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伽利略對物理有什麼貢獻啊
伽利略被人們稱為近代物理學之父.由於近代科學是從近代物理學開始的,也有人稱其為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有:(1)提出相對性原理,由於當時主要是力學也有人稱其為力學相對性原理.(2)提出慣性定律.雖然今天我們理解的慣性定律是笛卡兒第一次正確表述的,但人們通常仍稱為伽利略慣性定律.(3)正確地描述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由於重量和質量成正比.也有人把這個描述稱為牛頓第二定律的雛形.(4)給出伽利略坐標變換和速度合成定律.(5)發明伽利略天文望遠鏡以及在天文學上的貢獻.伽利略在物理思想和方法上也有重大貢獻:(1)提出科學問題的方式.亞里士多德追求終極的目的因,伽利略追求的是直接動力因.(2)對科學實驗、觀察的強調.(3)物理學中的理想實驗方法的創立,伽利略很多研究是用理想實驗方法.這不同於物理實驗,它是一種形象的邏輯思維方法.(4)歸謬法在物理學中的首次應用.歸謬法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在對 不是有理數的證明中創建的.但伽利略首次在反駁亞里士多德重物落得快時用於物理學.後來的各種佯謬都同這有關.這也是一種邏輯證明.(5)物理定律的定量數學表達.這種定量表達近代始於與伽利略同時代的開普勒,但伽利略也屬於先驅之一.(6)伽利略為使科學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提出科學實驗是檢驗科學真理的標准.為此他同經院哲學家、神學家斗爭.伽利略既然被尊為近代物理學之父,他對物理學的貢獻應該有一個標志.這個標志足以區分近代物理學和中世紀歐洲的哲學.一些學者認為伽利略提出問題的方式是近代物理學的標志.中世紀歐洲經院哲學家崇拜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追求終極的目的因.歷史證明對終極目的因的追求是一個無果之花,它導致中世紀歐洲科學技術的進展非常緩慢.而對直接動力因的追求則證明是碩果累累,近代物理學走上了順利發展之路.
㈡ 伽利略的有哪些貢獻
義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
主要貢獻
可分下列三個方面:
①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
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
定律。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
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接著在158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
輟學。離開比薩大學期間,他深入研究古希臘學者歐幾
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據杠桿原理和浮力原
理寫出了第一篇題為《天平》的論文。不久又寫了論文
《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
確的數學表達式,因此聲名大振。與此同時,他對亞里
士多德的許多觀點提出質疑。
----在1589~1591年間,伽利略對落體運動作了細致的
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
關於「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
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
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根據伽利略晚年的學生
V.維維亞尼的記載,落體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公開進行
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並未明確說明實驗是在比薩斜
塔上進行的。因此近年來對此存在爭議。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
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
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有了加
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
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
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
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
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
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學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在他晚年
寫出的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中有詳細的描述。在這本不朽著作中,除動力學外,還
有不少關於材料力學的內容。例如,他闡述了關於梁的
彎曲試驗和理論分析,正確地斷定梁的抗彎能力和幾何
尺寸的力學相似關系。他指出,對長度相似的圓柱形梁,
抗彎力矩和半徑立方成比例。他還分析過受集中載荷的
簡支梁,正確指出最大彎矩在載荷下,且與它到兩支點
的距離之積成比例。伽利略還對梁彎曲理論用於實踐所
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結構的尺寸不能過
大,因為它們會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發生破壞。他根據實
驗得出,動物形體尺寸減小時,軀體的強度並不按比例
減小。他說:「一隻小狗也許可以在它背上馱兩三隻同
樣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馬也許連一匹和它同樣大小
的馬也馱不起。」
②天文學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
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
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
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
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
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③哲學
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
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
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
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
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
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強調只有可
歸納為數量特徵的物質屬性才是客觀存在的
㈢ 伽利略在物理學中的哪些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
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
在發現慣性定律的基礎上,伽利略提出了相對性原理:力學規律在所有慣性坐標系中是等價的。力學過程對於靜止的慣性系和運動的慣性系是完全相同的。
發明望遠鏡
㈣ 伽利略科技成果有哪些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藉助於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後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為伽利略衛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㈤ 伽利略有什麼成就
伽利略(1564~1642年)是義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開創者。因積極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而受到教廷迫害。著有《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於動力學和局部運動這兩門科學的對話》。
㈥ 伽利略對自然科學有哪些貢獻
1、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2、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3、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伽利略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
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㈦ 伽利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
義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 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萊(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現已通行稱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稱呼他的姓。
生平 伽利略1572年開始上學,1575年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修道院學習。1589年被聘為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1609年回佛羅倫薩,1611年到羅馬並擔任林嗣科學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身監禁。1638年以後,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後,1979年11月10日,羅馬教皇不得不在公開集會上宣布:1633年對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審這一案件,並在羅組成一個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委員會來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學同宗教的關系,研究伽利略學說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現代科學思想的貢獻。
主要貢獻 可分下列三個方面:
①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接著在158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離開比薩大學期間,他深入研究古希臘學者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據杠桿原理和浮力原理寫出了第一篇題為《天平》的論文。不久又寫了論文《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確的數學表達式,因此聲名大振。與此同時,他對亞里士多德的許多觀點提出質疑。
在1589~1591年間,伽利略對落體運動作了細致的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根據伽利略晚年的學生V.維維亞尼的記載,落體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公開進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並未明確說明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因此近年來對此存在爭議。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學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在他晚年寫出的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中有詳細的描述。在這本不朽著作中,除動力學外,還有不少關於材料力學的內容。例如,他闡述了關於梁的彎曲試驗和理論分析,正確地斷定梁的抗彎能力和幾何尺寸的力學相似關系。他指出,對長度相似的圓柱形梁,抗彎力矩和半徑立方成比例。他還分析過受集中載荷的簡支梁,正確指出最大彎矩在載荷下,且與它到兩支點的距離之積成比例。伽利略還對梁彎曲理論用於實踐所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結構的尺寸不能過大,因為它們會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發生破壞。他根據實驗得出,動物形體尺寸減小時,軀體的強度並不按比例減小。他說:「一隻小狗也許可以在它背上馱兩三隻同樣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馬也許連一匹和它同樣大小的馬也馱不起。」
②天文學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③哲學 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強調只有可歸納為數量特徵的物質屬性才是客觀存在的。
㈧ 伽利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並以自己在教會迫害下的犧牲喚起人們對日心說的公認,在人類思想解放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300多年後的1979年11月10日,羅馬教皇才公開承認對伽利略審判的不公正,1980年10月,世界主教會再一次聲明,為科學巨人伽利略沉冤昭雪。 伽利略1564年出生於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大家庭。他從小表現聰穎,17歲時被父親送入比薩大學學醫,但他對醫學不感興趣。由於受到一次數學演講的啟發,開始熱衷於數學和物理學的研究。1585年輟學回家。此後曾在比薩大學和帕多瓦大學任教,在此期間他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由於他反對當時統治知識界的亞里士多德世界觀和物理學,同時又由於他積極宣揚違背天主教教義的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所以不斷受到教授們的排擠以及教士們和羅馬教皇的激烈反對,最後終於在1633年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強迫在寫有「我悔恨我的過失,宣傳了地球運動的邪說的「悔罪書」上簽字,並被判刑入獄(後不久改為在家監禁)。這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到很大的摧殘。但他仍然致力於力學的研究工作。1637年雙目失明。1642年他由於寒熱病在孤寂中離開了人世,時年78歲。(時隔347年,羅馬教皇多餘地於1980年宣布承認對伽利略的壓制是錯誤的,並為他「恢復名譽」。) 伽利略的主要傳世之作是兩本書,一本是1632年出版的《關於兩個世界體系的對話》,簡稱《對話》,主旨是宣揚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另一本是1638年出版的《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簡稱《兩門新科學》,書中主要陳述了他在力學方面研究的成果。伽利略在科學上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伽利略自製的望遠鏡 (1)論證和宣揚了哥白尼學說,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地球的公轉、自轉以及行星的繞日運動,他還用自製的望遠鏡仔細地觀測了木星的4個衛星的運動,在人們面前展示了一個太陽系的模型,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學說。 (2)論證了慣性運動,指出維持運動並不需要外力。這就否定了亞里士多德「運動必須推動」的教條。不過伽利略對慣性運動理解還沒有完全擺脫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他也認為「維護宇宙完善秩序」的慣性運動「不可能是直線運動,而只能是圓周運動」。這個錯誤理解被他的同代人笛卡爾和後人牛頓糾正了。 (3)論證了所有物體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這個結論直接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輕物下落得快的說法。兩百多年後,從這個結論萌發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伽利略做落體實驗的比薩斜塔 (4)用實驗研究了勻速運動。他通過使小球沿`斜面滾下的實驗測量驗證了他推出的公式:從靜止開始的勻加速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他還把這一結果推廣到自由落體運動,即傾角為90°的斜面上的運動。 (5)提出運動合成的概念,明確指出平拋運動是相互獨立的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和豎直方向的勻加速運動的合成,並用數學證明合成運動的軌跡是拋物線。他還根據這個概念計算出了斜拋運動在仰角45°時射程最大,而且比45°大或小同樣角度時射程相等。 (6)提出了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他生動地敘述了大船內的一些力學現象,並且指出船以任何速度勻速前進時這些現象都一樣地進行,從而無法根據它們來判斷船是否在動。這個思想後來被愛因斯坦發展為相對性原理而成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 (7)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並證明了單擺振動的周期和擺長的平方根成正比。他還解釋了共振和共鳴現象。 此外,伽利略還研究過固體材料的強度、空氣的重量、潮汐現象、太陽黑子、月亮表面的隆起與凹陷等等問題。 除了具體的研究成果外,伽利略還在研究方法上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是他首先把實驗引進物理學並賦予重要的地位,革除了以往只靠思辨下結論的惡習。他同時也很注意嚴格的推理和數學的運用,例如他用消除摩擦的極限情況來說明慣性運動,推論大石頭和小石塊綁在一起下落應具有的速度來使亞里士多德陷於自相矛盾的困境,從而否定重物比輕物下落快的結論。這樣的推理就能消除直覺的錯誤,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現象的本質,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在《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曾評論說:「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伽利略一生和傳統的錯誤觀念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對待權威的態度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老實說,我贊成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並精心地加以研究。我只是責備那些使自己完全淪為他的奴隸的人,變得不管他講什麼都盲目地贊成,並把他的話一律當作毫不能違抗的聖旨一樣,而不深究其他任何依據」。
㈨ 伽利略有哪些成就
伽利略(1564~1642)生於義大利的比薩。他是傑出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因為他的卓越成就而被人們稱為近代科學之父。貧苦的家境培養了伽利略頑強的信念。他製造了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盈虧,日面的地形和太陽黑子,發現了等時性原理、自由落體的規律,發現了繪圖儀。做了著名的斜塔實驗,開創了一種研究科學的新方法,即科學實驗方法,也就是實證的方法,對人類科學具有非常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