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儲澤祥學術成果

儲澤祥學術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2 16:27:08

1. 華中師范大學的應用語言學專業怎麼樣考研好考嗎

華中師范大學的應用語言學專業
20世紀80年代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成立語言研究所;1991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點學科的要求立項建設;1999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我國第一個以母語漢語為教學和研究對象的語言學系。
語言學系建立之後,發展更為迅速,連續上了四大台階:一、建成了教育部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11月);二、以本學科為主要支點,中國語言文學建成了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00年12月);三、以本學科為主要支點,中國語言文學建成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1年3月);四、建成了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1月)。此外,還建立了國務院僑辦批準的華文教育基地(2000年4月)。
本學科點有自己的學術風貌。學術研究,旗幟鮮明。基本主張:「研究植根於漢語泥土,理論生發於漢語事實」;基本理論:「小句中樞說」;基本方法:「兩個三角」(「表-里-值」小三角+「普-方-古」大三角)。
本學科點有強健的學術群體。以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教授為領隊,以汪國勝、儲澤祥、周光慶、李向農、吳振國、范新乾等知名中青年學者為中堅,再以冒尖前景看好的十多位年輕博士和博士後為後續,形成了一支既有高度凝聚力又有連鎖遞進性的團隊。
本學科點有濃厚的學術空氣。學術活動多,研究課題多,出版著作多,發表論文多,獲獎項目多。國際會議,小型研討,國內外著名專家的學術講演,從不間斷。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數十項;在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書數十部,在《中國語文》《方言》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獲得高級別獎項20多個,特別是連續獲得第一、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人人做研究,人人談研究,蔚然成風。
本學科點有良好的學術條件。已建立內容豐富的現代漢語語料庫、漢語方言語料庫和漢語資料信息庫;已配置數十台電腦和語音實驗設備;已形成兩大成果發表陣地,一為大型學術刊物《漢語學報》,二為學術書系「華中語學論庫」。資料室書刊齊備,研究和資料用房達400餘平方米。
「抬頭是山,路在腳下。」這是本學科點的第一信條。本學科點將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力求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能夠跟國外語言學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的漢語語言學。

研究生考試科目

初試科目01.中文信息處理
02.應用語言學
03.語言理論
04.對外漢語教學
初試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12理論語言學
④829漢語語言學
復試科目復試科目:
漢語及語言學

參考書目初試參考書目:
《文學理論》劉安海、孫文憲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學理論導引》王先霈、孫文憲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四卷)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兩本文學史任選其一)
《中國文學史》(三卷)章培恆、駱玉明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兩本文學史任選其一)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中下編)朱東潤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冊)王慶生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第1-4冊)聶珍釗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
復試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郭錫良主編,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現代漢語》邢福義、汪國勝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語言學概論》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學力同等學力及跨專業加試科目:
①語言學概論
②現代漢語

2. 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研究生中文系文字學專業哪個好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已有百年的辦學歷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居於全國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文學院現有在崗職工120餘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導師28人),副教授51人,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文學院建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

文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10個博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外語言比較、中文信息處理)和12個碩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文獻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新聞學 、傳播學、戲劇影視文學)。

經國家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文學院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招收和培養博士後。

文學院現下設系所和專業如下:三個系:中文系、語言學系和新聞傳播學系;三個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英美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五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漢語言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和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文學院現有三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由邢福義教授主持的《現代漢語》;由黃曼君教授主持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由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藝學系列課程》。

文學院主編的三種學術雜志面向海內外發行:《外國文學研究》、《漢語學報》和《語文教學與研究》(其中教師版、學生版和綜合版各1種)。

文學院下設有院資料室,擁有10餘萬冊文學類專業書刊;還設有現代化的信息與傳播實驗室,擁有計算機80餘台,為院內各專業教學和研究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文學院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自1953年至今,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約2萬名專門人才(含博士、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文學院現有各類在冊學生4000多人,其中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800多人,全日制本專科生1800多人,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2000餘人。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指示,學校行文批准,文學院從1995年開始創建中文本科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基地班。目前已有6屆基地班學生畢業,其中大部分學生被推薦或考取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批學生碩士畢業後,不少人還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文學院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近5年來,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部委、省級和橫向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00多項,獲得科研經費400餘萬元。數十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育部和省級各類獎勵。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文學院與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奧地利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先後有50餘人次赴上述國家和地區訪學、進修、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合作研究,並在校內多次成功舉辦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全國性的學術會議。

漢語言文字學:

本學科點的形成和發展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成立語言研究所;1991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點學科的要求立項建設;1999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我國第一個以母語漢語為教學和研究對象的語言學系。

語言學系建立之後,發展更為迅速,連續上了四大台階:一、建成了教育部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11月);二、以本學科為主要支點,中國語言文學建成了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00年12月);三、以本學科為主要支點,中國語言文學建成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1年3月);四、建成了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1月)。此外,還建立了國務院僑辦批準的華文教育基地(2000年4月)。

本學科點有自己的學術風貌。學術研究,旗幟鮮明。基本主張:「研究植根於漢語泥土,理論生發於漢語事實」;基本理論:「小句中樞說」;基本方法:「兩個三角」(「表-里-值」小三角+「普-方-古」大三角)。

本學科點有強健的學術群體。以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教授為領隊,以汪國勝、儲澤祥、周光慶、李向農、吳振國、范新乾等知名中青年學者為中堅,再以冒尖前景看好的十多位年輕博士和博士後為後續,形成了一支既有高度凝聚力又有連鎖遞進性的團隊。

本學科點有濃厚的學術空氣。學術活動多,研究課題多,出版著作多,發表論文多,獲獎項目多。國際會議,小型研討,國內外著名專家的學術講演,從不間斷。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數十項;在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書數十部,在《中國語文》《方言》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獲得高級別獎項20多個,特別是連續獲得第一、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人人做研究,人人談研究,蔚然成風。

本學科點有良好的學術條件。已建立內容豐富的現代漢語語料庫、漢語方言語料庫和漢語資料信息庫;已配置數十台電腦和語音實驗設備;已形成兩大成果發表陣地,一為大型學術刊物《漢語學報》,二為學術書系「華中語學論庫」。資料室書刊齊備,研究和資料用房達400餘平方米。

「抬頭是山,路在腳下。」這是本學科點的第一信條。本學科點將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力求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能夠跟國外語言學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的漢語語言學。

3. 徐慧的學術貢獻

1983年《益陽師專學報》發表了她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山鄉巨變」中益陽方言的詞彙特點》,算是其「學術生涯」的開始,之後她就走上了語言學、方言學研究的「不歸路」。接著在《益陽師專學報》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山鄉巨變」中益陽方言的語法特點》、《試談「山鄉巨變」中方言俗語的表達效果》、《「山那面人家」語言風格初探》等關於周立波《山鄉巨變》等文學作品中益陽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修辭、語言風格研究的系列論文。她還發表了《試論現代漢語象聲詞的語法地位》、《試論演講語言的特徵》、《邊音聲母字多是益陽方言的主要特點》、《委婉語成因分析》、《人際交往中女性語言的魅力特徵》(1995年在中國修辭學會中南分會第四屆年會宣讀並獲論文評比一等獎)、《復雜短語的層次分析(上、下)》、《男女幽默有別》等學術論文。近年來,她在國際國內方言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學術論文多篇,均被全國核心學術期刊《方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網站(方言編輯部)發布目錄:①益陽方言的結構助詞「的」,②益陽方言的狀態形容詞,③益陽方言的指示代詞, ④益陽方言的「了」,⑤益陽方言的方位詞, ⑥益陽方言的「子」尾等。
學術專著《益陽方言語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論叢,2001年2月,31萬字)出版發行後在日本、法國、香港、台灣等語言學界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全國核心刊物《方言》2002年第1期為此書刊登了書訊。「它不僅是湖南方言語法研究中的一個突破,對於推動湘方言語法的全面深入研究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也為全國方言語法界這一類型的研究增加了份量,對於各大方言的語法比較很有參考價值。」 (摘自湖南師大博士生導師鮑厚星教授為此書寫的序言)。2004年被萬方學位論文全文庫收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陳暉博士在《20世紀以來湘語研究述評》中說,徐慧博士的「《益陽方言語法研究》是第一部系統研究湘語某一單點方言語法的專著。作者以普通話為參照系,從詞類、句法等方面對益陽方言語法做了較詳細的共時描寫,還運用多角驗證的分析方法,對方言語法中的一些特殊現象,盡可能給予了充分的描寫和解釋。」(見蔣冀騁、儲澤祥主編《現代漢語研究》湖南師大出版社,2004,P428)

閱讀全文

與儲澤祥學術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