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上海世博會科技成果

上海世博會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0 07:34:47

1. 歷史: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展示了那些自己的科技成果

航天館里的載人航天技術 鐵路館里的高鐵技術 還有城市案例館里一些生態環保的技術等等

2. 世博會有哪些高科技

您好,
主打菜:綠色環保技術

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綠色技術將主導上海世博會科技大舞台。

世博園區大面積使用太陽能;園區內公共交通將實現「零排放」,為遊客提供環保清潔的交通服務;照明系統採用節能的半導體系統;經物理和生物技術凈化的黃浦江水和雨水用於園區綠化澆灌;世博園區內使用的各種生活器具、用品均採用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

不過,要集中體會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爭奇斗艷的各國家館絕對不容錯過。日本館「紫蠶島」融合了最先進的環境控制技術和材料技術,通過能收集陽光、匯集雨水的垂直空心柱等技術最大限度利用了自然的力量,在為參觀者提供舒適環境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外形似蒲公英的英國館「種子聖殿」首次在建築中大規模使用透明的亞克力桿,每根亞克力桿中都嵌有不同植物的種子,並配有半導體照明設施。白天,透過亞克力桿射入自然光令展館宛如晶瑩而充滿生機的生命體,晚上,內光外透,熠熠生輝的「蒲公英」讓人浮想聯翩。

美國館通過採用高反射率材料、雨水回滲系統、新能源電力供應系統、建築密封維護結構等,很好地解決了熱島效應、水流失和能源節約等難題。

在本屆世博會的一大創新——「城市最佳實踐區」內,各種稀奇的綠色環保創意也會令遊客耳目一新。「竹屋」「空氣樹」「被動房屋」「零碳館」,光是聽名字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了。

創意菜: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研究一直是各國科研熱點之一,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科技將成為上海世博會的一大看點。

與以往機器人技術多用於展示不同,本屆世博會上,更多國家將機器人用於迎賓接待或展示引導,用機器人「撐門面」漸成潮流。世博會期間,37台「海寶」機器人將成為世博園區里的大明星,面向廣大世博參觀者開展特色服務,其中包括信息咨詢、迎賓服務、交談互動和提供拍攝服務等。

法國巴黎大區館的模擬機器人吉祥物「NAO」不僅能說會跳、會打太極拳,而且其身上密集的感測器、攝像頭和麥克風令它擁有高度的人工智慧,可用於教育孩子、監護老人等復雜工作。上海世博會上,NAO將負責遊客的迎來送往,並用中、英、法三種語言與人交流。

日本可愛的娃娃臉機器人「若丸」也承擔了本屆世博會日本館的接待任務,和觀眾打招呼、握手、預報天氣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當電力不足時,「若丸」還會自己走到充電器旁進行充電,減少人為的照顧。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和企業還推出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機器人,如日本豐田公司將展示一種會拉小提琴的夥伴機器人,高度靈活的手部和腕部控制是這種機器人的最大看點。義大利的垃圾清掃機器人能區分各種類別的垃圾,是垃圾處理智能化方面的有益嘗試。

此外,智能化生活方面的展示也令人眼界大開。德國將推出一個家庭中央控制解決方案,通過觸摸屏幕,人們坐在沙發上便可完成開閉門窗、開關電視、音響、實時跟蹤家用電器的使用情況等。日本松下公司將展示的「生活牆」可實現客廳牆壁和電視機的一體化,人們僅需通過動作進行直觀操作,就能觀賞到各種精彩內容。

特色菜:新媒體展示技術

在本屆世博會上,以3D虛擬成像技術為重要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代替了大量的實物展示,它實現並還原了許多無實物或實物不能實施的展示,大大節省了空間、材料、運輸等人力、物質資源。世博會科技成果展的眾多成果通過虛擬成像、視頻與互動感應裝置呈現出來,使參觀活動集沉浸感、互動體驗和娛樂性於一身。

在世博會新媒體技術展示方案中,「時光隧道」帶領觀眾通過紅色管道進入金黃色的主展館,管道內設有可調控速度的自動人行道,頭頂和兩旁是迎面撲來向後疾駛的太空星雲虛擬影像,通過震動、音響等輔助手段,觀眾猶如進入一條時光隧道。

「太古行空」採用大型球幕投影360度全景動態影像,通過架設在弧形大球面上的玻璃橋,讓步入展廳的觀眾感到自己浮動在太空中。採用了虛擬成像技術的「世界經典雕塑殿堂」里沒有任何雕塑品,只有空空如也的雕塑站台,但觀眾卻能通過一塊神奇小巧的視頻板,觀看到這些虛空的世界經典雕塑。

在韓國館科技展區,戴上3D眼鏡,「漢字與韓文」、「龍形風箏和盾形風箏」、「大紅燈籠與青紗燈籠」為題材的三維視頻就會映入眼簾,饒有趣味地展示了中韓文化的緊密聯系。

3. 2010上海世博會上有哪些重大科技發明

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表示,仁壽災其主,上海2010年世博會至少有五個重大科技盛宴聚焦 - 能源效率,新能源汽車,4G通信,電子標簽和智能交通。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奧運「1851年,對新技術的誕生之日起一直是以前的博覽會「一位客人。「1876年在費城世博會,宣布在手機的誕生;2000年漢諾威博覽會「資訊科技「英語短語是首次向世界... ... 2010年,我們將看到什麼樣的技術做亮點?

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表示,仁壽災其主,上海2010年世博會至少有五個重大科技盛宴聚焦 - 能源效率,新能源汽車,4G通信,電子標簽和智能交通。

首先,建築節能齊說,博覽會「4軸館「及其他重要場所建設,建設成為太陽,自然通風和雨水收集和生態環境的技術。久子齊集成太陽能,半導體照明,水(地)源熱泵,使用一組名單數字:在高達460兆瓦的太陽能利用的主要場地規模,包括為亞洲,對一次性使用太陽能最全的博物館;對節能的LED燈總量從60,000至80,000,為所有超過60%景觀照明核算;河水源熱泵機組安裝7.5萬千瓦,比空氣源熱泵可節省30%至40%的成本;城市最佳實踐區「在上海的生態家園「超過60%的綜合節能,年14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次,新能源齊說,為世博會園區實現交通「零排放「,公園圍繞「低排放「的目標,各政府部門組織專家再下設立「新能源汽車應用博覽會展計劃「。博覽計劃利用1000多輛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500,306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196.To保障的新能源汽車示範運行車輛,上海已建立超過12個固定和移動氫氣更加油和維修站燃料電池汽車的基地。

三是4G的2010上海世博會作為合作夥伴,上海移動已經奠定在公園,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TD - LTE的測試網路,這將是世界第一個基於4G的世界技術測試'領先的移動通信技術,遊客對上海世博會地區的無線網路,高容量的實時視頻傳輸觀看,上網下載。

第四琪表示,世博會集中於高流量和物流周期長,需要集成了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的大量組織和世博會的運作管理例如,本展會將是數以萬計數百萬的門票申請無線電頻率識別技術,這是一個名為「標簽「技術,人均通過世博園區入口大門不到20秒。

為智能交通系統世界博覽會第五,以確保交通繁忙時間,上海和轉移點,主要城市的交通信息和引導更新頻率少於5京士柏換乘性(P + R)的動態誘導系統將覆蓋全市,超過200個公共停車位內的全面覆蓋,包括環線,外環線內70%的覆蓋率庫的動態信息收集和傳播。

久子齊還透露,早在四,五年前,科技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經開始推動「世博科技行動計劃「為世博會建設,能源,環境,操作,顯示和安全和技術需求累積分布和232科技攻關項目的實施,以獲得具有自主約1100人,許多成果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等領域該項目的都市規劃已在世博建設和運營管理體系已報道說,為了實現「科技博覽會「的概念,中央和地方總投資的技術研究,7億多人民幣的資金。

4. 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國先進科技成果有哪些

智能信號燈,載人航天技術,高鐵技術,太陽能廁所,助殘機器人,lte無線傳輸技術,半導體照明燈,可食用環保包裝材料,多媒體信息技術等。

5. 上海世博會科技成果

「東方之冠」創新同步施工

上海世博會在規劃與建設方面,主要突出了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和諧宜居的理念,充分展示了現代建築體系和現代景觀體系的緊密結合。

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重點開展了園區規劃導則、展館建築設計、特種空間結構和地下空間、新型生態建築等方面的技術攻關。世博軸的建設集成了大跨度連續張拉索膜結構,陽光谷自然採光等多項技術。

最令人關注的中國館,則通過採用倒錐型大空間建築立體同步施工和大懸挑結構技術,建成了「東方之冠」這一極富中國特色的建築;世博文化中心採用碟形結構與超曲面殼體施工安裝等技術使建築造型簡潔、生態節能。

園區內公共交通工具「零排放」

綠色世博和低碳世博是本屆世博會的重要理念。作為「亮點」之一,1017輛新能源汽車在園區內外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其中包括196輛燃料電池汽車、321輛純電動汽車、500輛混合動力汽車,預計將節約傳統燃油約10000噸,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約 118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8400噸。此外,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首次在世博園區的大規模應用,裝機容量為2.8兆瓦的世博會主題館是亞洲最大的光伏建築一體化並網發電系統。

半導體照明技術點亮了世博會,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一軸四館的景觀照明完全採用LED,整個園區80%以上的夜景採用LED。實施了江水源熱泵系統,總裝機容量為75000kW,與傳統水冷式冷水機組加鍋爐相比可以節省10%-30%的運行費用;與空氣源熱泵相比,夏季節省40%以上,冬季節省30%以上的運行費用。

世博中心率先獲得中國綠色建築最高認證,總能耗低於國家節能標准規定值的80%,節能率達到62.8%,預計每年可節約2160噸標煤。通過上述項目的實施,將實現上海世博會園區的「低碳排放」,其中園區內公共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築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

雨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

本屆世博會在世博主題館建設了生態牆,將可回收的廢塑料再利用變成植物容器,構建了立體花卉牆,總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生態綠化牆面,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噸,與玻璃幕牆相比可降溫5度。

對於世博園區內的綠地,集成採用了多種控蟲技術,對綠化害蟲進行防治管理,達到專一性強、不殺傷天敵,控蟲持續時間長、不污染環境等效果。

此外,還在安全飲用水保障、環境修復、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從而實現園區內雨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綜合利用率達到30以上,工程廢棄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資源化利用50%以上等目標。

歷屆世博會科技成果

歷屆世博會先後展出了蒸汽機、發電機、電燈電話、電視機與攝影機、電報與無線電話、飛機、集成電路與計算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甚至尼龍襪、大轉輪、過山車、冰激淋但等生活與休閑內容。

科技創新有效支撐了世博會的運營保障,包括建設、管理、交通、安全等。如1900年巴黎世博會,為解決觀光客流問題,建設了第一條現代意義的地鐵;近幾屆世博會更是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製造技術等高科技成果,有效支撐了世博會的籌辦建設和運營舉辦.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採用了在線交通模擬技術,單向交通信號控制等手段,進行車流誘導,保障車流順暢,同時提供停車誘導、交通信息廣播頻道(RDS/TMC)等實時交通信息服務;2005年愛知世博會通過運用電子門票系統,准確實時統計參觀人流及相關信息,為園區及時合理安排安保、飲食、衛生、交通提供了科學依據,愛知世博會還充分利用安檢、視頻監控、入侵報警等安防技術與設備,以節省安保警力資源。

6. 上海世博會中國都展覽出了什麼科技成果

展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 中國館
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7. 2010上海世博會科技發明成果有哪些

上海世博會中科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世博會的規劃和建設。上海世博會的規劃與建設,主要突出了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和諧宜居的理念,充分展示了現代建築體系和現代景觀體系的緊密結合。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重點開展了園區規劃導則、展館建築設計、特種空間結構和地下空間、新型生態建築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如,園區規劃導則研究確立了和諧城市的理念,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歷史與未來的和諧,總體設計上貫穿了模塊化、連續性、生態化、標志性和整體性五大元素;世博軸的建設中集成了大跨度連續張拉索膜結構,陽光谷自然採光等多項技術;中國館通過採用倒錐型大空間建築立體同步施工和大懸挑結構技術,建成了「東方之冠」這一極富中國特色的建築;世博文化中心採用碟形結構與超曲面殼體施工安裝等技術使建築造型簡潔、生態節能。此外,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還成功開發並應用了模擬環境虛擬真實互動的控制管理系統,為規劃管理、工程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直觀的可視化公共平台。

二是綠色能源與節能減排。綠色世博和低碳世博是本屆世博會的重要理念。為實現這一理念,我們重點組織開展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科技攻關和大規模示範應用。作為「亮點」之一,1017輛新能源汽車在園區內外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其中包括196輛燃料電池汽車、321輛純電動汽車、500輛混合動力汽車,預計將節約傳統燃油約10000噸,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約118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8400噸。實現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在世博園區的大規模應用,總裝機容量達到約5兆瓦,其中世博會主題館裝機容量為2.8兆瓦,是亞洲最大的光伏建築一體化並網發電系統。半導體照明技術點亮了世博會,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一軸四館的景觀照明完全採用LED,整個園區80%以上的夜景採用LED。實施了江水源熱泵系統,總裝機容量為75000kW,與傳統水冷式冷水機組加鍋爐相比可以節省10%-30%的運行費用;與空氣源熱泵相比,夏季節省40%以上,冬季節省30%以上的運行費用。又如,世博中心率先獲得中國綠色建築最高認證,總能耗低於國家節能標准規定值的80%,節能率達到62.8%,預計每年可節約2160噸標煤。通過上述項目的實施,將實現上海世博會園區的「低碳排放」,其中園區內公共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築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

三是環境改善與生態綜合治理。重點開展了生態環保和資源回用等技術的集成和應用。通過因地制宜地採用從防洪駁岸到河面的硬質駁岸生態軟化等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充分發揮了生態系統的自凈化、自調解、自平衡和景觀美化功能。在世博主題館建設了生態牆,將可回收的廢塑料再利用變成植物容器,構建了立體花卉牆,總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生態綠化牆面,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噸,與玻璃幕牆相比可降溫5度。對於世博園區內的綠地,集成採用了多種控蟲技術,對綠化害蟲進行防治管理,達到專一性強、不殺傷天敵,控蟲持續時間長、不污染環境等效果。此外,還在安全飲用水保障、環境修復、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從而實現園區內雨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綜合利用率達到30以上,工程廢棄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資源化利用50%以上等目標。

四是運營管理。為了實現世博會高效、便捷的管理和運營,重點開展了世博信息和服務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如,通過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建成了世博會交通信息服務保障系統,為交通管理部門和世博遊客、社會公眾提供實時交通信息服務,保證了交通高峰時段所乘區域以及換乘點的交通信息發布,可達到引導更新頻率小於5分鍾。通過採用視頻識別技術的新型門票系統,具有憑證統計、快速檢驗和支持預約,以及其它拓展功能。據預測,將有7000多萬張以上的門票通過這一新技術應用,人均通過世博會園區閘口入門時間不超過20秒,成為世博會高效運作的重要體現。這也是基於RFID技術在公交一卡通、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全面推廣後的又一大規模應用。本屆世博會上還開通了全球首個TD-LTE規模演示網,應用了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創新技術,也為世博會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術支撐。

五是展覽展示。根據「精彩互動」的理念要求,重點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開展創新、創意設計,為充分演繹和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供技術保障。其中,網上世博會是本屆世博會的一大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三維技術、多媒體技術,將世博會上的展示內容以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互聯網上,搭建起一個能夠進行網路體驗和實時互動的世博會網路平台。網上世博會實現了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網上直播,實現了民眾足不出戶便可欣賞世博會的夢想。這也是一項沒有可借鑒經驗的工作,需要在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需要結合世博會的內容與互聯網的特點進行有創意的策劃。此外,我們還組織實施了系列技術創新和集成,實現中國館、主題館,以及開閉幕上有關展覽展示項目的精彩、互動和創新。

六是安全與健康。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安全與健康是首要保障,也是對世博園區、對整座城市的公共安保、交通、氣象、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全方位考核。為此,世博科技行動計劃重點圍繞食品安全、防恐反恐、應急措施等提供大量的技術手段和科技裝備。如,在安檢和監控方面,通過運用視頻人臉採集、識別系統,可以在確保快速入園的同時,根據攝像和資料對比來判斷入園人的安全性。在食品安全方面,研製出多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產品,可以快速、便捷、准確地對世博食品生產的環境衛生和食品可能出現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實時監控。氣象部門還針對上海的天氣氣候特點,構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長三角地區、上海市區和世博園區三級綜合立體觀測網,可以提供高質量、精細化、個性化的氣象服務。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必將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供新的機遇,並為新一輪科技創新提供思想引領和創意動力。

一是新理念,新的發展理念將廣泛傳播。2010年上海世博會踐行的是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許多國家和地區,以及企業產業展館都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演繹,匯聚了全球最先進的城市低碳發展理念及實踐案例,這些案例對城市的發展意義深遠。與此同時,這些新理念、新創意,特別是未來城市生活的新模式,也直接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相信其中許多內容將為成為新一輪科技創新的熱點和亮點。

二是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加快發展。本屆世博會的舉辦,正逢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經濟企穩回升之時,各國都在思考並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作為成果推廣和應用的舞台,世博會為全球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契機。各國在世博會中展示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大批新技術和新成果,通過後續的應用和產業化,無疑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世博會中所運用的許多創意、設計新理念和手段,也為知識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動力。

三是新應用,城市運營管理的科技水平將有效提升。城市化是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趨勢。當前,全球各國城市化同樣面臨許多復雜和共性的問題,如交通擁堵、城市建設,包括如何處理城市建設中的老房和新房問題,文化遺產保護和現代建設發展等問題。本屆世博會上諸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城市建築、運營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和成功實踐,必將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在城市運營管理的科學運用,從而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發展。

四是新境界,市民科學素養將進一步提高。世博會也是一場盛大的科普活動。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理念和科技創新成果滲透於展館展示、論壇和活動的各個方面,科技世博不僅是對世博柱體和理念的靜態呈現,更多地體現在科學理念、知識的教育、啟迪和普及,以及行動上。我們將聯合各方力量,積極策劃組織「科技世博」系列活動,激發公眾參與世博的熱情,滿足公眾共享世博的意願,從而促進市民科學素養的新提升。

8. 上海世博會的成就有哪些

世博會鮮明弘揚了綠色、環保、低碳等發展的新理念。
上海世博園本身就是一個低碳的典範,園內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高達4.6億兆瓦,各類新能源汽車的運用超過千輛,象徵工業文明的165米高的大煙囪被改裝為氣象信號塔,用最新低碳材料和節能技術建造的各國展館比比皆是。
館內陳列的最新低碳技術和產品不計其數。首次設立的城市最佳實踐區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逼真的模型展示了世界各國在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智慧,描述了未來城市生活的新模式。上海世博會展示了人類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慧、新材料、生態節能建築等,彰顯了人類無盡的智慧和創造力。
世博會生動展現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上海世博會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充分展示了世界的豐富多彩,這里不僅有歐美發達國家的高科技產品,而且有非洲獨特的民族服飾和黑木雕,還有精美絕倫的加勒比海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的手工製品。這些產品都是人們在長期勞動時間中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和理念,是一個民族凝固的文化。除了豐富的展品之外,世博園內每天都上演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文藝節目,原汁原味的非洲土風舞,華麗恢弘的法國宮廷舞,熱情洋溢的阿根廷探戈,凝練簡潔的日本能劇,歡快浪漫的英格蘭民族音樂,優美典雅的中國京劇,這些世界各國藝術的精華使世博會更加生動鮮活,更具吸引力。世博會告訴我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值得驕傲的傳統文化,各種優秀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都值得我們尊重和珍惜,一枝獨秀不可能形成爭奇斗艷的百花園。

世博會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諧是人類的共同願望,世博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節日。參加世博會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如果沒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沒有對和平的熱愛和對和諧的嚮往,就不可能有這么多國家和民族的人們歡聚在一起。首次集體亮相世博會的14個太平洋島國和13個加勒比海島國,有的是第一次參加世博會,有的還沒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但是都興高采烈地加入世博會的行列,這充分說明世博會是超越國家、民族、宗教界限的。

上海世博會把服務參觀者和參展方放在突出位置,園區內大量增設便民設施,特意挑選9家清真餐廳進駐,使人處處感受到濃厚的人文關懷。世博園內首次設立了殘疾人館,所有活動都有無障礙座位,並為殘疾人館提供輪椅租賃、無障礙寄存等各種特殊服務,充分體現了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世博會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並不僅僅看有多少高樓大廈,還應當關注每個人的現實需要和精神需求,讓社會關愛的陽光溫暖人們的心房。

9. 上海世博會中國可以展出哪些科技成果

中國館的外觀、色彩、負重、燈光、投影都是中國尖端科技成果的具體表現。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 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 工人們巧奪天工地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 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國國家館內部效果圖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騎乘」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 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為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10. 上海世博會,英國展示了哪些最新的科技成果

世博網11月5日消息:種子,是此次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種子聖殿」的主題。種子,不僅是自然界植物之源,也是此次英國館靈感的來源。2009年10月,在一個種子豐收的季節,我們來到英國,聽「種子聖殿」的工作者講述關於種子與自然、種子與人、種子與城市,以及種子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關系。觀眾可以在每一根亞克力光纖根部近距離看每顆種子國王十字街是倫敦市中心最四通八達的樞紐之一,倫敦大學學院的建築散落於此,空氣中彌漫著年輕的氣息。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總設計師托馬斯·赫斯維克的事務所就隱藏在這鬧市中心一扇巨大的黑色鐵門背後。 遺憾的是,原本約好的赫斯維克本人這天卻因病未能露面,他委託秘書帶來了他親筆寫給晨報「世博·家」一行的賀信,但我們還是幸運地遇上了英國館項目的具體負責人、建築師凱特琳娜·迪恩,剛從上海飛回的她為我們詳細講述了世博英國館的故事。以「自然」為理念擊敗強大競爭對手 建築師說: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建築,你走進去的感覺會像是走進一座圖書館,光線有點幽暗,你在這里與古老的手稿相遇。我們希望這一刻人們不要說話,而是心懷敬畏,沉思冥想,慶祝我們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就是這個建築也被稱為「種子聖殿」的原因。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赫斯維克事務所的設計能夠在英國館的決選中擊敗另外5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名氣大得多的當紅女建築師ZahaHadid和「倫敦眼」的設計者——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赫斯維克或許是從東方哲學中獲得了靈感,在這次設計中,他們貫徹的理念是「自然」。 凱特琳娜告訴我們,整個設計團隊都對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記憶猶新,正是那屆世博會,讓設計師們開始考慮如何通過一個建築來展示一個國家。當年的情形是,觀眾人山人海,卻像浮萍一樣迷惑,因為不知道該去哪個館,每個館看起來都差不多。所以,設計一個自己會說話的建築,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觀眾吸引過去,是英國館設計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而設計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要如何來回應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開始考慮那些最基本的因素,首先我們想到英國是一個熱愛自然的國度,城市史上第一個公共公園1840年出現在英國德比郡,它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體現人類對於自然的珍視。英國有世界上很多偉大的城市,比如倫敦,它是世界上人均綠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英國人對大自然就有異乎尋常的熱愛,他們很早就意識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英國的皇家植物園基尤千年種子銀行啟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子保存計劃,全世界的種子都將被冷凍在地下環境中。有趣的是,這個計劃中冷凍種子的大樓不在園內,而在靠近倫敦蓋特維克機場的一個建築物中,所以如果人們想看到這些種子,可不太容易。基尤千年種子銀行的這個計劃給了我們靈感,因為我們發現這些美麗的種子,每一顆似乎都在述說一個故事,我們希望能將故事呈現出來,讓觀眾看到自然是如何影響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種子是最簡單最有力的介質。」 「最具創意」之館將不斷帶給觀眾驚喜 建築師說: 這個建築的整體是一個不斷變幻的形象,所以我們不希望建築物上的窗子看上去是實實在在的,而希望觀眾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牆體和窗的形狀都會有些模糊,好像一直在融化,當你感覺沒法分辨的時候,忽然,你會透過它們看到建築物內部。對於上海觀眾來說,英國館的「成長」是一個更為有趣的互動過程,因為早在2007年,英國外交部就曾經將赫斯維克事務所的這個設計拿到上海,聽取觀眾建議,並根據建議做了調整。而在一項民意調查中,英國館也被上海觀眾認為是「最具創意」之館。 晨報世博家庭送給凱特琳娜海寶與世博香水。這款世博香水是資生堂公司提供給晨報「世博·家」的指定禮品,此行深受歡迎如今,我們對這個長滿發光「小刺」的建築物已不再陌生:它是一個圓角立方體,外觀上無任何支撐地坐落於公共廣場上方,60858根「觸須」亞克力光纖從內部向外延伸,每一根亞克力光纖長達7.5米,根部都放著一顆或者幾顆植物的種子,觀眾可以在展館內近距離觀察它們。因為亞克力光纖本身的特殊材質,那些向外伸展的部分將會隨風輕搖。這意味著每個人、每分鍾都會看到不一樣的英國館。白天室外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光線會透過光纖照亮「種子聖殿」內部,而內部呈現的形態也完全不同,會是一個蝴蝶的形狀;而到了晚上,內部的人工光源又能由內而外點亮整個建築。「從這個角度而言,它是一個會呼吸的建築,或許你也可以稱之為活著的雕塑。」凱特琳娜說。 在主題建築外圍,英國館還擁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露天場所,它被別出心裁地設計為「一張拆開的包裝紙」的樣子,寓意英國人民將「種子聖殿」作為禮物送給上海世博會。「包裝紙」的四個角配合主題,都是被掀起的樣子,而它們臨空的部分正好可以為觀眾提供遮風避雨的去處。中間軟草做的地面感覺非常柔軟,人們可以坐下來,甚至躺在上面。設計師沒有在這上面設計道路,因為他們認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設計師為觀眾還保留了更多的選擇,如果你時間充裕,你可以走過草地,走進英國館慢慢參觀;但如果你趕時間,你完全可以只是走上草地,觸摸一下英國館。 我們從事務所內展示的模型中還注意到,在草地四周的下部,通過一座橋,還可以進入到一些更加詳盡的展示區,第一個是關於「如今的英國大自然「,第二個空間內將是一些對未來的展示。 【英國館總設計師托馬斯·赫斯維克的信】 致上海市民與《新聞晨報》: 我們非常興奮地歡迎上海世博家庭與《新聞晨報》記者來到我們設計事務所。 人類歷史上首個世界博覽會於1851年在英國舉辦——它向我們展示了世博盛會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公眾聚集一堂,一睹維多利亞時代最重要的革新發明,其中很多今天仍然在全世界通用。 明年的上海世博會非常有望成為一個非凡的盛會,它將抓取我們所屬時代的重要瞬間。世博會將提供觀眾與參與者一個向不同國家和人民學習與交流的機會,最為重要的是,它帶來的體驗和革新將超越世博會本身而長久存在。 我們很自豪能為這一無與倫比的盛會貢獻英國元素。 我們對 《新聞晨報》「世博·家」一行致以最誠摯的祝福,希望他們在英國的旅程愉快。 托馬斯·赫斯維克2009年10月27日 英國皇家植物園與千年種子銀行簡介: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位於倫敦西南部的泰晤士河南岸,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邱園始建於1759年,原本是英皇喬治三世的皇太後奧格斯汀公主一座私人皇家植物園,現已成為規模巨大的世界級植物園。其旗下的千年種子銀行計劃始於20世紀90年代,主要目標是:到2000年,基本上收集完英國的植物種子;至2010年,保存世界上10%植物種類的種子;至2020年保存世界上25%植物種子的種類。目前,千年種子銀行已完成其10%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上海世博會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