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數據成果匯交規范

數據成果匯交規范

發布時間:2021-08-15 07:33:54

❶ 數據匯交

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由國土資源部統一部署,各省 (直轄市、自治區) 國土資源廳負責本轄區內的組織實施工作,不同地質行業的基層地勘單位負責鑽孔數據的採集建庫。

數據匯交、驗收採用三級管理制度。

(1) 基層地勘單位向地質行業主管部門 (見表1.2) 匯交。

(2) 地質行業主管部門向省 (直轄市、自治區) 國土資源廳匯交。

(3) 省 (直轄市、自治區) 國土資源廳向國土資源部匯交。

鑽孔資料庫、數據匯交、驗收、評價要求見本要求的有關章節。各級管理部門可根據要求,進行鑽孔匯交數據的接收、驗收工作。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問題之探討

路 煥 董 濤 韓淑敏 龐潤東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 要 國家對地質資料進行統一匯交制度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識到應進一步提高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的認識,統一思想,提高業務人員素質,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 存在問題 對策與措施

地質資料是地質勘查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資源,反映了不同的地質現象,是開展地質工作綜合研究的成果,具有巨大的利用價值。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工作者在開展地質勘察及地質科研工作中形成的知識性財富,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客觀信息和研究成果。管好用好地質資料,對我們不斷深化對地球科學的認識,保障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防治地質災害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的提出,地質信息的二次開發利用和共享服務納入「兩化」總體思路。而提高信息資源二次開發、共享服務和綜合利用的基礎前提,是必須擁有準確翔實的地質資料,特別是各類地質圖件。但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地質資料的服務質量,阻礙了今後地質工作的開展和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作為省級成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抓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質量,解決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匯交時間嚴重滯後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第 349 號令)對地質資料的匯交期限有明確規定。但是,近幾年地質資料匯交中,超期限匯交已經是普遍現象。匯交滯後的一種表現是,地質資料不能按時匯交,匯交人往往是在辦理探、采礦權證的延續或其他工作,必須需要匯交憑證時,才想到地質資料的匯交。另一種表現是,驗收不合格的資料退回修改時,不能按時返回。

1.2 欠交地質資料現象突出

以往地質資料匯交,主要是由地質勘查單位形成,即國家投入資金,地質勘查單位完成,由地勘單位負責匯交。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項目的逐年增多,給資料匯交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由於市場項目特有的短期性、項目人員的不穩定性,資金投入渠道的多元化等原因,使過去單一的匯交制度發展為現在領域更寬的復合型、屬地式匯交管理,再加上部分匯交人對匯交資料的范圍、要求不夠明確,資料管理部門對匯交工作又無法採取有效的手段對其進行跟蹤和管理,從而造成匯交資料的質量問題和欠交現象的出現。據統計,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館自 2006 年至 2010 年欠交的成果資料總計達 518 件。欠交的原因是:有的因領導、項目負責人及體制變動較大,形成責任不明確;也有資金不落實,報告無法復制;還有因為對匯交辦法的認識不同,只匯交給相關部門或者地方出資者,從而出現了地質資料館收集成果資料難的問題。

1.3 質量呈下降趨勢

近年來,地質工作得到較快的發展,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量也呈現上升趨勢:2003 年 224 檔;2004年221檔;2005年286檔;2006年358檔;2007年629檔;2008年524檔;2009年568檔;2010年638檔;2011 年 582 檔。

但由於各種原因,成果地質資料從內容質量到印刷質量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匯交的地質資料,全年一次通過檢查的寥寥無幾;有的資料要修改幾次,才能達到匯交要求。

1.3.1 電子文檔與紙質資料在內容信息上不一

主要表現在附圖色彩出現偏色、丟色等現象,岩性符號不一致,匯交的源電子文件不是最終的矢量文件;電子文檔或紙質資料內容信息不對應。

1.3.2 圖件質量下降

圖件製作時採用的符號和色彩不符合地礦行業制圖標准,圖件輸出時選擇的參數不對,解析度太低,圖像不清晰,部分大型圖件 A0 在印刷時縮小成 A3 圖件信息根本無法瀏覽;在匯交的電子文檔中提供的相關文件(如系統和子庫)與所匯交的圖件不匹配。圖紙的折疊不符合規范要求,沒有按規定折疊成手風琴式,常把圖紙的有效信息折疊在外,有的圖紙折疊的規格過大,超出標准裝具的規格。

1.3.3 資料的裝訂、印刷質量差

主要表現:採用鐵裝訂,有的甚至是活頁裝訂,裝訂順序錯亂;印製的地質信息重疊、不清晰、不完整;紙張單面印刷;紙張的質量差,墨跡不牢,輕抹就掉,無法長期保存。附圖或圖冊沒有按規定尺寸印刷。

2 解決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難及質量不高的對策與措施

2.1 提高匯交意識,統一思想,把《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落實到實處

2006 年,《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 [2006]210 號),使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有了比較完整的技術標准。但要把《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 號)貫徹落實到位,不僅需要檔案管理人員熟悉資料匯交的法規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目標的重點放在出資人和匯交責任人身上要提高出資人、匯交責任人的匯交意識,認真學習《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對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的質量也不容忽視,不僅要重視項目的前期工作,同時各項目單位和出資人在成果資料的製作過程中,還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給予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果資料匯交的質量,並杜絕欠交現象的發生。

2.2 建立匯交監督和制約機制

法制是保障社會有序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建議盡快建立資料匯交監督機制、地質項目跟蹤管理登記制度和匯交備案制度,對資料匯交實行全程監控。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執法檢查,對不匯交資料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建立資料匯交與項目管理聯動制約機制,把地質資料匯交與地質工作投入、經濟責任考核、礦權設置掛鉤,徹底解決地質資料的欠交和匯交滯後問題,真正把匯交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3 加強地質資料形成過程的質量監控,提高質量的成果資料

第一,建立地質資料質量監督審查負責系統。為進一步搞好這項工作,根據地質工作實際,對原始地質資料實行質量監督項目負責制,賦予項目負責人特殊的權力。受委託的組長將對自己負責區域內的原始地質資料的建檔、歸檔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檔案管理人員應及時了解項目完成情況,協助有關科技人員做好歸檔和驗收工作。

第二,質量檢查活動。要求各地勘項目實施單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這是今後地質資料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在全面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之後,針對突出問題或特殊情況,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質量抽查,特別是對問題較多的礦產勘查項目管理一定要嚴,查處力度要大。

第三,提高地質工作者的質量意識。長期以來,地勘工作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體制,缺少市場經濟體制中的競爭意識,對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的認識不高。只有調動全體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以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作指導,建立起本部門的質量管理體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每一個工作過程都受到監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成果地質資料的質量問題,提交高質量的成果報告。

第四,強化培訓,提高匯交技能。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和館藏機構應定期地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項目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更新培訓,拓展培訓地質報告編寫和圖件製作的內容,尤其是電子文件匯交培訓指導,使地質資料匯交人了解地質報告的編寫規范、各種地質圖的制圖標准,掌握地質資料和電子文件匯交的要求和管理的基本技能,統一地質資料形成、匯交管理的標准和技術要求,提高地質資料匯交質量。

2.4 提高業務人員素質,是匯交成果資料質量的保證

檔案管理人員、項目管理人員,都是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承擔者,必須具備較強的責任心,熟悉國家有關匯交資料的法律、法規。檔案管理部門應根據市場項目的特有性和項目人員的不穩定性,舉辦相應的培訓班,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對那些直接從事檔案管理的人員,要加強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培訓;對熟悉計算機方面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檔案知識的培訓,使他們都成為既懂計算機又懂檔案管理的人才。通過多渠道、多方位、有意識的方式進行培訓。這樣,在製作電子文檔過程中,不僅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益,而且還能保證電子文檔的質量。

2.5 建立約束和激勵機制

建議每年開展地質資料匯交大檢查、大評比,及時召開地質資料工作表彰大會與優質報告評選活動,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質量管理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匯交工作較差的單位予以通報,並追究相關責任。採取引導、鼓勵、處罰與表彰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促進地質資料匯交率與匯交量的提高。

總之,我認為要做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抓好負責人是關鍵,提高匯交意識、統一思想是前提,提高項目管理人員、檔案管理人員素質是保證。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是手段,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利用。向國家匯交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是廣大匯交人應盡的法律義務,提高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是我們每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❸ 淺談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

金 妮1劉小娥1劉 虹2

(. 湖南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的定義、分類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分析了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管理的難點問題、質量問題,以及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的影響,並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保證資料庫類資料完整、准確、有效地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資料庫類資料拋磚引玉,希望與其他同仁進一步交流。

關鍵詞 資料庫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0 引言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國民經濟建設和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科學研究等的依據和基礎,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過建立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制度,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地質資料[1],這些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應用、高新技術的滲透,地質資料管理已從傳統的純手工管理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化管理[2],大量地質工作成果也已經以資料庫形式出現。

1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

1.1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定義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是指成果地質資料中以資料庫建設為主體工作內容而形成的各類資料庫[3]。其將地質工作成果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和存儲,以利於實現地質類成果數據共享,並對成果信息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分類

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包括最簡單的存儲各種數據的表格,以及能夠運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目前湖南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館藏機構已驗收的資料庫有:市、縣級礦山地質環境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市、縣級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和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

市、縣級礦山地質環境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是在 DmGis 平台上開發的單機版軟體;市、縣級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包括 Access MDB 數據格式的地質災害資料庫和 MapGis 格式的圖形數據;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是指數字填圖地質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數據,由 DBF、MDB、MapGis 等多種格式組織形成。

1.3 資料庫存放

資料庫類文件置於「源電子文件」目錄下「資料庫和軟體」文件夾內,同其他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一起存儲於光碟和移動硬碟中進行匯交。

2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中的難點問題

自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隨著我國礦業權制度的建立,礦業投資出現了多元化局面,地質資料與礦業權的依附關系也已越來越清晰,地勘單位為了在地質勘查工作立項、項目投標、爭取資金等方面謀得優勢地位[1],同時擔心匯交資料的泄密而影響其自身利益,紛紛加強了對地質資料的封鎖,使得近些年,地質資料欠交、拒交現象十分嚴重。資料庫是成果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單位匯交人在匯交時就更加謹慎。

2.2 匯交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資料庫類資料匯交內容的齊全、完成、准確是保證其二次開發及利用的基礎,《關於印發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 > 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6[210] 號)對資料庫類電子文件的匯交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資料庫匯交,應包括項目工作最終評審通過的整個庫文件、管理或瀏覽資料庫的軟體系統及其使用說明,以及使用資料庫所必需的系統庫、字型檔、外部鏈接文件等相關文件和技術文檔,以保證其能正常使用。

通過對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實踐,資料庫電子文件匯交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匯交人應根據項目任務書要求匯交完整的資料庫資料,一般資料庫內所存儲的地質工作成果比較齊全,但匯交人很容易忽視與資料庫相關的其他文件,如資料庫驗收意見、建庫報告、技術文檔和說明性文件(如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等;帶圖件的資料庫,容易忽視提供相關的字型檔和系統庫,部分圖形資料庫中缺失圖名、比例尺等信息;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區調類空間資料庫容易忽視提供元數據。

(2)資料庫內容與驗收意見不一致,如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對應資料庫審查意見驗收時,各地質災害類型和數量對應不上,各市、縣資料庫一起匯交,有張冠李戴現象。建庫報告、技術文檔紙質或電子文件有時會出現缺頁多頁或頁碼顛倒等問題;數字地質填圖類資料庫野外路線數據與成果地質圖反映內容不一致。

(3)資料庫類資料未按 210 號文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存放於相應位置,而是單獨存放於一個自建的文件夾中。

在檢查對應的紙質文件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下:

(1)建庫報告、技術文檔雙面列印時,頁碼應居中或放外側,但常出現放內側的情況。

(2)當資料庫類的建庫報告,技術文檔單獨裝訂時,匯交人容易忽視加蓋編制單位公章。

(3)圖紙類折疊不規范,大小、長短不規則;當圖紙過大、需要接圖時,有用雙面膠接圖的情況。

3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對管理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的影響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要做好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必須要有地質專業和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要有一個好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由於資料庫種類較多,內容繁瑣,資料庫驗收人員應加強學習,掌握各類資料庫的驗收技巧,並積極與地勘單位項目組成員或匯交人溝通,確保資料庫類資料齊全、完整、准確。

資料庫是地質信息中最重要的,隨著資料庫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現,為了避免在地質工作中重復投入、減少社會浪費,其提供社會化服務是大勢所趨,從而也使服務形式往多元化發展,服務產品多樣化。而做好資料庫類資料的社會化服務,離不開服務機制的完善,離不開硬體的建設。

4 幾點建議

4.1 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的建設

首先應著力解決地質資料匯交的監督管理問題,要嚴格履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賦予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職責,維護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地質資料的匯交應嚴格執行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同時,應加強匯交人匯交資料庫的意識,並消除各匯交單位對權益保護存在的顧慮;加強法制觀點的宣傳,依法匯交資料是匯交人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國家也保障匯交人的權益,保障資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4.2 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培訓工作

由於匯交人經常有變動,匯交要求為順應新形勢也在逐步完善,積極開展培訓工作是必要的。匯交單位也應積極響應。有些單位地質資料不經過資料室直接由項目組成員匯交,建議各匯交單位派資料室專人進行匯交,項目組成員給予配合、督促匯交工作的完成。

4.3 積極推進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首先應完善服務機制,加強硬體的建設,加強對資料庫類資料的服務意識。在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中,應包含資料中是否有資料庫的信息,提供社會查詢,服務人員也應提供簡捷、高效、優質的服務,展現良好風貌。

5 結語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承載了大量有價值的地質工作成果信息,積極做好其匯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要繼續做好資料庫類資料的檢查和驗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類資料庫驗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證其完整、准確、有效地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4]

參 考 文 獻

[1] 衛偉,王天文 . 地質資料匯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難點和對策 [J]. 山東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10,24(2):207 ~ 209

[3] 全國地質資料館 . 地質資料管理技術規范與標准 [M]

[4] 李桂芳 .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7,21(4):476 ~ 478

❹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

賀靜華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沈陽110002)

摘要本文主要是筆者在匯交驗收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簡明地闡述了匯交驗收流程,在匯交過程中的產生的問題及提高匯交質量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流程關口前移

成果地質資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對勘查對象調查研究的成果總結,是進一步礦山建設或進一步礦山勘查等地質工作的重要依據。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作為省級成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抓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質量,解決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驗收

1.1 資料接收

作為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面對的是基層地勘單位,基層匯交單位匯交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匯交上來的地質資料首先要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附件以及相關文件界定是否屬於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然後根據匯交清單及電子文件登記表結合報告目錄清點匯交資料的數量和件數,清點無誤後接收資料,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回執。

1.2 檢查

成果地質資料的檢查應首先檢查電子文檔的安全性和齊全性,在確定電子文檔載體無病毒的情況下核對的一致性。文字部分:對照紙質資料逐頁進行查看,檢查信息是否一致,Word文檔的標題定義是否正確,插圖、插表的顯示方向是否正確有無遺漏;.PDF文件是否缺字、插圖是否顯示;有無書簽等。附圖部分:在1:1比例下逐圖瀏覽檢查,檢查信息是否齊全,圖例與圖內容是否對應,顏色是否正確,有無變色現象,是否與紙質資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檔文件是否一致,是否可被再利用。遼寧省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人員70%為剛畢業或工作才幾年的年輕工作人員,缺乏地質工作經驗,往往造成成果資料在製作時就不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如附圖地層色系為了美觀改成別的色系,剖面圖為了方便就不上地層色系等。而附圖對於一份成果地質資料來講就像戰爭中的軍事地圖、沙盤,如果附圖有誤,會給下一步的地質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檢查時附圖是重中之重,特別是源電子文件在這個信息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資料庫與軟體:首先查看資料庫匯交內容是否齊全:數據是否完整、技術文檔是否齊全、管理系統是否可用、商業軟體是否有說明文件、口令和密鑰等,然後根據工作指南和建庫報告搭建資料庫瀏覽和應用的工作環境檢查數據量、質量和組織方式等。多媒體:使用相應的媒體播放軟體進行瀏覽,保證畫面流暢、影音清晰。

1.3 驗收

省級館藏機構嚴格按照國土資發2006[210]號文件及相關標准要求對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進行檢查,經過檢查均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可以通過驗收(圖1),給匯交人出具匯交合格證書,將報告整理後省級館藏機構保管一套轉交全國地質資料館一套。

圖1 地質資料匯交流程圖

2 關於匯交工作的幾個問題及建議

2.1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驗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省級館藏機構在資料驗收時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對於基層匯交單位所出現的問題既要根據國家相關要求修改,還要深入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協助匯交人找出解決辦法。遼寧省目前存在的主要匯交問題多集中於正文、附表和附圖的紙電一致性,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資料匯交人員和項目組人員脫鉤,造成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錯幾率提高。

2.2 資料匯交前期介入

將成果地質資料驗收關口前移,及時了解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地質項目、國土資源大調查、危機礦山找礦、部(省)發放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項目安排情況。在成果地質資料形成前,將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匯交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匯交相關軟體等文件要求下發項目承擔單位,減少匯交時的常見問題,提高匯交合格率。

2.3 深入地勘單位加強業務指導培訓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過程中大部分問題是在報告編寫時就形成的,如附圖地層顏色色差、地質體的遺漏、地層顏色無法區分、圖例與圖內容不符等,對此類問題要在資料形成前就進行培訓指導。針對地勘單位隊伍大、人員雜、流動快等特點,可進行分單位、按部門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和指導。

2.4 匯交人之間互查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質量日漸提高,匯交人員隊伍日漸強大,對成果地質資料認識也逐步提高越發重視。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前進行自查,自查無誤後匯交質量高的地勘單位之間互查,匯交質量有差異的地勘單位之間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匯交質量,提高匯交合格率。

2.5 建議匯交人員相對固定

對匯交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後進行考核評估,對考核合格的資料匯交人員下發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上崗證書,固定資料匯交人員,減少匯交人的流動性,培訓後可定期對匯交上崗人員進行深入業務指導。上崗證書可實行兩年一檢,保證匯交人員的業務水平。

2.6 多種方式製作電子文件登記表

目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全部附有電子文件登記表,而電子文件登記表作為電子文檔的一個紙質說明文件必須翔實准確。目前ED-Maker生成的電子文檔因軟體自身原因,無法生成存檔文件或是存檔文件缺失信息,這就造成電子文件登記表的容量、盤標簽上文件數不是准確的信息,需要重新修改;還有部分無法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或是生成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給匯交單位造成負擔。筆者認為電子文件登記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製作:①採用通用的.doc、.xls文本文件格式直接製作;②ED-Maker生成電子文件登記表;③在ED-Maker軟體頁面增加NEXT等提示按鈕。這樣既可以簡明直觀的檢查和修改,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避免製作電子文檔時產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是筆者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會對在同一崗位上的同事有所幫助。

❺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及驗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意見

胡瑞斌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檔案館)

摘 要 本文主要是筆者在匯交驗收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簡明地闡述了匯交驗收流程,在匯交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提高匯交質量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驗收 存在問題 匯交質量 建議

成果地質資料是在地質工作完成或階段性完成後,按一定的技術規范和格式編制形成的,以文字、圖、表、多媒體、資料庫和軟體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質工作最終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料。匯交地質報告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能否有效地提供利用和延長保管使用年限。內蒙古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資料館作為省級成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抓好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質量,解決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奠定基礎。

1 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驗收

1.1 資料接收

作為省級地質資料保管單位,我館依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第 349 號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第 16 號令)等相關文件,對匯交人匯交來的成果地質資料進行接收。

1.2 驗收

成果地質資料的檢查分為紙質載體驗收和電子文檔驗收兩項內容。

紙質載體驗收,主要檢查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的印刷質量、裝訂等情況,並清點匯交資料的數量和件數,准確無誤後加蓋我館館藏印鑒,裝盒並登記上賬。

電子文檔驗收,首先檢查電子文檔的安全性和齊全性,在確定電子文檔載體無病毒的情況下,嚴格按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 [2006]210 號)及相關標准要求,對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進行與紙質載體的一致性檢查核對。文字部分:對照紙質資料逐頁進行查看,檢查信息是否一致,文本文檔的標題目錄定義是否正確,插圖、插表的顯示方向是否正確;pdf 文件是否缺字,插圖是否顯示,有無書簽等。附圖部分:在 1∶1 比例下逐圖瀏覽檢查,檢查信息是否齊全,圖例與圖內容是否對應,顏色是否正確,有無變色現象,是否與紙質資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檔文件是否一致。其他:審查涉密情況登記表及目錄資料庫著錄表內容是否正確。驗收不合格則下發驗收通知,通知匯交單位修改,直至合格完善。

經過檢查,紙電均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可以通過驗收,給匯交人出具匯交憑證,並將紙質、電子分別歸檔,電子文檔上傳至地質檔案數據伺服器。

2 成果地質資料在匯交驗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隨著近年來地質市場的火熱,我區地質資料的匯交任務相當繁重,匯交數量大,問題也多。

目前所掌握的情況表明:按照規范要求,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一次性合格率比較低、返工次數過多、周期過長。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電子文檔

2.1.1 紙質載體和電子文檔不一致

目前電子文檔主要問題多為紙質載體和電子文檔不一致。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資料匯交人員和項目組人員脫鉤,造成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錯幾率提高。

2.1.2 不符合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的要求

由於電子文檔製作人員不熟悉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造成匯交來的電子文檔不符合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

2.1.3 文字部分

文字報告目錄手工錄入,未自動生成;標題定義定級不正確,漏定了章節或定義了多餘的內容;部分表格、插圖側放未設置橫向;插圖不清晰;掃描件未進行整飾;轉換的 pdf 文件部分插圖無法顯示;特殊符號無法轉換;缺少書簽或書簽級別與源文件目錄級別不一致,致使無法使用書簽來正確索引;表格轉換後漏數據和缺失表格線;電子文件登記表缺項等情況。

2.1.4 附圖部分

(1)圖件偏色嚴重。

圖件製作人員在出圖時一定要注意圖形軟體和列印機設置,在各項參數校驗好後再進行圖件列印。

(2)附圖存檔文件的轉換。

匯交單位大部分都使用 CAD 或 MapGIS 製作圖件。使用 CAD 製作的圖件,不注意相關庫文件,轉換的圖像文件(一般為 pdf 文件)出現線型、字元無法正確顯示;不熟悉轉換方法,精度達不到 300dpi,1∶1 顯示時圖件內容無法清晰可讀。使用 MapGIS 製作的圖件,由於在岩性花紋的填充上使用區填充,而存在轉換為 JPEG 格式時岩性花紋方向顛倒等情況;作圖時不注意,導致數據重疊,無法清晰可讀。

2.2 紙質問題

紙質報告主要存在列印不清晰、裝訂不規范等問題;紙質圖件主要是紙張質量不好,列印偏色,列印不清晰,疊圖不符合要求等問題。

3 對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及驗收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幾點意見

3.1 制訂培訓計劃,提高管理和製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針對每年匯交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培訓計劃,定期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製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對規范和文件的解讀,對製作軟體 ED-Maker 及成果地質資料目錄錄入資料庫、成果地質資料涉密清理軟體進行培訓,以提高管理和製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3.2 把好匯交質量關

3.2.1 紙質報告質量

要制印清晰,著墨牢固,顏色均勻,不偏色;規格、格式符合有關標准、要求;文本裝訂厚度不得超過 2cm,採用膠裝或線裝,不能使用易銹蝕金屬物或膠水裝訂;圖件或文本均不能使用雙面膠或膠帶紙粘貼;圖紙折疊要按照要求折疊手風琴式,尺寸為 19cm×27cm,圖簽要折在外,並按順序號一張一號。

3.2.2 電子版質量

電子文檔要嚴格按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製作,推薦使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製作瀏覽系統「ED-Maker」製作電子文檔,該軟體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有下載連接。掃描件用專業的圖形軟體如 PhotoShop 等,進行整飾、擦除頁面上黑線、噪點及無關內容糾斜後,再插入文本文件中保持頁面美觀並與原件頁面大小基本一致。我館要求電子文檔載體為單盒裝優質光碟。

3.3 加強匯交驗收力度,發揮監督指導作用

對每份匯交資料做到專人負責。對匯交驗收意見及問題進行記錄,及時通知製作人員,及時修改。對於未通過驗收的地質資料,不予發放匯交憑證。驗收人員也需加強業務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並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匯交工作的順利進行。

3.4 完善匯交制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建議主管部門加強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每年對匯交質量好的單位予以表揚;對匯交質量差、多次修改、修改周期長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並將資料匯交質量與相關審批掛鉤。

以上是筆者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夠對在全國地質資料保管單位從事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的同事有所幫助。

❻ 試論地質資料匯交要求與驗收規范

陳培章

(全國地質資料館)

摘要 本文探討了地質資料匯交要求與驗收規范的關系,分析了地質資料匯交要求與驗收規范的發展歷程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匯交要求及驗收規范的制定原則,以及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加快完善匯交要求,館藏機構依據匯交要求制定驗收規范的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 匯交要求 驗收規范

地質資料是地質科技檔案,是國家重要的信息資源。我國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非常重視,用法規形式規定了地質資料匯交要求,然而在地質資料驗收過程中,不同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存在標准不一致的問題,導致匯交人向不同館藏機構匯交地質資料時,需提交不同格式或內容的資料和材料。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試從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和驗收規范兩者關系入手,理清兩者發展脈絡,分析存在問題原因,提出對策建議。

1 地質資料匯交要求與驗收規范的關系

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和驗收規范是各自獨立又緊密關聯的。一方面是兩者的作用有區別。我們可做這樣的比喻,地質資料匯交就像生產者提交產品,地質資料驗收就像工廠的檢驗員驗收產品。在工廠里,某一產品的生產通常要有產品相關的生產要求,提交產品時有提交要求,檢驗員會根據產品的生產要求和質檢規范來進行檢查驗收。另一方面兩者制定主體也不一致。匯交要求一般由國務院和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制定,驗收規范則主要是地質資料接收、驗收單位根據匯交要求制定。

總之,匯交要求是驗收規范的前提,驗收工作應以匯交要求中的條款作為尺規,是對匯交要求的檢驗和評判。

2 地質資料匯交要求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3次發布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相關的條例或辦法。1963年《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1988年《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和2002年《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均提出了地質資料匯交要求,但都只是做了原則性規定。如2002年《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中第十二條規定「匯交的地質資料,應當符合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及國家有關技術標准。」

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出台的相關辦法,1958年地質部出台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暫行辦法》、1977年國家地質總局出台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補充規定(試行草案)》,以及1989年地礦部出台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則對地質資料匯交要求做了較詳細具體的規定。例如1989年《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匯交地質資料的齊全完整、資料格式、編目方法、圖件折疊、載體質量、制印裝訂和文件裝具等做出了詳細具體的要求,可操作性較強,但有些條款超出了匯交要求范疇,例如文字報告封面、章節目錄等要求,應在報告編寫規范中予以規定。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圖文掃描技術的推廣,特別是地質資料電子文檔開始匯交,紙質資料匯交要求有所降低。突出體現在份數上,2003年國土資源部出台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明確規定「需要向國土資源部轉送的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紙質資料及電子文檔各兩份;其他地質資料匯交紙質資料和電子文檔各一份」。各省館向全國地質資料館轉送紙質資料由以前的兩份變為一份,導致全國地質資料館撤銷了「二庫」。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第十六條規定了地質資料匯交要求。「(一)按照國家有關報告編制標准、要求編寫;(二)地質資料完整、齊全;(三)制印清晰,著墨牢固;規格、格式符合有關標准、要求;(四)電子文檔的資料內容與相應的紙質資料內容相一致。」與1989年匯交細則相比較,不夠具體,原則性強。為了加強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匯交和管理,2006年國土資源部發布《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

3 地質資料驗收規范的發展情況

早在1979年《全國匯交地質報告質量驗收試行規定》中提出「匯交的地質報告質量,要全面符合《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及其『補充規定』和其他有關規范的要求」,這也正好說明驗收要求應以匯交要求為前提和准繩。

1992年,全國地質資料館為使驗收工作更加細化,更具操作性,修訂了《全國地質資料館地質資料檢驗整理工作要求》。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和修改完善,這一驗收要求成為地質資料匯交業務培訓教材在全國推廣應用,逐漸統一了全國地質資料驗收整理工作標准,提升了地質資料匯交質量,部分館藏機構結合實際需求,以此為藍本,紛紛制定了本館的《地質資料驗收規范》。

近幾年,隨著地質資料電子文檔、資料庫類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展開,全國各級館藏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制定相應的驗收規范。

4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現階段,在地質資料匯交過程中,出現不同館藏機構驗收標准不一致問題主要是由於匯交要求不完善和驗收規范不統一造成的。

匯交要求不完善主要體現為:一是實施辦法中匯交要求過於簡單,操作性不強,許多館藏機構根據自己的理解,增加了部分要求,如有些館藏機構對紙質文件首頁或尾頁有信息的,要求加裝封面、封底,對於綜合附表要求編制目錄等,以及要求匯交人提交目錄著錄數據。二是對於2006年出台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需修訂,例如電子文件需同時匯交源文件和存檔文件,存檔文件既不是在地質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也不是資料必需的管理性文件,制定時更多考慮了館藏機構保管和服務特點,增加了匯交人電子文件轉換工作,此項工作應由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自行負責。

全國統一的驗收規范是1979年制定的,早已過時。後來全國地質資料館雖然推廣過本館的驗收工作方法,僅僅是以紙質資料驗收為主,並沒有形成行業標准。目前針對電子文檔、資料庫類和原始地質資料等驗收規范,全國各地正積極探索,未形成統一標准全國推廣。

5 對策與建議

一是應由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加快修訂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及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等法規,或出台新的匯交要求文件。尤其是對新技術手段取得的電子地質資料信息的匯交內容、格式進行完善,使之符合資料檔案基本管理和服務的需要。

二是制定新的地質資料匯交要求需要考慮地質資料匯交人的權利、義務,不能把館藏機構的工作轉移到匯交人頭上,例如目錄資料庫著錄工作。當然,有些是匯交人的職責,也不能交由資料館,比如資料定密工作。目前的政策是「新匯交的地質資料,由匯交人根據《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的規定,對所匯交的地質資料提出定密建議,由負責接收地質資料的保管單位對匯交人提出的定密建議進行復核,並確定密級。」按《保密法》的有關規定,誰形成誰定秘,資料定密應是形成單位的工作,復核工作應由形成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承擔,作為資料館藏機構不應承擔過多的定秘責任。

三是要結合實際工作,分設成果、原始和實物匯交三表單。目前,匯交人若匯交非油氣類地質資料,需要上報成果和原始地質資料合一表單、實物單獨一表單;若匯交油氣等委託地質資料,需上報成果地質資料單獨一表單,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合一表單。考慮大多數匯交人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都是分開保管,獨立建檔,建議在匯交工作中分設三表,方便匯交上報和館藏機構管理。

四是細化地質資料匯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及內容。

2)地質資料的匯交數量,包括份數、應付文件數量是否齊全,包括必要的管理性文件,如電子文件登記表等。

3)匯交地質資料制印質量,包括文件材料的印刷、裝訂、插圖表的位置。

4)匯交地質資料的信息內容是否齊全完整,包括章節完整,各種符號、線條、字跡是否清晰。

5)匯交地質資料的目錄編制是否正確完整,包括文件分類正確,順序規整。

五是地質資料驗收規范雖由各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自行制定,應以方便匯交、促進匯交為原則,最好全國制定統一的驗收規范,利於匯交人向不同館藏機構匯交。

六是地質資料驗收規范應更多地規范驗收的工作流程、技術方法、質量要求、評判指標等內容,對於資料質量要求則以匯交要求為基準。

❼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

黃 芳 劉凌雲

(貴州省地質調查院)

摘 要 本文就項目在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常出現的成果資料的齊全性問題、紙介質資料和數據光碟的質量問題、成果資料劃分類別問題、需按格式要求正確編製成果資料問題、附圖電子文件易出現的問題、紙介質文件和電子文件不一致問題和電子文件安全性等問題,進行了闡述,並提出進一步做好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問題 對策

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記載,是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主要依據,廣泛應用於城市建設、防災減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各個方面。為了進一步完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制度,提高數字化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國土資源部對 2002 年頒布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試行)進行了全面修改完善。以國土資發 [2006]210 號發布了《關於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以下簡稱《格式要求》)。從 2007 年 4 月起,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必須嚴格按照此《格式要求》進行編制匯交。

1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齊全性問題

大多數項目在匯交項目的成果地質資料時,都認為只需把項目最終的報告、附圖、附表、附件匯交了即可。但按照《格式要求》,還必須提交:①「文件類資料(如:年度任務書、設計審批意見書、野外驗收意見書和工作量變更批復意見等)」;②「審查類文件(如:評審意見書、審查意見書)」;③「地質檔案文件目錄」;④「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⑤「匯交地質資料涉密情況登記表」;⑥「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登記表」;⑦「載體外標簽」;⑧「資料庫和軟體」。

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齊全性較差。必須經過資料管理人員反復提醒、反復檢查。因此,項目在提交成果地質資料時,資料管理人員需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和評審意見中的提交的技術文件目錄內容來檢查提交的成果資料是否齊全,還必須按照《格式要求》分類要求,檢查是否提交相應的文件資料。

另外,匯交用 MAPGIS 軟體製作的附圖時,往往會忘記匯交 MAPGIS 軟體的矢量化數據文件、相應的系統庫、漢字型檔。或者提交的子圖庫卻不是該附圖的電子文件匹配子圖庫,致使附圖電子文件在打開時找不到任何信息、缺少圖名,造成無法瀏覽。

1.2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質量問題

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文字部分,文字模糊不清,附圖的數字線條界線不清晰,紙張質量較差;有的項目為節約成本採用復印的方法提交成果報告。這些復制質量不高的成果地質資料,既不利於長期保存,也不利於以後長期的歸檔利用。有些匯交的成果地質電子文檔的光碟使用的是劣質的或廢舊的載體光碟,儲存在此種劣質光碟上的數據難以長期保存,很快會消失,後果不堪設想。

1.3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分類問題

根據《格式要求》,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按其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分成以下八個類別:正文類、審批類、附圖類、附表類、附件類、資料庫和軟體類、多媒體類、其他類。

附件類和其他類的部分資料,由於省地質資料館和各大區的地質資料館對其定義的分類的理解不同,要求對這部分資料的分類不同。如:「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省地質資料館要求將它們劃分為「附件類」,而大區地質資料館則要求把它們劃分為「其他類」。從而使得匯交單位製作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時,由於劃分的類別不同,所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登記表」分別需製作兩種類別的成果地質資料向省地質資料館和大區地質資料館進行匯交。雖然不影響資料的利用,但對於入庫歸檔造成一定的困難,不知應該最終歸檔入庫哪一套?如兩套格式的都歸檔,其類別卻又不一樣。

1.4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格式要求編制問題

1.4.1 編制文本部分容易出現的問題

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正文報告和附表、附件的文本部分,沒按照匯交格式要求進行標題命令製作,標題定義定級不正確、不統一,或漏定義章節,或定義多餘部分的內容;在插入 A3 幅面或橫向幅面時,因未進行調整,致使頁碼無法連接;有些項目匯交的報告目錄與匯交的內容不符合,圖件名稱或比例尺與報告目錄不相符。有些文字報告中的插表缺表名,或插表不在一頁時,續表沒有表名、表頭,表格文件未採用軟體中的表格命令進行製作,標注不清。有些文中的插圖、插表在計算機屏幕上的顯示方向不是向上,這樣既不方便讀者在計算機上瀏覽,也不符合匯交格式要求。有些報告中的插表、插圖、插照、圖版插入位置有覆蓋其他文字信息的情況。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正文報告中的文字部分字體不統一,部分文字小於 5 號字,行間距不一致的現象。

1.4.2 附圖部分容易出現的問題

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附圖中出現地質體用色不符合技術規范,色標有誤,缺失圖例等問題。有些匯交的附圖在圖形文件轉化時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主要是矢量化圖形文件轉化柵格圖形文件時,造成附圖的丟色、偏色和丟失信息等問題。此類問題本應該由專家組審核出的內容卻未能得到合理解決,卻順延至驗收資料整理環節,對館藏資料的質量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以後資料的開發利用和服務產生影響。

1.5 匯交的電子文件與紙質成果地質資料的內容上的不一致性問題

有時,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檢查時會發現,電子文檔內容與紙介質報告不能一一對應。其原因可能是該報告不斷進行修改,最後交上來的電子文件和紙介質資料不是同一版本。無法判斷二者中,哪一個是最終定稿版本。還有可能當該報告的附圖較多、較大時,如果重新出一套或幾套圖件成本較高,因此,把原來的稿件上交,造成了電子文件與紙介質資料內容上不一致的情況。或者是電子文件不是最後定稿的電子文件,或者是電子文件進行了修改,而紙介質資料沒有修改。因此,資料管理人員在接收項目的成果地質資料時,造成歸檔的成果地質資料不是最終版,紙介質與電子文件不一致的情況,影響以後的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

附圖類的電子文件與紙介質的資料相比色彩差別較大,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由於用 MAPGIS軟體編制的圖件,所提供的子圖庫與列印輸出的紙介質資料所用的子圖庫不一樣;二是由於繪圖儀本身的色差(四色和六色的差異)或繪圖墨水質量差而引起的色彩失真的現象。另外有時可能是由於病毒或軟體自身的缺陷造成的。MAPGIS 制圖軟體在轉換成 JPEG 文件時會有壓縮、顏色失真、丟失信息,甚至花紋反向等現象。這些都是造成附圖類的電子文件與紙介質的資料色彩差異的原因。資料管理人員在接收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時,對於附圖進行仔細檢查,找出原因,與項目人員及時溝通,才能解決此類問題。

1.6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的安全性問題

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由於在匯交刻制光碟前沒有做好電子文件的殺毒處理,攜帶了一些病毒文件,這將會對電子文件存檔和利用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還有些項目匯交的成果地質電子文檔,由於使用的是劣質的載體光碟,數據難以長期保存,存儲在該種載體光碟上的電子文件會很快消失,對成果資料的長期保存和利用存在著安全隱患。另外,有些電子文檔不能在通用的讀取設備上讀取,不能在相應的軟體環境下正常打開瀏覽和使用,這些電子文檔資料對於以後的利用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不能攜帶病毒,這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嚴格做到。因為任何帶病毒的電子文檔都會對保管和利用造成潛在的危險,有的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載體必須採用優質的光碟,確保沒有病毒的情況下,採用中速兼容方式和採用一次性刻錄,禁止以多區段刻錄的方式進行錄制。

2 做好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對策

2.1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依法匯交的意識

資料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第 349 號令)、《地質資料管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第 16 號令)、《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格式要求》(國土資發 [2006]210 號)、《原始地質資料歸檔要求》、《實物地質資料歸檔要求》等資料匯交的法律依據、規定、規程等文件及要求的宣傳,並把這些法律依據、規定、規程等文件及要求發放給各項目,並時常與項目負責人溝通,組織項目人員學習,使項目人員增強依法匯交的意識,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質資料管理的新制度、新技術、新要求,為項目的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打好基礎。

項目人員完成野外工作進行資料整理時,在編寫報告時,資料管理人員就應該把《格式要求》發放給他們,並把主要的編制要求簡要的說明。讓他們注意在製作報告時就正確使用章節的標題命名,注意字體字型大小的統一、字型大小大小不小於 5 號、行間距一致等問題,按照《匯交格式》編制報告,製作附圖,為項目的最終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打好基礎。

2.2 加強對資料管理和匯交資料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加強對項目匯交人和基層資料管理人員的電子文檔製作方面的專業培訓,針對每年匯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由地質資料館定期組織學習,使他們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管理文件和法規,了解需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范圍和具體要求。通過學習新理論、新規范、新技術,相互交流工作經驗,提高資料管理人員和匯交資料人員的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成果資料匯交水平。

2.3 嚴格把好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的質量關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是資料管理工作的關鍵,而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檢查驗收又是資料匯交驗收工作的重點。電子文件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地質資料管理現代化的進程,所以,資料管理人員應把嚴把電子文件質量當著首要任務來做。

3 結語

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勞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地質勘查技術服務於社會和地質找礦工作獲得重要基礎信息資源,是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依據。資料管理人員肩負著收集、整理、保管、開發利用地質資料的艱巨任務,應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責任感,對接收資料負責的態度,按照國家規范要求和匯交格式要求,嚴格檢查和接收成果地質資料。

❽ 地質資料成果匯交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

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家對地質資料實行統一匯交制度。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機構:全國地質資料館,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質資料館和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依法保存、管理匯交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地質資料匯交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前述規定以外的地質項目,由出資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由國家出資的,承擔有關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為地質資料匯交人;中外合作開展地質工作的,中方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資料的連帶責任。

地質資料匯交范圍:區域地質調查資料;礦產地質資料;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海洋地質資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地震地質資料;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專項研究地質資料。

除國家規定需要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細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只需匯交目錄。

地質資料匯交期限: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匯交;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90日前匯交;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自該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80日內匯交;其他的地質資料,自地質工作項目結束之日起180日內匯交。

❾ 數據採集內容及填寫規范

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主要是對我國地勘單位保管上述鑽孔類型的資料保管單位基本信息、項目基本信息和鑽孔基本信息分3張表(表3.1至表3.3)填寫。

3.1.2.1 保管單位基本信息表

保管單位基本信息表用於記錄鑽孔資料保管單位基本信息,每個鑽孔資料保管單位填寫一張「鑽孔資料保管單位基本信息表」,其數據格式見表3.1。

表3.2 項目基本信息表

(1)組織機構代碼

本表的組織機構代碼由已填寫的「保管單位基本信息表」自動生成,只需選擇填寫。

(2)項目名稱

填寫有「鑽探工作量」的地質工作項目的全稱。

(3)資料名稱

對於有成果資料的地質工作項目,填寫對應的成果報告名稱;對於沒有成果資料的地質工作項目,則可填寫其他相關資料名稱。

(4)資料檔號

填寫鑽孔資料保管單位存檔的該地質工作項目形成的成果資料檔號。對於沒有資料檔號的,此項可不填。

(5)項目結束時間

填寫項目工作結束的年月日。前4位為年,中間兩位為月,後兩位為日,如1998年9月9日,應填寫為「1998-09-09」。

(6)工作程度

工作程度為詞典項,礦產地質勘查類填報項,選擇填寫,工作程度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其他。

(7)比例尺

比例尺為詞典項,區調類填報項,選擇填寫,比例尺包括:>1:1萬,1:1萬,1:2.5萬,1:5萬,1:10萬,1:20萬,1:25萬,1:50萬,1:100萬,1:250萬,1:500萬,<1:500萬,其他。

(8)主要礦種

主要礦種為詞典項,礦產地質勘查類必填。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附件的礦產資源分類細目和《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礦床學》(GB/T9649.16—1998)的規定填寫,最多選擇填寫3種主要礦種。

礦產資源分類細目:

1)能源礦產(N),包括煤、煤成氣、石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油砂、天然瀝青、鈾、釷、地熱。

2)金屬礦產(J),包括:鐵、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

3)非金屬礦產(F),包括:金剛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鐵礦、鉀鹽、硼、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光學水晶、工藝水晶)、剛玉、藍晶石、矽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蠟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寶石、黃玉、玉石、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赭石、顏料黃土)、石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飾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化肥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建築用白雲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築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標准砂、磚瓦用砂)、脈石英(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陶粒頁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黏土(鑄型用黏土、磚瓦用黏土、陶粒用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水泥配料用紅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溫材料用黏土)、橄欖岩(化肥用橄欖岩、建築用橄欖岩)、蛇紋岩(化肥用蛇紋岩、熔劑用蛇紋岩、飾面用蛇紋岩)、玄武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輝綠岩(水泥用輝綠岩、鑄石用輝綠岩、飾面用輝綠岩、建築用輝綠岩)、安山岩(飾面用安山岩、建築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閃長岩(水泥混合材用閃長玢岩、建築用閃長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鑄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飾面用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飾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

4)水氣礦產(S),包括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9)省館成果資料檔號

已向省級館藏機構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的項目填報此項。該地質工作項目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省級館藏機構,省級館藏機構保管該成果地質資料的檔號。

(10)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3.1.2.3 鑽孔基本信息表

鑽孔基本信息表用於記錄鑽孔基本信息,鑽孔資料保管單位按本單位保管的地質鑽孔資料逐一填寫,每個鑽孔填報一張「鑽孔基本信息表」,其數據格式見表3.3。

表3.3 鑽孔基本信息表

(1)組織機構代碼

本表的組織機構代碼由已填寫的「項目基本信息表」自動生成,只需選擇填寫。

(2)項目名稱

本表的項目名稱由已填寫的「項目基本信息表」自動生成,只需選擇填寫。

(3)原始資料檔號

填寫鑽孔資料存放在本單位原始地質資料庫中的檔案編號。

對於「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合並歸檔以及沒有原始地質資料檔號的鑽孔資料,填寫鑽孔資料對應的成果地質資料的檔號。

(4)鑽孔編號

填寫設計施工時給定的鑽孔原始編號。沒有鑽孔編號的鑽孔,鑽孔編號按鑽孔名稱填寫。

(5)鑽孔名稱

填寫設計施工時給定的鑽孔名稱。

(6)鑽孔類型

鑽孔類型為詞典項,選擇填寫鑽孔類型。

鑽孔類型按地質工作類別分為9大類,包括:

1)區調鑽孔(1a.區域地質調查鑽孔,1b.區域礦產調查鑽孔,1c.區域水工環調查鑽孔,1d.其他區調鑽孔)。

2)礦產地質勘查鑽孔(2a.綜合礦產地質勘查鑽孔,2b.煤田地質勘查鑽孔,2c.金屬礦產地質勘查鑽孔,2d.非金屬礦產地質勘查鑽孔,2e.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鑽孔,2f.地熱、礦泉水、氣體礦產地質勘查鑽孔)。

3)水文地質勘查鑽孔。

4)工程地質勘查鑽孔。

5)環境地質勘查鑽孔。

6)災害地質勘查鑽孔。

7)城市地質勘查鑽孔。

8)地質科學研究鑽孔。

9)其他。

(7)礦區名稱

填寫鑽孔所屬的礦區全稱。按礦產地行政區劃 +礦區名稱填寫,即省(區、市)、縣(市、區)、鄉(鎮)、村+礦區名稱。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海浪鎮高家村蛋白石礦」。

(8)鑽孔位置

按鑽孔原始記錄所記錄的鑽孔位置,填寫鑽孔所在行政區詳細位置,包括省(區、市)、縣(市、區)、鄉(鎮)、村、街道名稱、門牌號+鑽孔具體位置。如「江蘇省儀征市月塘鎮東風村登月湖東100m」。

(9)坐標系

坐標系為必填項,選擇填寫鑽孔所在坐標系,包括:①北京1954-3°帶;②北京1954-6°帶;③國家1980-3°帶;④國家1980-6°帶;⑤地方坐標;⑥地理坐標。

(10)礦區原點坐標X

礦區或城市採用獨立坐標(近似或假定坐標)的測網原點相對於國家測網的坐標值X。

坐標系為北京1954-3°帶、北京1954-6°帶、國家1980-3°帶、國家1980-6°帶、地理坐標的鑽孔,此項不填。

(11)礦區原點坐標Y

礦區或城市採用獨立坐標(近似或假定坐標)的測網原點相對於國家測網的坐標值Y。

坐標系為北京1954-3°帶、北京1954-6°帶、國家1980-3°帶、國家1980-6°帶、地理坐標的鑽孔,此項不填。

(12)孔口坐標X

查閱鑽孔原始記錄填寫,精確到厘米,如「3543960.94」。

有孔口經緯度的鑽孔,此項不填。

(13)孔口坐標Y

查閱鑽孔原始記錄填寫,精確到厘米,如「40396058.98」。

有孔口經緯度的鑽孔,此項不填。

(14)孔口經度

按「度分秒」填寫,格式為:DDDMMSS.SS。如孔口經度為118度26分37.41秒,應填寫為「1182637.41」;孔口經度為98度34分51.21秒,應填寫為「983451.21」。

(15)孔口緯度

按「度分秒」填寫,格式為:DDMMSS.SS。如孔口緯度為34 度55 分45.32 秒,應填寫為「345545.32」;孔口緯度為8度50分30.68秒,應填寫為「85030.68」。

(16)終孔深度Z

查閱鑽孔原始記錄填寫,精確到厘米。如終孔深度為765.43m,應填寫為「765.43」。

(17)終孔日期

查閱鑽孔原始記錄填寫鑽孔結束鑽進的日期,前4 位為年,中間兩位為月,後兩位為日。如1998年9月9日,應填寫為「1998-09-09」。

(18)施工單位

查閱鑽孔原始記錄,填寫鑽孔施工單位名稱。

(19)鑽孔柱狀圖

鑽孔柱狀圖目前保存情況,選填「有/無」。

(20)測井報告

鑽孔物探測井報告目前保存情況,選填「有/無」。

(21)原始地質記錄表

鑽孔原始地質記錄表目前保存情況,選填「有/無」。

(22)鑽孔岩心

鑽孔岩心目前保存情況,選填「有/無」。

鑽孔岩心保存完好的,選填「有」;其他情況,選填「無」。

(23)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關於坐標系、礦區原點坐標、孔口坐標、孔口經緯度的填寫說明:

1)有經緯度的鑽孔,選擇填報坐標系中的「地理坐標」,並填報孔口經緯度。不必填報礦區原點坐標和孔口坐標。

2)無經緯度的鑽孔,坐標系為北京1954 -3°帶、北京1954 -6°帶、國家(西安)1980 -3°帶、國家(西安)1980-6°帶的鑽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坐標系,並填報孔口坐標X、孔口坐標Y。不必填報礦區原點坐標X和Y。

3)無經緯度的鑽孔,又非北京1954和國家1980坐標系的鑽孔,選擇填報坐標系中的「地方坐標」,並填報礦區(城市)原點坐標X和Y,同時填報孔口坐標X、孔口坐標Y。

閱讀全文

與數據成果匯交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