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廣東海洋大學科研成果

廣東海洋大學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2 20:03:55

㈠ 廣東海洋大學的學術研究

2006年至2013年9月11日,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在內的科研項目共133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9項、省部級項目403項;科研經費總額達2.56億元;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86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省部級二、三等獎19項。
「大宗低值蛋白資源生產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調味品共性關鍵技術」項目獲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項目獲2007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附殼造型珍珠和優質海水珍珠養殖及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獲201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日本囊對蝦和斑節對蝦地膜覆沙池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項目獲2009年度海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墨西哥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馬氏珠母貝標准化養殖與示範推廣」項目分別獲2006、2008年度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水產品加工及貯藏、雜交水稻育種、區域海洋學等領域的研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南方海洋水產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我校技術的有力支持下,目前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產量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的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個方面均為全國第一 。 學術期刊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設自然科學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會科學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學版主要刊登海洋與水產科學基礎理論,海洋環境調查與保護,海洋、水產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漁業,漁船、漁業機械與儀器,水產增養殖技術,水產病害防治,水產品加工、貯運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海洋論壇」為社會科學版重點欄目。
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等資料庫、檢索系統收錄。2011獲獎廣東省科技期刊優秀期刊三等獎;2010年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09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08年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 館藏資源 據2014年4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220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1個,自建紙本特色文獻專題4個,中外文報刊3000多種。
中文資料庫主要有: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CNKI年鑒我國全文資料庫、CNKI國家科技成果資料庫、CNKI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CNKI中國高等教育期刊文獻總庫、萬方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考試系統、杜秀搜索平台、中國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等。
外文資料庫主要有:Elsevler Science Direct資料庫、Springer Link全文資料庫、 Web of Science(SCI)索引資料庫、 Ei Village索引資料庫、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文摘資料庫、BioOne全文資料庫、Dialog國際聯機檢索系統、ScienceDirect—Encyclopedia of Ocean Sciences、國道外文海洋資料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電子期刊等 。
註:圖書館的參考資料 學校先後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3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與全國多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部隊單位進行廣泛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 。

㈡ 廣東海洋大學是一所很爛的學校,上了你就會後悔一輩子

廣東海洋大學還不錯。

廣東海洋大學坐落於海濱城市湛江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共建的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之一,是一所以海洋、水產、食品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應用學科為主體的多科性海洋大學。

是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位授權體系的大學,也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高校。

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1997年1月10日,湛江水產學院和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湛江海洋大學。2001年12月,全國重點中專湛江氣象學校並入。2005年6月15日,經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㈢ 湛江海洋大學屬於本A院校嗎

廣東海洋大學(原名湛江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以應用學科見長,兼有基礎理論學科的多科性海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3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7萬多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南海經濟開發和瀕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學校分三個校區(不含寸金學院校區):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是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

設有水產學院、食品科技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信息學院、軟體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中歌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與休閑學院、寸金學院(獨立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現有本科專業60個,高職高專專業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

設有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水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18個科研機構。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校園佔地4911畝。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空調學生食堂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舍總建築面積達63.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6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值近1.7億元,固定資產值約13.6億元。學校有各類教學實驗室63個,其中經國家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擁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在內的校內外實習基地201個。水生生物博物館陳列標本近3000種,為全國高校中保存水生生物標本最多的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師1031人,其中教授95人,副教授269人,博士116人,碩士493人。進入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共7人。全日制在校學生共18318人(不含寸金學院),其中本科生15491人,專科生(高職)2410人,碩士研究生417人;留學生9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1000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和重視應用研究與科技推廣的優良傳統。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和「規模擴大與質量提高相結合,以質量提高為主;外延拓展與內涵充實相結合,以內涵充實為主;綜合發展與強化特色相結合,以強化特色為主」的辦學思路,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近幾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以來在「挑戰杯」等各類課外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競賽中,我校學生共獲得國際性獎勵5人次,國家級獎勵84人次,省部級獎勵754人次。2006年、2007年我校學生分別應邀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周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演出,受到了文化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高度贊揚。

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學術水平不斷提高。近三年,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81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7項,省部級項目115項,科研總經費7300萬元;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53項,其中省部級15項,「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項目獲200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墨西哥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項目獲2006年度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葯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魚類、對蝦、珍珠等方面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南方水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產量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產量就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學校自主研發的雜交稻新品種「博Ⅱ優15」在粵、桂、瓊三省區的推廣面積累計超過700萬畝。學校主辦的《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在聯合辦學方面的多次成功實踐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與國家歌舞團聯合創辦了「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聯合成立了「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前者被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教授譽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創新。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海峽兩岸另兩所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台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未來的發展必將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地,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一。廣東海洋大學作為我國南海之濱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學,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使命,正緊緊抓住海洋世紀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開拓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較高,與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多科性海洋大學而努力奮斗。

還有海大2A,2B,3A,3B都有招!!!

㈣ 廣東海洋大學簡介,求細節!!!!

廣東海洋大學,坐落於海濱城市——廣東省湛江市,是國家海洋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湖光校區(校本部)、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三個校區總面積4892畝,校舍總建築面積80.3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92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值5.51億元,固定資產值20.68億元。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061人,其中專任教師1464人、副高職稱以上人員703人、博士學位者535人;博士生導師72人、碩士生導師339人;

特聘院士3人;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先後有123人次入選近四批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現有15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8人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人才培養對象。

現有12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7名省級教學名師、7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9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廣東海洋大學

㈤ 廣東海洋大學好嗎

我也是廣東海洋大學的學生,我的感受是,主校區環境優美,有山有水,主校有一個後山,有一個湖,設施完備,學校佔地面積比較大,就業率高,不過這只是主校區的情況,其他校區的情況不太樂觀,比如海濱校區,小得像高中一樣,設施比我們的高中還差,很多時候都是去主校那邊完成我們的教學計劃,連飯堂都只有一個,圖書館只有兩層,收藏圖書不多,都是去主校借的,宿舍條件比較好,老師認真負責,所以平時逃課不容易,師兄師姐都是比較照顧師弟師妹的,每班30左右的人,同學相處比較和睦,主校區坐落在比較偏僻的郊區,雖然有校車,但平時逛街比較麻煩,因為要坐40多分鍾的車才出到市區,不過海濱校區在市區,所以逛街很方便,說去就去。海濱校區比較近海,附近還有很有公園,隨時可以看看海,吹吹海風或者去公園玩歡迎來玩

㈥ 廣東海洋大學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哪個好

哪個好是要依照個人的觀點和角度不同評價,二者各有各的特點,下面介紹一下二者的主要對比:

1、師資隊伍

廣東海洋大學:

截至2020年1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061人,其中專任教師1464人、副高職稱以上人員703人、博士學位者535人;博士生導師72人、碩士生導師339人;特聘院士2人;雙聘院士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

先後有123人次入選近四批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現有15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8人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人才培養對象。

現有12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7名省級教學名師、7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9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截至2019年10月,現有教職工1739人,其中專任教師1158人。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198人(其中專任教師中正高170人),副高職稱520人(其中專任教師中副高32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17人(其中專任教師中博士609人),碩士學位教師661人(其中專任教師中碩士454人)。

其中含雙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另通過院士工作站引進院士團隊1個,國家傑青、萬人計劃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5人,珠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29人,珠江學者4人,聘任嶺南講座教授59人,遴選校內嶺南學者171人。

此外,聘請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丁肇中、喬治·斯穆特、呂克·蒙塔尼和菲爾茨獎獲得者埃菲·傑曼諾夫、沃恩·瓊斯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為名譽教授。

2、學科建設

廣東海洋大學:

截至2020年1月,學校現有「水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海洋科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共14個領域);77個本科專業。擁有6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水產一級學科、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二級學科被列為「攀峰重點學科」;

海洋科學一級學科被列為「優勢重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農業經濟管理3個二級學科被列為「特色重點學科」。「水產」「海洋科學」和「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分別為第6、9、24名,廣東排名分別為第1、2、3名。

擁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14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1個廣東省重點專業、9個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3個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4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級「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3個;有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和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6)廣東海洋大學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廣東海洋大學科研成果:

從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學校承擔包括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共285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43項;科研經費達6.3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9項;獲得授權專利432項。

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水產品加工及貯藏、雜交水稻育種、區域海洋學等領域的研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推動了中國南方海洋水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學校技術的支持下,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產量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的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個方面均為全國第一。

㈦ 湛江海洋大學珍珠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東海洋大學(原湛江水產學院)是中國現代人工養殖珍珠的重要策源地,我校已故著名珍珠專家熊大仁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在國內最早取得人工養殖海水珍珠的成功,以及在世界范圍內最早取得人工養殖淡水無核珍珠的成功。湛江海洋大學珍珠有限公司是在原國內高校唯一的珍珠研究機構----湛江水產學院珍珠研究室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主要從事珍珠養殖、珍珠加工、珍珠系列產品(美容化妝品)生產開發和貿易的校辦科技型企業。公司在海南及雷州等地設有珍珠養殖基地和育苗場,在湛江市區設有珍珠加工廠、珍珠化妝品生產廠和珍珠文化展覽中心等,擁有國內一流的珍珠養殖和加工技術專家,是珍珠行業中產品最齊全的專業公司之一。公司充分利用海洋大學在珍珠領域的科研成果,重視科技開發和產品質量,不斷推出名特優珍珠新產品。近年來開發的珍珠新品種——企鵝貝附殼珍珠,具有顆粒大、上層快、光澤好、價值高等特點,被湛江市政府列為「988科技興湛計劃」首批啟動項目。「海水珍珠養殖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項目獲1999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利用新工藝開發的超微細海水珍珠層粉具有「天然、方便、顯效」的特點,榮獲1998年度廣東省優秀新產品二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被評為質量信得過產品。公司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中外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和購物。「海大珍珠」曾被中央領導譽為「南珠之冠」,並被列入《中國名優產品》。本公司以振興我國珍珠事業為宗旨,熱忱歡迎有志之士和我們攜手合作,把握市場機遇,利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推動我國珍珠事業的發展。
法定代表人:余禮民
成立時間:1994-12-15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8030000225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湛江市霞山區解放東路40號

㈧ 廣東湛江海洋大學是2A還是2B的

是2A的,當然不是墊底的啦。自己可以在網路里收索大學排名啊!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了。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應用學科見長的多科性海洋大學。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4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10萬多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力量。
學校分三個校區(不含寸金學院校區):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是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
學校現有水產學院、食品科技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信息學院、軟體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體育與休閑學院、中歌藝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寸金學院(獨立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有本科專業60個,高職高專專業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
設有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廣東省(教育廳)水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23個科研機構。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校園佔地4911畝。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舍總建築面積達6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6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值近1.9億元,固定資產值約13.8億元。學校有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66個,其中經國家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廳)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擁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在內的一批校內外教學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館陳列標本近3000種,為全國高校中保存水生生物標本最多的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師1000餘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具有高級職稱者近50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40多人。列入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8人、校級培養對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人。全日制本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近2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萬多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和「規模擴大與質量提高相結合,以質量提高為主;外延拓展與內涵充實相結合,以內涵充實為主;綜合發展與強化特色相結合,以強化特色為主」的辦學思路,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近幾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以來在「挑戰杯」等各類課外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競賽中,我校學生共獲得國際性獎勵5人次,國家級獎勵84人次,省部級獎勵754人次。2006年、2007年我校學生分別應邀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周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演出,受到了文化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高度贊揚。
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服務社會能力顯著增強。近5年,學校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在內的科研項目共117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6項,省部級228項;擁有科研經費9114萬元;獲得科技獎勵80項,其中省部級17項。「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獲200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墨西哥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馬氏珠母貝標准化養殖與示範推廣」項目分別獲2006、2008年度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葯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南方水產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僅湛江地區的海水珍珠產量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產量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學校主辦的《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30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與中國海洋大學和台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未來的發展必將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國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地,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一。廣東海洋大學作為我國南海之濱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學,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使命,正緊緊抓住海洋世紀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開拓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較高,與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教學研究型海洋大學而努力奮斗。

這是學校的簡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要說校園環境的話,我敢說是最漂亮的,不過湛江這里很熱。學習累了,去附近的湖光岩世界地質公園、南亞熱帶植物園、金鹿園、東海島、雷州逛逛也不錯的。可校園周邊環境很不好,治安很差。湛江經濟不發達,城市交通很爛,人們的素質也低。要是學航海技術或水產或農業這一類專業的就不錯,畢竟是名牌專業啊。總體來說,是個一般的學校

㈨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屬於核心期刊嗎

是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以全面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為辦刊宗旨,突出海洋、水產特色。設自然科學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會科學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學版主要刊登海洋與水產科學基礎理論,海洋環境調查與保護,海洋、水產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漁業,漁船、漁業機械與儀器,水產增養殖技術,水產病害防治,水產品加工、貯運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海洋經濟」「海洋文化」等為社會科學版重點欄目。
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等資料庫、檢索系統收錄。
2015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獎,2011獲廣東省科技期刊優秀期刊三等獎,2010年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08年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㈩ 廣東海洋大學怎麼樣啊

本人海大的,將我對海大的看法告訴你!
好大有好也不好,我不會因為自己是海大的就死命吹海大!
首先,海大這里地方真的比較偏僻,經濟發展部怎麼好。學校處於郊區,周圍都是山,大概40分鍾左右車程到市區,如果你來海大,你就肯定無法體會到城市的繁華的!
至於專業,也就是就業方面了。如果是讀水產類專業的,來海大非常好。首先,海大的前身就是湛江水產學院,水產類是它的強項,其次,很重要的是,這些專業基本上都是廣東省只有海大一間學校有,你說就業能不好嗎?
其次還有航海學院的和農學院的專業也不錯,就業都還可以的。
接著是說說工院,工院的港行專業也不錯,廣東省只有華工和海大有這個專業。至於其他的專業和學院我也不太清楚,聽說海大的行政管理業還可以,不過只是聽說,也不確定1
其次,海大也有些缺點的!畢竟是二本,學習氛圍不太好,就我那個專業來說,基本都是以不掛科為目的的,沒有多少個是認真讀書的,考試作弊很嚴重,其他學校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反正我對這點不是很滿意。
總體是這樣吧,有好有不好,每間學校都是這樣的,如果你來了,我也很歡迎!
對了,你是升本科吧,如果你對院校有疑問可以聯系一下我,畢竟自己度過大學,對學校還是有點了解的,可以給你一點意見!

閱讀全文

與廣東海洋大學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