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孔德成果

孔德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5 21:57:41

① 孔子以示兒曰一:「此是君家果。」他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楊梅和楊氏同姓。

出處:《楊氏之子》【作者】劉義慶【朝代】南北朝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白話釋義: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1)孔德成果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南北朝時期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中一個聰明的九歲男孩的故事。

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閑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古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21世紀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從這里可以看出楊氏子是個聰慧、能言善辯的孩子。

他的一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

楊氏子表現了孩子應有的禮貌,他的語氣委婉、機智、幽默而思維敏捷,又表達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鳥,楊梅又怎麼是楊家的果」,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既沒有傷了兩家的和氣,又讓人一笑而過。

②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處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出自《論語•子路》。

這句話出自孔子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論的《孔子•子路》,具體原文如下: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指:一般人只重自己的諾,而不能更深層次的思考事情當做不當做。士(有才德之人)首先考慮的是事情當做不當做,而不是自己的諾。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的意思

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④ 孔子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中的示 是什麼意思

給……看的意思。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白話釋義:

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孔德成果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⑤ 孔子得意門生子路是一個怎樣的人,子路最後下場如何

子路是一個武功高強,忠心耿耿,重情重義的人。他最後被人剁成了肉泥,很是凄慘。

仲由,字子路,魯國卞之野的人士,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年少時的子路可以說是像街頭小混混一樣的人。有一次,孔子與子路相遇,就過被他打了一頓,孔子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對之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望其收斂脾氣,改過自新。後來,子路覺得孔子的話很有道理,便接受了孔子的勸導,還拜他為師,成為了孔子的弟子,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做孔子的侍衛。

孔子曾經說「像子路這樣,我恐怕他以後不得好死吧」。因為孔子是了解子路的,他知道他一定會忠心耿耿的輔佐君主,絕不會袖手旁觀。而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越是剛強與正派的人,越是死得更快,因為他們一定不會在危難時刻選擇逃跑。後來孔子聽說衛國政變的事情之後,很是擔心,害怕子路就此喪命。果然,消息傳來,子路已經犧牲了,孔子特別悲傷。

⑥ 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子路,為何結局凄慘被剁成肉醬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有72個非常有才,被稱為72賢人。在眾多弟子中,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不過子路後來的結局非常悲慘,這是因為子路性格豪爽正直,講義氣,他在衛國政變的時候,執意入城救孔悝,最後被蒯聵殺害。

子路得知自己的上司孔悝被關了,他打算回去救孔悝。子路日夜兼程趕路,在路上遇到了同學子羔,子羔勸說子路不要回去了,可是子路堅決不聽。於是,子路一個人到了都城,他一個人哪是那麼多人的對手,最後子路被蒯聵殺害,還被剁成了肉醬。子路雖然慘死,他的氣節還是被後人敬佩。

人們常說要死得其所,雖然子路沒有善終,可是他自始自終都為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正義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最為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優秀的,他不但在學習上很優秀,而且道德品質好,孔子應該也很欣慰自己有這么一位弟子。

⑦ 請問孔子和阿羅漢誰的果位高

問的真糊塗。果位是佛家的說法,孔子是儒家的,根本就沒有果位這一說。如果你是指的比地位的高低的話,孔子在儒教的地位相當於如來佛祖在佛教的地位,而儒教比佛教的在中國地位還高很多,你說誰的地位高。

⑧ 孔子的時代和三果國時代那個早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春秋時代
——戰國時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的秦朝
——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反秦
——劉邦項羽是反秦的最終勝者,楚漢相爭的時代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王莽建國為「新」朝(三國演義中以王莽篡權天下大亂為起始語)
——公元23年天下大亂,綠林軍滅新朝。新朝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仍延續漢朝國號,史稱東漢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此時已進入三國演義小說的劇情
——公元190年董卓之亂,東漢名存實亡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曹丕脅迫漢獻帝禪位,東漢滅亡,史定的三國時期正式開始
——221年劉備稱帝延續漢朝,229年孫權稱帝
——263年司馬昭滅蜀,265年司馬炎廢魏元帝,魏滅;280年滅吳。三國時代正式結束,進入晉朝時代。
——補充:司馬炎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但歷史學家的劃分卻是以280年西晉正式統一來定義晉朝的開始。316年,西晉滅亡。317年司馬睿稱帝,史稱東晉。

⑨ 孔子被稱為「素王」,因為他是普通大眾利益的代表和踐行者呢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而有些人總是說孔子是統治階級的吹打手,之所以被歷朝歷代尊崇,是因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只是為統治階級服務,是輕民、媚權的學說。

其實恰恰相反,孔子是追求推崇:民為重,國富民強;仁愛、平等、公正;愛民、惜民的思想和政治主張

而且他身體力行地做廣大民眾利益代表的踐行者。

孔子仕途不得志,也就是因為他的很多主張,損害了當時王公貴族們的利益,觸動、打破了他們的一些壟斷特權的結果。

通過下面的孔子言行,就能完全體會到這些。@孔子故里文泰日記

子曰:“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感嘆亂世之中民眾的疾苦,建議各國國君要以仁道治國,就是執政者要嚴肅認真地對待要做的社會工作,要充滿敬畏之心來辦事,對百姓要有公信力,不欺、愚百姓。愛護民眾,節約物力、財力和人力,不奢侈浪費。讓百姓服勞役也應該在農閑之時。@孔子故里文泰日記

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孔子前去衛國,冉有為他駕車。來到城區,孔子感嘆說:“衛國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想了想問老師:“既然人口已經這么多了,應該做什麼好呢?”

孔子笑著說:“那就應該使百姓富起來呀。”冉有又追問:“百姓富起來以後,下一步應該再做什麼更妥當?”孔子堅定回復道:“使百姓接受教育。”

孔子不僅是位思想家、理想家,更是一位實幹家!既然這樣說了,他也就努力去這樣做。@孔子故里文泰日記

孔子首開創辦私學,他秉承“有教無類”的教學原則,廣招學生。凡來學習者,一律平等,一視同仁

無論你是誰,是來自魯國還是其他國家,是出身貧寒還是貴族豪門,一律接收,平等相待。在孔子的眾多學生裡面,各種身份的人都有。

用子貢的話說就是“來者不拒,去者不止”。

也就在孔子說三十而立之時,他在我們家鄉曲阜的闕里開辦了一所學堂。

這打破官學局限性。開創了私學這種廣泛教育的方式,教育的途徑更開闊了,這種形式後來被演變成私塾,在中國盛行了兩千多年歷史。

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相當於在黑夜裡,舉起了一盞溫暖、光明的燈,它一直照亮了中國文化和華夏民族文明的進程。

在春秋時期之前,“學在官府”,教育資源全部被貴族們壟斷了,平民子弟沒有資格進入官辦學校學習,享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要想變得有學問,要想進入國家和社會管理體系,那都是貴族豪門弟子的事情。

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讓他的學堂爆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孔子的學堂畢業生就有三千多人,其中就有號稱“七十二賢”的優秀達人。

⑩ 孔德成的經歷

衍聖公(1920年6月6日-1935年7月7日)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5年7月8日-2008年10月28日)
(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6年-1948年)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7年-1948年)
台灣地區「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1991年)
台灣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1955年-2008年10月28日)
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1956年7月-1964年4月)台灣「中國書法學會」顧問(1964年-2008年10月28日)
台灣地區「考試院」(第七屆)院長(1984年8月17日-1990年8月17日)
台灣地區「考試院」(第八屆)院長(1990年8月17日-1993年4月24日)
山東曲阜師范學校名譽校長(2005年6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
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永久榮譽院長(2007年2月-2008年10月28日)

閱讀全文

與孔德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