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控股權轉讓將採取公開徵集方式進行 什麼意思 懂的講講
通過產權交易市場渠道等公開股權轉讓信息,徵集受讓方。
B. 請問國有企業的經營性資產的轉讓能協議轉讓嗎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03]96號 (五)交易管理。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要進入產權交易市場,不受地區、行業、出資和隸屬關系的限制,並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公開信息,競價轉讓。具體轉讓方式可以採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國有產權包括國有資產,所以應當入場交易,而且是MBO,而且改制方案必須由中介機構制定。
C. 國有資產協議轉讓必須辦理哪些手續
協議轉讓國有資產,須向審批部門提供如下手續:
(一)轉讓申請書;
(二)《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申報表》;
(三)資產價值憑證及產權證明(復印件應加蓋單位公章);
(四)法定鑒定機構、具有法定資格的中介機構或符合規定的內部鑒定小組出具的資產鑒定報告、專項審計報告、有關資產評估報告,相關備案或核准文件;
(五)資產轉讓方案及其合同草案,股權轉讓的,還應當提交股權轉讓可行性報告;
(六)受讓方必備的基本條件;
(七)其他相關文件和需要說明的材料。此外,單位轉讓國有資產,應當在經政府批准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按規定程序公開處置,並將交易結果報審批部門備案。
(3)徵集轉讓擴展閱讀: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相關法律法規
第十一條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內部決策程序進行審議,並形成書面決議。
國有獨資企業的產權轉讓,應當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國有獨資公司的產權轉讓,應當由董事會審議;沒有設立董事會的,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應當聽取轉讓標的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的意見,對職工安置等事項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第十二條
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批准程序,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事項經批准或者決定後,轉讓方應當組織轉讓標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清產核資,根據清產核資結果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產移交清冊,並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全面審計(包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轉讓標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
資產損失的認定與核銷,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轉讓所出資企業國有產權導致轉讓方不再擁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組織進行清產核資,並委託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相關業務。
社會中介機構應當依法獨立、公正地執行業務。企業和個人不得干預社會中介機構的正常執業行為。
第十三條
在清產核資和審計的基礎上,轉讓方應當委託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評估報告經核准或者備案後,作為確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價格的參考依據。
在產權交易過程中,當交易價格低於評估結果的90%時,應當暫停交易,在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准機構同意後方可繼續進行。
第十四條
轉讓方應當將產權轉讓公告委託產權交易機構刊登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經濟或者金融類報刊和產權交易機構的網站上,公開披露有關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產權轉讓公告期為20個工作日。
轉讓方披露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轉讓標的的基本情況;
(二)轉讓標的企業的產權構成情況;
(三)產權轉讓行為的內部決策及批准情況;
(四)轉讓標的企業經審計的主要財務指標數據;
(五)轉讓標的企業資產評估核准或者備案情況;
(六)受讓方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七)其他需披露的事項。
第十五條
在徵集受讓方時,轉讓方可以對受讓方的資質、商業信譽、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管理能力、資產規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讓條件。
受讓方一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業信用;
(三)受讓方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四)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六條
受讓方為外國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受讓企業國有產權應當符合國務院公布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及其他有關規定。
第十七條
經公開徵集產生兩個以上受讓方時,轉讓方應當與產權交易機構協商,根據轉讓標的的具體情況採取拍賣或者招投標方式組織實施產權交易。
採取拍賣方式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及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採取招投標方式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成交後,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產權轉讓合同,並應當取得產權交易機構出具的產權交易憑證。
第十八條
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
採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轉讓方應當與受讓方進行充分協商,依法妥善處理轉讓中所涉及的相關事項後,草簽產權轉讓合同,並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議。
D. 公開徵集受讓方方式整體協議轉讓..是什麼意思謝謝~
公開的拍賣吧
E. 國有股份轉讓是否必須公開徵集受讓方
必須公開徵集受讓方。國資委2004年曾發出通知,對此前發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中的有關問題作了進一步明確。通知規定,涉及上市公司國有股產權轉讓的,今後要到規定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
通知稱,轉讓企業國有產權涉及上市公司國有股性質變化的,應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程序進行,到經確定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披露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在確定受讓方並草簽產權轉讓合同後,由轉讓方按照國家對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管理的規定,將涉及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性質變化事項報國資委審核批准。國資委同時還決定,在滬、津、京三家產權交易機構進行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信息統計的試點工作。根據通知,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受讓方必須全額支付受讓金,並且憑全額支付憑證和轉讓事項的批准文件才能辦理產權交易的鑒證手續。為杜絕轉讓中的暗箱操作,防止出現為特定受讓方量身訂制出讓條件的情況,通知還規定,產權轉讓公告中提出的受讓條件不得出現具有明確指向性或違反公平競爭的內容。通知同時要求,不得在轉讓前將改製成本等有關費用在凈資產中抵扣。
F. 協議轉讓的協議轉讓方式的確定
企業產權轉讓中,由於目前市場機制尚不完善,而產權轉讓又涉及到轉讓方案的設計、職工安置、債權、債務的處理,產權轉讓行為的報批、資產的評估等諸多情況,所以企業產權交易往往還是以協議轉讓為主。但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了產權轉讓程序,也在第十八條規定「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可以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採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轉讓方應當與受讓方進行充分協商,依法妥善處理轉讓中所涉及的相關事項後,草簽產權轉讓合同,並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程序進行審議。」第三十條規定「對於國民經濟關鍵行業、領域中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的,企業在實施資產重組中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給所屬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轉讓,經省級以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國有產權。」
一、公開徵集後的協議轉讓 為了保證在產權轉讓過程中國有資產不流失,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對於採用協議轉讓有嚴格要求,通過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但是仍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內部決策程序進行審議,並形成書面決議。對於公開徵集,必須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經濟或者金融類報刊和產權交易機構的網站上公示20個工作日。
二、經批準的協議轉讓 經省級以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也可以採取協議轉讓,有兩種情況可以批准。第一,對於國民經濟關鍵行業、領域中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的,經批准可以採用協議轉讓,比如軍工企業、煙草行業,對於國家來說不適宜公開徵集受讓方,事關國家經濟命脈,所以經省級以上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可以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第二種情況是企業實施資產重組中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給所屬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轉讓,這種情況是一個企業集團內部的轉讓,目的是為了達到資產機構的優化配置,在產權轉讓中不會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經批准後可以採用協議轉讓。
不論是那種情況的協議轉讓,出讓方都應當精心設計轉讓方案,就職工安置、債權債務處理、企業的發展等問題和出讓方反復協商,達到雙方都比較滿意的結果,尤其是涉及職工利益的,一定通過職代會討論,形成職代會決議。
企業國有產權協議轉讓中,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核准或備案的評估報告是雙方協商價格的基礎,成交價格低於評估結果90%的,應當報有批准許可權的機構批准。
G. 委託轉讓申請書
承 諾 書
本轉讓方已委託 向貴所遞交
轉讓申請,茲就有關情況做如下承諾:
1、本轉讓方轉讓的產權權屬關系清晰,所轉讓的產權無瑕疵,轉讓方對該產權具有完全處置權,且該處置權的實施已不存在任何限制條件。
2、本轉讓方的轉讓行為已依照有關規定履行了有效的內部決策程序,並得到相應批准。
3、本轉讓方已如實填寫產權轉讓申請書並遞交有關附件,並對所填寫內容及遞交材料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負責;
4、本轉讓方願意遵循杭交所有關交易規則之規定,公開披露申請材料的信息內容,廣泛徵集意向受讓方。
5、本轉讓申請為轉讓方之真實意思表示,如在信息披露期間徵集到兩個或兩個以上意向受讓方,本轉讓方願按照事先約定的競價方式之規定確定受讓方。
6、本轉讓方願意遵守杭交所關於資金結算的相關規定,一旦本項目涉及保證金、價款或傭金事宜,均同意按相關規定辦理。
7、在整個產權交易過程中轉讓方一旦違背上述承諾或違反有關交易規則之規定,則自願承擔相關的經濟或法律責任。
特此承諾。
轉讓方(蓋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權委託人(簽名):
年 月 日
(卓一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