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奚永志的科技成就:
長期從事實驗血液/免疫學的應用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是國內外該研究領域著名的中青年專家。在HLA結構與功能、造血調控、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及分子導向殺傷腫瘤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和進展,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有些為國際上首次發現和報道。
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十一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此外,還獲軍隊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成果4項;主持承擔國家973、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科研課題及科技風險基金13 項,基金總額達3700萬;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78 篇,副主編及著書4部。
申報獲得中國發明專利6項,申報國際PCT發明專利2項以及美英法德日發明專利各10項。2011年獲得首個國際公認具有重大葯用價值的美國基因發明專利,2012年再獲國內首個歐洲(英法德)基因發明專利,實現了我國在國際基因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基因發明專利上的長期絕對性的壟斷。彰顯了我國在基因科學研究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實質性提升。它可用於研製開發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的基因葯物、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主持「習慣性流產主動免疫治療」體細胞治療技術方案獲總後衛生部臨床正式批文及臨床准入。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獲得正式批文的此類第三類醫療技術。
2. 鍾煒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及參與項目
[1]2015.6-2018.6 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政府主導實施BIM情境下公建項目多利益方協同與反腐治理研究(15BGL173),項目負責人。
[2]2013.6-2016.6 在研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城市內澇風險評估與減災決策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3]2014.7-2017.6 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面向預案相應機制的城市內澇災害情景模擬及模型推演研究,項目負責人。
[4]2016.1-2018.12在研天津市科技重大專項與工程項目:天津市BIM共享服務信息平台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5]2014.3-2015.12 在研天津市建委專項課題:天津市建築信息模型(BIM)標準的制定,主研。
[6] 2009.6-2012.12 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汶川地震農村災後恢復重建問題研究(09CJY052),國家級,項目負責人。
[7] 2010.1-2010.6 完成解放軍總後勤部軍工項目:「船艇-索道-碼頭」系統綜合運動性能分析及數值模擬(BJJ09C010),省部級,項目負責人。
[8] 2009.12-2010.5 完成天津市高校發展基金項目:天津濱海旅遊區臨海新城圍海造陸BT項目融資系統研究(SB20080056),市局級,項目負責人。
[9] 2009.6-2010.3 完成天津市財政局委託項目: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略陽災後天津援建項目管理模式研究,市局級,第二完成人。
[10] 2010.8-2011.9 京投公司委託橫向課題: 北京地鐵4號線實施效果研究,第三完成人。
[11] 2005.1-2008.6 雲南省科技廳省校合作項目:雲南保山蘇帕河流域梯級水庫聯合優化調度研究(該項目於2008年11月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2] 2004.08~2005.02引灤工程管理局委託項目:防汛抗旱辦公室網路信息化辦公系統規劃設計,第二完成人。
[13] 2004.01~2004.08天津泰達海洋開發公司委託項目:天津永定新河灘塗改造工程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第三完成人。
主要論文
[1]Zhong Wei,Jiang Teng-teng.Solving economical operation problem of local basin cascadehydropower plants for optimal decided scheme evaluation system [J]. Energy Ecation Scien Technology Part A: Energy Science and Research,2013,31(4):2519-2532.(EI:20140917381190)
[2]鍾煒,張馨文,姜騰騰.BIM 模擬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土木建築工程信息技術,2013,5(6):12-16
[3]鍾煒,姜騰騰.基於BIM的建築工程項目多利益方協同機制框架研究[J],土木建築工程信息技術,2014,6(5):95-101
[4]紀穎波,鍾煒,姜騰騰,徐瑾.面向預案響應機制的城市內澇可控及推演機制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5,10
[5]鍾煒,姜騰騰,尹曉璐.面向對象的建築工程項目協同機制研究[J],工業建築,2014.7
[6]鍾煒,馬嘯雨,姜騰騰,邢忠桂.基於改進模糊規則權重演算法的不平衡造價數據分類及其應用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5,2
[7]鍾煒,尹曉璐,徐瑾.基於 FANP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可持續發展價值工程評價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4.9
[8]鍾煒,宋洋.基於FCM的小波神經網路模型在徑流預測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學報,2009,2,68-73.[9]鍾煒,宋洋.基於GIS空間分析的流域水文模型及其應用[J],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9S):388-392.(EI:063510092536)[10]Song Yang, Zhong Wei.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l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Visual Simulation[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7(13):131-136.(EI:072410651960)[11]Zhong Wei, Song Yang. Study on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Optimal Operation of Cascaded Hydropower Plants in Local Power Network[C].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ong Kong),2145-2150.(EI:20101212781271)[12]鍾煒,馮平,李健柱.區域平均雨量估算對徑流模擬精度影響問題的研究[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7(6):92-96.[13]鍾煒,韓松,馮平.龍羊峽水電站運行調度問題的分析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4(2):36-38.[14]鍾煒,宋洋.流域梯級水電站實時水情預報管理系統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1):123-127.[15]鍾煒,宋洋.雙層耦聯遺傳演算法求解流域梯級水電站廠內經濟運行問題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9(11):107-111[16]鍾煒,譚振東.模糊優選方法在流域梯級水電站調度決策方案評估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0(9):169-171.[17] 宋洋,鍾煒,吳康新.水電站調度三維圖形模擬研究[J],工程圖學學報,2007(3):50-54.[18]鍾煒,陸曉春.基於公共財政績效觀點的災後資金管理體系研究[J],建築經濟,2009(12):68-71.[19]鍾煒,高華,王博.BT項目業主方最優回購方案決策系統研究[J],建築經濟,2010(11):56-58.[20]鍾煒,高華,BT項目回購階段業主方回購價款確定分析[J],建築經濟,2010(9):55-59.[21]宋洋,鍾登華,鍾煒.面向電力市場的梯級水電站聯合優化調度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07 (3):22-28.(EI:072910703357)
個人著作
尹貽林,鍾煒.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的建設管理研究[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陳江潮、鍾煒合著.「十二.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工程造價實訓》,北京出版社,2014.
3. 如何做好幼兒園後勤管理的研究 結題報告
關鍵字:幼兒園 後勤 衛生 膳食 工作人員 素質管理 一、首先要做好幼兒園的衛生管理工作想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衛生工作是最基本的,這里的衛生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幼兒園的環境衛生,再者就是孩子們的衛生保健。 環境塑造人才,環境衛生也一樣影響著孩子們的環境意識,著名的破窗效應就是說明:如果幼兒園的整體環境比較臟亂、牆上畫得亂七八糟的,那麼孩子們就會感覺反正是臟的,再扔些垃圾、再多畫一些也沒什麼,這樣以來就會導致環境越來越差,同時也會讓孩子們養成亂扔垃圾、亂塗亂畫的不好的習慣;反之,如果幼兒園內的整體環境比較好,那麼誰也不忍心去破壞這個美好的環境,他們就會逐漸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個園內環境的良性循環。當然,維護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主要還是需要我們後勤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園內後勤工作人員各崗位職責,衛生區域的劃分也根據各人所長,分工到人,同時也要責任到人,也要把國家對於幼兒園的衛生標准分發給個人,要求他們嚴格按照此標准執行;另外,要求每位後勤工作人員都能有質有量地完成本身的工作任務,比如見到垃圾隨臟隨掃,同時也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擬定出詳細的衛生檢查計劃,如每日定期檢查兩次,早晚各一次,日間不定期巡視,保證孩子們能夠生活在良好的衛生環境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要正常的進行工作、生活,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幼兒,由於他們的抵抗能力較弱,經常會感染一些病毒、細菌,同時會形成一個鏈型傳染,感染其他的孩子,所以就需要後勤工作人員平時配合幼兒教師及時發現,比如要求保健老師能認真做好每日晨檢,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給班級老師或反饋給家長,同時每學期都配合保健部門對全園幼兒進行健康體格檢查,或者聯系保健部門對孩子集體注射疫苗、抗體等等,以提高孩子們的抵抗能力;春季是幼兒疾病多發季節,我們堅持每天給每位幼兒配發葯品,每天對班級、幼兒用品進行消毒,將各班的發病率控制到最低,以保障孩子們的身體衛生健康,為他們更好的進行學習、生活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二、其次要做好幼兒園的膳食營養工作 民以食為天,幼兒的膳食工作也是後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基本都在幼兒園進行午餐,這就為後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近些年來,幼兒園的膳食經常出現一些不良問題,導致社會對於幼兒的膳食關注度明顯提高,這就對幼兒園的後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讓幼兒能夠吃得飽,還要讓他們吃得好,這就需要我們後勤工作人員平時多去調研,哪些食物是符合幼兒的成長需要的,哪些食物是不能搭配吃的等等,都需要我們去認真考察,同時對於食物的采購、檢驗都需要進行公開化,為廣大的家長提供一個透明的工作氛圍。所以在幼兒的膳食營養方面,我們爭取做到飯菜品種多樣化、營養全面化,同時為了提高家長的滿意度與參與意識,我們還擬定將要開展我為幼兒定食譜活動,以求能夠集思廣益,不斷提高本園伙食質量,既讓家長滿意,也讓家長放心。 具體來講,膳食工作主要應該做到:首先要嚴格把好菜質量驗收關和菜的數量關,要根據食譜進行購菜,要求不買半成品菜,這樣以來,既可以保證菜的新鮮和衛生,還可以保證菜的質量,為孩子們能夠吃到放心菜而努力;另外要注意調配菜譜的花樣,再好吃的菜吃得多了孩子們就會感覺厭煩,繼而就會減少進食量,這就不利於孩子們的身體成長需要,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科學烹調,在不斷變換菜譜的同時,也要盡大努力保存食物的營養元素,特別要防止維生素的損失;還有就是要讓幼兒少吃甜食,因為甜食對於孩子的免疫力有著很大的破壞作用,同時也不利於孩子牙齒的健康發育;再者就是要做到幼兒的伙食應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 ,精打細算,計劃開支,合理使用;還要准確掌握幼兒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主副食,不讓孩子吃隔日剩飯菜;工作人員(包括炊事員)伙食和幼兒伙食要嚴格分開,不允許侵佔兒童伙食,保健人員要定期計算幼兒進食量、營養量;還有就是要做到按時開飯,兒童進餐時間不應少於二十至三十分鍾,以保證兒童吃飽每餐飯。同時,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在數量上求足量而不浪費,就是以幼兒標准用量為主,從幼兒自身實際出發,保證幼兒喝足吃飽盡量少浪費不浪費,讓孩子們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再者還要不斷的提升後勤工作人員的素質 學如逆水行舟,不行則退,同樣的,幼兒園後勤管理人員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化、業務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家長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立於不敗之地。本園就會定期組織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工作交流,將大家對於工作的經驗、心得、體會說出來,對於發現的問題及時的提出解決的辦法,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共同進步,同時也會定期組織一些工作人員去優秀的幼兒園取經,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或者聘請經驗豐富的兒童專家來園里進行工作指導、工作交流等等,不斷的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比如要重點組織後勤人員學習常規玩具消毒的方法、消毒的范圍和消毒的時間,餐前餐後衛生操作順序及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常見方法等,在學習的同時認真對照職責要求,總結和分析工作中的得失,既要肯定後勤人員工作上進步和成績,也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方法。
4. 張生勇的科研成果與獲得獎勵
張生勇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作為國內外早期從事手性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45年來始終以手性催化技術的研究為主要方向,一直堅守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致力於新型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和成果轉化。在中國率先將手性技術用於工業生產,先後建成了兩條用手性催化技術工業生產氨基酸的生產線,並完成了抗癌葯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中試放大實驗,為中國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7名,出版專著4部,主編國家「十五」和「十一五」規劃教材各1部、其他教材7部(共計560多萬字),其中2部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和二等獎。發表論文149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論文64篇。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均為第一署名);申報國家發明專利8項(其中授權4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陝西省院士基金1項、攻關課題3項等基金的資助;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葯物發展獎」,「九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榮立二等功1次。
5. 幼兒園後勤工作小課題
(一)目的不明確 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本應是為了將研究成果用於工作實踐,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然而許多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並不是出於這一目的。有的幼兒園是受外力驅使,純粹為了完成上級管理部門下達的任務;有的幼兒園是追隨潮流,「別的幼兒園在做了,我們也不能落後」;有的幼兒園是出於競爭需要,因為要評省、市級示範幼兒園一定要有課題研究成果。出於這類目的而開展課題研究的幼兒園很少會去考慮如何通過課題研究切實改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不重視過程 1.選題盲目 第 一,缺乏針對性。選擇課題時應聯系實際,考慮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如針對教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等。但目前許多幼兒園不考慮自身實際,有的直接選擇省、市級規劃課題,有的上網查查別人都在研究什麼,什麼話題最熱門就研究什麼。事實上,有的課題並不符合幼兒園的基礎條件和教師的研究能力,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課題許多幼兒園一哄而上參與研究,看似熱鬧,其實大多是低層次的重復,缺乏現實意義。這樣的課題研究花費了幼兒園大量的精力,實效卻不高。 第 二,有課題無問題。有的選題大而空,不具備可操作性。例如「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神話對幼兒發展的影響」「論游戲對幼兒的影響」,等等。這些課題涉及面太廣,只確定了研究范圍,卻沒有提出具體問題,導致教師無從下手,無法操作。其實這些課題可以縮小研究范圍,進一步聚焦,例如研究「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中國神話故事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影響」「論角色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影響」。這樣一來,問題也就清楚了,課題的可操作性也增強了。 2.忽視過程 課題研究應是一個從假設到論證的過程,它追求的是實踐中的探索,注重的是過程中的實效。然而,許多幼兒園的課題研究過程常常走過場:課題組教師集體研討分配任務,教師圍繞課題組織活動,開展幾次教學活動觀摩或以經驗介紹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結題時每位教師寫幾篇經驗性的文章,僅此而已。許多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如何進行研究設計,如何收集、整理資料,如何保障研究計劃的達成,如何呈現研究成果等問題始終稀里糊塗,最終導致「開題轟轟烈烈,過程懶懶散散,結題匆匆忙忙」。 3.缺乏保障 很多教師都提出,幼兒園缺乏合理的課題研究工作管理制度。首先,幼兒園常常忽視對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培訓,也很少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專業指導,使得教師在研究中遇到問題時無法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導致研究停滯不前;其次,課題組教師日常帶班工作任務很重,研究時間得不到保證。專業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幼兒園無法形成一種良好的研究氛圍,導致課題研究得不到保障。 二、對幼兒園課題研究工作的建議 (一)明確課題目標,增強課題意識 開展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幼兒園一定要明確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增強課題意識。園長要首先明確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然後引導全體教師討論課題研究是否只是教授、專家的事情,幼兒園需不需要開展課題研究,如何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尋找相關課題。集體的思想碰撞可以使教師理解開展課題研究的意義。 (二)重視課題選擇,落實課題研究的過程 幼兒園要重視課題的選擇。好的課題是成功的一半。園長可以組織教研骨幹通過討論列出一些課題,並在幼兒園公示,鼓勵教師進行研討:哪些課題確實反映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哪些問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後,教師們在充分考慮教育教學的需要以及幼兒園的研究基礎和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前提下確定課題。 幼兒園還應重視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在確定課題之後,課題組負責人應組織教師對該課題進行剖析,找到具體的研究問題,了解此課題的研究現狀,結合幼兒園自身的特點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開展研究。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特長或研究興趣有選擇地承擔一部分課題任務,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其中一部分。同時,幼兒園要引導教師把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課題組要定期集中討論研究的進展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共同探討解決的策略,切實把握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 幼兒園還需建立並完善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以確保課題研究有序、順利地開展。例如,幼兒園可以在開題後設立專門的研究組織機構,專門負責提供後勤保障,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和培訓,確定研究過程每一階段的任務並監督研究進程,同時聘請顧問或指導教師(中小學、兄弟幼兒園課題研究骨幹或上級管理部門的教科研人員等)定期給予指導與幫助。 (三)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課題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觀察、記錄、思考;分析問題需要教師作出判斷,什麼問題值得研究,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研究;解決問題需要教師了解並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體會到「原來這樣做更好」。 為了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幼兒園應組織教師集中進行相關的培訓或學習。學習形式多種多樣,首先,可以在教研活動中邀請本園或其他幼兒園教科研骨幹介紹經驗,一起探討如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通過教學中的反思嘗試解決問題。這種幫助是最適合幼兒園教師的,也是最直接的。此外,幼兒園可以定期請相關專家到幼兒園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指導。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光憑幾次經驗介紹和講座就能把握其精要,最終還需依靠教師在平時做個有心人,有意識地去思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並在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6. 怎樣做好科研單位後勤管理與服務工作——江蘇太湖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為例
摘要:科研事業的發展不斷推動著科技進步。做好科研單位的後勤管理與服工作是保證科學研究取得成果,最終實現服務生產、服務社會的必然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後勤管理與服務工作,實現科學管理和優質服務是科研事業發展需要。只有做到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和優質的服務,才能充分發揮後勤保障作用,才能為推進科研事業的發展發揮出積極作用。
7. 錢鋒的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主編專著5部:
1.《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視聽教材,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8;
2.《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視聽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
3.《小兒腹股溝疝的腹腔鏡微創治療》視聽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
4.《闌尾疾病》CAI多媒體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10;
5.《胃癌的外科治療》CAI多媒體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
副主編專著2部:
1.《腹腔鏡胃癌手術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早期胃癌》,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
參編專著4部:
《臨床醫師口袋叢書普外科手冊》、《現代外科學基礎》、《現代外科護理學》、《亞臨床肝癌》。
獲得醫療、教學、科研獎勵共9項:
1. 腹腔鏡胃癌手術臨床技術的建立及應用研究(2008年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第二完成人,證書號2008-1-5-2)
2. 嚴重創傷感染後胃腸粘膜屏障損害機制及防治研究(2005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七完成人,證書號JB040201407)
3. 《腹腔鏡胃上部癌根治術殘胃空腸雙通道重建》(第九屆重慶市期刊好作品評選一等獎2009.12 ,第一完成人)
4. 《闌尾炎CAI課件》(重慶市教育技術科研成果一等獎,2010.7,第一完成人)
5. 《闌尾炎CAI課件》(第十四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二等獎2010.10,第一完成人)
6. 《胃癌的外科治療》CAI課件(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重慶賽區一等獎2011.10,第一完成人)
7. 《小兒腹股溝疝腹腔鏡微創治療》電視教材(第三軍醫大學優秀電教教材一等獎2010.8,第一完成人)
8. 《小兒腹股溝疝腹腔鏡微創治療》電視教材(第十屆總後勤部優秀電教教材三等獎2010.10,第一完成人)
9.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視聽教材(第三軍醫大學優秀電教教材三等獎,2008年,第一完成人)
發明6種醫療器械並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1. 發明專利,腹腔鏡胃手術用肝臟牽開器(專利號ZL 2007 2 0188002.3,排名第一)。
2. 發明專利,導流性腹腔手術切口保護器(專利號201010528186.X,排名第二)
3. 實用新型專利,帶光源全景側視直腸肛門鏡(專利號ZL01 2 56988.7,排名第一)。
4. 實用新型專利,腹腔鏡手術用多功能腹壁切口封閉器(專利號ZL 2007 2 0125228.9,排名第一)。
5.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單開口多通道腹腔鏡手術裝置(專利號ZL 210 2 0055472.4,排名第一)。
6. 實用新型專利,測距直腸鏡(專利號ZL 2011 2 0022330.2,排名第一)
主持科研、教學課題3項:
1. 腹腔鏡胃癌手術多功能視野暴露及照明系統的研製(重慶市科技攻關課題,項目編號2009AC5144,實施中)
2. 帶光源全景側視直腸肛門鏡的研發(重慶市醫療器械專項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0萬,實施中)
3. 普通外科手術視頻資料庫建設及教學應用(第三軍醫大學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09B50,已完成)
8. 彭懷祖的主要成果
1、《高校後勤資源配置研究》,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獨著26萬字。
2、《榜樣論》,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作者,28萬字,2001-2002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南通市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高校後勤社會化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獨著,21萬字,第七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管理研究會特別獎;第四屆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南通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4、進一步深化高校後勤改革,《教育研究》,2002,(4):30-32,獨著。
5、高校後勤改革的現狀及趨向,《高等教育研究》,2005,(5):32-35,獨著。
6、高校招生人數影響因素分析及應用,《教育與經濟》2008年第2期,獨著。
7、特點-難點-突破點—中小規模高校後勤社會化探析,《教育發展研究》,1999,(10):30-33,獨著,省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優秀調研論文二等獎,《中國高校後勤》全文轉載。
8、江蘇省大學生公寓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江蘇高教》,2003,(3):117-119,第一作者,省教育廳「千人百題」大型調研活動優秀調研報告。
9、論榜樣人格的現代轉型,《中國青年研究》,2006,(11):27-30,獨著。
10、關於道德動因多元的研究,《理論學刊》2008年第11期,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