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你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的認識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要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必須實現其中國化。中國問題包括中國的革命問題、中國的建設問題和中國的改革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就必須將其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它是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所以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注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本身是一個歷史過程,一個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一個由少數人認識到形成全黨共識的發展過程。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王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時期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到一點,就是高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實際,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
B.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如何正確認識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是毛澤東1938年在題為《論新階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四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學風,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2.怎樣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在中國進一步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C. 怎麼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兩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在中國進一步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概括地說,
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
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使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主要如下: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志和願望,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雖然形成於不同歷史時期,面對著不同的歷史任務,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相同點在於:兩者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實事求是,都追求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但他們的理論針對性不同,後者是對前者內容的補充和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不同點的具體說明如下:
毛澤東思想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中最系統、最完整、最重要的理論表現形態,是毛澤東思想的主體。
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總結新的經驗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它主要解決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改革的問題。
D. 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二、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此後,歷代中共領導人,都不斷在探索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相繼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進一步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雖然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著不同的歷史任務,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是它們的基本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E. 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答: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志和願望,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精神力量;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F. 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兩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在許多方面以其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思想體系。它有著堅實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其核心就是實事求是。它緊緊圍繞著中國革命和建設這個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關聯的重要的理論觀點,成為一個科學體系。這個體系中的理論觀點經過了中國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的檢驗,證明它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
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中,有著豐富的內容: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關於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關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於上述各個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鄧小平理論是其基礎性部分。所謂基礎性,就是說這一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和理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創造性的獨特貢獻,搭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架構,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性部分。所謂開創性,就是說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紀,著眼當代世界的新變化和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G.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含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緊密聯系中國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升華為理論,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國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
H.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1.怎樣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在中國進一步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概括地說,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使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
2.怎麼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這個過程中的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列主義、毛思的堅持和發展。
這些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都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毛思、鄧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間既是一脈相承又是與時俱進的,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前者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後者是在繼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I. 簡答: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緊密聯系中國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升華為理論,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國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J. 試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
全面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其中,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正確的回答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同盟軍、中國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問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4)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過程中,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科學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三個論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6)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成長、發展的三個階段性標志,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