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汗血馬的歷史資料
名字由來
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000匹左右,其中有2000多匹在土庫曼。外國專家曾對汗血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
詳細資料
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汗血寶馬」,本名阿哈爾捷金馬,此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阿哈爾捷金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很多帝王的坐騎
阿哈爾捷金馬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阿哈爾捷金馬歷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在中國歷史文獻中,阿哈爾捷金馬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據說,史書中的「汗血寶馬」即源自阿哈爾捷金馬。
如今僅存2000匹
阿哈爾捷金種馬場位於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於1922年,前身為裏海養馬廄,1992年改名為尼亞佐夫總統種馬場。阿哈爾捷金馬總數約2000匹,曾多次作為國禮贈給外國領導人。近年土致力於向國際市場介紹阿哈爾捷金馬。
⑵ 汗血馬資料
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自漢代以來,西域汗血馬的神話流傳了一千多年。傳說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載汗血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馬」、「天馬」,為了得到它,漢武帝兩次派兵遠征西部…
為爭奪汗血馬種,中國漢代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經過4000多公里陸地行軍,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從漢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肅山丹縣一直是大軍馬場,汗血馬、烏孫馬、大宛馬的引進繁殖都曾在這里進行。中國自古很講究馬的選種、雜交。汗血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曾有這樣的史話,漢軍與外軍作戰中,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嬌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後來消失無蹤。引進的汗血馬有公馬也有母馬,進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馬的是漢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中國消失的原因。同時,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
http://www.dxsq.com/bbs/index.asp
http://www.dxsq.com/bbs/list.asp?boardid=29
⑶ 汗血馬是屬於什麼馬種
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2000匹左右,產於土庫曼,並當做國寶贈送他國。因此被土庫曼奉為國寶,並將汗血馬的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外國專家曾對汗血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目前(2008年)我國共有汗血寶馬3匹在長春。
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我國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在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先祖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據了解,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阿哈爾捷金馬還是土庫曼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制在國徽中央。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這種馬耐渴,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適於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馬耐力極好。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我國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發現一種揮汗如血一般鮮紅的寶馬,這個消息傳回長安,立刻引起轟動。此後,漢武帝連征西域大宛,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一帶)得到了這種有汗血的寶馬,並作詩贊美它為「天馬」。汗血寶馬從此名揚中國。據說,它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目前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 汗血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特有的優雅步伐、輕細優美的體形,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這種馬完美的身形曲線。
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追問
望採納
⑷ 汗血馬到底是什麼馬
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曾記載:(大宛國)盛產良馬,那裡的馬流汗如血。說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馬多半指的是大宛馬。但與此同時,古中國最早有關汗血馬的描述,卻並不是發生在大宛馬身上。
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有個名叫暴利長的囚犯,在敦煌屯田時將一匹當地的野馬獻給武帝。暴利長為了誇大馬匹的非凡之處,故意捏造說這匹馬是從水中躍出的。漢武帝本來就喜好良馬,聽了暴利長的話後認為馬匹是上天所賜,親作《太一之歌》(後世稱《天馬歌》)留念: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詩中的第二句沾赤汗兮沫流赭,就是形容這匹駿馬流著赤色的泡沫狀汗液。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從大宛得勝而歸,帶回大宛馬進獻武帝。漢武帝又做了一首《天馬歌》紀念:
太一況,天馬下,
沾赤汗,沫流赭,
志?m儻,精權奇,
?浮雲,??上馳,
驅容與,?萬里。
今安匹?龍為友。
詩中仍有沾赤汗,沫流赭的句子,說明大宛馬同樣會汗血。
到了東漢明帝時,漢明帝親自觀察大宛馬。他稱贊道:(我)曾經聽過漢武帝所做的《天馬歌》,歌中說天馬(即指大宛馬)流汗如血,親見後發現果然如此。
上述記載交相印證,說明汗血確有其事,絕非古人的誇張文法。
但怪異的是,古中國有關馬匹汗血現象的描述,幾乎只出現在漢代的典籍中。漢代以後,即使和大宛馬有關的記載偶有出現,也不會再提到汗血。彷彿汗血寶馬從漢代以後就已經絕種。
古大宛位於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盆地附近,因此大宛馬應當是一種中亞馬。可今天中亞地區的各種馬匹,都不存在汗血現象。再加上馬匹汗血的說法最早出現在敦煌野馬身上,這意味著,汗血跟馬匹的品種恐怕並無關聯。
金幣上的歐克拉提德一世及其大宛馬
直至近代,西方探險家開始在中亞新疆等地旅行考察,汗血的秘密才得到了相對科學的解釋。據法國人呂斯布爾努瓦所撰的《絲綢之路》稱,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許多旅行家在新疆等地目睹了一種古怪的現象。當地馬匹的臀部和背部散布著許多向外滲血的小泡。這種汗血病在新疆西部的馬匹身上廣泛流行,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品種。不像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更像是一種皮膚病。
呂斯布爾努瓦指出,這種病是一種寄生蟲病。該寄生蟲一般寄生於牲畜的皮下組織,尤其喜歡馬匹的背部和臀部。馬匹在染上寄生蟲後,兩小時內就會在患處冒出向外滲血的小水泡。
現代的醫學專家和歷史專家經綜合考證後也一致認為,汗血病是一種季節性寄生蟲病。該病廣泛分布於中亞、俄羅斯草原、印度、南非、東歐及我國新疆、雲南、青藏高原等地區。通常從四月份開始流行,至七八月份時達到高潮。
由此可見,漢代大宛馬獨特的汗血症狀,只不過是因為寄生蟲病剛好在產地大量流行。東漢之後的數百年間,之所以有關汗血馬汗血的記載寥寥無幾,並不是因為馬種本身已經絕跡,而是因為汗血病的疫情沒有再次泛濫罷了。
天津武清區高村鎮國家汗血寶馬中心飼養的汗血寶馬
⑸ 汗血馬的資料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我國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在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先祖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據了解,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阿哈爾捷金馬還是土庫曼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制在國徽中央。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這種馬耐渴,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適於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馬耐力極好。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我國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發現一種揮汗如血一般鮮紅的寶馬,這個消息傳回長安,立刻引起轟動。此後,漢武帝連征西域大宛,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一帶)得到了這種有汗血的寶馬,並作詩贊美它為「天馬」。汗血寶馬從此名揚中國。據說,它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目前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
汗血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特有的優雅步伐、輕細優美的體形,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這種馬完美的身形曲線。據專家們考證,出土於我國甘肅武威雷台的威武、慓悍的的銅奔馬,就是根據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馬的形象創作的。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達到了《齊名要術》中相馬的最高標准。一蹄著飛燕、三足凌空,氣勢奪人,輕盈翱翔,集美感、力量與速度於一身,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
中亞馬史專家證實,被中國稱為「汗血馬」的阿哈爾捷金馬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最美麗的動物,其畫像經常出現在中亞地區各類考古文物中,甚至在已發現的公元前的壁畫和器皿上也有阿哈爾捷金馬優美的身
⑹ 想養一匹馬當坐騎,什麼馬合適,養馬又需要些什麼證件
四蹄都白的半血馬就行,證件看區域,加個20000差不多,肩高,1.5米上的
⑺ 汗血馬是什麼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土庫曼。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汗血寶馬是土庫曼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血統歷史
汗血寶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聽說中國境內純種此馬11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汗血寶馬 (阿哈爾捷金馬的別稱)
⑻ 關於汗血馬資料,汗血馬現在絕種了嗎
並沒有絕種!!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 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100匹左右,產於土庫曼,並當做國寶贈送他國。外國專家曾對汗血馬的「汗血」現象進行過考察,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2010年7月8日,三匹珍貴的汗血寶馬正式亮相蘇州白馬澗景區,吸引了許多蘇州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亮相蘇州的三匹汗血寶馬,身價總額高達兩千萬元人民幣。人們爭相與汗血拍照合影留念 ! 。
⑼ 什麼是汗血馬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我國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在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先祖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據了解,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阿哈爾捷金馬還是土庫曼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制在國徽中央。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這種馬耐渴,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適於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馬耐力極好。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我國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發現一種揮汗如血一般鮮紅的寶馬,這個消息傳回長安,立刻引起轟動。此後,漢武帝連征西域大宛,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一帶)得到了這種有汗血的寶馬,並作詩贊美它為「天馬」。汗血寶馬從此名揚中國。據說,它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目前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
汗血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特有的優雅步伐、輕細優美的體形,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這種馬完美的身形曲線。據專家們考證,出土於我國甘肅武威雷台的威武、悍的銅奔馬,就是根據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馬的形象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