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潮海的科研成果及獲獎情況:
1.不同株型玉米雜交種合理利用及子粒品質與環境互作研究,1992,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回獎,第四答名;
2.小麥玉米噸糧田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1993,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3.河南省夏玉米高產理論與技術研究,1993,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4.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的研製與應用,1996,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5.豫東平原中低產區小麥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理論與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1997,司法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名;
6.河南省不同生態經濟區玉米復合群體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研究,1997,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7.黃淮海平原夏玉米超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體系研究,1999,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8.豫東平原中低產區玉米增產綜合技術研究,1999,河南省星火科技二等獎,第二名;
9.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及主幹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的改革與實踐,2001,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名;
10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2001,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三名。
② 怎麼定義國家級與省部級的獎勵
國家級獎勵是指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獎項或榮譽稱號;省部級獎勵是指版省(自治區、權直轄市)黨委、政府以及國家部委授予的獎項或榮譽稱號。
③ 七星全國星火計劃成果獎用英語怎麼說
七星全國星火計劃成果獎
Seven of the national Spark Program Achievement Award
七星全國星火計劃成果獎
Seven of the national Spark Program Achievement Award
④ 怎麼定義國家級與省部級的獎勵啊
國家級與省部級的獎勵區別就是獎勵參考指標不同以下論述:
國家級獎勵簡介
我國科技獎勵工作建立於50年代,1950年8月至1955年8月,國家頒布了三個科技獎勵條例,即《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有關生產的發明、技術改進及合理化建議的獎勵暫行條例》、《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暫行條例》。1963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發明獎勵條例》和《技術改進條例》。文革期間,科技獎勵工作停止。1978年以後,國務院陸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國家星火獎勵辦法》等,並成立了科技獎勵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國的科技獎勵工作。
目前,國家級科技獎勵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1999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新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在原先的四類獎的基礎上增設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省部級獎勵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獎勵,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等國家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授予的獎勵。
可以代表國家的單位或部門代表國家所頒發的獎勵就叫做國家級獎勵.
注意兩個前提:一、有這個資格,可以代表國家;二,頒發時宣布:他們是代表國家頒發的.兩個前提,缺一不可.
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參考指標
1、國家級獎勵和成果是指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戲劇獎、音樂金鍾獎、全國美術展覽獎、攝影金像獎、電視金鷹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駿馬獎、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優秀圖書獎、韜奮出版新人獎、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級課題鑒定或結題已頒布實施的國家標准。
2、省部級獎勵和成果是指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梁希獎、大禹獎、魯班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獎、省科學技術獎、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省新品種審定省優秀新產品獎、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人才獎、黑龍江新聞獎、省文藝獎、省美術展覽獎、省教學成果獎含其它省市相同級別獎勵省部級課題鑒定或結題已頒布實施的行業和地方標准等。
3、國家級課題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科技部下達的各類課題和計劃項目。
4、省部級課題是指國家各部委下達的各類課題、各省相關委廳、局下達的各類省級課題。
省部級獎勵獎勵辦法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已經1999年12月24日科學技術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規范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的設立和備案工作,加強對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工作的管理和指導,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應當制定公平、公開、公正的評審規則,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嚴格規范推薦、評審、授獎程序,保障科學技術獎勵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保證科學技術獎勵的質量和水平。
第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設立一項省級科學技術獎(以下稱省級科學技術獎)。省級科學技術獎可以分類獎勵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以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不再設立科學技術獎。
第四條 省級科學技術獎勵數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確定,應當嚴格控制獎勵數額。
第五條 省級科學技術獎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可以自行設立獎勵等級。
第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成立以科學技術專家、學者為主的省級科學技術獎評審機構,負責評審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評審的組織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條 中央、國務院各部委所屬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等完成的科學技術成果及其完成人,可以在成果實施應用地或者本機構所在地參加省級科學技術獎的評審。省級科學技術獎的管理部門和評審機構應當積極受理、公正評審。
第八條 省級科學技術獎應當實行異議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第九條 省級科學技術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
省級科學技術獎的獎勵經費由地方財政列支。
第十條 省級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授獎的經費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根據國防、國家安全的特殊情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可以設立部級科學技術獎。部級科學技術獎的獎勵范圍只涉及國防和國家安全,並由於國家安全和保密不能公開的項目。
民用項目不屬於部級科學技術獎的獎勵范圍。上述部門所屬單位完成的民用項目可以參照本辦法第七條的規定推薦省級科學技術獎。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可以參照本辦法自行制定。
國務院所屬其他部門不再設立部級科學技術獎。
第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國務院其他部門所屬單位完成的涉及國防、國家安全的項目,按項目所屬專業領域向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部門推薦部級科學技術獎。部級科學技術獎的管理部門和評審機構應當積極受理、公正評審。
第十三條 部級科學技術獎實行異議制度,並按照有關保密規定,在適當范圍內徵求意見。
第十四條 部級科學技術獎的其他工作,可以參照本辦法有關省級科學技術獎的條款執行。
第十五條 科學技術部負責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的備案審查工作。
設立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的具體辦法應當按有關規定報科學技術部備案。
科學技術部在備案審查中,發現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的設立、評審等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違背或者有矛盾的,可以責成制定機關進行修改,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提請有關機關予以改變或者撤消。
第十六條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的獎勵情況,應當以年報形式報送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以下四類成果:
第一,屬於國內首創,本行業先進和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
第二,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成果。
第三,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第四,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科技進步獎於1985年設立,分為三等,除發給證書和獎章外,還分別發給獎金。對有特別貢獻的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可授予特等獎。科技進步獎按水平分為國家級和省(部、委)兩個級別,只有獲得省級二等獎以上的項目才能申報國家級獎勵。另外,申報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不得同時申報其它科技獎勵。
發明獎
國家發明獎(state award for inventions )是中國5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之一。1963年國務院正式頒布《發明獎條例》。以後,國家科委正式成立了發明局,開始國家發明獎評選工作。毛澤東主席親自為題寫了[發明證書]。
國家發明獎主要用於獎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先進的、經過實踐證明具有應用價值的重大科技新成就的科技人員。國家發明獎設一、二、三、四共四等獎(並另設特等獎),授予發明證書,獎章和獎金。評獎活動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進行,每年評選一次。
國務院1978年12月28日頒布了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從此,這一獎勵制度逐步實現了規范化。1984年,國務院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中有關獎金的規定,決定提高獎金金額。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的獎金額分別由1萬元、5千元、2千元、1千元提高到2萬元、1萬元、5千元、2千元。1987年開始,國家發明獎評選工作進行改革,實行定期評審制度和先公布申報項目,後評審核準的程序。
⑤ 國家「星火計劃」都包括哪些項目
1、支持一大批利用農村資源、投資少、見效快,先進適用的技術項目,建立一批科技先導型示範企業,引導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為農村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作出示範;開發一批適用於農村、適用於鄉鎮企業的成套設備並組織批量生產;
培養一批農村技術、管理人才和農民企業家;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推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農村規模經濟發展。
2、星火技術密集區:在一定的經濟區域內,按照星火計劃的宗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管理、技術、人才、資金綜合集成,生產要素配置優化,產業的產品結構合理,經濟、科技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農村區域經濟綜合發展示範區。
星火技術密集區是星火計劃擴大實施規模和效益,在單項開發、區域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進行農村區域經濟綜合開發的示範區。
3、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在一定的經濟區域內,依靠科技進步,為科學技術大規模進入農村,與農村經濟密切結合發揮了先導作用。開發具有區域資源優勢的主導產品,形成規模、並能帶動企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行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在區域經濟中佔有相當比重和作用的產業。
(5)星火成果獎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七十年代末期,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率先在農村起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激發了億萬農民勞動致富的熱情,使中國農村生產關系發生了一次重大變革。
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鄉鎮工業發展迅猛,農業經濟空前活躍。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使農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從而使農村普遍產生了對科學的需求和渴望。
1985年3月,中國政府在全國實行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科技發展方針,為廣大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面向農村經濟主戰場、向農村推廣科技成果、幫助農村發展經濟提供了契機。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百分之八十,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關鍵,從這個基點出發,順應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1985年5月,國家科委向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項目促進地方經濟振興」的請示,引用了中國的一句諺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譽名為「星火計劃」。寓意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將燃遍中國的農村大地。1986年初中國政府批准實施這項計劃。
奮斗目標:
加快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推動農村早日實現小康,並向更加富裕和文明的現代化農村的目標前進。
主要任務
1、認真貫徹中國政府關於大力加強農業,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的方針,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科教興農。
2、積極促進並實際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3、建設一批以科技為先導的星火技術密集區和區域性支柱產業;推動鄉鎮企業重點行業的科技進步;推動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培養農村實用技術和管理人才,提高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
⑥ 評職稱時什麼樣的獲獎證書管用
職稱評審是指已經經過初次職稱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經過一定工作年限後,在任職期內完成相應的繼續教育學時,申報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須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並且經過一些基本技能考試(如:稱職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向本專業的評審委員會評委提交評審材料,經過本專業的專業評委來確定其是否具備高一級職稱資格。
⑦ 我國政府承認的科技獎勵有哪些
科技獎勵法律制度
科技獎勵法律制度是依法確立的獎勵科學發明、發現、科技進步、合理化建議、技術改進及其他科技成果的制度。
我國的科技獎勵法律制度創立於50年代,並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我國的科技獎勵法律制度有以下幾個特徵:
(1)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科技獎勵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受制於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因而具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徵。
(2)具有多層次性。我國的憲法、基本法中都有關於科技獎勵的規定。如新憲法第20條規定:"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quot;。又如《民法通則》對發明權、發現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的保護也做了原則規定。此外,還有大量的科技獎勵行政法規,包括國務院、各部門的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等。這樣,我國的科技獎勵法便由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組成了多層次的法律體系。就獎勵種類而論,包括發明獎、發現獎、科技進步獎、合理化建議獎、技術改進獎、"星火"獎、"豐收"獎。就獎勵等級而論,是根據獲獎主體在科技成果取得過程中的貢獻大小及科技成果的先進性和實用程度等,區別對待,分設等級,形成獎勵等級的多層次性。
(3)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為主。
科技獎勵制度的意義在於:用法律手段維護發明創造主體的合法權益,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
下面介紹國家的主要獎勵制度。
自然科學獎勵制度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建立的,對集體或個人闡明自然的現象、特性或規律,並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給予獎勵的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徵:①從主體看,獲獎者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個人;②從客體來看,獲獎項目必須是有關自然的科學發現;③從學術水平來看,自然科學獎的獲獎項目必須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現。
發明獎勵制度是根據《發明獎勵條例》建立的。這里的發明是指前所未有的、先進的、經過實踐證明可以應用的重大科學技術新成就。
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制度是按照《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建立的。其適用范圍包括:應用於建設的新科技成果;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設、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的新技術;科技管理、標准、計量、科技情報等新成果。
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制度是根據《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設立的。用以鼓勵職工積極提合理化建議,推動技術進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增強內部活力。
"星火"獎勵制度是根據《國家星火獎勵辦法》設立的。為了促進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廣大農村科技進步,振興地方經濟。
"豐收"獎勵制度是根據農牧漁業部發布的《農牧漁業"豐收獎"獎勵辦法(試行)》確立的。適用對象以生產第一線直接從事推廣工作的單位、個人和基層從事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為主。
⑧ 今年在上海評中級職稱,現在網上評審進程顯示申報成功,請問這個代表什麼是否能確認自己通過
登錄職稱服務系統可以看到評審也是屬於繳費成功(申報成功),可列印發票,質詢過審批部門,給的說法是在審核當中,後期會通知公司行政,網上暫時不支持查詢是否通過一說。
申報高級:
1、獲得部、省級表彰的學科帶頭人;地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的鄉鎮企業家或優秀廠長、經理。
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省、部二等獎以上;地市一等獎以上(含發明獎、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星火獎)項目的主要完成者;獲得國家級金、銀產品獎或省、部級名牌產品獎或優秀工程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創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
(8)星火成果獎擴展閱讀:
其他問題:
1、申報晉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各專業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必須參加全市統一組織的水平能力測試,測試合格者方可申報相應等級的任職資格。水平能力測試由市職改辦負責,具體工作委託市人才交流中心組織實施。
2、凡在任職期間工作嚴重失職,或有重大責任事故,或違反國有法律、法令受到刑事處分,或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不能參加推薦評審。
3、評審費按物價部門的規定執行,各地各部門不得擅自提高標准。
⑨ 評職稱獲獎證書模塊有儲存量限制嗎
評職稱時什麼樣的獲獎證書可以作為申報條件,在滿足申報條件的情況下,有以下內容可作為申報破格條件:
職稱評審是指已經經過初次職稱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經過一定工作年限後,在任職期內完成相應的繼續教育學時,申報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須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並且經過一些基本技能考試(如:稱職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向本專業的評審委員會評委提交評審材料,經過本專業的專業評委來確定其是否具備高一級職稱資格。
破格申報
為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確有真才實學,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人員,可以不受學歷、資歷的限制破格申報高、中級職務任職資格。
一破格申報高級職務者必須具有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1、獲得部、省級表彰的學科帶頭人;地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的鄉鎮企業家或優秀廠長、經理。
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省、部二等獎以上;地市一等獎以上(含發明獎、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星火獎)項目的主要完成者;獲得國家級金、銀產品獎或省、部級名牌產品獎或優秀工程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創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
⑩ 在參加教育部課程教學研究所的「優質課獎」獲獎證書能用作評職稱嗎
可以的。這個單位是教育部下設的機構,是可以作為評職憑證的。
其他可用作評選職稱的榮譽以及獎項:
1、獲得部、省級表彰的學科帶頭人;地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的鄉鎮企業家或優秀廠長、經理。
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省、部二等獎以上;地市一等獎以上(含發明獎、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星火獎)項目的主要完成者;獲得國家級金、銀產品獎或省、部級名牌產品獎或優秀工程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創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
(10)星火成果獎擴展閱讀:
職稱評選的其他條件:
在技術發明、創新、改造、專利、推廣、應用中,取得的經濟效益連續二年(申報高級職務的前二年)占該企業利稅總額(400萬元以上,貧困山區200萬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對本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創立了有價值的經驗,並在省內同行業中推廣的主要貢獻者;擔任中級職務期間,成績顯著,並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工作者稱號的;
或者在地市以上報刊或會議上發表過兩篇以上被同行專家認定為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或正式出版過有價值的著作或譯著。
職稱的作用:
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實績,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同時也是對自身專業素質的一個被社會廣泛接受、認可的評價。
對個人來說,職稱與工資福利掛鉤,同時也與職務升遷掛鉤,是求職的敲門磚,同時也是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對資質企業來說,職稱是企業開業,資質等級評定、資質升級、資質年審的必須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