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主要科技成果

主要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0 02:14:23

Ⅰ 何展翔的主要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重大專項2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建場測深系統的引進、吸收並開發完成了3套國產200~250千瓦大功率建場測深儀器系統及處理解釋軟體系統用於中國西部油氣勘探生產;CEMP採集方式、山地採集實驗和三維MT小面元採集等大地電磁勘探新技術,成為西部山前復雜區地震勘探的重要補充;井地電法儀器引進、改造以及井地電法物理模擬和三維數字模擬研究等井地電法油氣預測技術,已在國際國內十餘個油田井區試驗和生產,取得了好的效果;在井下注水壓裂充電電位法監測及試驗研究中,提出並完成了三維多分量網路動態監測系統;提出時-頻電磁法新方法,建立完善了採集處理解釋技術系列,實現了一套系統一次採集同時獲得時域與頻域數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勘探精度,在國際國內得到應用取得好的效果;主持和參加海洋電磁正反演模擬研究,實現了海洋可控源電磁復雜模型積分方程正反演模擬,並提出採用MVOSD方法識別高阻油氣藏邊界,在國內率先開展深海海洋可控源電磁實際資料處理。
他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發明獎2項。有12項技術申報和獲得專利受理,其中7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兩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國內外核心專業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在國際國內大型會議發表論文20餘篇。先後獲得孫越崎科技基金優秀科技獎、鐵人科技成就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優秀科技獎、河北省青年科技獎和河北省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2005.10~2006-10赴美休斯敦大學做訪問學者,完成海洋可控源電磁三維模擬及靈敏度研究的博士後課題。 先後承擔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十一五」863項目,任課題長,「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當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維電磁勘探技術、海洋電磁方法研究以及電磁油氣目標識別與檢測方法研究等方面。

Ⅱ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分為三大類型:

Ⅲ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較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①超級計算機。在大數據廣為應用之下,超級計算機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使得超級計算機成為「國家科技體現的標配」,畢竟國家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准,而實現這個標準的物質基礎,就是超級計算機。近些年,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形成了中美爭霸的局面,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科技的崛起。

事實上,核電技術是我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出海」的主力產品之一,我個人認為他要比超級計算機更具變現力和戰略性。

Ⅳ 陳正發的主要科研成果

譯著
1.《無期徒刑》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5月
2.《中國古典小說導論》 (校譯) 安徽文藝回出版社 1988年9月
3.《了答望塔》 重慶出版社 1995年6月
4.《夜色溫柔》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6年10月
5.《大收購》 海南出版社 1997年6月
6.《入侵》 譯林出版社 1999年5月
7.《彩票中獎者》 譯林出版社 2000年7月
編著、工具書(參加撰寫)
1.《外國名作家大詞典》 灕江出版社1989年10月
2.《外國文學家大辭典》 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年11月
3.《英漢澳大利亞語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4.《大洋洲文學選讀》 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
5.《英語典故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1年9月
6.「Bush Studies—An Outright Naturalist Specimen」 《澳大利亞研究新視角:環境與發 展》 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 2008年10月

Ⅳ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抄分為三種類型:襲(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Ⅵ 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成就如下:

1、「兩彈」的成功研製。

研製目的: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加強國防建設。成功研製: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意義: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Ⅶ 楊歡進的主要科研成果

1.《收益遞減理論研究》,33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2.《經濟學向何處去》,25萬字,中國物價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
3.《薛暮橋經濟思想研究》,31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13萬字,中國物價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1.《經濟學家族》,主編,16萬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2.《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主編,28萬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
3.《名牌戰略的理論與實踐》,23萬字,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WTO與重點行業的發展》,19萬字,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一個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復旦學報〗(社科版)1983年第一期;
2.《對〈馬克思社會生產關系范疇的系統考察〉的幾點意見》,〖哲學研究〗1983年第十期;
3.《〈資本論〉中的工資不是分配范疇嗎?》,〖學術月刊〗1985年第四期;
4.《經濟規律分類新論》,〖求是學刊〗1985年第六期;〖新華文摘〗1986年第二期全文轉載;
5.《薩繆爾森〈經濟學〉研究對象試析》,〖湖南師大學報〗1988年第二期;
6.《企業兼並中的職工意向》,〖經濟日報〗1989年5月2日;
7.《工業化過程中的糧食儲備變型》,〖經濟日報〗1990年11月9日;
8.《經濟規律 系統分類研究》,〖管理世界〗1990年第六期;
9.《通貨膨脹政策為何在中國行不通》,〖高校理論戰線〗1991年第一期;
10.《20世紀經濟科學的三次大分化》,〖學習與探索〗1991年第二期;
11.《商人是一個革命的要素》,〖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3年第一期;
12.《市場: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生產力研究〗1993年三-四期;
13.《對假冒偽劣的經濟學思考》,〖經濟日報〗1993年10月1日;
14.《探索國有虧損企業改革的思路》,〖經濟日報〗,1994年12月9日;
15.《可持續發展: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觀》,〖生產力研究〗1995年第一期;
16.《深植實踐沃土 不斷理論創新》,〖管理世界〗1997年第二期;
17.《改革要有新突破》,〖經濟日報〗1998年12日;
18.《按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研究述評》,〖人民日報〗1998年5月16日;
19.《組織支撐: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管理世界〗1998年第四期;
20.《李國鼎及其經濟思想》,〖台灣研究〗,1999年第二期。 《人口增長的經濟挑戰》,海洋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

Ⅷ 李金才的主要科研成果

1.霍英東教育基金復會優秀青制年教師獎
2.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獎
3.安徽省教育廳三等獎
4.安徽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範推廣獎
5.安徽省教育廳優秀科技成果
6.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
7.安徽江淮區域小麥高產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
8.安徽江淮區域小麥高產技術集成與應用
9.不同穗型小麥品種高產機理及其調優技術研究與示範

Ⅸ 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科技人員、管理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大量探索、試驗,科技成果轉化已經逐他形成了「政府計劃推動和技術市場擴散」相結合的兩條腿走路的雙重模式。政府計劃推動主要體現在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各種國家級、省級科技開發與成果商品化及推廣計劃,其中大部分也是指導性計劃。市場擴散主要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在產、學、研之間進行,形式有:自主開發、技術轉化、聯合開發以及組成科技經濟聯合體等。隨著市場體制的發展和完善,成果轉化的市場擴散作用將越來越大,形式也會更加多樣化,效果會更加顯著。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長的活動,這就決定了難以從常規的商業渠道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對於不少科研機構來說,自身並不具備自我轉化的資金實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出於安全性的原則,大多願把資金借給一些有名氣、實力雄厚的大公司。
對一些轉化周期長,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大的項目,銀行的積極性不夠;對企業來說,面對承擔高風險的巨大壓力,往往對很多高新技術小成果望而卻步,或者對於大多數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企業願意承擔部分風險,但不願承擔全部風險,希望國家通過有關政策(如補償)或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介入共同承擔風險;另外,政府資金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能否有風險投資資金介入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中試、商品化和產業化活動中,是成果能否轉化成功的重要環節。在發達國家的研究開發、中試、成果的商品化三項經費一般比例是1:10:100,我國的該項比例是1:1.1:1.5。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風險投資是科學技術向生產轉化的主要推動力量,樹立風險投資意識和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必要條件。
科技成果轉化要選擇專業的機構,廣東文華氏可以根據政府出台的有關政策,作出的科學公正的技術成果評價報告,成為客戶財政科技經費支持的重要依據。

Ⅹ 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科研成果評價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版等予以客觀的、具體的、恰當的權評價。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方法: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在成果具體評價上,必須堅持科學性、客觀性原則。

閱讀全文

與主要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