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查公證書真偽
1、外表特徵識別
公證書由封皮、里頁和封底三部分組成。封皮正上方有「公證書」三個字,正下方是公證處名稱。里頁是公證書的證詞,證詞由標題、編號、正文、落款和印章四個部分組成,印章包括公證處的印章(紅印)以及公證員的簽名章(藍印)。
公證書左下方有公證處鋼印,該印章是從封面至封底垂直透體加蓋上去的,因此每頁公證書均有 公證處鋼印。而發往域外使用的公證書證詞和證詞譯文是使用公證專用水印紙的,該專用紙為A4標准尺寸,左下角處印有紅色熒光編號。
2、網上甄別系統
公證在線網站,已經開通公證書網上甄別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查詢到公證書的基本信息以及辦理公證的進度情況,目前已經開通了2007年的公證書查詢,其他年份的查詢陸續開通。
擴展資料:
1.公證書,是指公證處根據當事人申請,依照事實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證明書,是司法文書的一種。是法律界常用的應用寫作文體之一。公證書是公證處製作並發給當事人使用的法律文書。
公證機構應當按照司法部規定或批準的格式製作公證書。公證書為16開大小,由封面、正文、封底組成。製作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根據需要或當事人的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2.公證書內容
(1)公證書編號。
(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3)公證證詞。
其內容包括:公證證明的對象.公證證明的范圍和內容.證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公證證明對象、范圍不同,公證的條件、內容和適用的法律也不同,這些都要在證詞中有所反映。公證證詞所涉及的組織名稱第一次出現時必須使用全稱;所涉及的日期要採用公歷.需涉及農歷時應採用括弧註明。
(4)承辦公證員的簽名或簽名章、公證處印章。
(5)出證日期以公證處審批人審核批準的日期為准。此外,未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也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網路-公證書
2. 公證證詞中當事人信息列印錯誤並已將公證書發出後應該怎麼辦
你好,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一般的做法是,向公證處要求更正,由公證處通知當事人將公證書收回,重新製作公證書發送給申請人。
3. 怎麼寫公證詞
公證書及範例
瀏覽:26次 0人評論 更新日期:2006-03-07
一、概念及作用
公證書就是國家公證機關對當事人申請公證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依照公證法規的規定,經審查無疑義後,依法確認其真實性、合法性的證明文書。
《公證暫行條例》第二十條:「公證員應當按照司法部規定或批準的格式製作公證文書。」《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三十八條規定:「公證書按司法部規定或批準的格式製作。公證書中應包括以下內容:(一)公證書編號;(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三)公證證詞;(四)承辦公證員的簽名(簽名章)、公證處印章和鋼印;(五)公證日期。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公證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強制執行標的名稱、種類、數量等。公證詞中註明的文件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公證書不得塗改、挖補,必須修改的應加蓋公證處校對章。」以上是製作公證文書的法律依據。
公證書是國家公證機關辦理公證的最後結論,當事人申請公證的最終目的,就在於取得公證機關的公證書。公證書與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以及仲裁機構的裁決書不同。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都是對已經發生的民事權益糾紛進行裁決,而公證書則是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申請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目的在於預防糾紛,減少訴訟。
二、格式、內容及寫作方法
公證書由首部、正文(證詞)、尾部三部分組成。
(一)首部
1.文書名稱
在文書的上部正中寫「公證書」
2.文書編號
在「公證書」的右下方用阿拉伯數字寫年度的全稱。接著寫公證機關簡稱和編號。如:「(1 99×)×公證字第×號。
在首部,一般不寫當事人的身份和基本情況;但是,繼承、收養親屬關系的公證書的首部應寫明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住址等身份事項。
(二)正文
正文也叫證詞,是公證書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內容。證詞應根據證明事項來寫,當事人申請公證的事項不同,因而其證詞的寫法也不盡相同。但不論公證何種事項,都應寫得清楚、准確,真實、合法。
公證證明事項的具體內容,有些全部體現在公證書的證詞里,如:出生、生存、死亡、收養、婚姻關系、親屬關系公證等。至於法律行為公證,公證書的公證詞文字只是寥寥數語。例如:「茲證明×××於××××年×月×日來到我處,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贈予書上簽名(或蓋章)。」因此,這類公證可以印成填空式的文書用紙。但收養子女、財產繼承等類公證書,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逐件製作。
成批的公證事項(內容同一),如供電局與農村鄉鎮全面簽訂《供用電合同》,可以把填空式的公證詞擬好,附印到合同(協議後)的後面,這樣辦證時就大大簡化了手續。
(三)尾部
1.製作文書的機關名稱
如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市(縣)公證處」,是哪個公證機關出具的公證書便落款該 公證機關,但必須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因為它是代表國家公證。
2.文書簽署人的職務和簽名
先寫「公證員」然後由公證員簽名或蓋章。
3.文書簽發的年月日,並加蓋公章。
三、注意事項
公證書一般應一事一證,其好處是既方便申請人使用,又方便公證員製作,同時,也避免了因公證事項過多而引起歧義。如果申請人申請公證證明的事項出於同一使用目的,也可以幾事一證。
4. 繼承權公證書的證詞包括哪些內容求大神幫助
繼承權公證書的證詞內容是: 繼承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現住址)。 被繼承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生前住址)。 查XXX於X年X月X日在X地死亡, 死亡後在X地留有遺產。死者生前立有(或無)遺囑。根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或根據遺囑), 死者XXX的遺產, 應由XXX繼承。
5. 公證書只有一頁紙 有公章和公證員簽字 沒有編號 是偽造的嗎
你說的抄情況是偽造的,因為公襲正書包含以下內容:(1)公證書編號。(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3)公證證詞。其內容包括:公證證明的對象.公證證明的范圍和內容.證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公證證明對象、范圍不同,公證的條件、內容和適用的法律也不同,這些都要在證詞中有所反映。公證證詞所涉及的組織名稱第一次出現時必須使用全稱;所涉及的日期要採用公歷.需涉及農歷時應採用括弧註明。(4)承辦公證員的簽名或簽名章、公證處印章。(5)出證日期以公證處審批人審核批準的日期為准。此外,未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公證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也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6. 文件簽名的是中文拼音,證明簽名屬實的公證書的證詞應該怎麼出
前提條件是你的合法證件是什麼名字,你持的如果是中國護照,證詞就按張三(Sang Zhang),翻譯的時候也翻成Sang Zhang,你只要到公證處跟公證員說明,公證員會按你實際簽名寫證詞的。
7. 公證書是自己寫還是在公證處直接填表謝謝!
公證書包括以下內容:
(1)公證書編號。
(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3)公證證詞。其內容包括:公證證明的對象.公證證明的范圍和內容.證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公證證明對象、范圍不同,公證的條件、內容和適用的法律也不同,這些都要在證詞中有所反映。公證證詞所涉及的組織名稱第一次出現時必須使用全稱;所涉及的日期要採用公歷.需涉及農歷時應採用括弧註明。
(4)承辦公證員的簽名或簽名章、公證處印章。
(5)出證日期以公證處審批人審核批準的日期為准。此外,未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公證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也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注意:
(1)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2)公證書不得塗改、挖補、必須修改的應加蓋公證處校對章。
(3)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4)根據需要或當事人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5)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公證書從審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審批人批准日期即為出證日期。
(6)公證書需要辦理領事認證的,應由承辦公證處送有關部門認證,並代收認證費。
出證和送達
1、出證,是公證處根據審查的結果,對符合條件的公證事項,依法製作,出具公證書的活動。
出證條件如下:
①法律行為(如簽訂合同、設立遺囑、繼承遺產、收養子女、提存等)公證應符合下列條件: A、行為人員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實;
C、行為的內容和形式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社會公共利益。
②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或文書公證,應符合下列條件:
A、該事實或文書對公證當事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B、該事實或文書真實無誤;
C、事實或文書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
③文書上的簽名、印鑒公證,其簽名、印鑒應當准確屬實;文書的文本公證,其文本內容應當與原本完全一致。
④賦予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債權文書經過公證證明;
B、債權文書以給付一定貨幣,物品或有價證券為內容;
C、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受強制執行的意思表示。
2、符合條件的公證事項,由承辦公證員草擬公證書後連同公證卷宗,報公證處主任、副主任或其指定的公證員審批出證。
3、公證書應按司法部規定或批準的格式製作。
①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②公證書不得塗改、挖補、必須修改的應加蓋公證處校對章。
③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屬或者多民族共同屬任的地區,除涉外 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④根據需要或當事人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⑤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公證書從審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
審批人批准日期即為出證日期。
⑥公證書需要辦理領事認證的,應由承辦公證處送有關部門認證,並代收認證費。
4、公證書由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到公證處領取。必要時也可由公證處發送。 當事人或其代理人應在公證書送達回執上簽名或蓋章,並註明收到的日期、份數和公證書編號。
8. 公證書的公證書內容
(1)公證書編號。
(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3)公證證詞。其內容包括:公證證明的對象.公證證明的范圍和內容.證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公證證明對象、范圍不同,公證的條件、內容和適用的法律也不同,這些都要在證詞中有所反映。公證證詞所涉及的組織名稱第一次出現時必須使用全稱;所涉及的日期要採用公歷.需涉及農歷時應採用括弧註明。
(4)承辦公證員的簽名或簽名章、公證處印章。
(5)出證日期以公證處審批人審核批準的日期為准。此外,未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公證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也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1)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2)公證書不得塗改、挖補、必須修改的應加蓋公證處校對章。
(3)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4)根據需要或當事人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5)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公證書從審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審批人批准日期即為出證日期。
(6)公證書需要辦理領事認證的,應由承辦公證處送有關部門認證,並代收認證費。
9. 經過公證的證人證言如何認定其效力
對經過公證的證人證言,仍需經過證人出庭接受法庭質證來確認其是否具有證明力,是否應該為法院所採信。
根據《公證法》的規定,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經過公證的證人證言,僅是由公證處證明了證言是由證人本人所述,但並不能因此就證明證人所說的證言與案件事實相符。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證人有出庭接受質證的義務,經法院許可的,才可以用其它方式進行作證。
《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五條 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