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發布時間:2021-08-15 23:51:41

1.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近來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託,承擔著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具體組織工作,為我國連續3次申報的4個項目都得以成功入選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中國也由此成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藝術研究院在組織申報工作中表現出的學術水平和工作態度,贏得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贊揚。2003年初,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國家民委和中國文聯等單位,啟動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之後,也將負責具體工作的「國家中心」,設在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中心在保護工程的實施過程承擔了試點單位確定的論證、人才培訓等大量工作。中國藝術研究院注重國際學術界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和經驗的交流,並分別於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成功主辦了三次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以敏銳的眼光和高度的責任感,創造性地將學術界普遍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人為本」的原則付諸於實際工作之中,於2005年聘任了首批30位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不僅有效地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社會影響力,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研究院還著眼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承擔著大批國家級、部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等重點課題項目。特別是近一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全程參與了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立工作、承辦了我國第一個全面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全面介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宣傳等工作,為順利實現文化遺產日活動的既定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具體展覽時間是早上幾點到下午幾點

2006-02-16 11:44:39 來自: nakedlunch (北京)
時 間:2月12日到月16日
地 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 票:5元
訂票電話:65138894
主要展覽: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仿宋針灸銅人、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

由文化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門共同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今日在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據悉,這是我國政府第一次舉辦全面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大規模展覽。

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清代昇平署劇本、《二泉映月》原聲采錄設備及「瞎子阿炳」當年親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大型雲錦織機、老式商業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針灸銅人、江永女書、水族水書、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種手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它們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象地展示給觀眾。展覽還專門安排優秀的一些地方特色民間藝術的傳承人,為觀眾做制瓷、染織、刺綉、泥塑、剪紙、年畫刻印、唐卡繪制、風箏扎制、提線木偶等項目的現場表演。
看你自己感不感興趣了,我是很想看的,可惜看不成了,還有,一個地方好不好玩,有時候是看跟誰一起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4249/
回答者:梨花一支春帶雨 - 經理 四級 2-27 23:14

3.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舉辦。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

(1)①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2分)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2分)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2分)
(2)①文化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3分)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方面要做好傳承和保護工作,堅持批判繼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3分)另一方面,要適應時代要求,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不斷推陳出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3分)③甲的觀點沒有做到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認為應徹底拋棄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3分)

4.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到什麼時候呀

2006-02-16 11:44:39 來自: nakedlunch (北京)
時 間:2月12日到3月16日
地 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 票:5元
訂票電話:65138894
主要展覽: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仿宋針灸銅人、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

由文化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門共同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今日在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據悉,這是我國政府第一次舉辦全面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大規模展覽。

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清代昇平署劇本、《二泉映月》原聲采錄設備及「瞎子阿炳」當年親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大型雲錦織機、老式商業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針灸銅人、江永女書、水族水書、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種手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它們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象地展示給觀眾。展覽還專門安排優秀的一些地方特色民間藝術的傳承人,為觀眾做制瓷、染織、刺綉、泥塑、剪紙、年畫刻印、唐卡繪制、風箏扎制、提線木偶等項目的現場表演。
看你自己感不感興趣了,我是很想看的,可惜看不成了,還有,一個地方好不好玩,有時候是看跟誰一起去了

5. 2007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一場名為「珍藏西藏——葉星生搶救、保護西藏民間文化遺產成果展」的主題展覽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西藏文化產品的開發、製造延續和促進了藏文明的不斷發展。
②聯系具有條件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隨著青藏鐵路全線開通,帶來了投資熱潮,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促進了藏文化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③聯系具有多樣性,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已研製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藏紙等新品種,並製成性能各異的新產品,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6. 誰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門票多少錢

5塊錢,挺值的

7.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巡迴展

太極拳、白蛇傳、皮影戲、紫砂壺……這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然而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日益受到損害和破壞,有的瀕臨滅絕。如何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全中國所有人都需面對的問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巡迴展北京站(點擊看組圖)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的精神和有關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國發〔2006〕18號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五、曲藝(共計46項)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九、傳統醫葯(共計9項)

十、民俗(共計70項)

自從2004年8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後,我國政府積極履行締約國的義務,緊鑼密鼓地開展了一系列的保護工作和宣傳活動。今年年初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即為集中性的體現。這個伴著農歷新年同步熱起來的展覽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也激發了媒體的濃厚興趣,各式專版、訪談彼呼此應,很是熱烈,「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由此成為當下的一個關鍵詞。

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給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新定義,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歷史傳承價值、審美藝術價值、科學認識價值、社會和諧價值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

文化遺產傳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念,同時也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

專家呼籲搶救各民族民間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關專家在此間正在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上呼籲,要積極搶救民族民間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指出,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是指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和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游戲、建築藝術及其他藝術,這些民間文化藝術和社會時代的強勢文化組成了各個民族的民族文化,並往往成為強勢文化的基礎。

長期以來,中國口頭和非物質文化存在於社會強勢主流文化的邊緣,在中國各民族發展歷史中植根最深、影響最廣,是民族情感的寄託,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體現。它們通過神話、傳說、故事和史詩等形式記錄一個民族的喜怒哀樂和愛憎好惡,並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專家稱,當今,關心和保護民族文化的特異性,保護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每個民族對世界和時代應承擔的責任,也是繁榮和發展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必經之路。據介紹,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日益受到損害和破壞,有的瀕臨滅絕。西藏的扎巴老人能演唱世界最長的史詩《格薩爾》,一九八六年中國只記錄了二十五部,其餘八部隨著他的逝世而亡失。中國曾有兩千多個劇種,現存活於舞台的僅有幾十個。作為唐代音樂再現的《唐和曲》,隨著傳人的離世,因無人記錄而難以再聽其「環佩之聲」。納西古樂、內蒙古長調以及各民族民間的織錦、服飾、印染工藝,風箏、彩燈、皮影戲、年畫、諺語、歌謠、故事等都在逐漸衰退或消失,不少民間文化典型器物也流失海外。

專家稱,搶救和保護民間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改變傳統文化自生自滅的做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重視,專家和各界聯合積極參與的保護機制,並本著剔除糟粕、古為今用的原則「搶救昨天,保護今天」。

8. 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京開幕

易車北京報道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藝術中心開幕。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魏嵐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上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與清華美院建立的創新基地三年來碩果累累。我們為創新基地為非遺傳承人以及非遺保護做出的開創性、引領行業的傑出貢獻驕傲與自豪。創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闡釋了BMW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以『賦能』為手段,以『創造共享價值』為目標的理念。自『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發起以來,我們始終致力於發揮BMW的品牌影響力,嫁接『聯結』利益相關方和本土社會的橋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

本次展覽歷時三天,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從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邀請了由創新基地歷年來培養的17位非遺傳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遺走入現代生活」為理念指導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品,包括藍印花布、湘綉、彝族服飾等。

成果展還展示了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該車由寶馬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領銜的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合作,研發歷時12個月,繼2019年成都車展發布後,首次亮相北京。該車以中華傳統美學中對「奢華」的理解與運用,將寶馬精湛百年造車技藝與中國傳統文化象徵元素相融合,在豪華品牌寶馬的旗艦車型中,完美詮釋了「東方大美,近雅唯和,臻於至善」的中華美學思想,是新時代美學價值的典範。

整車設計選取漢代玉環紋樣、霽藍瓷、降真香等中國文化象徵元素,並結合刺綉、大漆、螺鈿等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用創新思維展現出寶馬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是東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寶馬向中國文化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正如魯曉波教授指出的,「我們並非在復制過去,而是用創新的思想,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本身各種形式的融合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在為社會各界展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創新思維的同時,該車的開發思路體完美體現了BMW與利益相關方「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雷教授帶領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介紹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理念及工藝

今年,基於寶馬與清華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經驗,創新基地全新升級。在「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探訪活動中,共有5位非遺傳承人成功選入創新基地,清華美院的教授將作為設計師,攜手傳承人以「研培+藝術設計+產業」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非遺的創新性轉化與發展。目前,5位非遺傳承人已順利完成在創新基地的研修課程,將與設計師共同設計並開發具有市場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預計於2020年3月面向社會發布。

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

同時,「BMW中國文化之旅」攜手知名旅遊網站馬蜂窩,連續四年推出以非遺為主題的旅遊攻略,繼續探索「非遺+旅遊」的跨界融合。今年,繼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樹三個目的地的非遺主題旅遊攻略後,《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旅遊攻略》正式上線。

9. 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所以說保護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對於展示文化的多樣性,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