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孫子兵法>在商業上的應用
孫子兵法上面很多都體現了心理管理學中的案例
Ⅱ 中國兵法如何讓運用到商業上
孫子兵法在我國經濟領域的應用由來已久。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最早將《孫子兵法》引入經營管理的是戰國魏文侯時的白圭。他將孫吳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於生產經營,善觀時變,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許多企業家和經濟學家對孫子兵法的商戰應用價值有深刻的體會。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中方院長胡大源說:「《孫子兵法》是對兩千多年前大量戰爭實例的精闢總結。當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深入觀察現實問題進而找出其規律的能力。每個企業都歡迎善於解決問題的經理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徐二明說:「在國外學習戰略是將《孫子兵法》作為經典的參考書,他們認為戰略中的許多思維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決了。其實外國人喜歡看的書,反而是我們的《孫子兵法》,他們覺得很有用。近年來,很多管理學學者發現企業競爭與戰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已經將《孫子兵法》的理念應用於管理運作上。」 LG中國總裁盧庸岳說:「我很喜歡中國的《孫子兵法》,裡面有很多智慧的東西。對於經營管理也很有用。」
20世紀60年代,日本將《孫子兵法》引進了企業管理。日本學者村山孚說:日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兩個支柱,一個是美國的現代管理制度,一個是《孫子兵法》的戰略和策略。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撰寫了《兵法經營學》,講述如何將兵法理論運用於商戰,其中特別強調以孫子兵法管理企業。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公開宣稱孫子兵法是他們成功的法寶。他說:「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公司職員必須頂禮膜拜,對其兵法認真背誦,靈活應用,公司才能興旺發達。」日本麥肯齊公司董事長大前研一寫了《孫子對日本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一文,指出日本企業所以能戰勝歐美企業,原因就在於日本「採用中國兵法指導企業經營管理,比美國的企業經營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戰略家的頭腦》一書中,大量引證《孫子兵法》的內容,宣稱《孫子兵法》是日本企業的「最高經營教科書」。
美國的經濟學界和企業界在對孫子兵法頂禮膜拜上並不比日本人遜色。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喬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則說:「你想成為管理人才嗎?必須去讀《孫子兵法》!」美國當今著名經營戰略學家哈默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孫子的語錄。他說:「僅估計已知競爭者的當前戰略優勢無助於了解潛在競爭者的決心、持久力與創造力。孫子,一位中國軍事戰略家,3000年前就曾論證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美國福坦莫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美方院長楊壯說:「《孫子兵法》是戰略理論領域的傳世之作,是世界兵法史上的經典之作,是一本企業致勝之道的巨著。」
其他國家的有頭腦的成功企業家也同樣看到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義大利埃尼公司總裁貝爾納貝說:「關於戰略這一題目,我正在讀《孫子兵法》,這是一本大約2500年前由一位中國將軍孫子所寫的經典教科書,這是一本關於戰略的全面的教科書,今天仍能運用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去。」
孫子的思想已經在現代經濟戰略理論上打上深深的印跡。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營銷管理》一書中,探討了兵法在營銷中的應用。日本企業家非常推崇孫子「上下同欲者勝」的思想,將其與儒家思想結合創立了溫情主義的合作型管理模式。在現代經濟戰略管理學中,有一個叫做「SWOT」的概念(Strengths ,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即「強弱、機遇和風險」。來華講授經濟學的美國學者約翰·阿利,將「SWOT」與《孫子兵法·虛實篇》聯系在一起。他指出:「《孫子兵法》的虛實之分及其倡導的以實擊虛的效果,與現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轍。SWOT分析法是營銷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這種方法給出公司強弱的領域,給出市場的機會與風險。應用實力去追尋機遇的觀點,可以說是《孫子兵法》的再版。這完全是換一種說法說出了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情。」這位學者還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孫子七字謀略——營銷經理如何應用孫子兵法》。他在文中寫道:「《孫子兵法》雖然古老,卻可能成為未來的藍圖。」
孫子兵法幫助許多企業家獲得了巨大商戰的戰果。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羅傑·史密斯在1984年銷售汽車830萬輛,居世界首位。他說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從2000年前中國一位戰略家與的《孫子兵法》一書中了許多東西」,從而使他獲得了一個「戰略家的頭腦」。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經營者應依據市場變化靈活採取對策。索尼公司應用孫子的這一思想取得了成功。50年來,索尼「以正合,以奇勝」,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新產品,佔領市場,支撐企業發展。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種思想已成為企業的重要戰略思想。許多企業避開市場競爭主戰場,獨辟蹊徑,開辟無人涉足的細分市場,一舉獲得成功,達到了揚長避短,避實擊虛的效果。在這方面,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它原是一家生產撲克牌的小公司,1980年獨辟蹊徑開發出普及型家庭游戲機,打開日本市場,1986年推出適合美國家庭的游戲機,又開辟了美國市場,現在正席捲歐洲市場。
我國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對孫子兵法有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搶占市場要有速度,這就是孫子所說的「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而這個「石」就是顧客。他運用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獲得巨大成功,使中國的海爾走向世界。
沃爾沃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吳渝章是一位運用孫子兵法非常成功的企業家。1997年他剛加盟沃爾沃時,該公司在中國年銷售量只有27輛。經過5年奮戰,他擊敗了主要競爭對手,將沃爾沃年銷售量提高了30多倍,占據了中國大車市場的主要份額。他深有體會地說:市場就是戰場。不懂市場戰爭學的企業家,不可能帶領企業在長期市場競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懂孫子兵法的企業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語雲:半部《論語》治天下。今朝雲:半部《孫子兵法》打江山。《孫子兵法》是商戰中的「聖經」。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飛速過渡的時代,也就是在各個行業的商戰中從一統「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飛速向「戰國」發展的時代,《孫子兵法》對我們的企業家們更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和實際的使用意義。這是我個人最愛的一本書。每個月保證讀一次而因所處情況和位置不同,感受和體會自然不同。《孫子兵法》是我事業上的「充電器」。
我國山東的大王鎮,擁有70多億資產。它的成功也與孫子兵法的應用有著密切關系。這個鎮的「大王精神」反映了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的中國兵學文化。
Ⅲ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
孫子在《孫子兵法.計篇》中說道:「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其實這個道理在現代商戰中也是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我從現代商戰的角度,來對這五個因素作一個新的解讀. 1,智:兵家者流用智為先.對一個企業家而言,聰明才智是其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基本要求。很難想像,一個思想遲鈍、頭腦不聰、少謀寡斷的企業領導人,能使他的企業在市場竟爭中站穩腳跟。(雖說商戰如戰場,但是商場畢竟不是真正的戰場。商場用智必須有前提、有條件、有限度。這個前提、條件、限度就是恪守道德、法律給我們的束縛。否則智就變成了卑鄙)2,信:「誠而有信」是孫子兵法認為的作為一個將帥必備的五德之二。提起「誠而有信」人們就很自然地想起古時著名的商鞅懸木募徒者予五十金的故事。其實,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需要「誠而有信」的優良品德,企業家在現代商戰中也要以誠信為本。不僅對企業內要講誠信,而且對與本單位、本企業有來往的單位、企業也要講究誠信。我國各地的老字型大小都把誠信視為企業的生命,同時都是靠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 3,仁:孫子兵法認為將帥必備的五德之三是「仁」。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企業領導人要像軍隊統帥一樣具有仁愛的品德。應以深厚的感情關心員工、愛護部署、在生活上予以關懷。在工作上予以幫助。在經營管理上充分發揚民主,實行決策民主、生產管理民主、營銷民主。不僅要對內部員工講仁愛,在外部對產、供、銷協作單位,對廣大消費者也要講究仁愛。4,勇:勇實際上就是制定決策要果斷,,執行決策要堅毅。在戰場上,將帥之勇是敢於決勝乘勢,殺生取義,在商場上,企業家之勇是敢於冒大風險,獲取厚利。 5,嚴:一個統帥如果沒有威嚴肅眾的本領,那麼他的軍隊就會像一盤散沙,不用打仗都必敗無疑。同樣,一個企業的主管如果不實施嚴格的管理,那麼,不用說去參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自身就淘汰了。嚴格的團隊紀律不僅是一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而且也是一個企業生產力保證。問題是,嚴格總是簡單地被認為是要嚴厲地約束部下或員工得到行為與思想,其實不然,對一個團隊來講,嚴格是多方面的,不僅對員工,作為一名管理者,嚴格地約束自己更是必須的。 給我加分哈!加分哦!
Ⅳ 我想問一下,讀懂並且會用《孫子兵法》里的內容,在商業經濟上會有所成就嗎我媽媽的哥哥就開了一家大公
你要是能理解透徹絕對有用
Ⅳ 「孫子兵法」中的計謀,如何在商業中很好的實行!並舉例
1、以孫子兵法中的謀攻中所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知己而不知彼,一勝一負。
3、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
4、也就是說營銷中倘然沒有很好的做出事先調查,非常容易失敗。
Ⅵ 孫子兵法在商業方面有作用嗎
淺析《孫子兵法》及其商業作用
——〈孫子兵法〉中的創新思想及今用
【摘要】近年來,傳承千載不衰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已經成為國內外軍事、經濟領域理論創新的新熱點。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孫子兵法》作為古代戰爭實踐的產物,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不足為奇。可是,兵家著作適用於經濟領域,歷來卻並不為多。何以區區一本字數不過五、六千的兵書,卻受的商界人氏的如此青睞、追捧?這就有必要提到《孫子兵法》的主體思想及其內涵,進而必須涉及到《孫子兵法》的創新思想。因為,只有蘊涵創新思想的理論才能夠被世人所廣泛流傳檢閱。《孫子兵法》無疑是這一方面的典型範例。
Ⅶ 孫子兵法商業應用案例和分析
「地形兵之助」,依靠資源發揮優勢
孫子特別重視地形在戰爭中的影響和作用,在《地形篇》中,他把地形分為「通形」、「掛形」等六種,分別闡述在這六種地形上應該如何作戰才能有「利」;在《九地篇》中,他又根據周圍環境把戰地分為「散地」、「輕地」等九類,闡述在這些地方應該如何行動;在《行軍篇》中,他還論述了「處山之軍」、「處水上之軍」、「處斥澤之軍」、「處平陸之軍」各應如何作戰才能取得勝利的訣竅。可見,地形在戰爭中是至關重要的,戰爭指揮者可以藉助地形的特點占據有利的地勢。故孫子總結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篇》)
作戰要依靠地形的幫助,辦企業也要靠地形,那就是土地的資源。在煤資源豐富處可以辦煤礦,鐵資源豐富可在附近辦鋼鐵廠,石油資源豐富可以建立石油開發公司。企業家不僅可以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興辦各種廠礦企業,還可以依靠不同的土特產,興辦各種相關企業。如在羊毛大量出產的地方辦毛紡廠,在水果和肉類大量出產的地方辦果肉加工廠,在水質特好的地方辦釀酒廠等。
按照「地形兵之助」的原理,依靠礦產和土特產興辦企業,而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僅以湖南省洞口縣的鄉鎮企業為例進行說明。洞口縣位於湖南省西部資水上游,這里農副土特產品十分豐富,主要有糧食、生豬、油料、竹木、果品、茶葉六大類產品。該縣依靠這些農副土特產品興辦企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他們興辦的企業約有以下三類:
(1)基地型企業,主要是辦畜牧小區。針對生豬生產總量大但不集中、規模優勢不突出、比較效益不高的問題,他們大膽創新,興建股份合作集約化的畜牧小區。這些小區以企業化形式管理,融種畜供應、疫病防治、產品銷售於一體,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管理方式科學。在集約化畜牧小區帶動下,全縣生豬生產呈大規模發展趨勢。1997年,飼養量達二百七十七萬頭,出欄一百八十六萬頭,總量居全省首位。除辦好一批萬頭豬場外,該縣還興辦了十個千隻羊場,五個百頭牛場。
(2)加工型企業。圍繞農副土特產品基地,他們興辦了六大系列一百五十七家加工型企業:其中圍繞生豬生產,興辦了四家規模較大的冷凍加工廠、一家豬鬃廠和十餘家小型皮件廠;圍繞糧食生產,興建了酒廠、食品廠和十家大米加工廠、五家飼料廠;圍繞竹木生產,興建了造 紙廠、松脂廠、木製板廠和四家涼席廠、五家竹筷廠;圍繞茶葉生產,興建了兩家茶廠。
(3)銷售型企業。全縣二十二個鄉鎮都建立了生豬購銷公司、竹木購銷公司等。這些流通領域的鄉鎮企業,內聯千家萬戶農戶,外聯國內外市場,極大地加快了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的流通。全縣80%的生豬、60%的柑桔、50%的木材,都靠這些購銷公司銷往全國各地。
截止至1997年,全縣鄉鎮企業已發展到1.2萬家,從業人員4.8萬多人,各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穩步上升。
在企業經營競爭中,採用與對手的其他競爭者建立聯盟,將這些企業拉入到自己方面與主要對手競爭,這也是運用「地形者,兵之助也」的謀略。
例如,錄像機早期市場的競爭就發生過這樣的事例。JVC公司挑戰的對象是強大的索尼公司。索尼是第一家將錄像機投放到市場的公司。1975年,它在日本開發出了Beta制式尺寸磁帶錄像系統。當時,JVC公司也正在開發自己的VHS標准,這種標准具有連續錄像兩個小時的優勢,而不是傳統的一小時。但是JVC公司在生產、分銷及市場營銷上缺乏同索尼公司較量的實力。
於是,JVC公司發動了一場進攻性的戰役,它在將VHS格式授權給其他生產商的同時,提出為其他公司重新定牌生產錄像機。包括松下、日立、三菱、夏普、三洋和東芝在內的許多索尼公司的競爭者都簽約加入了這一活動。一年後,當索尼公司意識到建立自己同盟的重要性時,為時已晚,所有的最佳搭擋都跑到了VHS的陣營中。
在隨後的12年競爭中,JVC公司由於建立了強大的聯盟而取得了標準的勝利。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索尼的市場份額已下降到3%以下,1988年,索尼最終放棄了Beta制式產品,而JVC公司則借用同盟力量取得了錄像機市場的勝利。
Ⅷ 孫子兵法在商戰中有哪些應用
鄭俊懷等6位伊利高管被檢察機關帶走的6天前,他和昔日的老下屬--蒙牛總裁牛根生曾不期而遇,據說牛根生對鄭俊懷態度很是恭敬。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發出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長鄭俊懷在內的5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逮捕。
8天之後的1月12日,牛根生的"老牛基金會"正式創立,作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牛根生將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
案例:在冷飲和乳品市場上,價格戰日趨激烈。牛根生決定利用自己地域、人力、能源等成本的相對低廉,又有一定的企業規模,以低價取勝。
因此,他們向全國消費者做出了承諾:在全國市場上,同等價格的產品,蒙牛的質量最優;同等質量的產品,蒙牛的價格最低。
Ⅸ 孫子兵法計篇商業案例
首篇《始計篇》的核心是廟算,即戰前的內外環境、敵我情況分析。孫子提出「五事七計」,並特別強調「道」——令上下與民同意——顯示其對上下同欲、政令統一的高度重視。廟算的目的在於戰前的分析和預測,並以此為基礎作出初步的判斷和決策。其後為《作戰篇》和《謀攻篇》,筆者認為這兩篇之核心意旨在於強調兩項統馭戰爭始終的基本原則:「速勝」和「全勝」。孫子認為兵貴拙速,「未睹巧之久」,「善用兵者」,「必以全爭於天下」。一要把握戰機,速戰速決,二要胸懷全局,整體考慮戰爭的得與失。
對應於戰略管理的思想,我們會發現,孫子在前三篇所講的內容,與戰略管理的前期需要開展的戰略規劃與定位的很多工作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我們暫且將它視為第一部分。
中間五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和《九變篇》,論述如何治軍,如何策劃戰局戰勢。可以將《形篇》、《勢篇》看作這一部分的主體,其後三篇是對主體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展開。孫子提出「兵形象水」,其勢「如激水漂石」,用兵達到「如轉園石於千仞之山」,這是治軍用兵的最高境界。傳統上將「形」看作是軍事實力,筆者以為孫子本意指軍隊物質實力的部署和軍隊內部的「修道保法」,形之精義在於謀篇布局的能力,而非實體外形與數量。勢之精義在於凝合、調動士兵的士氣、使形的結果升華為一種氣勢,守則「如藏於九地之下」,攻則「如動於九天之上」。孫子提出用兵之法,以正合,以奇勝,避實擊虛,以患為利,歸納起來,其核心在於爭取戰爭的主動權,其間一以貫之的主線即「變」。奇正用兵的思想最早見諸於《老子》,孫子將道家這一辯證思維在軍事領域發揮的淋漓盡致。總而言之,這五篇由奇正之變、虛實之變、迂直之變升華出另一個指揮作戰的基本原則: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對應於戰略管理,我們會發現,這五篇所講的內容,與戰略管理的中期需要開展的戰略目標分解與戰略舉措的很多工作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我們可將它視為第二部分。
Ⅹ 孫子兵法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一.兵學成就
作為一部論述軍事領域內部聯系和規律的兵學著作,《孫子兵法》以一種高屋建瓴的眼光,從戰略高度論述軍事問題以及解決之道,被尊奉為「百世兵家之師」。《孫子兵法》內容豐富,幾乎囊括了軍事學的各個領域,如備戰、治軍、行軍、作戰、養戰等。1.慎戰備戰思想。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頻繁。戰爭關繫到國家的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孫子兵法》在第一篇《計篇》開篇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深知戰爭的危害,因而在《火攻篇》中告誡統治者:「亡國不可以復生,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然而,慎戰並不意味著不戰。孫武對春秋時代有著清醒的認識,深知戰爭不可避免,因而極為重視備戰。《九地篇》中指出「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孫武強調「吾有備,敵不攻」,進而來保證國家的太平。此外,孫武在《謀攻篇》中指出「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等,可見其慎戰備戰思想。
2.文武治軍理論。軍隊戰鬥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敗,而軍隊戰鬥力的強弱與治軍精密相連。孫武在《行軍篇》中指出「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齊文令武作為《孫子兵法》中主要治軍理論,一直影響至今。其治軍理論主要包括嚴明責罰,嚴格訓練,慎重選將,將權貴一,善待士卒等方面。《計篇》提出了「料戰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肯定了賞罰將士和訓練將士的重要性。同時,《計篇》具體列出了將帥的條件「智、信、仁、勇、嚴」,可見選將也至關重要。《孫子兵法》提倡「君命有所不受「,將其定為一條重要的治軍原則,為後世諸多名將奉行。同時,孫武在《作戰篇》中指出對敵軍俘虜應「卒善養之」,這樣可以「勝敵而益強」。
3.校計索情之法。戰爭取勝的前提在於知己知彼,因而了解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顯得尤為重要。《計篇》提出「五事七計」,用於判斷衡量我方的實力。間諜作為掌握敵情的主要手段,孫武在《用間篇》對其種類、特點、使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間諜是「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可見其重要性。孫武認為只有了解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才能保證「百戰不殆」。
4.因敵制勝之道。戰爭是敵我雙方的較量,取勝的條件由敵我雙方掌握。只有針對敵方的變化而採取相對的變化,我方才能獲得更多的取勝條件,因而《孫子兵法》提出作戰應該「因敵制勝」。因敵的前提是「知敵之情實」。為此,《行軍篇》中列出了三十餘條「相敵之法」。戰爭的藝術在於掌握主動權,誰能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誰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孫武認為掌握主動權的關鍵在於「致人而不致於人」,最終以達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的境界。此外,《勢篇》中的造勢任勢和奇正思想,《虛實篇》中的避實擊虛思想,都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重要方法。
5.行軍作戰之術。戰爭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行軍作戰。孫武深知這一點,在《孫子兵法》中關於行軍作戰的內容佔全篇的絕大多數。孫武憑借淵博的知識高度概括軍隊在行軍作戰時的方法或者說戰術。孫武在《計篇》中提出「施計十二術」,亦稱「詭道十二法」,用以指導作戰。在《謀攻篇》中,孫武列出了「用兵六則」,即「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從而可以「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在《軍爭篇》中提出「作戰八法」,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以及《行軍篇》中的「相敵三十二法」,都是孫武在對軍事學深入研究後的高度總結。
二.哲學成就
任何不朽之作的形成都離不開正確思想的指導,《孫子兵法》亦不例外,其中的哲學知識也相當豐富。
1.樸素唯物主義。孫武是個唯物論者,反對鬼神天意。他在《用間篇》中強調「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反對用陰陽雜占的方法去認識戰爭,主張「禁祥去疑」。在觀察戰爭的問題上,孫武著眼於「道、天、地、將、法」等「五事」,提倡在客觀事實基礎上作出判斷,預測勝負[1]。《形篇》中指出了著名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論點。而「先為不可勝」要求創造不可勝的客觀條件,因而在《形篇》中,孫武具體闡釋了「量敵五法」。再如《火攻篇》中五種火攻方法,均是站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2.樸素辯證法思想。《孫子兵法》中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主要表現為矛盾,聯系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的應用。《勢篇》中的奇正思想,《虛實篇》中的虛實思想以及攻守思想等,都體現了矛盾相互轉化。奇也好,正也罷;虛也好,實也罷,它們都是相互聯系的,「正出奇,實出虛」。孫武認為同一事物內部存在著不同傾向相互對立、相互滲透的屬性,並將它運用戰爭指導「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2]。此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就被孫武認識。他在《計篇》中的「詭道十二術」,在《謀攻篇》中的「用兵六則」,以及在《軍爭篇》中的「作戰八法」等,明確指出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應採取不同的戰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孫武是個有深厚兵學基礎的軍事家,他能夠全面地看待問題。其關於備戰、作戰、治軍、行軍中的論述就是最好的體現。「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以及《行軍篇》中對「相敵之法」的總結等,無不體現其全面地看待問題的觀點。此外,《孫子兵法》充滿著進取精神,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備戰、作戰等。其《虛實篇》中的「致人而不致於人」「形人而我無形」,《九地篇》中「使敵前後不相及」「爭地,吾將趨其後」等,都強調了行軍作戰應主動出擊,爭取戰爭的主動權。《孫子兵法》還主張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如《勢篇》中對奇正思想的論述等。正是基於這些哲學思想,使得《孫子兵法》具有更大的圓融性和指導性。
三.文學成就
《孫子兵法》雖為兵書,但也有極高的文學成就,其主要表現在文學語言藝術上。
1.語言精確簡練,字如珠玉。《孫子兵法》全篇六千餘字,但內涵極為豐富,幾乎囊括了軍事學的各個領域。劉勰在《文心雕龍·程器》中贊譽它「辭如珠玉」,縱觀《孫子兵法》全篇,幾乎找不出多餘的字,可謂「字如珠玉」。宋代鄭厚在《藝圃折衷》對《孫子兵法》的語言及用詞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孫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當盡心焉。其詞約而縟,易而深,暢而可用。《論語》、《易大傳》之流,孟、荀、揚著書皆不及也。」
2.長短句交錯,極具韻律美。《孫子兵法》通篇顯著特色為長短句交錯,如《虛實篇》中「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再如《形篇》中「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長短句相互交錯,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具韻律美。
3.「也」字用法影響深遠。縱觀《孫子兵法》,「也」字出現頻率極高,並貫穿於全篇始終。「也」字不僅使《孫子兵法》全篇更有旋律,而且對後世文章章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清代林紓在《春覺齋論文·也字用法》中指出「《始古錄》謂歐陽修《醉翁亭記》用『也』字,東坡《酒經》用『也』字,王荊公《度支郎中蕭公墓銘》皆用『也』字,不知誰相師法,然皆出《孫武子》十三篇中」。
正是由於卓越的藝術成就,《孫子兵法》早已超越軍事領域,在商業競爭、企業管理、體育競賽以及外交談判等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部經久不衰的驚世之作,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代代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