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果演員個人資料
在第二季,張偉給子喬看大力什麼樣,照片下有號碼
『貳』 基礎參數和成果資料
區域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第四系岩性和厚度、淺層地溫能資源條件分區、潛水位、岩土體溫度、變溫層厚度等數據(成果)是由北京地區多年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成果資料整理、分析而來的。這些數據是計算淺層地溫能資源量必不可少的。這些資料是北京地區多年多輪次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果,其勘探精度均在1∶5萬以上,個別地區達到了1∶1萬的水平,在北京城市區域地質調查、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勘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近些年這些勘探成果用於大量的地源熱泵工程項目,使這些項目得以迅速發展。根據大量的精度較高的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可以比較准確地對北京地區地源熱泵適宜性進行分區,合理規劃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通過這些資料(成果)也能較為准確地評價計算北京地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儲量。
『叄』 成果簡介是什麼意思
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的簡介。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版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權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3)成果的資料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肆』 成果地質資料
功能描述:用於對匯交到本省地質資料館的項目、探礦權、采礦權的成果地質資料發放驗收合格確認。
操作描述:登錄系統後,見到: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3)選擇項目、探礦權、采礦權,雙擊一行記錄,可以查看該記錄的基本信息、成果資料匯交信息及轉送信息。用戶可根據實際驗收情況,選擇對該資料發放合格單、補充修改通知、退回通知。系統自動創建合格單、補充修改通知書、退回通知書。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4)用戶可以根據成果地質資料的驗收情況(合格、補充修改、退回),點擊【發放合格單】或【補充修改通知】或【退回通知】。
(5)文本的內容處於可編輯狀態,用戶編輯好後,點擊【列印】,列印相應的文件後,點擊【確定】進行發送。
『伍』 最終成果資料
1)構造岩漿圖及說明書。
2)省級1:50萬大地構造相專題工作底圖(侵入岩)及說明書。
『陸』 關於科技新成果的資料
納米二氧化硅
納米二氧化硅微粉技術在我國是一項剛剛起步的新興技術。由於其表面積大,吸附力強,表面能大,因此該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眾多學科及領域內獨具特性,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發達國家對超細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躍,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優越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和觸變性,在橡膠、塗料、醫葯、造紙、日化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為其相關工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礎和技術保證,享有「工業味精」、「材料科學的原點」之美譽。自問世以來,已成為當今世界材料學中最能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
『柒』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捌』 誰有科技成果的資料
我國:
1、我國研製成功曙光—2000Ⅱ超級伺服器。每秒可進行1100億次運算,達到90年代末期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是國家863計劃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重大成果。(人民日報1月29日)
2、我國自發光材料研發走在世界前列。其發光強度和持續時間比硫化物高30倍以上。(2月23日)
3、6月28日發射成功並正確進入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航天清華一號」微小衛星運行狀況良好。它填補了我國微小衛星研製和我國赴境外發射航天器產品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微小衛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7月8日)
4,株洲誕生時速305公里電力機車。其動力車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的高集成化模塊結構等十項國際先進水平的設計理念。(9月4日)
5,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10月31日凌晨0時02分在西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6,我首台類人型機器人亮相。有人類外觀特徵,可模擬人類行走與基本操作。
世界:
1、MG132/320W採煤機
2、高溫預制直埋保溫管
3、MIMN通風機運行監測管理系統
4、雞西市城區基礎設施調查與對策
5、干脫細目大豆顆粒粉
6、超選擇子宮動脈栓治療子宮肌瘤
7、數字減影選擇性全腦血栓造影臨床應用
8、復方腐植酸鈉葯膜治療子宮糜爛外陰潰瘍臨床研究
9、空氣發動機
你聽說過用空氣來推動汽車嗎?這可是一件新鮮的事,在國際汽車界的汽車族譜里是找不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一種另類汽車,但事情總是在變化的,近十年來,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美國、墨西哥、南非一些非汽車界的工程師,熱心於研製空氣汽車,並已經取得近乎實用性試驗階段,達到令人感嘆的進步!
據說,空氣汽車最高時速已達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為6秒,行車距離230公里或12小時,在加氣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鍾,售價大約在6-7萬港幣。現在,MDI已設立設計工作室,利用電腦,改進外觀設計,適應時尚需求。
空氣發動機是空氣汽車的關鍵部件,從外觀上看近似一種直列的小型內燃機,它有曲軸、活塞、閥門、進氣管,排氣管、定時皮帶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