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果簡介是什麼意思
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的簡介。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版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權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1)成果論是非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2. 成果分析
4.4.3.1 應力與變形特徵
圖4-6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單位:Pa)
按實際靜荷載(1×105N/m2)施加在洞頂上,得到的垂向應力分布如圖4-6所示。從圖中可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2.8×105~2.6×105Pa之間。而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6.0)×104Pa范圍內,這顯然已經超過了土層的抗張強度,說明有拉張破壞發生,這與實際破壞分布是相吻合的。在位於斜坡後緣的地表也表現出拉應力較大的特徵,這是地形效應的結果。1×105N/m2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如圖4-7所示,圖中用矢量表示了局部位移的方向及大小。從等值線上可以看出,土洞上部土層中的位移較大,約1cm左右。而其他地方的位移大多在毫米級的范圍內。
圖4-7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位移分布(單位:m)
計算結果表明,天然情況下大洞、小洞均處於穩定狀態,沒有發生小洞塌陷現象;張裂的分布范圍也很窄。這說明小洞的塌陷並非正常情況下的重力致塌。
4.4.3.2 穩定敏感性分析及致塌機理討論
通過改變荷載的大小、地形條件、材料性質,可以觀察影響土洞穩定的敏感因素,並通過這些模擬試驗驗證其塌陷機制及影響土洞穩定的因素。
4.4.3.2.1 靜荷載的敏感性研究
首先試驗了靜荷載的大小。試驗荷載最大加到了5×105N/m2(實際荷載為1×105N/m2左右)。在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即使是5×105N/m2的荷載,大小洞仍處於穩定狀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4.5×105~3.5×105Pa之間(圖4-8)。與1×105N/m2載荷下的應力集中相比,較為接近。所以在小洞周圍的應力集中破壞並不嚴重。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4.0)×105Pa范圍內,說明有拉裂破壞發生。與1×105N/m2荷載時相比,5×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分布更寬,且比1×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大得多。5×105N/m2荷載下的位移見圖4-9,圖中反映出,此時的位移極值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周圍。
圖4-8 5×105N/m2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圖(單位:Pa)
圖4-9 5×105N/m2靜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圖(單位:m)
對於兩種條件下的破壞分布可通過圖4-10、圖4-11比較得出結論。圖中shear-n、tension-n分別表示剪切破壞(現在)及拉張破壞(現在),p表示計算過程中的狀態。兩者相比的結果表現出:①兩種情況下大小土洞都沒有因為「破穿」而發生塌陷;②5×105N/m2荷載下表現出了較大面積的張裂破壞,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③1×105N/m2荷載下張裂破壞分布很有限。
圖4-10 5×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
圖4-11 1×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圖
應力及破壞分布圖分析的結果表明:靜荷載對於土洞的力學穩定性是不敏感的,此種情況下盡管荷載增加了4倍,但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因此塌陷不可能是由於靜荷載的加壓而形成的;但靜力荷載因素對土層中拉裂的產生較為敏感。
其次,我們對地形也作了類似分析(圖略)。塌陷點位於一斜坡的後緣,對拉裂的形成有利。因此,我們對圖中左側的斜坡進行了試驗,通過改變斜坡的傾角,試驗土內應力變化及土洞的破壞情況。結果表明,斜坡的傾角效應與靜荷載類似,只與張裂的產生有關,但不會造成土洞塌陷。
4.4.3.2.2 地表水下滲的土洞穩定敏感因素及致塌機理討論
如前所述,塌陷區土層中有裂隙存在及地表水沿表層土的灌入無疑對塌陷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模擬地表水入滲的影響,研究中主要考慮水對土層材料性質的改變,從而在相應的位置對土層的變形模量、泊松比、內聚力、內摩擦角、抗拉強度進行逐級的降低,以達到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的模擬。考慮到土層厚度不大,所以沒有考慮水下滲過程中的滲透力因素。
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模擬分兩步進行。首先,針對硬塑粘土層(0~3.5m)進行模擬試驗,其結果如圖4-12、圖4-13所示。試驗僅限於地表以下的部位(在模型中相當於土洞上部的一定范圍),建築物下不受水的直接作用,因而不在試驗范圍。上層的試驗材料中土層的力學參數見表4-3。
表4-3 數值模擬試驗參數表
圖4-12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位移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
圖4-13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破壞分布圖
模擬結果表明:在上層材料模擬中,土洞上的位移較大,達到了4.5cm,比靜力下的位移大近4倍,但破壞僅分布在上部土層(圖4-13),沒有「破穿」現象,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對於第二種情況,即地表水通過裂隙繼續下滲到下層。對上、下層進行材料模擬時,通過上、下層材料的同時降低來實現對地表水繼續下滲的模擬,下滲深度加到6m。試驗結果如圖4-14、圖4-15所示。從圖4-14中可以看出,位移明顯加大,達數十厘米,主要分布在土洞頂部。由於已經發生破壞,較大的位移已沒有實際意義。圖4-15所示為破壞分布圖,圖中反映出明顯的剪切破壞及拉伸破壞,破壞區分布在土洞上的整個土層中。小洞上分布的破壞力主要以剪切破壞為主,在靠近建築物的地表處有拉伸破壞區,這與實際情況接近。
圖4-14 上、下層材料試驗時土層中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5 上、下層材料試驗破壞分布圖
從以上的模擬可以看出,靜荷載加大了4倍也沒有出現小洞上的失穩,地形因素對土層穩定的影響並不大,而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則對失穩有很大影響。因此,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是影響失穩的最敏感因素。研究區的失穩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析為:由於土洞所處的特殊位置(位於斜坡的邊緣)形成地表淺處的拉應力區,使得硬塑粘土層中發育了張性裂隙。地表水沿著裂隙的下滲造成土層中材料強度降低(軟化),當地表水下滲到小洞上的土層下部時,導致岩溶塌陷現象。這個實例中反映出,地表水的下滲在特定條件下也是不可忽視的致塌因素。
4.4.3.3 臨界破壞條件的數值試驗研究
為了研究土洞破壞時土層力學性質的臨界值,對以上的上、下層(0~6m)材料進行了多次試驗,簡稱臨界試驗。試驗的條件如表4-4所示。
表4-4 臨界試驗參數取值表
臨界試驗結果反映出,第一次試驗結果(圖4-16、圖4-17)中土洞上的未破壞部分面積較小,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說明第一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偏小,破壞面過大;第二次試驗結果(圖4-18、圖4-19)中土洞上完整的部分仍較小,與實際情況也不相符,說明第二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仍偏小;第三次試驗結果(圖4-20、圖4-21)中土洞上未破壞的部分與實際情況接近,說明第三次土層力學性質為土洞破壞時的臨界條件。因此,第三次試驗的材料力學性質即為實例中土洞發生破壞時臨界材料的力學性質。比較圖4-20 與圖4-1 可知土洞上的破壞與實際很接近。將第三次臨界試驗材料的土層力學性質(表4-4)與表4-2 相比較可以看出,地表水的下滲只要使材料力學參數降低不多就可使土洞致塌。試驗證明此類塌陷對地表水的下滲具敏感性。
圖4-16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7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8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9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20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21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3. 成果和結果有什麼區別
成果是褒義詞,一般是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回;結果是中性詞答,可能是好的結果,也可能是壞的結果。
1、成果
【拼音】chéng guǒ
【釋義】
①成全,成立。
②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
③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造句】張老師在工作中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結果
【拼音】jié guǒ
【釋義】
①在一定階段,人或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最後狀態:優良的成績,是長期刻苦學習的~。
②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種條件或情況下產生某種結局:經過一番爭論,~他還是讓步了。
4. 什麼是理論成果
指人們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果。
理論是指人們關於事物知識的理解和專論述。成屬果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某一活動領域中通過概念作家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管理,聯系客觀實際,推演出正確的概念,形成原理,經過對眾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實踐觀察和大腦思維的總結,對某一事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簡化的描述事物演變過程的模型,稱理論成果。
(4)成果論是非擴展閱讀:
理論成果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5. 效果與成果的區別
1、「效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績效問題,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怎麼樣」。 通俗的版講效果是表明通過教權育科研,解決問題中「得實惠」的問題。
「成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思路和措施,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是什麼」。 通俗的講成果是表明通過教育科研解決問題中「有路子」的問題。
2、效果是感性的:學生的變化,班風校風,教師的變化,各種獎勵,社會影響,上級評價,家長反應,媒體關注。效果通常需要通過典型材料事跡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成果,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術成果。
3、效果的影響范圍較小。效果的影響作用通常直接表現在研究的局部領域內。
成果的影響范圍效廣。成果的影響作用由於其帶有一定的理論色彩、規律意義,影響的范圍較大。而且一般都是可以產生積極影響。
6. 成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
(6)成果論是非擴展閱讀:
產品特色,是指產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與競爭者產品區別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競爭力的源泉。優良的質量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滿足需要、佔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對質量的理解不僅包括產品本身質量,還包括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是一個全面質量的概念。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
7. 理論成果
根據成礦背景、礦床地質特徵、礦床地球化學特徵,對祿豐一武定地區銅鐵礦床成因的幾個主要因素——礦源、液源和熱源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提出祿豐—武定地區昆陽群中產出的鐵銅礦床系列,是以火山噴流活動為起源、以深部物源為主要礦質來源、以熱勢能驅動下的熱水環流系統為礦質運移方式、以同生斷裂為主要通道,噴流出含礦熱液或熱水,以機械沉積方式、物理化學沉積方式和生物化學沉積方式在海盆地有利部位沉積下來形成的,後期不同程度疊加了成岩、改造、再造成礦作用。其成因總的歸結為同生噴流熱水沉積加改造成因,即本區域的稀礦山式、落雪式、桃園式3種類型的鐵、銅多金屬礦床系列,由火山噴流、熱水沉積一改造成礦作用分階段形成。
祿豐—武定地區的成礦規律可概括為:「裂、火、構、盆、層、相、深」7個字。即祿豐—武定地區的成礦規律包括了:①裂谷背景:祿武地區是昆陽裂谷內幾個火山活動中心之一,其成礦作用與昆陽裂谷的發生、發展及演化有成因上的密切聯系,可以說裂谷帶內形成了區域礦帶並控制其展布。②火山噴流:裂谷發生初期的地塹式斷陷盆地,沉積了鐵礦及火山噴流岩,含銅熱液沿高滲透帶通道再次活動疊加在沉積岩之上的銅礦體,形成了火山噴流沉積銅鐵礦——稀礦山式銅鐵礦床,比較典型的有鵝頭廠銅鐵礦床和迤納廠銅鐵礦床。成谷時期由於同生斷裂的差異性運動,產生局部的隆起和凹陷,其斷裂提供了有利場所,火山噴氣及熱鹵水提供了成礦物質來源,形成了沉積礦源層,再經成岩作用及後期熱液的疊加形成火山噴氣熱鹵水沉積型的東川式銅礦床,比較典型的有小新廠—大美廠銅礦床和老五少銅礦床。③構造活動:區內南北向斷裂及其派生構造,不僅控制著岩漿的噴發、侵位,也是礦源上升和運移富集的通道,而且對鵝頭廠組、落雪組和因民組礦源層的改造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有背斜軸部和兩翼以及有利的斷裂部位,受到後期熱液活動的改造,常沿節理、裂隙形成脈狀、網脈狀、塊狀銅鐵礦石。④斷陷盆地:裂谷帶內的二級裂陷控製成礦亞帶,三級斷陷盆地控制礦化集中區。⑤賦礦層位:區內的鵝頭廠組、落雪組、因民組即為賦礦層位。⑥多種岩相:火山噴流相、火山角礫相、碳酸鹽台地相是成礦的有利環境。⑦深源疊加:祿武地區侵入岩發育,種類較多,有基性、中基性、超基性岩等。角礫岩帶內常有火山熱液活動。由於岩體侵入或隱爆期後帶入含銅氣液,熱液使白雲岩銅礦化富集,形成較富的銅礦體。
8. 成果論證
2006 年 9 月 28 日上午,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組織西南大學葉公強教授、刁承泰教授,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孫彭壽站長及梁平縣、彭水縣、開縣、璧山縣、巴南區、北碚區具有代表性的 6 個區(縣)的領導和技術人員組成成果論證組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的市級和縣級成果進行論證,為重慶市的農用地分等成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論證組在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匯報和技術報告,審查了有關資料和文檔後,經討論,一致認為,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依據充分、數據翔實、符合實際,計算得出了科學且符合重慶市實際的單元自然質量分、產量比系數、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各等別指數等參數。該項成果可提請國土資源部預檢、驗收。
圖2-9 2006年9月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論證會
9. 什麼叫成果思維呢
成果思維,簡單說,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成果,而是有了預設成果,才去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首先就是要求一切從成果出發,沒有好的成果,多少理由和借口都是徒勞。比如說,有一家工廠,外面有6個廠家幫它做生產加工,於是這家工廠的品控部部長安排時間去外面那6家工廠檢測質量。
到了晚上回來,他卻看到本廠出現了質量問題,一般情況,他就都會跑去找總經理,說:「經理,你看今天我出去了一天,本廠就出現問題了。」是不是很熟悉?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獲得肯定,這位部長的潛台詞很明顯:我在的時候,能保證沒有質量問題;我不在,他們就會出事。
總經理說:「這個品控部是不是你管?無論本廠還是外廠,都是你管的,是不是?不管你出不出去,本廠發生了問題,是不是你的問題?」部長無言以對。
後來,每當他要出去外場檢測質量時,便會事先進行規劃,自己出去了,留下空檔,該由誰接替工作;和生產部達成怎樣的共識,對品質有怎樣的要求;下達怎樣的今日計劃,如何按照計劃生產;晚上回來,再進行檢查。
成果必須是對企業有價值的,它不等於任務,不等於努力,不等於付出,更不等於苦勞。眾所周知,有句老話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講的就是一個人,他做了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有沒有做成,只要他有這份心,也付出行動了,似乎就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在企業中,這種想法往往難以立足。
(9)成果論是非擴展閱讀:
站在成果思維的角度,如果自己的本職工作沒做好,就不應該去幫忙別人的工作。因為自己的工作關聯到很多崗位,沒做好,大家都會受影響。去幫忙了,萬一沒幫到,別人還要重做,更浪費時間。何況幫的那個人,也是公司花錢請來的,他理應做好本職工作。
如果忙不過來,需要人幫忙,他可以向上層反映,上層便會對他重視:是哪裡忙不過來?是管理問題還是流程問題?是不是設備和工具需要改良?是不是真的一個人完不成,確實需要再加一個人?等等。如此,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發展。有成果思維在裡面,價值就會出來,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做同一件事,思維方式改變了,就能帶來不同的效果。好比一條路,你可以走路,可以騎車,還可以開車,不同交通工具速度就會不同。就算是面對很常見的事,只要激發思考,換種思維,說不定就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