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以上科學研究成果為1953

以上科學研究成果為1953

發布時間:2021-08-11 16:33:33

Ⅰ 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對科研成果的來管理,包括總結源、鑒定、應用、推廣和成果獎勵等
(1)科研資料的整理和總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
(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
(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Ⅱ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分為三大類型: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2)以上科學研究成果為1953擴展閱讀: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在新的時期,為了明確認識,把「科技成果」分解為「科學成果」和「技術成果」兩部分,並把「軟科學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圍之外。

Ⅲ 重慶大學法學院有哪些科學研究成果

科學研究
學院科研平台強大,科研實力雄厚、研究成果豐碩。 建有國家「985」工版程研究基地1個、權「西部環境資源保護法制研究中心」「重慶市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省部級科研基地2個,校級科研基地(中心)4個,院級科研平台(中心)13個。牽頭成立「重慶大學國家網路空間安全與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調研成果《中國大數據交易合規性調查報告》獲評「2017CTTI來源智庫精品成果」。
承擔國家級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含馬工程)項目5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80餘項,橫向課題21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CSSCI以上論文1000餘篇,包括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150餘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錢端升法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0餘項。

Ⅳ 判定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價值有哪些標准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

Ⅳ 女科學家張俐娜科學研究成果有哪幾項

你可以拿他的張麗娜,她的科技研究成果還是有識相的,我覺得他的美香還都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大家非常喜歡接受吧。

Ⅵ 本傑明·富蘭克林在科學研究上有什麼成果

從1746——1754年的幾年時間,富蘭克林廣泛地從事科學研究。他研究的成果,為自然科學特別是電學作出了很大貢獻,在人類科學文化的寶藏中增加了豐富的內容。

17世紀電學還很落後,電學實驗還只限於毛皮摩擦火漆棒、電能發生火花、人受電花後感到震動等幾種。

富蘭克林深深懂得,只有經過縝密的實驗,才能為認識自然提供可靠的根據。於是他開始了研究靜電的實驗工作。

Ⅶ 怎樣才能獲得優秀的科學研究成果

該課題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於2009年9月通過鑒定,獲得優秀等級。課題共分為兩篇:理論篇和應用篇,總計65萬字。主要從理論和應用的雙重角度對統計指數的發展作了詳細的分析,並對統計指數在多個經濟社會生活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實證分析。
該課題的創新點主要是:(1)完整地研究和分析了西方國家統計指數理論的發展、各種編制方法以及應用領域,研究各種方法的特點、適用場合和運用條件,同時還系統地研究了我國指數理論和應用的歷史和發展狀況,全面闡述了各種統計指數的編制和應用。目前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尚不多見,這對於促進我國統計指數理論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2)分別對統計指數編制中的代表規格品、指數同度量因素的選擇、指數編制權重、基期和計算公式的選擇等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了重點論述。這對於在社會經濟各個領域中統計指數的編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3)在對我國傳統的指數體系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指出傳統指數因素分析法存在的不足之處,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採用增量因素分析法、因素分配分析法、積分因素分析法等加以改進,這對我國統計指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4)考慮到建材質量指數編制的特殊性,國內外少有切實可行的方案借鑒,該課題創造性地探索出一套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的方法,用以構建上海市建設工程材料質量評估指數體系,設計出建材質量評價指數的編制流程,採用客觀賦權方法和主觀賦權方法相結合的權重設定方法,首次對指數進行質量等級分級設置及區間對應,從而使指數能夠明確直觀地反映建設工程的質量狀況。(5)在對物價指數分析中,提出特徵價格指數三種編制研究方法,通過特徵價格函數直接編制的方法、引入時間虛擬變數的方法和特徵質量調整的方法,是對編制價格指數時剔除質量變化影響方法的充實和完善。

Ⅷ 20世紀取得的偉大科學成果有哪些

1、光量子論的建立和發展

光量子論,光子的靜止質量都不會超過10的負54次方千克,這一結果是之前已知的光子質量上限的1/20。1923年康普頓成功地用光量子概念解釋了X光被物質散射時波長變化的康普頓效應,從而光量子概念被廣泛接受和應用,1926年正式命名為光子。

量子電動力學確立後,確認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帶電粒子通過發射或吸收光子而相互作用,正反帶電粒子對可湮沒轉化為光子,它們也可以在電磁場中產生。

2、對撞機

歐洲核子中心於1981年將一台能量為 400GeV的質子同步加速器改建成質子-反質子對撞機,並於1983年取得了極其重要的實驗成果,發現了粒子。

與同步加速器極為相似,對撞機呈環形,沿環安放著磁鐵系統、高頻系統、真空系統以及探測和校正系統等。此外,它沿圓環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供對撞用的特殊長直線節,探測儀器就被安置在長直線節內的對撞點附近的空間中。

3、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

狹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一文中提出的區別於牛頓時空觀的新的平直時空理論。狹義相對論不僅包括如時間膨脹等一系列推論,而且還包括麥克斯韋-赫茲方程變換等。狹義相對論需要使用引入張量的數學工具。

狹義相對論是對牛頓時空理論的拓展,理解狹義相對論就必須理解四維時空。其數學形式為閔可夫斯基幾何空間。現在對於物理理論新的分類標准,是以其理論是否是決定論來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的物理學,非量子理論都可以叫經典或古典理論。在此意義上,狹義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理論。

4、激光技術

激光是20世紀60年代的新光源。由於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等特點而得到廣泛應用。激光加工是激光應用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之一,現在已開發出20多種激光加工技術。

激光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亮度高等特點。現已發現的激光工作物質有幾千種,波長范圍從軟X射線到遠紅外。 激光技術的核心是激光器,激光器的種類很多,可按工作物質、激勵方式、運轉方式、工作波長等不同方法分類。

5、飛機試飛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 在美國北卡萊納州試飛成功。

萊特兄弟繼續對飛機進行改進,於1904年和1905年分別造出了「飛行者2號」和「飛行者3號」,1905年10月5日韋伯駕駛的飛行者3號持續飛行了38分鍾,航程達39公里。也就是說,「飛行者3號」實際上已經具有了實用效能。

萊特兄弟確信一個飛行器的時代已經來臨。之後的幾年,他們一面改進飛機性能,一面在世界各國做飛行表演,向人們顯示人類飛行之夢已經成真。

Ⅸ 中國有哪些科學技術領域取得偉大成就

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Ⅹ DNA分子______結構的揭示是20世紀生物科學研究取得的最偉大的成果,為此後______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1~1953年間,沃森和英國生物學家克里克合作,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學說.這個學說不但闡明了DNA的基本結構,並且為一個DNA分子如何復製成兩個結構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樣傳遞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說明.它被認為是生物科學中具有革命性的發現,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標志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到分子生物學時代.因此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揭示是20世紀生物科學研究取得的最偉大的成果,為此後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故答案為:雙螺旋;分子生物學.

閱讀全文

與以上科學研究成果為1953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