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示範市成果

示範市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1 09:56:09

㈠ 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的學校成果

辛勤耕耘結碩果。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三防教育」先進集體,廣州市衛生模範單位,廣州市畢業班體育會考成績優秀單位,廣州市「法律與你息息相關」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廣州市中小學「陶藝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廣州市「科技夏令營活動」先進單位,廣州市首批「依法治校示範校」,廣州市「防震減災示範校」,廣州市「學校民主管理三星單位」。

㈡ 省級成果匯總

根據農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方法,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的規定,農用地分等先進行等別劃分和確認,然後進行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農用地分等技術報告》、《標准樣地設置報告》;二是圖件部分,包括各級農用地經濟等別圖、利用等別圖、自然質量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三是數據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指數計算數據、面積統計數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等。

(一)鄉(鎮)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根據計算得出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分等單元的等別指數,按照已確定的分等間距分值及黑龍江省農用地等別劃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農用地等別間距指數,將屬於同一間距值的分等單元歸為一類,再對照有關農用地等別指數所對應的農用地等別,最終確定該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並將其匯總。

按照上述方法,根據各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指數,逐一確定每個分等單元的等別,然後將同一等別內的單元合並,形成農用地分等成果圖。

(二)縣(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礎上,將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區內的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如下。

1. 縣(市)級農用地等別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確定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農用地的等別,即在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將農用地劃分成幾個等別。

2.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按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匯總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農用地分類的面積應和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中涉及的農用地分等的地類面積一致。如農用地分類中地類為耕地,則通過農用地分等所劃分的各等別的耕地面積總數應和全縣耕地面積總數一致。

3.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圖包括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

(三)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基礎上,形成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成果,其中,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可以作為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的中間成果。

1. 省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經過省級成果匯總,黑龍江省農用地經濟等別劃分為 2 10 等共 9 個等別。

2.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主要是根據全省各縣(市)及各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分等的面積,逐級統計匯總情況。在統計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時,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數據,以便使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和全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有關數據一致。

3. 省級農用地分等圖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的基礎上編繪全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和經濟等別圖,其中,農用地經濟等別圖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的主要圖件。

(四)農用地分等成果資料庫

1. 建立電子表格資料庫

為了使農用地分等的各項數據得以完善保存和應用,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統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電子表格資料庫,內容包括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分等基本參數、「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分等的基本參數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樣點產量-投入調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計算結果表、分等面積統計表、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等。並將以上各種數據統一存入軟盤,以便保存和應用查找。黑龍江省在農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電子表格資料庫,表格統一採用 Excel 格式。

1)資料庫的內容

(1)農用地分等基本參數表,包括國家下達的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省統一計算的產量比系數、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等。

(2)農用地分等指標區因素體系及權重值表。

(3)各指標區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

(4)省級農用地分等結果和省、市、縣三級農用地分等面積匯總表。

(5)農用地分等結果地類面積匯總表。

(6)省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2)表格格式要求

為了建立統一的農用地分等資料庫,便於查找和應用,全省按統一的格式填寫表格,輸入計算機進行保存。

(1)匯總單元編號採用「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單元流水編號(4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代碼》(GB/T 2260-2002)執行。

(2)面積。農用地分等面積一律以公頃為單位,小數點後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電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採用 DBF 格式。

2. 省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1)資料庫內容

資料庫內容必須與表格數據一致。資料庫成果包括圖形資料庫、表格資料庫和數據軟體系統,對通用軟體和國家要求格式的資料庫,僅要求提供數據內容。對於圖形資料庫,其內容應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圖件的數據;對於表格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應與圖形數據相關聯;對於不需要圖形對應的表格,可以僅提交電子表格。

(1)分等單元電子圖的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指標區名稱、面積屬性等。

(2)自然質量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各單元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

(3)利用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利用等單元編號、實際產量調查、二級區最高產量、土地利用系數和利用等指數等。

(4)經濟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投入、產量、土地經濟系數和經濟等指數等。

(5)農用地標准樣地分布圖與樣地屬性表相對應。

(6)綜合數據應包括單元圖形庫和與單元相連接的綜合數據表。

2)資料庫要求

(1)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注記、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應分別保存。

(2)要求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相關聯,滿足圖屬互查的要求。

(3)成果圖件的電子圖顏色、注記、圖例、圖廓等必須設置完整。

(4)應建立電子文本文件,對電子圖作出必要的說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顏色不同,可根據有關參考色標進行調整。

3)數據格式

基礎資料庫的點、線、面及注記層編碼的規則,對照《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執行。

㈢ 何謂成果示範

成果示範:把成就拿出來,供他人學習

  1. 示範:做出榜樣或典範,供人們學習
    起示範作用;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知道;

2. 「成果」指的是:成全,成立,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

成果,讀音:【chéng guǒ】

造句:

㈣ 簡述成果示範的基本要求

1.示範技術要成熟可靠 2.示範目標要同當地政府和農民的社會生產目標一致 3.成果示範要考慮配套服務條件 4.成果示範的布局要合理
5.要精心選擇示範點和示範戶 6.當前利益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㈤ 怎麼在三北地區推廣和利用示範區的建設成果

一、提高思想認識,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區,是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重要載體,是逐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及展示和推廣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發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重大舉措,對示範和引領現代農業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採取有效措施,以示範區建設為突破口,創造經驗,積極探索,進一步促進省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明確指導思想,認真落實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目標任務(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技進步和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質量安全和生態環保為重點,著眼全省現有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區位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選擇一批示範帶動效應顯著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提升省農業現代化水平。
(二)目標任務。
按照「分步實施、梯次推進」的原則,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覆蓋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層次的較為完善的現代農業示範體系。
爭通過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使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村生態環保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農民增收步伐持續加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發展。
三、突出工作重點,准確把握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正確方向(一)進一步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首要任務,統籌協調好主要農產品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大規模建設高產穩產標准糧田,大范圍推進大宗農產品高產創建、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
突出糧食、棉花、油料、畜牧、水產、果菜等優勢農產品生產,認真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嚴格保護耕地,穩定種植面積,大力提高農產品和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附加值,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產業安全。
(二)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認真落實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總體要求,著力推動結構調整向高層次發展,大幅度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積極推行標准化生產。
高度重視品牌培育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積極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馳名商標和名牌農產品,打造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擴大品牌農產品生產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發揮好品牌對農業效益的提升和拉動作用。
大力發展節約型和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和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的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圍繞農產品資源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提高農業附加值。
(三)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按照「提升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拓展新興產業」的思路,加快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農業產業體系框架。
根據資源優勢,不斷調整優化示範區產業布局,促進優勢產品、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和有效集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化生產區和經濟隆起帶。
進一步做大做強糧、棉、油、菜、果等省傳統優勢產業,不斷提升優勢產業的發展質量、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
因地制宜地發展茶葉、中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進一步突出特色,提升規模、檔次和效益。
積極拓展農業的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新型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努力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四)進一步提升科技裝備水平。
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
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項目合作,使示範區成為產學研、農科教結合的示範基地,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基地,成為高科技農業人才創業的孵化基地。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盡快實現產業技術體系覆蓋全部主要農產品的目標。
切實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業企業在技術開發、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配備和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良種統供、肥料統配統施以及機械化耕種收獲,大力提升農業科技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示範區的技術集成、設施裝備先進、組織管理高效的優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培訓等方式,對示範區內的農民和服務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多層次、經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識培訓,努力把示範區建設成為培育新型農民的基地,盡快形成一支具有專業技能、懂經營、會管理的職業農民隊伍和適應示範區管理服務要求的人才隊伍。
(五)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盡快形成功能齊全、長效管護的農村水利工程體系。
加快研究和推廣適合當地特點的各種節水灌溉措施、節約用水技術和耐旱節水品種,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始終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要求,加快推進「旱能澆、澇能排」高標准農田建設進度,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提高耕地質量。
積極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不斷提升農機檔次、豐富農機種類、提高配套水平,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加快提升農機化水平,發揮好農業機械化在推動農業現代化中的支撐作用。
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融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農業。
加大農業信息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加快感測、通訊、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步伐,大力發展智能農業、精準農業。

㈥ 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有哪些

2013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商洛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實施方案,商洛正式成為陝西唯一、全國首批40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地區之一。在這份創建地區名單中,商洛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整體推進循環經濟的地級市之一。
國家為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創建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打造城市發展的升級版,充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創建市縣要率先構建起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各主要品種廢舊商品回收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市建築、交通和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綠色化,生產系統與社會生活系統的循環化程度明顯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形成濃厚的綠色循環文化氛圍,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循環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徵,以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的國家級示範區域。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0年12月31日介紹,國務院已於12月24日正式批復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提出把甘肅省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截至2013年6月,國務院只批准甘肅省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

㈦ 勘查示範成果總結

雲南紅層地下水勘查示範採用多種勘查方法組合,對典型示範區進行勘查研究,共完成1∶5萬遙感解譯1900km2,1∶10萬遙感解譯4482km2,1∶5萬水文地質調查2042km2,1∶1萬專門水文地質調查61km2;採用音頻大地電場法、EH-4電導率成像系統、高密度電法完成物探剖面測量1853m、物探點344個;布置實施探采結合井270口,完成鑽探總進尺9932.80m,抽水試驗181 層/次,採集、測試水樣82件;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點18個。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更新了紅層地下水資源的價值觀。

按照一般水文地質調查評價的標准,紅層含水層往往富水性很弱,通常認為這些含水岩組中的地下水不具有開采利用價值。而這些含水岩組分布區往往又是嚴重缺水的地區,長期的忽視使這些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未得到及時有效的開發利用。通過紅層地下水勘查示範,使紅層地下水資源的價值得到了重新認識。根據農村生活需水量小和紅層含水層富水性普遍弱但分布廣泛的特點,採用經濟適用的鑽探工程、抽水設備和供水方式,以解決紅層缺水地區農村生活用水為主要目標,兼顧發展庭院經濟用水需求,紅層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廣大紅層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深化了對紅層地下水富集規律的認識。

示範區岩性組合復雜,往往出現不同類型的含水層在空間展布上相互疊置、交錯分布的情況。但在總體上,地下水的富集仍主要受水文地質因素所制約,即岩性是地下水賦存、富集的基礎,構造是地下水賦存、富集的控制因素,地貌是地下水形成和運動的必要條件。構造和地形上的雙重盆地是最有利的富水塊段形成區;厚度大、分布連續的砂岩是紅層區主要的層間裂隙含水層,可形成規模較大的富水塊段;可溶蝕成分含量高,易形成溶孔、溶隙的鈣質泥岩、鈣質粉砂岩和泥灰岩、泥質白雲岩等地層,有利於地下水的富集,是紅層重要的含水岩組;緩傾角地層區,在同等深度內鑽孔揭露的含水層數較多,鑽井涌水量較大,成為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有利地段;丘陵、谷地區的低矮嶺脊不具地下分水嶺功能,地下水可從較高谷地順岩層補給鄰近的低谷,使丘陵區成為紅層地下水的富集區;紅層區褶皺發育,背斜軸部張裂隙發育、地下水易在背斜轉折端富集,特別是背斜谷地區往往可獲得較大鑽井涌水量。

(3)基本掌握了紅層地下水的開采潛力及開發技術條件。

1)盆地、丘陵寬谷區往往是地下水的富集地帶,也是村落密集、缺水問題嚴重的區域,兩者具有較好的對應性,可利用盆地、丘陵寬谷區相對較為富水、地下鹹淡水界面埋藏深、垂向上可開發利用的空間較大的有利條件,通過適宜的勘查開發方式解決農村缺水困難。

2)雲南紅層區泥質岩分布廣泛,往往也是缺水村莊分布集中的地區,但泥質岩中砂岩夾層分布普遍,裂隙發育,賦存一定量的地下水,與缺水村莊具有較好的對應性,因而泥質岩中的砂岩層間裂隙水對於解決農村飲用水困難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潛力。

3)雲南紅層風化層分布零散,厚度變化大,風化裂隙多被泥鈣質充填,賦存的風化裂隙水有限,單井出水量普遍較小,且枯、雨季水位變幅大,枯季多出現吊泵現象,故僅僅依靠淺井開采風化裂隙水解決農戶用水效果較差。

4)目前探采井比較密集的區域,最大開采水量約為補給資源量的40%,且小於允許開采量;探采井稀疏的區域,可將井孔涌水量作為允許開采量,能滿足農村供水的資源需要,探采井和觀測井水位動態穩定。開采紅層地下水解決農村生活用水困難在資源上是有保證的。

5)淺丘平壩、河谷低階地、谷地底部的淺埋藏鬆散層孔隙水、風化裂隙水適宜採用淺井開采;緩丘平壩、河谷階地、丘陵台地埋深40~60m的層間裂隙水、溶蝕裂隙孔隙水適宜採用中深井開采;低山丘陵區埋深60~90m的層間裂隙水、溶蝕裂隙孔隙水適宜採用深井開采。

(4)初步評價了紅層地下水的防污性能。

勘查示範區多為河谷、盆地和丘陵區,地表沖洪積粘土和殘坡積層分布較廣,基岩中泥質岩較多,紅層地下水的天然防污性能總體較好。其中,覆蓋和埋藏型層間裂隙水和溶蝕裂隙孔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較好,裸露型風化裂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較差。

(5)加深了對鹹水分布特徵的認識。

根據岩石化學成分、岩性組合和地下水水質的差異,通過剖面對比和實測,在地層含鹽層較多的大姚示範區進一步細劃出含鹽岩性段,縮小了鹹水分布的范圍,再通過探采井驗證,基本掌握了鹹水分布規律,在含鹽地層中尋找淡水取得初步成效。在大姚縣夏家壩團山含鹽地層區實施探采井24口,成井23口,其中可飲用水井9口,占成井數的39.1%。獲得總涌水量1074.6m3/d,其中可飲用水量483.5m3/d,占總涌水量的45.0%。

(6)形成了有效的紅層地下水勘查方法體系。

通過示範實踐證明,所採用的勘查方法簡易適用,取得的成果精度能夠滿足紅層地下水資源評價、掌握開發技術條件和防污性能,布置開采井、設計和施工的要求。以勘查示範成果為依據,布置實施的開發示範井成井率達97.4%,單井出水量5.0~243.4m3/d,獲得總水量7536.9m3/d,解決了示範區13201人的飲用水困難。

(7)總結了紅層地下水勘查的工作要點。

1)雲南紅層區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水分布不均,缺水村莊往往處在地表缺水、地下水貧乏的地區,且為農戶提供生活用水的供水井不能離村莊太遠,可供找水布井的范圍有限。因此,紅層地下水勘查首先應明確目標,由面到點,在調查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重點是查明構造的形態、含水層的空間展布、厚度、邊界條件、有利於補給匯流的地貌特徵等,圈定富水塊段,研究富水塊段地下水的富集特點和規律,緊密結合需水量大小確定適宜的開采目的層和井位。

2)鑽探是供水水文地質勘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耗資最大的勘查手段,應充分發揮物探快速、經濟的優點,在地質和物探成果基礎上合理布孔,以減少鑽探工作量,經濟合理地完成勘查工作;鑽孔深度以揭露含水層、滿足開采量要求為原則,避免因限制孔深而導致達不到目的的情況發生。

3)地下水動態與均衡研究工作是一項追索歷史和預測未來的工作,觀測效果的好壞對地下水資源評價的影響較大。對農村分散供水勘查來說,地下水動態觀測一是要合理布點,除利用開采孔外,在重要區段還應設適量的專門監測孔,並盡可能採用自動監測裝置進行監測;二是要責任到人,並定期督促檢查,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雲南紅層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示範,為紅層地下水勘查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和經驗,勘查總體方案布置合理、成效顯著,可在紅層地下水勘查與開發中推廣。鑒於紅層水文地質條件的差異性和勘查示範點的局限性,在推廣利用時尚應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和完善。

㈧ 統計有示範性的管理創新和成果怎麼填

表格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hnwT49sn5NsrKQxdU-mGPKqJfB6NSYsWwrNKq

㈨ 示範工程執行單位應提交哪些應用成果

1、要想了解什麼是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就必須了解什麼是建築業的新技術。內
2、建築業的新技容術包括十項,建築業十項新技術的內容:

1)、地基基礎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含16個子技術)
2)、混凝土技術;(含8個子技術)
3)、鋼筋及預應力技術;(含8個子技術)
4)、模板及腳手架技術;(含16個子技術)
5)、鋼結構技術;(含9個子技術)
6)、機電安裝工程技術;(含11個子技術)
7)、綠色施工技術;(含14個子技術)
8)、防水技術;(含7個子技術)
9)、抗震、加固與改造技術;(含11個子技術)
10)、信息化應用技術;(含8個子技術)
3、所含的子技術就不一 一列舉了,建議樓主自己查看相關資料。
4、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是指推廣應用6項(含)以上《建築業10項新技術(2010)》中的建築新技術的工程。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會同建築節能與科技司負責示範工程的立項審批、實施與監督,以及應用成果評審工作。示範工程管理的具體工作委託中國建築業協會承辦。
5、碼字確實也不容易,如果對樓主有幫助,請記得,請記得、請記得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㈩ 示範校建設教學改革成果包括哪些

請參考:
作為鄭州市市直學校唯一的一所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建設項目自2011年11月批復至今,各項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取得初步成效。該校緊緊圍繞國家示範校建設,始終把建設重心放在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服務於中原經濟區與鄭州都市區建設,著力打造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四個重點支持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多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防教育兩個特色項目,以此帶動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與內涵發展,提高學校辦學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圍繞國家示範校建設工作,國防科技學校專門成立示範校建設辦公室,由主管校長統一協調各職能部門和系部,積極開展各項建設工作;同時為更好落實此項工作,按照示範校項目建設任務書要求,每月由郭慧州校長主持召開示範校建設推進會,會上由各職能部門、系部負責人通報示範校建設進度,及時解決示範校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項目建設各類文件,全面實施各項目建設計劃,各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全面開展行業企業調研,同時完成各重點專業的專業建設規劃:汽車專業深入開展文化課分層次目標教學、專業課「理論教學-數字實物模擬-生產性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改革;推行「模塊技能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情景模塊化」、「模擬教學」等教學方式改革,與企業合作,推進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優質核心課程建設、開展「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雙師教師比例佔90%以上;培養專業帶頭人15名,骨幹教師30名;開始啟動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完成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規劃,擴大社會培訓的規模,加強校企合作,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的驗收目標和檢測指標完成自查整改工作,以迎接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中期檢查。

半年來,在示範校建設工作引領下,國防科技學校校容校貌、教學管理服務、教師隊伍精神面貌、實訓室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改革工作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教學成績顯著,今年6月在天津舉行的國家職業院校(中職組)技能大賽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和計算機運用兩個專業五個項目參加了比賽,獲得了三等獎,該校被評為河南省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姚宗濤老師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計算機專業楊玉珠老師參加河南省「創新杯」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並獲得將於10月21日在浙江舉行的國家大賽資格;分別由郭慧州校長和計算機專業部梁禮中主任主持的重點課題以及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主持的一般課題已獲得鄭州市教科所立項;劉雲鵬等三位專業教師參加為期半年的企業掛職鍛煉活動,正在緊張的學習當中,徐新宇等10位教師參加專業教師「國培計劃」也已結束,為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增磚添瓦;示範校建設中信息技術課題在汽車、計算機、數控、語數外等共建共享課題也已取得初步成效,正在與共建共享單位共同研究過程中。學校全體師生充分意識到,國家示範校建設工作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而示範校建設工作也必將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最終使該校真正成為鄭州市中職學校的引路人,成為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區建設的生力軍,成為國家中職教育的示範者。

閱讀全文

與示範市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