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盜取人家成果,無勞而獲形容哪個生肖
謎底:老鼠。 老鼠偷別人的東西不勞而獲。
㈡ 為什麼人總是會偷取別人的勞動成果呢
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貪念,希望不勞而獲。但是也因為有這種人的存在,所以認真做事的人就會無論做好任何事情,他都會想要去佔位己有,有時人性是很恐怖的,也是很自私的。
所以在別人偷取自己果實之前,先偷他的!
㈢ 盜取別人的勞動成果,古代有哪些名人是靠抄襲借鑒別人的著作而成功的
《史記》被質疑為司馬遷「剽竊」的
《史記》和太史公司馬遷在中國無人不曉,但就是這樣偉大的著作和人物,也沒逃出「剽竊」的陰影。
有專家考證說,早在東漢初期問世的《漢書·司馬遷傳》中已經明確指出,《史記》是司馬遷剪裁和整編了西漢國家圖書館藏資料中的《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前人著作,有的是摘敘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卻都不註明出處。
有人指出,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記》的末尾,幾乎全抄賈誼的《過秦論》,但卻在有些段落的行文過程中,卻署成了「司馬遷、賈誼曰」,好傢伙,本來是人家賈誼一人寫的,現在成了賈誼和太史公的合著!按照現在的觀點來看,這種行為有點不可原諒。
牛頓和萊布尼茲互指對方「剽竊」
1699年,瑞士人丟里埃給英國皇家學會寄去文章,聲稱牛頓最早發明了微積分,而萊布尼茲可能是剽竊者。萊布尼茲立刻在雜志上進行反駁,並也攻擊牛頓剽竊自己的發明。但是,他有口難辯,直到萊布尼茲去世,這一爭論也沒有得出結論。
這一事件鬧得整個歐洲學術界沸沸揚揚,德英兩國,甚至英國和歐洲大陸學術界的關系緊張,兩個人在數學界的擁護者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互不來往。
用了300年的時間調查和求證後,現在的結論是,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茲二人各自獨立完成的,但並不是由他們發明的。但是,其中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需要澄清。譬如,他們二人曾經通過信;萊布尼茲曾經到過倫敦,等等。牛頓還利用自己是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便利,組織親信,成立專門委員會,甚至偷偷地修改調查報告,把剽竊的罪名強加在萊布尼茲頭上。
愛因斯坦相對論被指是「剽竊」
很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於1916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但有的國際史學專家認為,愛因斯坦在建立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剽竊了德國大數學家達維德-希爾伯特的大量研究成果。
這些史學家的論據是,愛因斯坦在醞釀廣義相對論的8年中,曾經常求教於德國大數學家達維德。希爾伯特,而希爾伯特曾於1915年11月20日將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理論要點歸納在一份手稿里,遞交給了普魯士科學院,比愛因斯坦發表論文的時間早了5天。於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就有了剽竊的嫌疑。
這一爭論也曠日持久,最新的進展是, 1997年11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德國麥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波士頓大學3名歷史學家撰文指出,愛因斯坦並未剽竊希爾伯特的成果,倒是希爾伯特剽竊了愛因斯坦的成果。(來源遼沈晚報)
㈣ 吳常信你盜竊別人的科研成果有意思嗎
盜竊1000—3000元構成犯罪。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盜竊犯罪「數額較大」標准。
1000元至3000元是《司法解釋》中確定的盜竊罪的起始數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治安狀況,在這個區間內確定自己的數額。比如,河北省盜竊「數額較大」確定的是2000元。
以2011年5月為時間點,盜竊犯罪有明顯的修改變化。
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對盜竊罪進行了修改。修正前,對於盜竊罪只處罰2種情況:1.盜竊數額較大;2.多次盜竊(1年內入戶盜竊或在公共場所扒竊3次以上)。修正後,對於盜竊罪則處罰5種情況:1.盜竊數額較大;2.多次盜竊(2年內盜竊3次以上);3.入戶盜竊;4.攜帶凶器盜竊;5.扒竊。第2、3、4、5項沒有數額要求,也就是說沒有偷到財物,仍然構成犯罪。並且,雖然「數額較大」有明確的標准,比如河北省的2000元,但如果符合規定的情形,犯罪數額可以減半為1000元,這些情形比如,曾因盜竊被處罰過、組織未年成人盜竊、盜竊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在醫院盜竊病人或親屬財產等等。
為什麼盜竊屢禁不止?
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盜竊都是「小偷小摸」,如果犯罪數額不大、沒有前科劣跡、認罪悔罪、退贓退賠的,不會判很重的刑,比如判拘役、緩刑甚至單處罰金,嫌疑人很快就會回歸社會,但這些人很多沒有一技之長,又吃不得苦,並且因為被判過刑很多單位對他們又是「拒之門外」的,久而久之,「舊病復發」,重操舊業,「二進宮」、「三進宮」、「四進宮」的大有人在,導致這部分人「破罐破摔」,惡性循環。因此,這是一個涉及打擊懲治、預防教育、拒絕歧視、培訓技能、群防群治的綜合性問題,而且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㈤ 職務剽竊:利用職務便利,竊取別人成果!
抄襲剽竊他人科學技術成果的行為,不僅違背學術道德,而且涉嫌違規違法,對科研及學術生態的破壞力可想而知。正因如此,這一行為被公眾及業內人士視為科技進步的障礙、影響學術生態健康發展的"毒瘤"。各級各地及相關部門也對此也祭出不同手段,為的是將這一"毒瘤"鏟除。
關於"抄襲、剽竊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者在科學技術活動中弄虛作假,由科學技術人員所在單位或者單位主管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並計入學術誠信檔案"的規定,在懲治科技領域抄襲剽竊之風方面又前進了一步,這有利於保護科技成果所有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當地科技領域學術風氣的進一步好轉,有利於為當地科技進步營造良好的氛圍。
但是,筆者卻覺得,對於抄襲剽竊科學技術成果的行為,僅僅給予相應責任人如此處分的話,未免顯得有些力度過輕。
首先,從抄襲剽竊科學技術成果責任人的主觀動機來看,顯然是為了使自己獲得科研經費、科研表彰等利益,可以說是為了一己之私;其次,從使用的手段來看,"抄襲"、"剽竊"本質上"偷"與"盜"並無多大異處;再次從其導致的結果看,一方面造成了科技成果所有人的經濟、學術等損失,另一方面則破壞了大的學術生態。諸多要件表明,抄襲剽竊科學技術成果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甚至是涉嫌犯罪。所以,除了道德譴責之外,還必須用法律手段對其進行追責。
可以想見,如果僅靠《條例》中規定的手段給予相應責任人處分的話,確有"鞭子高高舉起,卻輕輕落下"之嫌,這會使抄襲剽竊者感到不痛不癢,長此以往,不僅不會剎住抄襲剽竊之風,而且還會使一些投機取巧者認為,剽竊抄襲付出的違法本太低,仍然可以我行我素,可以變著法子行抄襲剽竊之實;而對於科技成果所有者的損害,這其中也沒有任何補償措施,這顯然沒有實現保護科技進步成果的最終目的。
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要根除抄襲剽竊科學技術成果的行為,尤其應寄希望於法律之重罰。感覺對抄襲剽竊科學技術成果的行為處理處罰的規定,都顯得不夠勁道。這讓我們意識到,進一步健全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加大處理處罰抄襲剽竊科學技術進步成果的力度提供法律依據非常必要。在此基礎上,應將相關法律法規綜合起來考量和使用;應形成執法合力。尤其是,公安、知識產權保護、科技等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對抄襲剽竊科技成果的行為進行"合力討伐"。
總而言之,對於抄襲剽竊這一不良行為,應採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共同對其"夾擊",如此才能達到"除根"之目的。
㈥ 如何解決有些人盜竊別人勞動成果的問題
假設是生活自己認識的朋友,能做出這種行為的話對方已經不把你放在朋友的范疇了,如果對方沒有利用價值撕破臉即可。
㈦ 盜用他人成果的成語是什麼
欺世盜名qīshìdàomíng
[釋義]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回人;竊取名譽答。
[語出] 《荀子·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
[正音] 世;不能讀作「sì」。
[辨形] 名;不能寫作「明」。
[近義] 盜名欺世 欺世惑眾
[反義] 名副其實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㈧ 盜取別人的現成成果的成語
.鵲巢鳩占:比喻強占別人的成果,享受現成的意思
生吞活剝: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搬用別人的經驗,方法及言論
㈨ 求一則關於偷竊別人勞動成果的哲理笑話故事
記得兒子剛出生的那天,護士把兒子從產房抱出來。初為人父那叫一個激動啊,急忙接過兒子,嘴裡還習慣性說著:來,叔叔抱一下,乖…周圍立刻一片沉寂
㈩ 為什麼偷盜別人的成果
是很多人沒有羞恥心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