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針對焦慮抑鬱的書籍值得推薦
身為一個心理學本碩,並同樣度過很長一段焦慮和壓抑時期的「過來人」表示,還是別看心理學書籍了,書店那種厚厚的《教你xxx》的別看,因為一堆廢話,專業的科普類心理學書籍也別看,因為你會把自己繞進去,面對焦慮和壓抑,如果只是輕度的,由於某些事件誘導才會出來的狀態(比如說考試成績出來了分不高,工作上項目沒頭緒),那麼就對症下葯,跟老師,同學/同事,領導聊一聊,尋求確切的幫助。比如明說,你哪個知識點就是不懂,或者哪項工作技能不夠,不能勝任,如果是重度焦慮和壓抑,是一種麻木,不知世界為何物,有時會伴隨生理上的疼痛,甚至有部分極端的有自殺傾向…那真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了。
② 焦慮症適合看什麼書好多年了,越來越嚴重,很想自我治療,求過來人推薦
樓主,你好,這種感受我可能體會不深,但與此同時,還是希望能夠搜索一些資料,看看你是否會有感覺。
以下是我摘錄一本書籍的原文:
強迫症-焦慮症中許多盲目的災難性聯想與無明焦慮情緒背後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幼稚性思維」,它代替了成年人的成熟情感反應模式。一旦我們領悟到「症狀」的幼稚性與盲目性,我們就能夠做到主動式順其自然,而非被動式的接納。(以下的回答摘錄,節選自臨床心理學自助書籍《走出焦慮風暴》)
1)科學識別幼稚性思維
所謂的「幼稚性思維」即相對於成年人的「成熟情感」而言,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毫無事實根據的想像或「敏感性妄想」作為分析的依據,並快速地衍生出災難性的聯想,使心靈瞬間處於焦灼不安的狀態。
許多罹患「慢性焦慮障礙」的心靈,其表象症狀經常變來變去。在各式各樣「怕」的背後,都有一份非常明顯且突出的思維特徵:明知道自己所擔憂的東西有可能不會發生,但就是莫名其妙地無條件投降,這種無條件投降的姿態就如同一個三歲的小孩子被成年人「嚇唬」後表現出來的無條件遵從與畏懼。
比如強迫性洗滌的個案,自認為如果不反復清洗十多遍就一定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結果;也比如廣泛性焦慮的個案,每天不找點擔憂的東西或提前預期一些莫須有的潛在沖突,似乎就會覺得心裡不踏實。
總之,這些苦痛心靈許多時候似乎都是主動選擇臣服於這些焦慮的「快感」,雖然意識上也覺得這些漂浮性焦慮是不必要的。
我認為「幼稚性思維」往往是幼年「反應式心靈」的一部分,幼小的兒童缺乏邏輯思維判斷的能力以及完全不擅長以客觀事實作為分析依據的能力,他們的思維模式是線性的,很容易被成年人的一些虛假故事所蒙蔽。
比如一個成年人對一個正在哭鬧的 4 歲小孩子說:「如果你再哭,我就從口袋裡捉出一隻『魔鬼』或『妖怪』來咬掉你的鼻子。」大多數孩子聽完以後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或驚懼反應。而現實生活中,許多焦慮心靈對那些莫須有的「症狀」怕成那種狀態,很明顯更符合幼兒「幼稚性的情感反應模式」,而不是成年人的「成熟情感模式」。
因為幼兒會害怕的東西,成年人通常都不會害怕,往往還會覺得好笑。那麼,為何一個成年人會出現這種幼稚性的幼年情感反應呢?
這里頭的道理在分析心理學中叫「退行機制」。許多心靈在青春期或成年後不久,當一些深層願望受挫或感到持久的應激壓力時,自身的能量場處於持續被消耗的狀態,這個時候更多的「陰氣」(喻指消極的心念)也容易乘虛而入,此時一些有焦慮情結的心靈會放棄已經學到的成熟態度和行為模式,而採用早年「較幼稚」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壓力或部分慾望,這就叫退行。
導致容易發生「退行」的一大因素就是性心理在青春期發展階段曾不同程度受阻或受到道德性壓抑,因為在個體性心理的發展中蘊藏著很強大的動力,當這股強大的動力受阻後,會進一步和退行機制「同流合污」,並通過置換轉移的方式回到類似「小孩子生病會得到父母的額外照顧與保護」的無意識代償狀態中。
總之,其症狀發展模式是:現實困境是誘因,然後無意識退行至幼年心理模式去尋求慰藉,而表現出幼稚性情感(莫名緊張不安),這種幼稚性情感背後是一份幼稚性思維(把想像無條件當成事實),其導致當下這個成年人無明焦慮情緒的不斷循環。
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個概念叫作「內投射」。許多心靈往往在青春期前後,針對自己所愛、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自我」會將他們的嚴厲言行或各種不愉悅的指指點點式安排經過「潛抑機制」將其內化成自己性格與氣質的一部分,「自我」認為這樣一來或許就不會再那麼害怕他們了,而這個過程亦是「強大超我」的誕生之日。
心靈通過內投射機制,將父母的一些「批判性聲音」內化成自己的「超我」。總之,一顆心靈之所以會發生退行現象,還與早年的一些初期焦慮有重大的關聯。
所謂的初期焦慮就是一個人從幼年到青少年的這段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驚嚇或破壞性批評,導致當時的心靈處於恍惚狀態,而後卡在「無意識」的某個區域。這份未經處理與釋放的焦慮即所謂的「未全然經驗的無意識印痕」,一些較大的焦慮印痕在如「多事之秋」般的青春期則相對容易被誘發出來。
為了更好地說明幼稚性思維與成熟情感之間的差異,需要深入了解一下3-7 歲的幼童具體的心氣反應模式。兒童皆缺乏「分析式心靈」,即理性智能,他們對於成年人的一些「嚇唬」容易信以為真。有時候他們完全把自己的想像作為判斷未知的依據,因此分不清幻想和現實。
此外,幼年兒童心智發展還處於初階,並不能穩定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心境,很容易受外界「風吹草動」的影響。即便天性樂觀的幼兒,也依然會被一些大人的「假話」所糊弄。
比如大人為了讓一個小孩子乖乖地吃飯,會故意噓聲嚇唬孩子:「山裡有一頭大灰狼,就喜歡咬不好好吃飯的孩子,」或是「快吃,今天如果不好好吃飯,會有魔鬼來咬你的屁股,很疼很疼的,」或是直接一點「你再不好好吃飯,等下我從口袋裡取出一頭老虎咬掉你的鼻子。」此時小孩子如果看到大人是很嚴肅的表情,會很有可能做出幼兒反應式心靈」的無條件「投降」,行為便會收斂起來。
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幼小的兒童對於各種「嚇唬性」的東西容易無條件接受,所以如果父母長期給予孩子破壞性的批評或否定,那麼該兒童也一定會自動接收來自「威權」的信息,輸入多了就會形成最初的「自我觀感」。
也就是說孩子的內在是相對自卑的還是相對自信的,大多取決於幼年至青少年時期所接收到的外界反饋信息,如果在這幾年中接收到了父母與其他教育者給予許多充滿力量的肯定,那麼小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與安全感就會相對壯實,進入小學後,往往就比較敢舉手發言,敢上台當小隊輔,敢參加一些文體表演活動,也敢於在足球場或籃球場上表現自己的「球技」。
如果一個兒童早年接受了大量令其感到焦慮或害怕的東西,這些焦慮的記憶雖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暫時遺忘,但是那些焦慮的情感能量並不會全都消失,一定會有相當的殘留,而這份情感殘留就存在於無意識中。
此外在諸多罹患強迫症、焦慮症的心靈中,許多個案和某次重大的早年負性體驗有著直接的關系,尤其是越早發生的事件,其影響可能會更大。
比如在 4 歲或將近 5 歲的時候,一個兒童在田野里或山坡上玩耍時,不小心踩到一條蜷縮在綠地上的蛇,當他看見蛇的本能的自衛攻擊性時,被嚇到了,在那瞬間孩子的大腦意識會處於一種類似「意識恍惚」的狀態,而就在這種幾秒鍾的恍惚中,幼兒的大腦邊緣加工系統會形成一種「阻隔」機制,把這份非常不愉快的記憶與情感能量先擋在一個地方。該兒童長大一些後因為一些導火索的觸發,對蛇產生莫名異常的恐懼,原因就是腦神經網路中的那份「阻隔記憶」未獲得充分的處理,未將那份「無意識」的能量「意識化」「脫敏化」或未經過大腦邊緣系統中的杏仁核與海馬體的重新編碼,所以這就是這些孩子長大後一旦聽聞與蛇有關的信息,會一觸即痛的緣起。
當然,有些心靈的創傷未必是在童年,但是童年的創傷往往是初期焦慮的根本動力之一,這種初期漂浮性的焦慮讓許多敏感心靈在青春期的時候完全「淪陷」。臨床中許多罹患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的心靈都是在青春期時候因為遇到一些
持久的負性壓力或應激事件而無法釋然,就開始不自覺地誘發出那股強烈的初期焦慮。
同時,還有一些性心理扭曲的人,在幼年時期因為不小心看到父親播放的成人光碟,在劇情中被女主角赤裸裸的身體所刺激,頓時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與興奮,這樣就容易激發孩子的性心理發育與性生理早熟,同時也會讓孩子長大後對穿著暴露的異性感到額外的性心理興奮。
這就是初次的力量,相比較而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感官經驗都不可能超過第一次。因為在第一次經驗中,個體的感官是無意中接受到那些刺激因子的,當時的心靈處於一種無所覺察與無所防備的狀態,一旦出現一種強烈的興奮刺激,則很容易形成一種「神經鏈」。而第二次及後續的幾次強化是在有意識的預知情況下獲得的經驗,其強度是完全不同的。
現實生活中,許多女孩在知道男友會送花的情況下收到花,跟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的興奮度也是不同的。我們人類的大腦對第一次總是有更多的記憶傾向。就好比如果有人跟你說誰是第二個進入太空的,你可能會完全失去探知欲,因為你的大腦只傾向於了解誰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在許多競技賽場,我們只記得誰是冠軍,而其他名次的選手似乎可有可無。
同樣,一位自主創業者當第一次掙到 10 萬元的時候,跟第二次、第三次掙到類似數額時的心理感受性也是有差異的。舉這樣簡單的例子,只為說明「第一次」比後續幾次都更加容易在頭腦中留下印記,但並不是說後續的經驗一點影響也沒有。
從動力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許多焦慮症狀收到潛抑機制與置換機制的影響,披著成年人的外衣,在遇到持續的壓力與挫折時,就容易跑出來,退行到初期焦慮的心靈軌跡上。而後潛意識防禦機制再為主人量身定做了一個關於症狀的故事。這就是為何在神經症的世界中,許多病症的本質都是同一種「焦慮」,但症狀的表現形式卻有很多種。以上文摘節選自心理學啟蒙書籍《走出焦慮風暴》作者韓非 寧波出版社。
真誠祝願,記得採納打賞哦。
③ 焦慮症推薦看的書籍有哪些
可以通過看名人列傳以及其的其他的書籍來轉移焦慮病情,效果還是不錯的,除此之外,主要的還是需要先到正規醫院接受科學治療穩定病情才行,隨後再配合一些護理措施效果會更好。
④ 求各位介紹一本治療焦慮抑鬱症非常有效果的書籍 太謝謝了
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你,是兄弟還是姐妹。
我想說,治療焦慮和抑鬱,實際上不需要什麼書本。
焦慮也好,抑鬱也好,說白了是以前有過挫折,加上不算太自信,並把這種挫折感給強化了,強化的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了。
想治療焦慮或者抑鬱,實際上就是讓病人建立自信,同時看開得失與榮辱,這就夠了。
給你幾個例子,回去給他好好講講,讓他好好琢磨琢磨。很簡單的。
例子一:
你在路上走,有人走路有些瘸,你會笑話他么?你會記得他么?過了幾天你還能想起,路上曾經有個瘸子么?不會,你壓根都不會。因為,這個瘸子根本不關你的事,你都懶得為他上心。
同理,就算你走路很帥、或者很醜,都不會有太多人留心你,因為你對於他人來說,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
請你勇敢走出去,你就是路霸,哪怕你只有一條腿,你也是路霸,整條道路都是你的。
例子二:
《卧虎藏龍》中李慕白對玉嬌龍說:「你攥緊拳頭,裡面什麼都沒有;你張開手,你擁有世界」。
你明白了么,你必須先把心中的結給放下,徹底放下,你才可以有新的開始。過去的事,如煙般已散去,請想未來看,用路霸的心去看。前路很長,前路無比精彩,前路需要你的精彩。
⑤ 關於焦慮症的書籍
你好,書名是《精神焦慮症的自救》一套兩本,分為了病理分析卷和演講訪談卷,是克萊爾·威克斯寫的,他是英國心理學的權威
國內目前這樣的權威書籍比較少
建議你這本書是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威克斯寫的,他是英國心理學的權威。國內目前這樣的權威書籍比較少。
⑥ 關於焦慮症的改善書籍推薦
你好!據你說得情況來看出現狀態時間不算是太長,可能是最近工作或者是生活上的壓力造成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必太緊張放鬆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態減緩現在的症狀有很大幫助<br><br>你好!你想了解焦慮症方面的書籍的話你可以看看《遠離焦慮》這本書!
⑦ 焦慮症適合看什麼書
多數狀況下來說,焦慮抑鬱的人適合看一些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的書,像一些圖文並茂型的書,還有就是大家也可以看一些心理學類的書或是勵志類的書,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要結合大家的興趣愛好來進行選擇,這樣才是最適合大家的,也是最能夠緩解大家焦慮抑鬱情緒的書了。
焦慮抑鬱的人適合看什麼書?我想這是焦慮抑鬱的朋友比較關心的一類問題了,一般情況下,如果大家在焦慮抑鬱的狀況下,想要看書的話,那就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學類的書,還有就是一些像人物傳記之類的比較勵志或是具有一定啟發意義的書,那麼到底這焦慮抑鬱的人適合看什麼書呢?
焦慮抑鬱的人適合看什麼書?
1、心理學相關的書
如果大家被焦慮抑鬱的情緒所困擾,想要通過看書的方式來進行緩解的話,那就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或是其他一些與心理學相關聯的書,這樣就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焦慮抑鬱的情況,或許大家看了這類型的書之後,就會找到解決焦慮抑鬱的方法了。
2、勵志類的書
如果大家是因為自卑或是對現狀不太滿意,從而出現焦慮、煩躁、抑鬱、情緒低落、消極等狀況的話,那就可以試著去看一些勵志類的書,像名人傳記之類的,以此來幫助大家認清自己的現狀,還有就是了解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去實現的,所以不要再自怨自艾了,要以一個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問題。
3、圖文並茂型的書
如果大家本身不太愛看書,但是處於焦慮抑鬱的狀態之後,想要看書的話,那就可以試著去看一些圖文並茂型的書,像漫畫類的或是其他一些比較輕松幽默類的書,這樣一來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不至於總是沉浸在抑鬱的情緒之中,二來就是可以放鬆心情。
焦慮抑鬱的人適合看什麼書?總的來說,焦慮抑鬱的人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學類的書,這樣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還有就是大家也可以看一些輕松、幽默類的或是圖文並茂型的書,以此來幫助大家緩解焦慮抑鬱的情況。
⑧ 焦慮症看什麼書好
自我防禦和勇敢正視現實問題。焦慮症往往是由於壓抑出格產生主觀意識混亂,個體行為失常以及社會環境和工作影響導致心理緊張,焦急和無意識的恐慌。另外,神經遞質和身體疾病導致的一種神經障礙症。只要你身體健康。懂得自我調節心態,做產生焦慮想法的相反行為和看法,然後正視問題,冷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和養成這種習慣就不會有後遺症了。 平常沒事多看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和釋夢,還有其他心理學原理的,因為心理學涉及領域廣,關繫到社會,職業,生活和生理。建議你去正規圖書觀和購書中心尋找心理精神類的書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自己的書本看。
⑨ 適合焦慮症看的書籍
理論上,只要不是讓自己的焦慮症更加嚴重的書籍,都可以看。
實際上,自己可以看以下幾類書:
1、輕松愉快,愉悅身心的書。
2、疏導心情,調整心理狀態的書。
3、心理學類的書籍,有助於調理自己焦慮症的那種……
⑩ 有沒有一本治療焦慮症信息最全的書呢
推薦你看一下《心理醫生為什麼沒有告訴我》這本書。本書是由2500名知名心理學家推薦的,據說是到目前為止關於焦慮症治療信息最全面的一本書。
包括:放鬆療法、身體鍛煉、驚恐應對、暴露療法、消極情緒克服、改變錯誤觀念、冥思、自尊、營養、葯物治療等內容。它為讀者提供了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可能性。第4版包含了最新的焦慮症葯物治療,與焦慮症相關的身體健康問題,以及用於焦慮管理的正念冥思訓練等信息。
看你說的情況,應該是典型的焦慮症。此書還對患有以下心理問題的讀者有幫助:
強迫症、各種恐懼症、進食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社交恐懼)、心靈創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