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水文地質調查
完成1∶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7.6萬平方千米,累計完成32萬平方千米。完成1∶25萬地下水污染調查230萬平方千米,累計完成310萬平方千米。開展烏蒙山區等扶貧攻堅重點地區水文地質調查,施工170眼探采結合井,解決30萬群眾飲水困難。支援河南、湖北等省抗旱救災,及時提供2300多項水文地質調查成果。
Ⅱ 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具體是做什麼工作
(一) 研究擬定水文事業發展相關的政策,編制水文專業發展規劃,經批准後監督實施。
(二)負責從事水文勘測、水文預報、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的歸劃管理,統一管理水文資料的收集、匯總、審定、裁決;組織編制防洪影響評價報告。
(三) 組織實施水文行業技術規范和標准;負責境內水文水資源監測站網的布局與規劃、建設和調整工作。
(四) 承擔水文水資源監測、調查、分析計算與評價,編制水資源公報。
(五) 負責實時水文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分析,發布重要水情預警預報,參與防洪調度。
(六) 承擔水資源保護規劃的編制和水功能區的劃分,審核水域納污能力;發布水質公報。
(七) 負責防汛水情信息系統、水文資料庫、水資源監測評價管理服務系統的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
(八) 負責水文勘測站隊結合基地建設、水文測報現代化及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九) 協助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和保護水資源。參與編制區域水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參與實施取水許可、水資源費徵收制度和有關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
(十) 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中,負責對水量、水質的監測、分析和評價,水域排污總量的監控,水土流失監測、區域或工程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以及工程水文計算所需水文資料與成果的審定。
(十一) 依照有關行政法規承擔水文測報設施保護工作,負責有關水事糾紛、涉水案件裁決所需水 文資料的審定。
(十二) 承辦政府和其他部門的其它工作。
Ⅲ 什麼叫水文資料的完整性
水文資料整、匯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文資料管理,適應水利及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對水文服務的需求,提高水文現代化服務水平,促進水文資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保證水文資料整編、匯編和水文年鑒刊印工作有序進行,使水文資料具有完整性、可靠性、一致性、權威性,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水文資料是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數據資料,各級水文部門應加強管理,健全各項責任制度,嚴格執行行業技術規范和國家有關規定,保證水文資料質量。
第三條 水文資料應按流域進行年度匯編,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各地水文部門應參加所在流域的水文資料匯編工作。
第四條 水文資料實行中央、流域、省分級管理制度。各級水文部門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證水文資料整編、匯編和水文年鑒刊印等工作有序進行。
第五條 本辦法中所規定的水文資料是指列入整編范圍的水文資料。
第六條 水文資料的提供應採用先進技術手段,並逐步加以完善;提供與服務應執行《中華人民和共和國水文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 水文資料實行行業統一質量管理。為保證水文資料的准確性和權威性,未經流域或省水文部門進行質量審定的水文資料,不得參加水文年鑒匯編。
第二章 管理機構職責
第八條 水利部水文局的職責:
1、負責組織與協調全國水文資料整編、匯編和水文年鑒排版、刊印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
2、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和技術標准及規定。
3、組織對重要技術專題的研究和相關新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水文資料管理、應用服務的現代化。
4、檢查、指導流域水文資料匯編及水文年鑒排版、刊印工作。
5、組織全國水文資料質量審查、驗收和評定表彰工作。
第九條 流域機構水文局(處)(以下簡稱流域水文部門)的職責:
1、負責所轄流域內水文資料匯編、成果驗收和水文年鑒刊印工作的組織與實施。
2、協調解決有關整、匯編工作的技術問題,負責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資料使用中存在有爭議問題的裁決。
3、組織貫徹行業技術規范(標准)和相關規定,制定所轄流域內水文資料管理及技術要求細則。組織對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
4、檢查、指導所轄流域水文資料整編、審查工作並組織對水文資料的復審。
5、組織開展所轄流域內水文資料質量管理的評比與表彰工作
第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總站)(以下簡稱省水文部門)的職責:
1、負責本轄區水文資料的管理,參加流域水文資料的匯編、接受流域水文部門的委託,組織開展水文年鑒資料匯編等相關工作。
2、協調解決本轄區有關技術問題,對水文資料整編中存在的爭議問題的裁決。
3、組織貫徹行業技術規范(標准)及相關規定,制定本轄區水文資料管理及技術細則和組織對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
4、組織開展本轄區水文資料質量管理評比與表彰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管理經驗。
5、檢查、指導本轄區水文資料整編、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本轄區水文資料復審工作。
第三章 水文資料整編、審查
第十一條 整編階段的各項工作可在地、市水文管理單位或流域機構下屬水文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由測站(隊)完成。其主要工作內容和要求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247-1999)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初審階段由地、市水文部門組織完成。審查的內容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247-1999)等有關規定執行。流域和省水文部門應給予指導、檢查和督促。
第十三條 整編、初審階段應在次年的3月底前完成。。為了滿足有關水文水資源公報對水文資料的需求,水文資料審查單位應按水文水資源公報編制單位的實際需要及時提供所需資料。
第十四條 資料整編應採用統一的計算機整編軟體,以保證整編成果質量,提高資料整編的技術手段和和水文資料服務的時效性,推動水文資料整匯編與管理工作的現代化。
第十五條 復審階段
1、復審階段由流域或省水文部門組織完成。復審單位應根據本年度水、雨情特徵和水文測站測驗,制定本年度資料復審的工作計劃。復審的內容和方法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247-1999)有關規定執行。
2、復審單位須在次年5月底前完成流域匯編前的准備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參加流域匯編的整編成果(包括原始數據、整編成果和排版磁介質文件)並編寫匯編資料的綜合說明。
4、在資料復審階段,要重點審查相鄰測站的資料,提前交換相鄰測站的水文資料,及早發現、分析、處理問題,以利於資料的合理性檢查。復審中若有重要修改意見,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
第四章 水文資料的匯編、排版、刊印及存儲
第十六條 水文資料匯編、排版、刊印按流域機構所轄范圍開展,由流域水文部門組織,有關省水文部門參加。流域水文部門可根據本流域水文年鑒卷冊劃分情況,設立若干匯編區,匯編區具體匯編工作可委託相應卷冊資料較多的省水文部門負責,流域水文部門派人參加、檢查指導。
第十七條 水文年鑒的卷冊劃分
1、水文年鑒卷冊包括的流域水系劃分,以流域水系為主要依據,適當考慮匯刊和使用資料的方便。
2、各卷冊的范圍、冊號和冊名,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247-1999)附錄C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匯編時間與內容要求
1、,復審單位(省水文部門)應在次年5月底前將復查合格的整編成果(包括磁介質文件和列印成果)提交匯編單位。匯編單位(流域機構水文部門)應在8月底前組織完成匯編階段各項工作。
2、匯編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
(1)對復審後的水文資料進行綜合合理性檢查,對所有復審的整編成果進行表面統一復查。
(2)對於復查不合格的資料,由復審單位交原整編單位重新整編。
(3)編制各冊水文年鑒的編印說明。
(4)編制各冊水文年鑒的測站一覽表、測站分布圖和水文要素綜合圖、表。
(5)對整編成果進行統一排版生成電子文檔,並列印兩份紙介質,供流域和全國審查驗收。
第十九條 水文年鑒刊印的有關內容、技術要求,按水利部制定的有關技術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水文資料存儲
1、水文資料應妥善保存,科學管理。存儲工作應在復審、匯編和流域及全國審查驗收工作完成後進行。其存儲內容及磁介質要求應符合有關規定。
2、經整編合格的水文資料成果,應及時裝載入水文資料庫,便於查詢。
第二十一條 水利部水文局將對水文資料成果進行終審,並組織項目驗收。
第二十二條 水文年鑒資料整、匯編工作進度表。
工作內容 整編、審查 復審 匯編 流域驗收 全國終審 排版刊印
完成時間 次年3
月底前 次年5月底前 次年8月底前 次年9
月底前 次年10
月底前 次年十二月
第五章 水文資料質量評定與審查
第二十三條 各級水文部門應組織對水文資料成果的質量評定和審查驗收。並對成果質量優良的單位以及質量管理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第二十四條 水文年鑒整匯編工作實行責任制,在相應卷冊水文年鑒中應署明編制單位名稱和主要編制人員姓名。
第二十五條 質量評定的主要內容:
1、水文資料的質量以正式頒布的技術規范和規定為依據。要求項目完整、圖表齊全,考證清楚、定線合理,方法正確、資料可靠,說明完整、規格統一,列印清楚、數字無誤。
2、統計抽查資料的系統錯誤、特徵值錯誤及其它數字錯誤的錯誤率。
3、檢查提供成果列印資料和磁介質文件是否統一、及時。
4、參加匯編人員是否持證上崗。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水利部水文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流域和省級水文主管部門可依據本辦法,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補充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水利部文件頒布之日起執行。
Ⅳ 提高水文計算成果精度的基本途徑有哪些向各位請教了
參考答案 我總是這樣凝望那些日升月沉無家可歸的憂傷
Ⅳ 水文計算為什麼用「成果」表達,而不是結果、結論或者其他的詞語
成果:階段性的總結,結果、結論:定論,明顯,水文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是階段性的。
Ⅵ 水文設計成果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從哪個方面進行
坡向提取(SpatialAnalystTools/.1.單元柵格匯流面積提取(FlowAccumulation)5用ArcToolbox.DEM填窪(Fill)2;Slope.坡度;Surface/:SpatialAnalystToolsHydrology水文析模塊,Aspect)3.水流向確定(Flowdirection)4
/
Ⅶ 為什麼要對水文資料的代表性進行審查
資料系列的代表性,是指現有資 料系列的統計特性能否很好反映總體的統計特性, 應對資料系列的代表性作出評 價。 頻率計算成果的質量主要取決於資料的系列代表性, 要求系列能較好地反映水文資料多年變化的統計特性。
如洪水分析,調查歷史洪水、考證歷史文獻和洪水系列的插補延長是 提高系列代表性的重要手段。應注意參與頻率計算的歷史洪水必須是稀遇洪水。 當本站洪水系列較長時,系列代表性可通過長短系列均值對比、歷史和實測 洪水的時序分析,論證有無某個時期大洪水出現次數多、量級大,而另一時期大 洪水出現次數少、量級小的情況。當本站洪水系列較短,而鄰近站洪水系列較長 時,可與鄰近流域洪水長系列進行比較,也對判斷洪水系列的代表性有所幫助。
Ⅷ 水文計算得到的數據到底有什麼作用 請高手詳細解答 新手入門 最好舉例一個浙江內的大壩來分析下
山塘整治可以用《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L258-2000)。水文計算得到的數據當然是作為設計依據啊。徑流,洪水等成果給水能計算提供數據,確定工程規模。病險水庫加固的話,主要是復核徑流,計算洪水,看滿布滿足防洪要求。
Ⅸ 西南岩溶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成果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西南岩溶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重慶、湖北、廣東8個省(區、市),岩溶面積78萬平方千米。該岩溶地區存在嚴重乾旱缺水、水土流失與岩溶石漠化、地下水質惡化、岩溶塌陷和岩溶內澇等典型資源環境問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2009~2011年,西南地區連續發生的嚴重乾旱主要分布於岩溶地區,耕地受旱面積1億余畝,受災人口6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00多億元,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2003年起,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領導下,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組織西南8省(區、市)地調院等單位,聯合實施了「西南岩溶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計劃項目。至2011年底,完成了80個工作項目,包括1:5萬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44項、地下水開發利用與環境治理示範13項、地下水動態監測3項和綜合研究20項。面上工作覆蓋了西南8省(區、市),1:5萬水文地質綜合調查選擇了77個典型岩溶流域。
通過調查與探測,查明了不同岩溶環境類型區地下水分布結構、水循環機理、水質與污染現狀、生態環境狀況和開發利用與保護條件;通過監測與試驗,掌握了岩溶水系統形成演變規律與動態變化趨勢;通過科技攻關,進行水質、水量和開發利用潛力評價,制定了地下水開發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區劃;通過開發與治理示範,建立岩溶水資源有效開發利用與保護優化模式,為面上推廣積累了經驗。完成1:5萬水文地質調查面積20萬平方千米,水文地質鑽探52000米,綜合地球物理探測60000點,岩溶洞穴探測60千米。本項目調查成果為該區抗旱找水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快速確定了找水靶區和取水水源,使得勘探成井率達到了90%以上。
該項目主要取得了6方面成果:
第一,掌握了西南岩溶區水資源量及其開發利用潛力,為該區地下水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對西南岩溶地區地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論證,掌握了岩溶地下水可供有效開發利用的潛力。調查區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1762.82億立方米/年,岩溶水允許開采量615.7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潛力為517.38億立方米/年。區內有2863條地下河,己開發利用的地下河138條,佔4.82%,地下河的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第二,查清了岩溶石漠化的分布狀況及其發展趨勢,掌握了岩溶石漠化形成的主要機理,為正在開展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了依據。西南岩溶地區石漠化面積為11.35萬平方千米,占岩溶區面積的22.7%,年平均增長率為1.86%,岩溶石漠化呈不斷惡化的趨勢。
第三,查清了典型流域岩溶水文地質條件和環境地質問題。選擇不同類型岩溶區,以流域為單元,開展了1:5萬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掌握了岩溶乾旱、洪澇、地質災害狀況,制定了流域內岩溶水開發工程方案和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區劃。這一基礎性調查成果已被多個部門應用於調查區開發治理工作中。
第四,針對不同類型區開發條件,因地制宜,採取堵洞蓄水、暗河截流、大泉壅水、鑽井等多種方式,開展了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範,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益。攔截地下河形成地下調節水庫6座,鑽探成井200餘口,解決了100餘萬人飲用水、50萬余畝耕地的灌溉用水問題。在雲南瀘西盆地邊緣建成了皮家寨岩溶大泉束流調壓壅水開發示範工程(圖1),允許開采量6萬立方米/天。解決了25660人的飲水困難和36000畝耕地的灌溉用水問題。在貴州省實施了巨木地下河岩溶水開發示範工程,利用地下空間在地下河出口處築壩攔蓄地下水成庫(圖2和圖3),建成了庫容239.2萬立方米地下水庫1座、3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1座,解決了區內12000餘人和14000餘頭大牲畜的飲水、緩解了8000餘畝農田缺水灌溉。水稻平均增收150千克/畝、總增收水稻90.0萬千克/年、油菜增產8.82萬千克/年,實現經濟收入145萬元/年。在廣西黎塘鎮謝村橋美示範區,開發表層岩溶系統地下水(圖4),建設以蔬菜為主的高效農業基地,使蔬菜總產值達1300多萬元,增收20%~30%,蘿卜單產由過去的2000千克提高到現在的3500~5000千克,年產值達235萬元,增收125萬元,人均增收350元。
圖1 雲南岩溶大泉壅水示範
圖2 貴州攔蓄地下河示範
圖3 貴州蓄水構造機井開采示範
圖4 廣西表層岩溶泉開發示範
第五,初步建立了西南岩溶石山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信息系統,實現了地質調查成果的信息化。建立了具有輸入、編輯、查詢、空間分析、輸出等功能的西南岩溶石山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信息系統,為岩溶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和土地資源保護與管理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六,地調與科研相結合,開展了綜合性研究工作,實現了地質調查工作的科技創新。在岩溶水資源形成機理、岩溶水資源定量評價方法、岩溶石漠化形成機理與演變規律、表層岩溶帶及其對水資源的調蓄功能、岩溶水自動化監測技術、地下河水變化與土地利用關系、碳酸鹽岩岩性地層遙感填圖技術和岩溶地下水綜合探測技術和示蹤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Ⅹ 怎樣檢驗率定和復核山洪災害調查評價
山洪災害調查任務包括小流域基礎信息校核、水文基礎資料 收集、歷史洪水調查、社會經濟調查、涉水工程調查、非工 程措施建設情況普查、需治理山洪溝調查、危險區調查、沿 河村落詳查和重要城鎮集鎮調查、沿河村落斷面測量。
預警指標分析
1.預警時段確定 預警時段指雨量預警指標中採用的最典型的降雨歷時。 1 )最長時段確定:流域匯流時間是非常重要預警時段,也是預警 指標的最長時段。 2)典型時段確定:一般選取2-3個典型預警時段,南方濕潤地區的 最小預警時段可選為 1 小時,北方乾旱地區,由於暴雨強度大以及 超滲產流突出等特性,最小預警時段可選為0.5小時。 3 )綜合確定:充分參考前期基礎工作成果的流域單位線信息,結 合流域暴雨、下墊面特性以及歷史山洪情況,綜合分析防災對象所 處河段的河谷形態、洪水上漲速率、轉移時間及其影響人口等因素 後,確定各防災對象的各個典型預警時段,從最小預警時段直至流 域匯流時間。
2.土壤含水量計算 流域土壤含水量對流域產流有重要影響,是雨量預警的重要基礎信 息,主要用於凈雨分析計算時考慮,並進而用於分析臨界雨量閾值 。推薦採用流域最大蓄水量估演算法。
3.計算臨界雨量 在確定成災水位、預警時段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基礎上,考慮流域土 壤較干、一般以及較濕等情況,選用經驗估計、降雨分析以及模型 分析等方法,計算沿河村落、集鎮、城鎮等防災對象的臨界雨量。
4.綜合確定預警指標 考慮防治對象所處河段河谷形態、洪水上漲速率、預警響應時間和 站點位臵等因素,在臨界雨量的基礎上綜合確定準備轉移和立即轉 移的預警指標;並利用該預警指標進行暴雨洪水復核校正,以避免 與成災水位及相應的暴雨洪水頻率差異過大。
5.合理性分析 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預警指標的合理性分析: (1)與當地山洪災害事件實際資料對比分析; (2)將各種方法的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與流域大小、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植被覆蓋、土壤類型、行 洪能力等因素相近或相同的沿河村落的預警指標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