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燒酒是怎麼燒的
1:浸米:將大米(糯米更好,高粱,玉米都可以,只是發酵略有不同)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直至右手指能夠將米捏碎。
2:蒸飯:將浸好的大米淘洗干凈,放入蒸鍋蒸熟:
3:冷卻:將米飯攤凉至30——35攝氏度,如果你等不及,也可以用冷水沖涼,然後將飯打散至不粘連,我是用冷水沖涼的。
4:拌曲,不同的曲用量略有不同,但大致一樣,我用的是土燒曲,杭州現在的氣溫每10斤米大約25克,天冷適當增加,但不要太多,太多影響口感。將曲與米飯拌勻,裝入容器里,我一般用陶瓷缸,老酒壇,塑料的擔心有塑化劑(市場上賣的人家可不管那麼多,我親眼看見有賣土燒的用裝塗料的塑料桶發酵)不銹鋼也不是太好,因為酒發酵時有酸性,會和鐵反應,將米飯表面壓平,中間留一個動,酒麴發酵時要呼吸,而且也便於觀察發酵.
5:一次發酵,將裝有拌好曲的米飯的容器蓋好,不要密封,因為糖化階段是需要氧氣的,大約3天後,打開問道酒香,中間洞里有酒液溢出,嘗嘗有甜味,糖化成功。
6:二次發酵:將水加入糖化好的米飯中,大約是1斤大米1.5斤水,加蓋進行二次發酵,時間這個氣溫大約15天,期間攪拌一次,開始不要密封,3——5天後可以密封(不密封影響出酒率)加水我用山泉,如果用自來水,先靜置24小時
整個過程要保證干凈,絕對不能由油膩的東西,不然會有雜菌生長,所有容器使用前開水泡過。
7:發酵好以後,就可以蒸餾,蒸餾器就是一個蒸鍋加一個冷卻用的天鍋。將發酵好的酒賠過濾一下,使酒糟和酒液分開,上面放酒糟,下面放酒液,這樣不容易糊鍋,不要放太滿,影響酒液清澈度,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中火,開始出來的酒液度數高,但是甲醇等太多,我一般接1分鍾後倒到下次蒸餾的酒液中不直接喝,酒的前期酒度較高,可以達到60多度,然後會逐漸降低,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控制度數,最後的尾酒可以加入下一次蒸餾。
㈡ 土燒酒是什麼酒
土燒酒就是白酒。是一種傳統蒸餾酒,為燒酒的一種,主要產自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中國人最常飲用的蒸餾酒,也是在傳統節日送人的禮品。
它其實是一種包含很多不同種類蒸餾酒的混合名詞,其原料可能是不同的穀物,品種繁多,但都其核心釀造工藝都是純糧固態發酵技術,這也是中國白酒區別於其他蒸餾酒的最大特點。由於絕大多數白酒的主要原料為高粱,因此也被稱為高粱酒,只有極少數白酒不使用高粱而則以大米或玉米為主要原料。
根據白酒的釀造首先要制酒麴,即用熟糧食和菌種混合培養,製成酒麴後,再和固態的穀物混合同時進行糖化和發酵製成酒醅、再進行蒸餾。
制曲時主要使用麥類以及豆類等各種糧食,制酒發酵時使用的穀物以高粱為主,也可以部分加入其他穀物如大米,糯米,玉米,以及大麥等。根據不同的釀造工藝,白酒經蒸餾調配後的酒精濃度(V/V)一般為35度至68度之間。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中國的規模以上白酒廠商總共釀造了135億升的白酒。
(2)土燒酒轉讓擴展閱讀
白酒被普遍認為源於中國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其製作方法可能源自阿拉伯人的蒸餾酒技術。契丹春捺缽亦有蒸餾酒技術。類似製作方法的酒類,還有日本燒酒(燒酎)、韓國燒酒、琉球燒酒(泡盛)等。其起源與中國白酒相同,皆是在元代後出現,但因地域及使用原料不同,使得這些酒類各自擁有不同的風味。
在元代時,阿拉伯的亞力酒傳入中國,稱阿剌吉、哈喇基等。蒸餾酒技術也隨之傳入。在元代時稱為燒酎,至明代時稱為燒酒,又稱露酒。也有說法認為唐朝甚至漢代時已經有蒸餾酒
在明清時期以及近代中國,白酒則被稱為燒酒。而當時的白酒,指的是濁酒,為發酵時間較短的一類米酒。另一類發酵時間長的米酒為黃酒。白(米)酒及黃酒中,經常被加入燒酒,以延長保存期限。
㈢ 土燒酒怎樣調和
1.將大米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
2.將浸好的大米淘洗干凈,放入蒸鍋蒸熟;
3.將米飯冷卻至30到35攝氏度;
4.將土燒曲和米飯拌勻,裝入陶瓷缸,再將米飯表面壓平,中間留一個洞;
5.將陶瓷缸加蓋三天進行一次發酵,不要密封;
6.將水加入米飯中,加蓋十五天進行二次發酵,期間攪拌一次,3到5天後將陶瓷缸密封;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酒醅,將酒賠過濾一下,使酒糟和酒液分開。蒸酒器就是一個蒸鍋加一個冷卻用的天鍋。在蒸酒器的上面放酒糟,下面放酒液。然後先用大火燒開,再用中火,將酒蒸出即可。
㈣ 我老家是農村,我想自己製作土燒酒
步驟方法:
1:浸米:將大米(糯米更好,高粱,玉米都可以,只是發酵略有不同)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直至右手指能夠將米捏碎。
2:蒸飯:將浸好的大米淘洗干凈,放入蒸鍋蒸熟:
3:冷卻:將米飯攤凉至30——35攝氏度,如果你等不及,也可以用冷水沖涼,然後將飯打散至不粘連,我是用冷水沖涼的。
4:拌曲,不同的曲用量略有不同,但大致一樣,我用的是土燒曲,杭州現在的氣溫每10斤米大約25克,天冷適當增加,但不要太多,太多影響口感。將曲與米飯拌勻,裝入容器里,我一般用陶瓷缸,老酒壇,塑料的擔心有塑化劑(市場上賣的人家可不管那麼多,我親眼看見有賣土燒的用裝塗料的塑料桶發酵)不銹鋼也不是太好,因為酒發酵時有酸性,會和鐵反應,將米飯表面壓平,中間留一個動,酒麴發酵時要呼吸,而且也便於觀察發酵.
5:一次發酵,將裝有拌好曲的米飯的容器蓋好,不要密封,因為糖化階段是需要氧氣的,大約3天後,打開問道酒香,中間洞里有酒液溢出,嘗嘗有甜味,糖化成功。
6:二次發酵:將水加入糖化好的米飯中,大約是1斤大米1.5斤水,加蓋進行二次發酵,時間這個氣溫大約15天,期間攪拌一次,開始不要密封,3——5天後可以密封(不密封影響出酒率)加水我用山泉,如果用自來水,先靜置24小時
整個過程要保證干凈,絕對不能由油膩的東西,不然會有雜菌生長,所有容器使用前開水泡過。
7:發酵好以後,就可以蒸餾,蒸餾器就是一個蒸鍋加一個冷卻用的天鍋。將發酵好的酒賠過濾一下,使酒糟和酒液分開,上面放酒糟,下面放酒液,這樣不容易糊鍋,不要放太滿,影響酒液清澈度,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中火,開始出來的酒液度數高,但是甲醇等太多,我一般接1分鍾後倒到下次蒸餾的酒液中不直接喝,酒的前期酒度較高,可以達到60多度,然後會逐漸降低,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控制度數,最後的尾酒可以加入下一次蒸餾。
㈤ 開個賣土燒酒的店要投資多少錢
20萬應該可以了
㈥ 壽生土燒酒52度300ml多少錢一瓶
瘦身土燒酒52度,300毫升,大概在多少錢?我覺得這個酒應該在七八十塊錢
㈦ 土燒酒怎麼長期保存
白酒的保存,瓶裝的白酒最好是選擇較為乾燥、清潔、光亮和通風較好的地方,而且相對環境濕度在70%左右為宜,濕度較高瓶蓋易霉爛。白酒貯存的環境溫度不宜超過30℃,嚴禁煙火靠近。容器封口要嚴密,防止漏酒和「跑度」。玻璃瓶裝白酒不易讓強直接照射。先檢查您的藏酒,把瓶蓋重新再擰緊一下。許多酒出廠時瓶蓋本身就是松動的,那數年後「跑酒」的後果該是可想而知了!這是白酒保存防止「跑酒」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
以下的方法可供參考:
一、我們可以先吧瓶蓋擰緊,然後用保鮮膜將瓶口仔細包好,用透明膠帶纏緊,再封蠟。把已經融化好的實用蠟,用刷子塗上瓶蓋和瓶口的連接處即可。這種做法的缺點是:破壞了瓶蓋的原始狀況,尤其是塑料蓋上原有的保護膜被沾進蠟里,不容易還原。
二、可以直接將瓶口伸入融化蠟中,這種做法的缺點就是如果蠟的溫度過高的話,就是會容易到塑料瓶蓋變形的,另外,您的酒如果漏酒很嚴重,酒瓶剛倒過來酒就漏了,蠟封不成功。
三、我們可以用保鮮膜將瓶口仔細包好,然後用透明膠帶纏,瓶口位置將膠帶綳直拉緊,多繞幾圈,透明膠帶有個特性,時間越長自身纏的越緊,一定別忘了留出一段膠帶頭,要不拆時就難了。但是這種做法防「跑酒」效果比封蠟稍差。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保存白酒的方法了,大家是可以很好的利用和掌握上面的方法,我們在很好的了解這些保存白酒的方法後,也是要適當的飲用白酒的,不能夠一次性的喝過多的,適量的飲酒是對身體健康更加的有幫助的。
㈧ 農家土燒酒的製作方法
1:浸米:將大米(糯米更好,高粱,玉米都可以,只是發酵略有不同)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直至右手指能夠將米捏碎。
(8)土燒酒轉讓擴展閱讀
燒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āo jiǔ,基本解釋是唐時酒名;用蒸餾法製成的酒等意思。出自《荔枝樓對酒》、《本草綱目·谷四·燒酒》等文獻。
1. 唐時酒名。 唐 白居易 《荔枝樓對酒》詩:「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2.用蒸餾法製成的酒,透明無色,酒精含量較高,引火能燃燒。也稱白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谷四·燒酒》:「燒酒非古法也。自 元 時始創其法……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紅樓夢》第三八回:「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兩口燒酒,壯壯膽子,穿過荷花池,偷偷地鑽到這門外的走廊旁邊。」
3.釀酒。《新華月報》1952年第2期:「有些地區應特別提倡土特產與農產品的加工,如造紙漿、繅絲、燒酒、打蛋等。」
㈨ 土燒酒的危害
主要是甲醇超標,甲醇會損害神經系統,土燒酒建議存放三個月以上再喝,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危害
㈩ 七十年代散裝土燒酒的價格是多少
幾角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