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軍隊律師進行刑事責任豁免應具備的條件
豁免權又稱刑事豁免權,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基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法律賦予辯護律師所擁有的拒絕就其執業行為所得知的委託人有關事項向司法當局作證,以及不因其正當執業行為而為的言論及行為受到相關法律追訴與制裁的權利。它包括作證豁免權和責任豁免權。
B. 有CPA可以免考的哪些證書考試科目
中國注冊抄會計師加考了綜合階段的考試,由於ACCA免試需提交的是全科合格證書,只有綜合階段考試通過的學員才能得到財政部考委會頒發的全科合格證書。因此專業階段考生所獲得的專業階段合格證書目前不具備ACCA免考資格,專業階段的考生還是需要堅持完成綜合階段的考試才能得到ACCA免考資格。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C. 美國的NFA監管真的很嚴格嗎有這個證書很厲害嗎
美國NFA的全稱是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全國期貨協會),成立於1981年,對CTA、、IB、FCM、FDM、SD等從業企業進行監管,注冊NFA將獲得金融牌照。美國期貨協會NFA目前僅監管2家零售外滙交易商,分別為GAIN Capital(機構外滙業務已出售)和OANDA(已被私募股權公司CVC收購)。
NFA監管要求:
NFA要求外滙交易商設立首席合規官,並規定從事外滙業務的個體須參加場外零售外滙考試。NFA的處罰措施非常嚴格,除一般的警告、罰款和吊銷牌照外,還包括市場禁入。NFA對資本金要求十分高,規定每個外滙交易商必須保持「調整後凈資本額」等於或大於2000萬美金。NFA要求對客戶資金進行隔離,對主要貨幣對的杠桿限制為100:3,規定所有外滙交易商必須設立實體辦公室。
外滙保證金行業歸屬於CFTC和 NFA,在監管方面均依照期貨行業的監管條款。CFTC的角色更多的是仲裁和為客戶向相關機構索賠,而NFA以調解為主。所有需要在CFTC注冊的期貨專業人士只有在對其背景進行徹底調查後才能獲得注冊,以確定它們是否符合CEA中規定的適用性標准。
美國NFA牌照目前分兩種;一種是非會員,另一種是正式會員的。
區別:非會員是豁免牌照,有監管號,網站上顯示非會員。注冊時間快相對價格便宜。
正式會員:外滙期貨牌照,有監管號。網站上顯示正式會員,和相關公司信息。申請周期慢,需參加NFA的考試,注冊費用高,有維護費用。
。
NFA的主要職能在於為使NFA成員嚴格遵守聯邦法律及CFTC制定的規則,實施嚴格管理。NFA也有自身的規則,用來監督經紀商對交易員和投資商的行為規范,使交易員和投資商免受欺騙。
審批NFA會員資格,期貨代理商(FCMS),介紹經紀人(IBS),商品交易顧問(CTAS)和商品合資基金經理(CPOS)都可以成為NFA的會員。
NFA職責
監管期貨及外滙行業,保護投資者,制定監管規則。對期貨相關糾紛進行仲裁
NFA監管的經紀商必須嚴格遵守NFA制定的種種保護投資者資產的規定。
NFA監管的經紀商不能把客戶的資金用於公司運營,他們自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在銀行同業市場上操作。因此受NFA監管的經濟商資金比較充足。
被監管的經紀商每周要向NFA匯報公司財務收支平衡情況,每年要有全面的年審。
D. 美國1933年證券法的豁免證券
第3節(a)除非此後有明確規定,本篇規定不適用於下述任何一類證券:
(1)在本篇修訂之前或修訂後六十日內由發行人出售或處理,或正當地向公眾報價而出售的任何證券,但這一豁免不適用於由發行人或包銷商在此六十日之後所進行的對這類證券的新發行;
(2)由合眾國或其任何領地,或由哥倫比亞特區、或由美國任何州、或由州或領地的任一政治機構、或由一個或數個州或領地的公共執行機構、或由任何受美國政府執行機構控制或監督的人,或是自己作為美國政府執行機構發行或擔保的證券;(美國政府執行機構須經美國國會授權。)或是上述任一證券的存款單、或由任何銀行發行或擔保的任何證券;或任何由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代表其利益或直接債務的任何證券;或在任何共同信託基金或類似的由銀行維持的專門用於集體投資和銀行作為託管人、執行人、管理人或監護人所運用的資產的再投資的基金的利益或分享物,屬於工業開發之類的債券(如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103(C)(2)節中的定義)的,如果因為適用於該法典第103(C)節第(4)或(6)段因第(4)(A)段、第(5)段、第(7)段未被包括在該第103(C)節中)而定該節103(C)節第(1)段不適用於這種證券的話,則其利息根據該法典第103(a)(1)節可置於總收入之外的那種證券,銀行維持的單獨的或集體的信託基金或保險公司維持的分設賬戶的利益或分享物,這些利益或分享物的發行是關於(A)股票紅利、養老金,或符合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401節規定的條件的利益分享計劃的,或(B)符合該法典第404(a)(2)節雇員份額減除規定的年金計劃,但那種在本段(A)或(B)條中規定的計劃除外,即(i)根據該計劃其份額是由銀行維持的單獨信託基金所持有、或由保險公司為單個僱主維持的分設帳戶所持有,並且根據該計劃,一筆超出該僱主份額的金額被用於購買由僱主發行的、或由任何直接控制僱主的、被僱主控制的、或與僱主一起受著共同控制的公司發行的證券(而不是信託基金或分設帳戶本身的利益或分享物),或(ii)容納雇員的計劃,其中部分或全部雇員是該法典第401(C)(1)節中意指的雇員。委員會應以條例、規則或命令方式,對所容納的雇員部分或全部屬於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401(C)(1)節中所意指的雇員的股票紅利、養老金、盈利分享或年金計劃的、發行的利益或分享物給予對本篇第5節規定的豁免,如果委員會確定這對於公眾利益是必要或適當的、並與保護投資者及政策清楚表示的目的以及本篇的規定相一致的話。出於本段考慮,由銀行發行或擔保的證券應不包括在任何由銀行維持的集體信託基金中的利益或分享物。並且「銀行」一詞是指任何國民銀行、或根據任何州、領地或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組建的,其業務主要限於銀行業,並且由州或領地銀行委員會或類似官方監督的任何銀行機構;但是就共同信託基金和類似基金、或集體信託基金來說,「銀行」一詞同《1940年投資公司法》中規定的含義相同;
(3)任何來自經常性交易的、或其收益已被用於或將被用於經常性交易的、在發行時到期日不超過九個月——不包括寬限日期,或對有同樣限制的期限展期——的票據、匯票或銀行承兌;
(4)任何為宗教、教育、慈善、互助、賒濟、或改良目的,不是為金錢盈利目的而組建和營運的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凈收益沒有一部分是用於給予任何人、私人股票持有人或個人以好處的;
(5)由以下機構發行的任何證券:(A)由有監督權的州或聯邦當局監督和檢查的儲蓄放款協會、住房貸款協會、合作銀行、宅基協會、或類似機構。但當發行人不論在到期時或到期前終止投資,以費用、現金價值或其它任何方式,從購買人支付或存入的總額中接受總額超出這種證券面值30%的數額時,前述豁免則不應適用於任何這類有關證券,或(B)(i)根據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享受免稅的農民合作組織,(ii)由該法典第501(C)(16)節所規定的,根據該法第501(a)節可予免稅的公司,(iii)由該法典第501(C)(2)節中規定的,根據該法第501(a)節可予免稅的,並且是專為持有財產契據,從中獲得收入,並將全部收入減去支出後再轉入在(i)和(ii)條中規定的組織和公司的那種公司;
(6)由機動車擁有人所發行的、其發行要服從州際貿易法第214節的規定的證券,或任何在鐵路設備信託的權益。為本段目的,「鐵路設備信託權益」,是指在設備信託、租賃、有條件的銷售合同,或其它類似的由公共承運人或者是為公共承運人利益而訂立的、發行的、接受的、擔保的,目的在於為他人獲得鐵路車輛,包括機動車輛、提供融資的契約中的權益。
(7)由接管人或由破產受託人在法院批准下發出的證書;
(8)由服從於合眾國任一州或准州或哥倫比亞特區的保險專員、銀行委員或任何行使類似職能的機構或官員監督的公司發行的任何保險單或捐款單或年金合同或選擇年金合同;
(9)由發行人僅與當時的證券持有人進行交易,並且沒有為促成這種交易直接或間接支付或給予傭金或其它報酬的任何證券;
(10)為替代一種或多種有信譽的已發行未清償證券、債務或財產利益,或部分是為了這種替代或部分是為了獲得現金而發行的任何證券——假如在經過以所有的被建議發行這種替代證券的人都有權出席聽證會這樣的公正的條件為前提的聽證會之後,任何法院、或任何合眾國官員或機構,或任何州或准州銀行或保險委員會或其它由法律明確授權的政府機構對這種發行和替代的條件予以批準的話。
(11)屬於那種只能向某一州或准州居民發行和出售的,並且,由在這一州或准州居住或經商的人,或由在這一州或准州按股份公司組建並經營業務的公司發行的證券。
(b)如果委員會認定對於本篇所涉及的證券的實施,由於數量較小或有限的公開發行的特點,在公眾利益和保護投資者方面並非必要,委員會則可以條例或規則的形式,並根據這些條例或規則指定的條件對本節中規定的豁免證券,隨時補充任何種類的證券。但根據本小節,向公眾發行的總量超過50萬美元的任何證券都不能豁免。
(c)如果委員會認定,就《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目的看,本法中關於這種證券的實施,在公眾利益和保護投資者方面並非必要,委員會則可以條例和規則的形式,並根據這些條例和規則指定的條件,隨時對本節中規定的豁免證券加以補充,補進根據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由小企業投資公司發行的任何證券。
E. CFA 證書在國內認可么
權威性。舉辦CFA考試的機構AIMR本身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聲譽的著名,其創辦的投資雜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被譽為應用金融和投資領域的世界最高水平的雜志,具有很高的引用率和影響。
唯一性。會計和精算考試在全世界都有幾個比較權威的考試,(精算有美國的SOA和英國的FIA,會計有ACCA、美國CPA等),而全世界金融投資領域只有這一個權威的考試(雖然還有一些其他關於金融投資的考試),其認可度不言而喻。
規范性。CFA考試有一套嚴格、科學、公開又民主的管理制度,這保證CFA考試絕對沒有作漏題、找關系和走後門現象(不但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有這些現象),完全是公證的,成績決定一切,這又提高了CFA的認可度。
與高等教育不同,CFA具有嚴格的行業自律,如果犯有欺詐等會被立即取消CFA執照,因此擁有CFA證書也代表著道德和信譽,這也對金融投資業公司和客戶具有吸引力。
下面,我們再從分析社會對CFA的態度來分析一下CFA的認可度:
1.
在最近幾年的多次評選中,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排名全亞洲第一,他們就多次舉辦了CFA輔導班,2003年的任課老師包括他們的院長K.C.Chan。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中國最好的管理學院之一,他們也於2002年舉辦了CFA培訓班,培訓班的教師包括厲以寧、張維迎、孟慶軒(斯坦福大學金融學博士)等國內最著名教授。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CFA的認可度。
2.
安然事件爆發後,分析師的獨立性遭到社會的懷疑,AIMR的CEO托馬斯·鮑曼被國會邀請,在國會作證,就分析師的獨立性發表演講,這也證明了AIMR本身是一個認可度很高的機構,否則不會被邀請作證。
3.
國際金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是比較看中是否具有CFA資格。比如,職位廣告中經常包 括:「CFA Preferred或者「CFA candidate,Level I or II preferred.Analytical skills– quantitative highly desirable」。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僱主們對CFA的認可度。
F. 假使你是仙,下凡了,顯然人類法律無法作用於天界,問題是你沒天界證書來說明你是大使,也就不會有豁免權
是的、佛教所說的三界也是天、地、人三界、所以佛教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說
G. 經濟學可以考什麼證
ACCA經濟學當然可以參加ACCA考試,不僅能參加ACCA考試還能免試ACCA考試科目,對考ACCA的同學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報名注冊ACCA學員,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即可:
1、凡具有教育部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即可報名成為ACCA的正式學員;
2、教育部認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順利完成大一的課程考試,即可報名成為ACCA的正式學員;
3、未符合1、2項報名資格的申請者,也可以先申請參加FIA(Foundations in Accountancy)基礎財務資格考試。在完成基礎商業會計(FAB)、基礎管理會計(FMA)、基礎財務會計(FFA)3門課程,並完成ACCA基礎職業模塊,可獲得ACCA商業會計師資格證書(Diploma in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資格證書後可豁免ACCAF1-F3三門課程的考試,直接進入技能課程的考試。
ACCA:課程知識涵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法律以及管理,可以說已經涵蓋了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
ACCA會員的就業方向很廣泛,可以去專注於會計、審計領域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去國際銀行投行等金融機構,也可以就業於各大跨國企業從事管理崗位。
對於在校期間拿下ACCA考試的學員,通常是理論和實戰都具備實力的。所以在求職過程中,即便僱主沒有明確要求ACCA,但如果你的簡歷上有這一項,也能比競爭者獲得更多的認可。
如需了解更多ACCA信息,請關注高頓ACCA熊掌號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H. 持ACCA證書就業方向有哪些
I. 比較外交特權與豁免與領事特權與豁免
樓主請參考具體條例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1990年10月30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1990年10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
1990年10月30日
第一條 為確定外國駐中國領館和領館成員的領事特權與豁免,便於外國駐中國領館在
領區內代表其國家有效地執行職務,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領事官員應當是具有派遣國國籍的人。如果委派具有中國或者第三國國籍的人
或者派遣國在中國永久居留的人為領事官員,必須徵得中國主管機關的同意。中國主管機關
可以隨時撤銷此項同意。
第三條 領館及其館長有權在領館館舍、館長寓所和館長執行職務所乘用的交通工具上
,使用派遣國國旗或者國徽。
第四條 領館館舍不受侵犯。中國國家工作人員進入領館館舍,須經領館館長或者派遣
國使館館長或者他們兩人中一人授權的人員同意。遇有火災或者其他災害須迅速採取保護行
動時,可以推定領館館長已經同意。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保護領館館舍免受侵犯
或者損害。
第五條 領館館舍和館長寓所免納捐稅,但為其提供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不在此限。
領館辦理公務所收規費和手續費免納捐稅。
第六條 領館的檔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七條 領館成員在中國境內有行動和旅行的自由,但中國政府規定禁止或者限制進入
的區域除外。
第八條 領館為公務目的可以同派遣國政府以及派遣國使館和其他領館自由通訊。通訊
可以採用一切適當方法,包括外交信使或者領事信使、外交郵袋或者領事郵袋和明碼、密碼
電信在內。
第九條 領館設置和使用無線電收發信機,必須經中國政府同意。領館運進上述設備,
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領事郵袋不得開拆或者扣留。
領事郵袋以裝載來往公文、公務文件及公務用品為限,應予加封並附有可資識別的外部
標記。如中國有關機關有重大理由認為領事郵袋裝有上述物品以外的物品時,可要求領事官
員或者其授權人員在中國有關機關人員在場的情況下開拆;如領事官員拒絕此項要求,領事
郵袋應予退回至原發送地點。
第十一條 領事信使必須是具有派遣國國籍的人,並且不得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領事
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信使證明書。領事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
留。
臨時領事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臨時信使證明書,在其負責攜帶領事郵袋
期間享有與領事信使同等的豁免。
商業飛機機長或者商業船舶船長受委託可以轉遞領事郵袋,但機長或者船長必須持有委
托國官方證明文件,註明所攜帶的領事郵袋件數。機長或者船長不得視為領事信使。經與中
國地方人民政府主管機關商定,領館可以派領館成員與機長或者船長接交領事郵袋。
第十二條 領事官員人身不受侵犯。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領事官員的
人身自由和尊嚴受到侵犯。
領事官員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但有嚴重犯罪情形,依照法定程序予以逮捕或者拘留的不
在此限。
領事官員不受監禁,但為執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的不在此限。
第十三條 領事官員的寓所不受侵犯。
領事官員的文書和信件不受侵犯。
領事官員的財產不受侵犯,但本條例第十四條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享有司法和行政管轄豁免。領
事官員執行職務以外的行為的管轄豁免,按照中國與外國簽訂的雙邊條約、協定或者根據對
等原則辦理。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享有的司法管轄豁免不適用於下列各項民事訴訟:
(一)涉及未明示以派遣國代表身份所訂的契約的訴訟;
(二)涉及在中國境內的私有不動產的訴訟,但以派遣國代表身份所擁有的為領館使用
的不動產不在此限;
(三)以私人身份進行的遺產繼承的訴訟;
(四)因車輛、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國境內造成的事故涉及損害賠償的訴訟。
第十五條 領館成員可以被要求在司法或者行政程序中到場作證,但沒有義務就其執行
職務涉及事項作證。領館成員有權拒絕以鑒定人身份就派遣國的法律提出證詞。
領事官員拒絕作證,不得對其採取強制措施或者給予處罰。
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和領館服務人員除執行職務所涉及事項外,不得拒絕作證。
第十六條 本條例規定的有關人員所享有的管轄豁免可以由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
依照本條例規定享有管轄豁免的人員如果主動提起訴訟,對與本訴直接有關的反訴,不
得援用管轄豁免。
放棄民事管轄豁免或者行政管轄豁免,不包括對判決的執行也放棄豁免。放棄對判決執
行的豁免須由派遣國政府另作明確表示。
第十七條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免納捐稅,但下列各項除外:
(一)通常計入商品價格或者服務價格內的捐稅;
(二)對在中國境內私有不動產所征的捐稅,但用作領館館舍的不在此限;
(三)有關遺產的各種捐稅,但領事官員亡故,其在中國境內的動產的有關遺產的各種
捐稅免納;
(四)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私人收入所征的捐稅;
(五)為其提拱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
領館服務人員在領館服務所得工資,免納捐稅。
第十八條 領館成員免除一切個人和公共勞務以及軍事義務。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免除中國法律、法規關於外國人登記和居留許可所規定的
義務。
第十九條 領館運進的公務用品,領事官員運進的自用物品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到任後
半年內運進的自用物品包括安家物品,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免納關稅和其他捐稅,但保
管、運輸及類似服務費用除外。
領事官員和領館行政技術人員運進的前款所述自用物品,不得超過直接需要的數量。
領事官員的私人行李免受查驗,但中國有關機關有重大理由認為其中裝有不屬於本條第
一款規定的自用物品或者中國法律和政府規定禁止運進、運出或者管制的物品,可以查驗。
查驗時,須有領事官員或者授權的人員到場。
第二十條 領館和領館成員攜帶自用的槍支、子彈入出境,必須經中國政府批准,並且
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一條 與領事官員、領館行政技術人員、領館服務人員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
子女,分別享有領事官員、領館行政技術人員、領館服務人員根據本條例第七條、第十七條
、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的規定所享有的特權與豁免,但身為中國公民或者在中國永久居留的
外國人除外。
第二十二條 領事官員如果是中國公民或者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外國人,僅就其執行職務
的行為,享有本條例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領館行政技術人員或者領館服務人員如果是中國公民或者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外國人,除
沒有義務就其執行職務所涉及事項作證外,不享有本條例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私人服務人員不享有本條例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第二十三條 下列人員在中國過境或者逗留期間享有所必需的豁免和不受侵犯:
(一)途經中國的外國駐第三國的領事官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二)持有中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與中國互免簽證國家外交護照的外國領事官員。
第二十四條 享有領事特權與豁免的人員:
(一)應當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
(二)不得干涉中國的內政;
(三)不得將領館館舍和領館成員的寓所充作與執行領事職務不相符合的用途。
第二十五條 領事官員不得在中國境內為私人利益從事任何職務范圍以外的職業或者商
業活動。
第二十六條 如果外國給予中國駐該國領館、領館成員以及途經或者臨時去該國的中國
駐第三國領事官員的領事特權與豁免,不同於中國給予該國駐中國領館、領館成員以及途經
或者臨時來中國的該國駐第三國領事官員領事特權與豁免,中國政府根據對等原則,可以給
予該國駐中國領館、領館成員以及途經或者臨時來中國的該國駐第三國領事官員以相應的領
事特權與豁免。
第二十七條 中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對領事特權與豁免另有規定的,按照國際條
約的規定辦理,但中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中國與外國簽訂的雙邊條約或者協定對領事特權與豁免另有規定的,按照條約或者協定
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領館」是指總領事館、領事館、副領事館或者領事代理處;
(二)「領區」是指為領館執行領事職務而設定的區域;
(三)「領館館長」是指派遣國委派領導領館的總領事、領事、副領事或者領事代理人
;
(四)「領事官員」是指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或者領事代理人
;
(五)「領館行政技術人員」是指從事領館行政或者技術工作的人員;
(六)「領館服務人員」是指從事領館服務工作的人員;
(七)「領館成員」是指領事官員、領館行政技術人員和領館服務人員;
(八)「私人服務人員」是指領館成員私人僱用的服務人員;
(九)「領館館舍」是指專供領館使用的建築物或者部分建築物及其附屬的土地。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第一條 為確定外國駐中國使館和使館人員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便於外國駐中國使館代表其國家有效地執行職務,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使館外交人員原則上應當是具有派遣國國籍的人。如果委派中國或者第三國國籍的人為使館外交人員,必須徵得中國主管機關的同意。中國主管機關可以隨時撤銷此項同意。
第三條 使館及其館長有權在使館館舍和使館館長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國的國旗或者國徽。
第四條 使館館舍不受侵犯。中國國家工作人員進入使館館舍,須經使館館長或者其授權人員的同意。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保護使館館舍免受侵犯或者損害。
使館的館舍、設備及館舍內其他財產和使館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徵用、扣押或者強制執行。
第五條 使館館舍免納捐稅,但為其提供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不在此限。
使館辦理公務所收規費和手續費免納捐稅。
第六條 使館的檔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七條 使館人員在中國境內有行動和旅行的自由,中國政府規定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區域除外。
第八條 使館為公務目的可以與派遣國政府以及派遣國其他使館和領事館自由通訊。通訊可以採用一切適當方法,包括外交信使、外交郵袋和明碼、密碼電信在內。
第九條 使館設置和使用供通訊用的無線電收發信機,必須經中國政府同意。使館運進上述設備,按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使館來往的公文不受侵犯。
外交郵袋不得開拆或者扣留。
外交郵袋以裝載外交文件或者公務用品為限,應予加封並附有可資識別的外部標記。
第十一條 外交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信使證明書。外交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
臨時外交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臨時信使證明書,在其負責攜帶外交郵袋期間,享有與外交信使同等的豁免。
商業飛機機長受委託可以轉遞外交郵袋,但機長必須持有委託國官方證明文件,註明所攜帶的外交郵袋件數。機長不得視為外交信使。使館應當派使館人員向機長接交外交郵袋。
第十二條 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外交代表的人身自由和尊嚴受到侵犯。
第十三條 外交代表的寓所不受侵犯,並受保護。
外交代表的文書和信件不受侵犯。外交代表的財產不受侵犯,但第十四條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 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轄豁免。
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但下列各項除外:
(一)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進行的遺產繼承的訴訟;
(二)外交代表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公務范圍以外的職業或者商業活動的訴訟。
外交代表免受強制執行,但對前款所列情況,強制執行對其人身和寓所不構成侵犯的,不在此限。
外交代表沒有以證人身份作證的義務。
第十五條 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條規定享有豁免的人員的管轄豁免可以由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
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條規定享有豁免的人員如果主動提起訴訟,對與本訴直接有關的反訴,不得援用管轄豁免。
放棄民事管轄豁免或者行政管轄豁免,不包括對判決的執行也放棄豁免。放棄對判決執行的豁免須另作明確表示。
第十六條 外交代表免納捐稅,但下列各項除外:
(一)通常計入商品價格或者服務價格內的捐稅;
(二)有關遺產的各種捐稅,但外交代表亡故,其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在此限;
(三)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私人收入所征的捐稅;
(四)為其提供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
第十七條 外交代表免除一切個人和公共勞務以及軍事義務。
第十八條 使館運進的公務用品、外交代表運進的自用物品,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免納關稅和其他捐稅。
外交代表的私人行李免受查驗,但中國有關機關有重大理由推定其中裝有不屬於前款規定免稅的物品或者中國法律和政府規定禁止運進、運出或者檢疫法規規定管制的物品的,可以查驗。查驗時,須有外交代表或者其授權人員在場。
第十九條 使館和使館人員攜運自用的槍支、子彈入境,必須經中國政府批准,並且按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條 與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享有第十二條至第十八條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使館行政技術人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享有第十二條至第十七條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但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僅限於執行公務的行為。使館行政技術人員到任後半年內運進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免稅的特權。
使館服務人員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其執行公務的行為享有豁免,其受雇所得報酬免納所得稅。其到任後半年內運進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免稅的特權。
使館人員的私人服務員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其受雇所得的報酬免納所得稅。
第二十一條 外交代表如果是中國公民或者獲得在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僅就其執行公務的行為,享有管轄豁免和不受侵犯。
第二十二條 下列人員享有在中國過境或者逗留期間所必需的豁免和不受侵犯:
(一)途經中國的外國駐第三國的外交代表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二)持有中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外交護照(僅限互免簽證的國家)來中國的外國官員;
(三)經中國政府同意給予本條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的其他來中國訪問的外國人士。
對途經中國的第三國外交信使及其所攜帶的外交郵袋,參照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來中國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員,享有本條例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第二十四條 來中國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召開的國際會議的外國代表、臨時來中國的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官員和專家、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駐中國的代表機構和人員的待遇,按中國已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和中國與有關國際組織簽訂的協議辦理。
第二十五條 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人員:
(一)應當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
(二)不得干涉中國的內政;
(三)不得在中國境內為私人利益從事任何職業或者商業活動;
(四)不得將使館館舍和使館工作人員寓所充作與使館職務不相符合的用途。
第二十六條 如果外國給予中國駐該國使館、使館人員以及臨時去該國的有關人員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低於中國按本條例給予該國駐中國使館、使館人員以及臨時來中國的有關人員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中國政府根據對等原則,可以給予該國駐中國使館、使館人員以及臨時來中國的有關人員以相應的外交特權與豁免。
第二十七條 中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另有規定的,按照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但中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中國與外國簽訂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協議另有規定的,按照協議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使館館長」是指派遣國委派擔任此項職位的大使、公使、代辦以及其他同等級別的人;
(二)「使館人員」是指使館館長和使館工作人員;
(三)「使館工作人員」是指使館外交人員、行政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
(四)「使館外交人員」是指具有外交官銜的使館工作人員;
(五)「外交代表」是指使館館長或者使館外交人員;
(六)「使館行政技術人員」是指從事行政和技術工作的使館工作人員;
(七)「使館服務人員」是指從事服務工作的使館工作人員;
(八)「私人服務員」是指使館人員私人僱用的人員;
(九)「使館館舍」是指使館使用和使館館長官邸的建築物及其附屬的土地。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