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和服

成果和服

發布時間:2021-08-16 01:16:55

A. 日本人能大方穿和服,中國人穿漢服為啥會引來異樣目光

一、和服<漢服

事實上,和服和漢服並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歷史上,日本文化只經歷了兩次大的改革。第一次發生在隋唐的大化革新,第二次發生在19世紀的明治維新。

第一次革新是全盤唐化,而和服也是在這次革新之後,日本從唐學去的服飾文化之一。而從此之後,和服就成為了日本的正裝,從天皇到平民。從此以後,和服並沒有太大變化。

日本有一個特點,不管幕府朝代變遷,天皇總是萬世一系的。而和服被吸收之後隨著天皇的萬世一脈傳承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的畫像中,都是正襟危坐的和服。

而在明治維新的時候,雖然全盤西化,但有一樣卻被沒有變化,那就是天皇的萬世一系。

而和服在短暫的被拋棄之後,也隨之保留下來,我們看到一年前即位的德仁天皇的正式服裝中,仍舊有一套和服。

愛好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中很多因素的復興。這其中就包括漢服。

近年來,在城市的街頭,經常可以見到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喜歡了。

現在,如果你穿上漢服,走在成都的街頭,你將得到的不是異樣的目光,而是羨慕的眼神。

B. 材料作文現在各種社交平台的朋友圈裡經常有各種職場定律成功必備……作文800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
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二、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材料】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
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分析】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個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裡拉個不停。家人不堪這種「鋸床腿」的干擾,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饒。小女孩一氣之下跑到一處幽靜的樹林,獨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聽到一個老婦人的贊許聲:「拉得真不錯!」老人繼而說:「我的耳朵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於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來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會連聲贊許:「謝謝,拉得真不錯!」終於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發現,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鋸床腿」了,便驚奇地問她有什麼名師指點。這時,小女孩才知道,樹林中的那位老婦人竟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她的耳朵也從未聾過。
【分析】贊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材料】據《深圳風采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關系法
【材料】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系是父與子的關系,其正常關系是骨肉關系、親情關系,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系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六、明確褒貶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個麵包師長期從他的鄰居——一個農民那兒購買黃油。有一天,他竟然發現黃油的分量不足。以後,他定期稱量,每回都是這樣。於是,麵包師把農民告到了法官那裡。農民在法官面前辯解說:「麵包師向我購買黃油的同時,我也一直從他那裡購買同樣重量的麵包,並且以他的麵包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我的砝碼不準,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他的過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
【分析】這則材料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它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啞口無言」是貶義詞,暗示了命題者對麵包師的行為持否定態度。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做人要誠信,如果心懷不軌,居心叵測,自己也必將被背叛和欺騙。
七、多向輻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系立意;既可以聯系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系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
在誕生過張衡與祖沖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97歲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國家主席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這則材料,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1)從主席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我們國家以及國家領導人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3)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我國在科學領域也要「年輕化」。
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後,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材料】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
「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材料】從前,有位年輕的獵手槍法極准,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只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在了它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裡,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槍……
【分析】這則材料中共出現了四個「人物」——年輕人、長者、雁奴和雁群。審題時,學生可以舍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群的關系入手確定如下立意。
(1)從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為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
(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九、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材料】
一、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當斷臂的維納斯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趨之若鶩的好事之徒。他們提出了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異想。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二、有一次,記者問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從來沒有哭過嗎?」史蒂夫回答說:「是的,我從不掉淚。」記者又對他說:「我認為你倒不如像大多數人一樣,有時不妨也掉掉淚,這樣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感情豐富的男子漢。」
【分析】這兩則材料表面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分析,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在本質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顯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記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這就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據此學生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狹隘的經驗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馬克思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2)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備,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分析】
(1)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未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十、尋互補法
【材料】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此外,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學生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審題立意強化練習:
1、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安泰是眾所公認的英雄,所向無敵,地神蓋婭是他的毋親。安泰在格鬥時,只要身不離地,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夠擊敗任何強大的對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敵制勝的奧妙,被一個叫赫拉克勒斯的對手發現了,於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寫了三個人物,先要弄清他們的關系,安泰和蓋姬是母子關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敵人,一向無敵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離開了力量之源—大地母親。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立意:
從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敗的原因,一向無敵是因為不斷從大地母親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為離開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沒有了力量之源,可見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體才能有所作為。
從母親的角度看,她給予安泰力量,卻不給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對安泰的悲劇她有責任。所以適當的給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從赫拉克勒斯的角度來看,他能打敗安泰的關鍵在於他掌握了對手的致命弱點,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戰不殆。、
2、(一)志願軍英雄馬玉祥曾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個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就心滿意足了。」
(二)拿破崙說:「不想當眾帥的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請你聯系時代的特點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寫成一篇議論文。
【分析】先找出兩則材料的同和異,談的都是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問題,但看法迥異。對馬玉祥的話,應抓住關鍵的一句,「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就心滿意足了」,理想的確立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在普普通通的崗位上照樣能幹出成績來,能實現自身的價值,要正確理解「兵的份量」的具體內涵。而對拿破崙的話我們要作具體分析,不宜籠統地肯定或否定,想當元帥的兵是有目標有理想的,但要明確為誰而當、為什麼要當元帥這些問題,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審題時還應注意「聯系時代特點」這句話,也就是要立足於時代的高度,結合當代青年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來思考這一問題,同時還應聯系自身的實際來確立人生的目標。比如你欣賞老黃牛還是千里馬,我們的時代需要老黃牛的精神,千里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為:
人生既要有拿破崙那種雄心壯志,也需要馬玉祥那樣甘於從平凡做起的精神,因為任何雄心壯志的實現,都離不開腳踏實地地苦幹。
3、從前,在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時,總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最後,洛克菲勒還指定他為自己的繼任者,成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
請就此材料,寫一篇文章。
【分析】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誰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與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後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實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體現了敬業精神,這正是築起大廈的基礎。
4、張老師在一次上語文課時,誤將「晏」寫成「宴」,李明同學當即指出了他的錯誤。張老師把「宴」改成「晏」之後說:「唔!漢字就是這個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擺的位置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外國文字可不會這樣。」誰料話音剛落,李明同學又舉手了。張老師問李明同學有什麼問題,李明同學說:「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學的做法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分析】解答過程如下:
第一步,認真閱讀。
這是答好供料作文題的前提和基礎。此題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學生李明連續兩次當場指出老師的錯誤。
第二步,提煉觀點。
從邏輯上講,對李明同學的做法,無非是三種態度:要麼贊同,要麼反對,要麼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於是,提煉觀點如下:
①李明同學勇於質疑,求真求實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學不顧場合、對象,讓老師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學勇於質疑的精神可嘉,但具體做法還可商榷。
在實際答題中,有些同學提煉出的觀點竟是「張老師的行為崇洋媚外」,這顯然有些跑題了,寫的不是李明的行為而是張老師的行為了。
第三步,聯想素材。
上述三種觀點均可以寫。如選定第三種觀點,那麼,不妨全面展開聯想,想到什麼就先記下來。例如可能會想到以下各條
①當說不說的好好先生②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敢於直諫的魏徵④《火刑》(布魯諾)
⑤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⑥面對歹徒,敢說敢斗
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⑧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⑨外國文字與外國月亮⑩愛迪生晚年自以為是,一無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綱。
根據選定的觀點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寫作提綱。限於時間,此提綱不宜過細。下面是一份擬好的提綱:
①中心論點:
李明勇於質疑的精神值得學習,具體做法還可商榷。
②引論:簡述材料,提出論點。
③本論:A、列舉、簡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現象。
B、結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說理。
C、論「進諫」需要勇氣。
D、結合有關哲學原理分析。
④結論:總結全文,辯證分析。
⑤素材:A、商紂王、魏徵B、布魯諾、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鄒忌
從上列提綱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兩條顯然應刪除。②③⑦屬同類素材,④⑤⑩應歸為一類……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選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寫成文。
5、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這,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並精心飾以金邊,然後,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材料中的裁縫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藝,使自己擺脫了失誤不利的局面,變廢為寶,走向成功。在理解題意的時候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來准確把握立意的關鍵。「不小心」「廢品」「為了挽回損失」等詞可以幫助我們明確「金邊鳳尾裙」的發明並不是主觀創新和時尚潮流的產物,而是一種「挽回損失」,靈活地變「廢」為寶的作品。「憑借其高超的技藝」「精心」「取名為『金邊鳳尾裙』」等詞句告訴我們裁縫能夠變廢為寶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觀上並不放棄,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藝高超,創意無限。
因此,從立意上看,我們認為以下幾種立意屬於准確地理解材料,應判切合題意,內容項在一檔打分。
(一)人要從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二)人要從失誤的陰影中走出來,就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靈活變通地思維、高超絕妙的技藝。(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兩點可同時採用,也可從任意一個或幾個角度立意。
以下幾種立意屬於較准確地理解材料,應判符合題意,內容項在二檔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誤打倒。(二)要戰勝困難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戰勝挫折才能成功。
這幾類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現象,而沒有深入理解裁縫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內容只評為二類。
以下立意屬於對材料的理解存在一點偏差,應判基本符合題意,內容項在三檔打分。
(一)創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則屬於

C. 絕望先生的結局是什麼

漫畫結局

1、沒有團滅,事實上只有一個人物一直都是死過的,其他人只是接受了她的器官捐贈,而她的死因與糸色望老師有關,所以老師一直心懷愧疚。

2、風浦可符香,也就是女主角,其實是已經死掉的,生前是大家的同學,久米田公布漫畫每一話都會有一個同學來扮演可符香,所以每一話都會少一個同學。

3、糸色望,也就是男主。其實家族是通靈師,可以和亡魂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交流。同時受到可符香「積極基因」的影響,大家不再想要自殺,由此才有了漫畫故事的展開。

4、最後,糸色望的班級畢業,糸色望轉校到了另一個學校教書,全班同學追到那裡逼婚,糸色望逃跑,卻最後在教堂與身穿婚紗的可符香相見。

(3)成果和服擴展閱讀

《絕望先生》的劇情背景

故事發生在一個問題班集體——2年へ組中,全班32個學生全部都曾經留級,被譽為是「絕望的學生們」。擔任該班班主任老師的是一個名叫糸色望的青年男子。

11月4日出生,在家排行老四,戴眼鏡,喜歡穿和服,所有的裝扮全都是懷舊風,喜歡讀書,酷愛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愛好甜食,父母家在信州縣藏井澤是當地的旺族,口頭禪是「絕望了!××絕望了!」,因其名連讀起來就是「絕望」故被全班同學戲稱為「絕望先生」。

參考資料

網路-絕望先生



D. 日本國的歷史

日本國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4)成果和服擴展閱讀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E. 和服韓服是漢服的衍生品么

漢服是中國的重要文化之一,它算是對國際輸出的文化,錦衣華裳、飄逸靈動、衣訣翻飛等等,形容漢服的詞語太多太多了。韓服是中國唐朝漢服與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時期的朝鮮民族本土服裝的融合,經過不斷發展而成的服飾。日本和服是由中國的漢族服飾發展而來。所以說和服和韓服都是漢服的衍生品。

F. 去過日本的人請回答……

日本人么,有好有壞。有些右翼分子還是很可惡的,但大多數人還可以。他們很講究禮節,很注重私人空間。而且很認真,工作絕對一絲不苟,一開始也許你會覺得他們很傻,跟他們說什麼都會相信。但如果一旦他們得知自己被騙,那就再也不會上當,再也不會跟你交往。有時日本人也比較怕事。
日本文化,就是一個詞「曖昧」。曖昧到骨子裡,有時也顯得蠻BT的…… - -|| 什麼事情都不會跟你講明白,推辭也會找出一大堆理由……比如你在路上遇見一個日本人詢問他你去哪裡?他會說「我稍微去下那兒……」……
樓主可以看看《剎那櫻花》……一本講日本的不錯的書……
下面貼一些我在別處看到的關於日本文化的東西
日本人的恭維和客氣

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願意直截了當地拒絕別人,而是通常會委婉地說:「你們的產品非常好,設計新奇、造型美觀、包裝也很別致,讓我們考慮考慮再說」:「我理解您的要求」:「我將把貴方的意思盡快向領導匯報」。這實際上就等於明確地拒絕。據說,日本人假如真的想同某人做生意,他們會竭盡「吹毛求疵」之能事,對產品、交貨條件和服務百般挑剔,而且越是接近談判的尾聲,日本人的問題越多。對日本人的恭維和客氣,反而要小心警惕才是。

有位朋友曾經將位於上海日本人學校對面的一套公寓出租給一個日本家庭。租約快到期前,房東問他們是否要續租,而且重申假如要續租,他們享有優先續租權,否則將另行處置。這個日本家庭先是「顧左右而言他」,不直接回答問題。後來,被逼得不行了,居然說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公寓沒有電梯,我們還要再考慮一下。房東開始生氣了:「小高層復式公寓本來就沒有電梯,你怎麼現在才感覺到?不想續租就直說。」

我們同事之間經常討論日中兩國之間文化上的不同,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差別,普遍得出的結論就是,日本人不太願意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總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型,如「可能」、「似乎」、「似乎」、「看起來」、「我了解了」等。而且日本人出於禮貌和面子,即使想接受別人的幫助或邀請,也先要假惺惺地客氣一番。假如對方堅持,才接受幫助。比如同事一起出去吃飯,一般是AA制。但有時不知是酒喝多了還是由於其他原因,有人會搶先買單。當大家問: 「是你請客,還是大家分攤?」事主通常會模稜兩可地「哈依」、「哈依」幾句,直到大家將錢塞到他手中時,才樂呵呵地收下。

假如說,日本人的這種處事方式在本國可以行得通的話,在與其他國家的人交往時就會碰到困難。有一個日本人講了一樁在美國碰到的事情:「我從商店買東西出來,遇見開車的鄰居好心要順路帶我回家,但是按照日本的習慣,我還是說'不需要了,謝謝您的好意'.性格直率的美國人以為我身負重擔卻真的不需要幫助,便開車揚長而去,弄得我很是後悔。」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對我講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剛到日本時條件不好,請一個日本同事幫助搬家,同事對他點頭哈腰了半天並連連說:「好,了解了。」結果,這位留學生在家裡白等了兩天也不見人來。後來,他才知道,日本人根本沒有同意來幫他搬家,他說的「好,了解了」只不過是表明他聽到了,並不意味著他同意了,但他又不好直說。同樣,日本人到商店裡去買東西,假如對產品不滿足,不會生硬地說「太貴了」或「我不買了」,而是會委婉地說「我下次再來」。一次午飯後,我邀請日本同事喝咖啡,對方不好意思直截了當地拒絕,便拐彎抹角地說了一大堆話:「非常感謝。我非常想和你一起喝咖啡,但是我怕喝了以後晚上睡不著覺。」其實,當時離晚上還有大半天時間。
許多在日本長時間生活的中國人,也會不知不覺被日本人的表達方式所感染,而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和習慣,待人接物會比較客氣,將 「請多關照」、「給您添麻煩了」等客套話掛在嘴邊;給剛見過面或根本沒有見過面的人寫信,也會說「平素承蒙關照,在此深表謝意」。

我們再來看一下辦公室常見的情景:某經理生病沒有來上班,或是上廁所不在,電話鈴響了,要找該經理。在日本和中國一樣,經理通常是不直接接聽電話的。假如是在中國,秘書會說:「經理不在,生病了(或是上洗手間)。如需要,請留言。」日本人首先會問是誰打電話,然後根據情況會說:「經理離開座位片刻,是不是讓他給您回電?」或「經理在開會,是不是需要留言?」總之,要避免直接告訴對方經理生病或上洗手間這些令人不快或可能會被認為「不雅」的事實。有一次,正好過了秘書下班時間,是經理接的電話。他下意識地說:「不巧,經理正好離開座位片刻。」豈知來電的是一個重要客戶,經理只好被迫馬上改口:「經理就是本人。」對方是一個直率的美國人,不解地問道:「經理就是你,為何還說自己不在?」但我發現在我所在的日本公司內,接電話時假如被呼叫的人不在,秘書或者助理通常不願意接受留言或傳話,而願意要對方重新來電或讓被呼叫者回電,以免錯誤地傳遞信息。也許,日本人自己也體會到了日語中的許多曖昧之處可能產生歧義和誤解
日語中的曖昧

日語中特有的表達方法則非常適合這種曖昧,他們講究的是「以心傳心」。有的時候,日語中的曖昧體現的是一種含蓄和委婉,非凡是在感情方面,日本人比歐美人要來得婉轉和曖昧。日本的公共場所經常會看到或聽到「遠慮」這樣一個詞,比如「電車中使用攜帶電話時請遠慮」的告示。盡管這個詞的第一層含義同中文一樣,都是「深思遠慮」的意思,但在這里卻應該理解為「請最好不要在電車內使用行動電話」。日本人喜歡用「遠慮」這樣婉轉的勸告型語氣,來表達在其他語言中本應該用「強烈和直接」的語氣來表達的句型,而「遠慮」這樣含混不清的句型恐怕只能適用於日本人。

比如,中國的公共場所就開誠布公:「機場內禁止吸煙」、「嚴禁隨地吐痰」、「博物館內禁止照相」。換成日本人很可能會使用「機場內吸煙請遠慮」、「隨地吐痰請遠慮」、「博物館內照相請遠慮」。中國人會誤解為「最好不要吸煙」,或「最好不要隨地吐痰」、「博物館內最好不要照相」。那麼,盡管不是最好,但還是可以為之的。日本各地都設有賭場(扒金宮),尤其是車站等人流集中的場所。在賭場門口通常掛著「十八歲以下者入場請遠慮」的牌子。那麼,究竟可不可以進去,只有青少年自己判定了。反正,賭場方面已經履行「告知義務」了。某種服務設施壞了或餐館關門,日本人會委婉地在門上掛上一塊「調整中」或 「預備中」的招牌,究竟「不營業」的時間有多長,誰都不知道。
日本人的「以心傳心」

不僅在語言表達上日本人非常曖昧,在面部表情上,中國人也會覺得日本人很曖昧、很難理解。如同日本傳統藝術「能劇」中所表現的「能面」一樣,非常難以琢磨。其中,最輕易遭人誤解的是日本人的「笑」。日本學者柳田國男曾經說,日本人的笑分為許多種,甚至可以作為掩飾生氣、悲傷、厭惡的手段。更令外國人不可思議的是,有時日本人在碰到逆境或挫折時,也會含蓄地一笑置之。新渡戶稻造在其名著《武士道》中說:「日本人在碰到最嚴重的考驗時,經常會有做出笑顏的傾向。笑臉或許就是悲哀或憤怒的平衡錘。」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在其作品《手巾》中就描寫到一位婦女在面對其兒子的死時,竟然很平靜地露出了曖昧的微笑。

通常,在中日學者共同撰寫的著作中,就同一個問題和觀點,中日學者各自的論述方法和特點也非常鮮明。中國學者往往高屋建瓴,首先推出一個大命題,然後再分點加以論述,在論證過程中又推出另外的小觀點。而日本學者則更加註重論證的過程,力圖通過比較周密、詳盡的論述,去證實或讓讀者自己去推理歸納出某一個觀點或命題。由於兩國學者在方法論上的不同,往往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學者的論文是「結論大於論證」,而日本人的論文則通常「沒有明確結論」。而這一點正好體現了日本語言和文化的曖昧,他們更加習慣於將自己的觀點和結論隱藏在冗長的敘述甚至是注釋或附論中,造成了日本人的學術文章通常都附加有很長的、外人看起來可能並沒有什麼用的腳注和附件,而他們的學術觀點很可能就潛藏其中。中國學者通常是強調個人研究和個人觀點,而日本學者則更加註重集體的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日本人之間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之間都不輕易外露感情和想法。日本人之間有著豐富和細膩的感覺,可以通過微小的眼神、語氣的變化,甚至是肢體上的細微動作來傳神達意。日本人甚至將他們這種特有的溝通方式和解決曖昧的通道稱為「以心傳心」或「腹藝」。假如不是從小在日本生活、受日本教育並長期同日本人在一起交流,外國人別想完全把握「腹藝」這種非語言的溝通形式。一次與幾個同事酒後閑聊,一位娶了日本太太並早已加入日本國籍的同事十分感慨地說:「我來日本這么多年,盡管語言上與日本人早已沒有障礙,但溝通卻越來越難!」這時候,這位同事的日本上司也正好借著酒勁兒,開始「諄諄教導」起來:「不要以為你使用日語已經沒有問題了,你同日本人之間的溝通其實才剛剛開始入門。」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從此之後,我同日本同事之間在談論正經事的時候,盡量使用英語,避免自以為是,並在許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上(開會地點、參加人員)不厭其煩地反復確認,直到明確無誤為止。

日本人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日本式的默契、模稜兩可、委婉和曖昧,日本作家筆下的不可言傳的隱晦,只有日本人在日語中才能心領神會,在外國人看來簡直是不可理解,更是無法適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地將他們之間特有的表達方式統統認為是「虛偽」和 「狡猾」,或是不想承擔直接責任。那麼,在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是否也應該適應國際上通用的表達方式呢?否則,日本人特有的曖昧和轉彎抹角將一直會被別人誤解,而且這經常成為外國人不喜歡日本人的一個原因。

G. 木村光希腳踩和服腰帶被全網追罵,她究竟還能被父母捧多久

在用木村光希換成華倫天奴的商業鏡頭中,她踩著日本的傳統符號-和服腰帶,穿著時髦的衣服,並在日本花園里背著一個精緻的時尚單肩包。 廣告本身就是將華倫天奴的西方元素與日本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廣告的其他鏡頭中,還有一個場景,其中木村光希穿著高跟鞋並直接踩在榻榻米上。

其實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明星,都要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並且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想在演藝生涯里走得更遠就久,久必須要做到這一步,只有學會尊重他人,才能讓他人尊重自己,這是理所應當的。

H. 白和魚和龍和服是什麼成語

答案是【白龍魚服】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I. 當年僅有16歲,帶領大寨村發家致富的「鐵姑娘」郭鳳蓮,現在如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女子總是以一種柔弱的形象出現。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女孩子大多都是嬌滴滴的手無縛雞之力,所以一些比較重要且吃力的事情就落到了男子的頭上。因次男性地位逐漸上升,就有了「女子不如男」的想法。然而,很多女子卻有很高的才幹,遠超過一般的男子。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就是最好的印證。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地位也逐步提高,女性的獨特能力逐漸地顯現出來。現在很多電視劇中就刻畫了女子當家做主的美好形象。

當年那部《女人當家》的情感劇,更鼓舞了我們每一個女子。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這么一位女子,她帶領大寨村從貧窮走向富有,而她也搖身變為董事長,這就是「鐵娘子」--郭鳳蓮。


四、小結

現如今,73歲的郭鳳蓮已經成為大寨公司的董事長,而她卻依舊心心念念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戶人家,並表示將繼續為了這片養育她的土地繼續奮斗。郭鳳蓮的故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為之感嘆,而郭鳳蓮的事跡也說明了女子同樣可以干出一番事業。

閱讀全文

與成果和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