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形式的教學設計成果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② 教學設計的概念是啥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
什麼是教學設計?回答這個問題,屬於學科本體論研究范圍,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概念上的岐義,帶來研究上的困惑。教學設計本是教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開發運動深入發展,推動了教學設計的研究,「自60年代以來,已逐漸發展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的一門獨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概念本應有比較一致的認識,實則不然,從已經出版的教學設計著作和已發表的有關文章中,可以看出對其概念的界定,不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存在差別。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一些說法:一是「計劃」說。把教學設計界定為是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途徑,評價教學結果的計劃過程或系統規劃。這種論點的代表當推美國學者肯普,他給教學設計下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的問題和需求。在連續模式中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步驟,然後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計劃過程。二是「方法」說。把教學設計看作是一種「研究教學系統、教學過程和制定教學計劃的系統方法」。而這種方法與過去的教學計劃不同,其區別就在於「現在說的教學設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著眼於激發、促進、輔助學生的學習,並以幫助每個學生的學習為目的。」三是「技術」說。鮑嶸在《教學設計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認為,教學設計是一種「旨在促進教學活動程序化,精確化和合理化的現代教學技術。」四是「方案」說。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這種觀點在我國有較大的影響面,代表人物是烏美娜。五是「操作程序」說。認為「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和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
可見,關於教學概念的界說觀點並不一致。造成這種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關注的視角和取向的不同。通過對國內外教學設計概念界定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人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界定教學設計的:一是從教學設計的形態描述來界定,如「計劃」與「方案」說。二是從教學設計的功能來界定,如「方法」與「操作程序」說。三是從揭示教學設計本質來界定,如「技術」說。確切地說,從某一方面、某一視角出發,研究教學設計的理論,所 構建的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學設計概念。任何事物都是通過概念來揭示它的本質,規定它的內涵,反映它的規律的。教學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的概念,關繫到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學科體系的建設,有必要在對教學設計概念梳理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界定。所謂科學界定,就是要遵循定義的科學性、嚴格性、邏輯性、高度概括性、理論抽象性和陳述的簡明性原則,給教學設計一個准確、恰當的定義。在沒有界定這前,我們還了解什麼是教學和設計。美國教育學家史密斯(P·L·Smirch)和拉根(T·J·raglan)認為,教學就是信息的傳遞及促進學生到達預定、專門學習目標的活動。包括學習、訓練和講授等活動。所謂設計就是指在進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統的計劃過程或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實施的計劃。韋斯特(Charles·K·West)等人則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探討教學設計,他們認為,教學就是以系統的方式傳授知識,是關於技術程序綱要或指南的實施。設計是計劃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種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結構方式。從上述關於教學和設計的界定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一點是教學是一個有目標的活動;另一點是「設計就是為實現某一目標所進行的決策活動」。掌握了這兩點,就可以給教學設計下定義了。我們認為,教學設計是研究教學目標、制定決策計劃的教學技術學科。這一定義下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換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③ 教學設計成果的形成性評價怎麼寫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內備自己,有教學思路容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④ 什麼是教學設計理念
所謂教學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主要指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
具體說來,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通過教學設計,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4)教學設計成果的概念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對各學科教案的設計,都有一個基本要求。每一個教師在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要寫出學科特色和個人的教學風格來。
①教案中必須有:
教學內容(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時間分配、教學過程(五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後評價與反思等內容。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同一時期,不同的教師設計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時期,同一個教師設計的教案也會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法和風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師的備課和講課,要依據《綱要》和《課標》、依據教材,但是不能唯《綱要》和《課標》、教材,要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學校的條件、學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開發教材。要發揮出自我,要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來,讓聽課的專家、領導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師教案要詳細,但是不能超過A4紙5頁。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教案要簡潔(簡潔不簡單),但是不能少於A4紙2頁。教案要保留書面和電子兩種形式,以備後期利用和檢查。杜絕無教案上課,後補教案和不規范教案。
教案的後期利用是指將舊教案復制過來。首先是改換日期時間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所授班級的情況、教學環境的變化,個人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個人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
將教案中的舊的東西剔除掉,加進新的教育教學觀點、概念和方法,加進新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加進更切合本班學生實際的例子……。最終,將舊教案改變為適合教育教學的新教案。
③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能夠靈活多變地、輕松自如地駕馭課堂,不拘於教案。
④設計教案目的是在上課時,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學生或是其他什麼人看的。
但是,對於同行教師進行教學交流、討論研究的教案;對於教學領導檢查教學要看的教案,對於教學設計大賽和評比的教案,對於選入《教學設計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區別對待。
對於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寫成多種形式。既不要求個個都做成經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無謂勞動。教案可繁可簡、可粗可細,但是都要認真地對待,最起碼也要符合教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⑤ 教學設計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⑥ 教學設計成果評價的基本步驟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抄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襲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⑦ 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有哪些重要原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抄進行情境設計,會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情境設計主要有問題情境、思維情境、活動情境、
媒體情境、環境情境等五個具體關鍵點,這就從多個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具體地說:/>一、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利於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知識把握和能力提升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二、思維情境。/>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要在教學實踐中加強設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情境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很重要的外在條件,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火花、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⑧ 教學設計的參評成果簡介如何填寫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內文、備自容己,有教學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