,亦有苦憂。陶淵明憂心莊稼,「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歸園田居》其二)詩人像老農一樣直接關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憂慮天災的突然襲擊,可見詩人確實經歷過天災給他帶來的苦頭。另一方面,勞動又是如此艱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到南山豆地里鋤草,晨出夜歸,披星戴月,勞動地點那麼遠,勞動時間又那麼長,其艱苦性可想而知。彭澤歸隱之前,陶淵明也參加過農村勞動,那時還不怎麼體會田家的辛苦,還「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懷古田舍》),而如今,他已不是「勸農人」,而是站出來為田家呼喊:「弗獲辭此難!」躬耕固然苦,固然累,但比起黑暗的官場來說,又算得了什麼?淵明歲歲辛苦,悉心躬耕,生活卻日漸貧寒,特別是在遭了火災之後,損失巨大,「林室頓燒燔」,一家人以船為家。後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接連遭受風災、水患、蟲害,他已經到了「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的困境。飢餓和寒冷折磨著詩人,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飢」,詩人的辛酸蘊含其中。「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他只希望用「菽麥」來果腹,對於「甘肥」之類想也不敢想了,「惄如亞九飯,當暑厭寒衣」,沒吃,沒穿,日子苦熬著,時至年關歲暮,白白辛苦了一年,詩人心裡有說不出的悲哀「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最後,貧病交加的淵明竟然淪落到上街乞討的地步,「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靠「乞食」為生的陶潛,不再謳歌田園風光,只說自己的貧困,最終,一代田園大師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E. 陶淵明的成就有哪些

詩人陶淵明的主要成就
田園詩
兩晉時盛行玄言詩,思想內容空虛狹隘,浮淺乏味。而陶詩異軍突起,平淡自然,為當時沉悶的文壇吹進清新的春風,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詩表現了淳樸的農村生活情趣,描寫了恬靜優美的農村風光,既表現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又表現出堅決與污濁政治決裂的情操。他的詩描寫鄉居生活,謳歌勞動和躬耕自給,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學中所沒有的.,如《歸園田居》、《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等。
詠懷詩
以及敘寫時事的詩,如《飲酒》、《雜詩》《讀山海經》、《詠荊軻》等,表現了陶淵明歸隱後對政治的關心。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捨,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F. 陶淵明最新研究成果

陶淵明簡介
由於玄風的影響,東晉散文除陶淵明外,別無名家。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文學家。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干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後期(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陶淵明的思想,是以老莊哲學為核心,對儒、道兩家取捨調和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 「自然」哲學。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自然」的社會。他常常把儒家虛構的淳 朴無爭的上古之世與道家宣揚的小國寡民的社會模式結合成一體,作為理想世界來歌頌.他不滿黑暗的現實,很早就追求理想的社會。但由於生活經歷的限制,那時他還只能從傳說中的古代尋求理想社會的圖案,他在詩中流露「黃唐莫逮」的慨嘆。這樣,他的社會理想不能不是朦朧抽象而又具有濃厚的復古主義傾向的。可是經過田園生活實踐之後所提出的桃花源理想便大大不同了。隨著他他思想的發展,對勞動認識的提高,對封建社會認識的加深,提出了上述一些具體的生活原則。這是詩人田園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產者對造成戰亂和貧困的封建社會所提出的抗議,它反映了廣大農民希望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強烈的願望。它雖然仍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卻啟發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鼓舞人們反抗不合理現實的斗爭。
陶淵明的性格大致可概括為這三方面:高潔曠答,閑適自得,困惑矛盾,作為一名尤以歸隱聞世的詩人、名士,陶淵明同時又是一個凡人,他不是完人。他獨特的生活方式、處世思想既有可贊性又有可棄性,但從時代從中華民族整個文化心理背景來看,陶淵明仍是一位智者!收起苛刻的目光,且讓我們寫下:智者不朽!

附錄:陶詩成就。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G. 阿里達摩院有多牛都有哪些成果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老前輩筆下的楊過,是一個經歷豐富,忠肝義膽,敢愛敢恨的大俠。他後來武功高強,憑一個獨臂叱吒江湖,從無敵手。但不為人所知的是,楊過還收有一個徒弟,功夫比自己高強,名字比自己還大,大家可知道此人是誰?

金庸武俠小說,有好幾部是相互牽連的,一些故事背景都採用前一部小說的人設與內容,可謂是彩蛋滿滿。如金庸老先生寫出知名的《神鵰俠侶》小說之後,不久又揮筆寫下《倚天屠龍記》此部小說,加入了一些神鵰俠侶的設定,如神秘高手黃蓉,以及楊過的徒弟。那麼楊過的徒弟是何人呢?他正是大名鼎鼎的太極宗師張三豐。

終上所述,楊過的徒弟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中,名響天下,江湖無人不佩服,且創立了武當派,麾下子弟無數,論名氣確實比隱居低調的楊過要高,而晚年的張三豐更是把太極拳練得登峰造極,武林人士紛紛望塵莫及,故此論晚年張三豐的武功,應該比他師傅楊過的還高,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H. 求問一些有沒有一些名人在獲得成就後歸隱的例子,急急急 要詳細例子 要成就後退出! 文盲別回答!

范蠡,在輔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後,離開了。其實在離開前他曾勸說文種也離開,理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嘴,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然而遺憾的是,文種並未聽從其勸說,落得被勾踐不容,受賜劍自刎而死的結局。而范蠡據說後來從商,成為富人,即後人所稱之陶朱。
還有一人,是張良。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在助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時,就漸漸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 則。論功行封時,按級班爵,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韓滅家敗後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劃,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但呂後感德張良,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後還是沒有聽從呂後的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

I. 為何王維在歸隱之後才在文學上有高的成就

王維不是特例。
幾乎所有的文學成就都是在困境中寫成的,如曹雪芹寫《紅樓夢》等,在順境中人不會有足夠的憤懣需要用文字來發泄。也有科學調查顯示,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藝術創作能力、鑒賞能力都會比高興的時候強得多。

引司馬遷受宮刑後《報任安書》中一段話,我很喜歡,與君共勉: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ti,四聲)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J. 陶淵明的主要成就

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樸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凈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格上有其一致之處。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陶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是:平淡自然,親切淳真,意境高遠,情、景、理渾融完整。

閱讀全文

與歸隱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