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希季的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船舶汽輪機原理與熱計算》,王希季、鍾芳源
《航天器進入與返回技術》,王希季
《太空·地球·人類》(「空間資源的開發部分),王希季
《工程設計學》王希季,包妙琴
《空間技術》,王希季、李大耀
《衛星設計學》,王希季、李大耀
重點論文
《論空間資源》,王希季
《空間微重力資源》,王希季
《從空間資源開發展望空間技術發展》,王希季
《世界新技術革命和我國對策》,王希季
《發展空間太陽能電站引發新技術產業革命》,王希季、閔桂榮
《中國返回式衛星的搭載任務──空間材料科學試驗》,王希季、林華寶、蘇連鳳
Ⅱ 王希季的人物成就
王希季是中國空間事業開創人之一,衛星總設計師、空間返回技術學科的帶頭人。1960年2月,在上海機電設計院工作期間,王希季負責研製發展控空火箭技術設計工人亂功地為中國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控空火箭,毛澤東主席給予很高的評價。 以後上海機電設計院(後為七機部八院、航天部五院508所)先後在10年的時間里研製成功了包括氣象、控測、生物試驗、核爆取樣和技術試驗等幾個類型的15個型號的控空火箭,其中王希季就負責了12個型號,成為中國控空火箭技術學科的帶頭人。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負責的項目有兩項獲獎。
王希季提出了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型號--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完成了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於1970年4月首次發射就獲成功,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空間國家。 八院奉命轉為發展衛星工作後,王希季又負責提出中國第一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技術方案,並於1975年首射取得成功,使中國返回式衛星技術進入世界前列,成為迄今世界上掌握此項技術的僅有的三個國家之一。
1980年後,王希季先後負責研製和發射成功了6顆衛星,並負責提出了第二和第三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技術方案和負責完成了這兩個型號的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中國的返回衛星技術屬世界先進水平,王希季起著關鍵和主要作用。
1985年,「尖兵一號」返回型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王希季為第一獲獎人;1990年攝影定位衛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入特等獎,他為第四獲獎人。 1987年,為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作為型號總設計師的王希季,首次承擔了中國在返回式衛星上搭載國內外多項科學試驗的任務,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圓滿完成了主任務和搭載空間科學試驗任務,使中國的空間科學從探測階段登上了試驗階段的新台階。
Ⅲ 《航天元勛王希季》讀書報告1500字
OK,沒有問題 容易的很
Ⅳ 獲得「兩彈一星」的有哪幾位科學家
獲得「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23位,他們分別是:
1、仍在世的元勛有5人,分別是:程開甲、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於敏。
2、在世前授勛的元勛有11人,分別是: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陳能寬、任新民。
3、去世後授勛的元勛有7人,分別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4)王希季的成果擴展閱讀:
1、23位「兩彈一星」元勛全部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其中7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比例最高,充分說明清華大學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勛最多。
2、23位元勛中只有於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從21位元勛的留學國來看,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其中去美國者最多,達11人,居半數以上。
3、「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兩彈」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後來合稱核彈,另一彈指早期研發的導彈。後來「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4、"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Ⅳ 中國科學技術新成就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Ⅵ 兩彈元勛有誰
中國兩彈元勛一共有23人:分別是:
1.錢三強(1913-1992)2.錢驥 (1917-1983)3.姚桐斌 (1922-1968)4.趙九章 (1907-1968)
5.鄧稼先 (1924-1986)6.王淦昌 (1907-1998)7.彭桓武 (1915-2007 )8.程開甲 (1918- )
9.黃緯祿 (1916- )10.屠守鍔 (1917- )11錢學森 (1911-2009 )12.周光召 (1929- )
13.楊嘉墀 (1919-2006 )14.陳能寬 (1923- )15.陳芳允 (1916-2000 )16.吳自良 (1917- 2008)
17.任新民 (1915- )18.孫家棟 (1929- )19.朱光亞(1924-2011 )20.王希季 (1921- )
21.王大珩 (1915-2011 )22.於敏 (1926- )23.郭永懷 (1909-1968)
拓展資料:
兩彈元勛,指為原子彈、氫彈的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主要人物有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等人。
鄧稼先,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Ⅶ 兩彈元勛誰
一般指鄧稼先,實際上有很多人。
中國兩彈元勛一共有23人:分別是:
1.錢三強(1913-1992)2.錢驥 (1917-1983)3.姚桐斌 (1922-1968)4.趙九章 (1907-1968)
5.鄧稼先 (1924-1986)6.王淦昌 (1907-1998)7.彭桓武 (1915-2007 )8.程開甲 (1918- )
9.黃緯祿 (1916- )10.屠守鍔 (1917- )11錢學森 (1911-2009 )12.周光召 (1929- )
13.楊嘉墀 (1919-2006 )14.陳能寬 (1923- )15.陳芳允 (1916-2000 )16.吳自良 (1917- 2008)
17.任新民 (1915- )18.孫家棟 (1929- )19.朱光亞(1924-2011 )20.王希季 (1921- )
21.王大珩 (1915-2011 )22.於敏 (1926- )23.郭永懷 (1909-1968)
Ⅷ 建國以來,中國最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誰
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三位歸國物理學家)
竺可楨(氣象學家)
李四光(地質學家)
鄧稼先(兩彈元勛)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王選(當代畢升)
周光召(物理學家)
趙忠堯(物理學家)
「兩彈一星」元勛情況:[1]
授勛時過世(7人)
: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此後過世(7人)
: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錢學森、朱光亞、王大珩。
目前仍健在(9人):程開甲、黃緯祿、屠守鍔、王希季、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周光召、於敏。
Ⅸ 王希季小故事(生活篇)
生活中,不光我們有生命,動物、植物也有生命。生命是頑強的,生命也是寶貴的,所以我們應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