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果以前的黑歷史都有哪些
成果以前的黑歷史,比較知名的是早期微博的言論,但是事實上放下成見,從心出發的去看的話根本就不算什麼黑歷史。
『貳』 關於中國的成就歷史。
1、嫦娥四號著陸月背 中國航天奇跡讓世界驚訝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12月30日8時5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准備軌道。
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2、雜交水稻的培養。
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3、體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體育產業全面發展,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歷史性突破。有超過100萬個體育場館和超過65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 「十一五」期間,中國運動員共贏得634個世界冠軍,世界紀錄達到88次。
世界聞名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人民百年的期待,成為奧運史上無與倫比的盛會,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和28枚銅牌。金牌榜上排名第一。
8月8日被定為「全民健身日」,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節日。
4、中國高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交通線路總長度大大增加。中國已經擁有可與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運輸網路。中國的運輸干線繼續延伸到內陸和邊境地區,交通網路不斷擴大,運輸能力逐步提高。
自2008年8月1日中國首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發展迅速。
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規劃,以「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為主要骨架的高速鐵路建設全面加快北京,天津,滬寧,京滬,京廣,哈爾濱等地已建成。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系統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製造技術,成功搭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台,研製生產了CRH380型新一代高速列車。
5、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 成為一項革命性創舉
據拉美社報道,2018年中國一項革命性創舉就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這項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時間。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從設計到建設完工歷時14年,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叄』 我國歷史科技成就
一、天文學
1、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
2、中國古代在天體測量方面的成就
3、渾儀和簡儀--中國古代測天儀器的成就4、中國古代的歷法成就
5、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1、十進位值制、籌算和珠算
2、出入相補原理
3、割圓術和圓周率
4、劉徽割圓術
5、中國剩餘定理
6、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天元術
7、內插法和垛積術
8、中國古代的無窮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學
1、中國古代的力學知識
2、中國古代的聲學知識
3、指南針和中國古代的磁學知識
4、中國古代光學成就
5、四化學和化工
6、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
7、火葯和火葯武器:
8、馳名世界的中國瓷器
9、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
10、古代煉丹術中的化學成就
五、地理學
1、中國古代對天氣現象的觀測和理論
2、中國古代的物候歷和物候知識
3、中國古代的旅行考察事業
4、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識,
5、馬王堆出土的地圖和裴秀制圖六體
6、中國古代的礦物學和采礦技術
7、中國古代對海陸變遷的認識
8、中國古代的地震測報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學
1、中國現存的幾部古代動植物志
2、中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3、中國古代關於遺傳育種的研究
4、中國古代認識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農學
1、中國古代幾部重要農書
2、精耕細作是中國農業技術的優良傳統3、歷史悠久的中國園藝技術
4、茶
5、中國古代養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
八、 醫葯學
1、從兩部古典的中醫名著看中國醫學的早期成就
2、中葯學的突出成就
3、中國醫學獨特的針灸療法
4、中國古代醫學的突出成就之- - - - 脈診5、中國古代的外科學成就
6、免疫法的先驅
7、世界第-部法醫學專著
九、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外傳
十、紡織
1、中國古代的紡車和織機
2、中國古代的絲綢和絲織技術
3、中國古代的葛、麻紡織
4、中國古代的染色技術
十一、冶金鑄造
1、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成就
2、煉鋼技術
3、濕法冶金的起源--膽銅法
4、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十二、機械
1、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
2、中國古代原動力的利用--人力的進一步發揮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3、中國古代各種車輛、指南車和記里鼓車4、水運儀象台
十三、建築
1、雄偉的萬里長城
2、中國古橋成就
3、世界歷史名城--唐代的長安城
4、輝煌燦爛的故宮建築
5、頤和園-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珍貴遺產6、中國古代高層磚石建築- --嵩岳寺塔和其他7、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 --山西應縣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1、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2、中國古代航海技術上的成就
十五、軍事技術
1、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
2、中國古代戰車、戰船和城防技術成就
十六、少數民族的科技成就
1、蒙古族在我國古代科學上的貢獻
2、藏族醫學的成就
3、新疆古代少數民族在農業科學技術上的貢獻4、美麗精緻的壯布和壯錦
5、彝族的火器--「葫蘆飛雷」
『肆』 記載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的是
B符合題意,作為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的是文字;
ACD不符合題意,均排除.
故選:B.
『伍』 簡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成就分別是:
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
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5)成果歷史擴展閱讀: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面向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信心、砥礪勇氣,堅持不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找准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陸』 如何看待成果以前的黑歷史
我覺得不管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既然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我們也就不需要繼續計較了,向前看吧。
『柒』 人類歷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蒸汽汽車、火車、輪船被發明出來。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的發明,美蘇英法中成功地試制原子彈。1978年的計算機每秒可運算1.5億次。80年代發展為智能計算機。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
(7)成果歷史擴展閱讀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並使得全球的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代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學術上,出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參透的新特點,新的學術與科技思潮不斷涌現。
『捌』 標題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取得的輝煌成果或者成就有哪些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取得輝煌成就有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另外還有修建萬里長城,絲綢之路開辟,燒制瓷器等等,都是輝煌成就。
『玖』 麻省理工學院的歷史及成果
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
至2011年,先後有77位諾貝爾獎得主和45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另外,麻省理工研發高科技武器和美國最高機密的林肯實驗室、領先世界一流的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世界尖端的媒體實驗室、和培養了許多全球頂尖首席執行官斯隆管理學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寶貴資產。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麻省理工學院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麻省理工學院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從波士頓遷往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的中文譯名早在清朝時便有。近一個世紀來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已經發展成全世界極為重要的高科技知識殿堂及研發基地。因為二戰和冷戰,美國政府在自然及工程科學上大量投資,使得麻省理工學院在這段時間內迅速發展;過去50多年麻省理工也為美國政府製造許多威力極大的高科技武器。20世紀MIT最主要的成就是由傑·弗里斯特領導的旋風工程,其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實時處理資料的「旋風電腦」,並發明了磁芯存儲器。這為個人電腦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在1980年代,麻省理工大力幫助美國政府研發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顯示出先進的「精確飽和攻擊」能力。麻省理工亦贏得「戰爭學府」之美譽。
2006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以病毒建造電池,2006年度美國高等學府捐贈基金回報排名榜,此次麻省理工學院脫穎而出,以23%的回報率力壓排名第2的耶魯大學,名列全美能力最高的大學捐贈基金。另外,麻省理工也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Kismet(Kismet)。2007年最新報告[21]指出麻省理工學院在對近代科學「革命」的貢獻目前領先世界第一,是目前21世紀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過去六年共16位得主);同一筆報告指出,哈佛大學對科學研究的貢獻已在近年來衰弱了許多,而且哈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本世紀已跟不上麻省理工的先端高科技教法。
2007年1月,一位麻省理工生物系教授發現了一組最新的核糖核酸綱,這對未來基因的組合有偉大的突破。2007年4月,麻省理工電機系的一研究隊發明了不用電池就能使用的筆記本電腦[23],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轟動整個電子市場。2007年5月,麻省理工一組太空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宇宙中最熱的行星(攝氏2040℃)。2007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宣布,他們已經運用電磁共振技術,不須使用電線,就能隔空傳輸電力,讓一顆六十瓦的燈泡發光。這意味手機、筆記型電腦等小家電,未來可以無線充電,無須再使用電池或充電插座。
2009年10月23日為配合提升美國經濟及應對金融危機的國策-新能源革命,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拿到諾貝爾和平獎後親臨麻省理工考察並做了動員演講,再次凸顯麻省理工在美國及世界上引領新技術浪潮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