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首訪成果

首訪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1 07:45:10

A. 奧巴馬訪華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其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後,許多媒體對其此次訪華成果作出評價時認為缺乏實質性的突破,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我們仔細閱讀了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後發布的中美聯合聲明,並在此處點出幾個要點。我們認為中美雙方都可以可宣布在一些重要議題上取得了成功,包括國家安全問題、能源環境問題和經濟事務等。當然,這些協議或承諾能否轉落實到具體措施和行動仍有待觀察。
美國得到了什麼:
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願意在伊朗、朝鮮以及核不擴散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經濟問題: 中國同意繼續刺激內需,並調整國內經濟結構和相關價格,以實現更加平衡的貿易和經濟增長。聯合聲明稱:「雙方將共同努力採取調整國內需求和相關價格的政策,促進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貿易與增長。中方將繼續落實政策,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家庭收入,擴大內需,增加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此處強調的是「調整國內需求(以增加消費)和相關價格」,而不是多媒體和評論人士所期待的人民幣匯率調整。這樣的表述方式不僅更容易為中國接受,而且直指造成中國貿易失衡的根源,那並不是簡單的名義匯率問
題。我們認為國內相關價格的扭曲(廉價的資本、資源和能源均有利於製造業投資,從而使其增速超過了收入和消費)是導致中國出現結構性貿易順差和高儲蓄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中國對「相關價格」進行調整,比如在未來一年中減少隱含的補貼,上調資源稅和能源(電力)價格,就會推高工業生產成本,對於這些行業來說這就相當於讓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 中國同意氣候變化是「我們時代的重大挑戰之一」,並且在採取減緩措施方面中國也需要承擔起「有區別的」責任,向「低碳」經濟轉型是促進所有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對許多人來說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模糊和空洞,但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中國或其他發展中經濟大國會如此認同或承諾。我們認為這些承諾有可能會使中國發展走出新的模式,特別是如果美國在即將到來的氣候變化談判中能夠擔當領導角色的話。

中國得到了什麼:
政治和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並同意就人權問題求同存異。「美方重申,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具體而言,這包括了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以及發言權等。「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系穩定發展極端重要。」

經濟問題:
美國承諾將採取負責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不通過通脹來解決其龐大的債務問題或刻意壓低美元匯率,同時美國承諾繼續貿易開放。中國最近一再對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及其對中國持有的巨量美元資產可能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此外,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也是中國首要擔憂的問題之一。
「美國將採取措施提高國內儲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推動可持續的、非通貨膨脹式的增長。為此,美方致力於將聯邦預算赤字降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並採取措施鼓勵私人儲蓄。」「雙方將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並適當關注貨幣政策對國際經濟的影響。」「雙方認識到開放貿易和投資對本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B. 尼克松訪華的主要成果是什麼這一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意義

成果: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定上海《中美聯合公報》;1978年發表《建專交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屬交關系。

意義:結束了中美兩國長達二十二年的敵對狀態,使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當時使我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與蘇東國家的距離進一步拉開,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東波對我國的影響。

C. 新中國第一個駐外大使創造的成果是什麼

1950年6月下旬,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個駐外大使名單:

任命耿飆擔任中國駐瑞典大使兼任駐丹麥公使;王幼平擔任駐羅馬尼亞大使;譚希林擔任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彭明治擔任駐波蘭大使;姚仲擔任駐緬甸大使;王任叔擔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黃鎮擔任駐匈牙利大使。

這些駐外大使,都是中央從各野戰軍兵團級將領和國家有關部門及地方高級幹部中選調進入外交部的。

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從與蘇聯建交後就正式開始了。波蘭、丹麥等10個國家也相繼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並開始互派使節。這個時候,中人民共和國向外國派駐使節成了當務之急。

在七八月間,新中國的第一批大使陸續抵達駐在國,並於遞交國書後開始履行使命。

從1949年10月派出第一位駐蘇聯大使王稼祥,到1951年9月,我國首任駐巴基斯坦大使韓念龍到任,新中國共派出了15位駐外使節。他們就是我國派駐的第一批駐外大使,代表著新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國際地位,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歷史重任,開辟著新中國外交領域的新工作和新局面。

D. 一帶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帶一路項目成果:

1、蒙內鐵路

肯亞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非洲唯一的支點,是新絲路建設中獲得中國資金援助最多的國家。

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肯亞期間,中肯簽署了關於蒙巴薩-內羅畢鐵路相關合作協議,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是東非鐵路網的咽喉,也是東非次區域互聯互通重大項目,規劃全長2700公里,預計總造價250億美元。

中國企業也攜手通用電氣開拓EPC市場的力度不斷加大,比如2015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在其承建的肯亞基佩托風電項目中採用60台通用1.7-103風機。

2、中匈協議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的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布達佩斯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托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文件。

3、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4、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5、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

2015年12月22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簽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木爾坦段)項目EPC總承包合同。


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項目為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長約1,152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設計,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公司本次簽約承建的蘇庫爾-木爾坦段,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項目,全長392公里,建設工期36個月。合同金額2,943億盧比,約摺合人民幣184.6億元,約占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2.31%。公司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取得重大實質性成果。

6、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7、中巴經濟走廊

2015年12月31日,「中巴經濟走廊-2016中國產能合作友好訪問團」新聞發布會暨大型紀錄片《巴鐵》啟動儀式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舉行。


8、中亞天然氣管線項目

2009年,該項目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團承建,GE為該項目提供了四個壓縮機站的十二台壓縮機和航改型燃機。除技術、資金支持外,GE還調動沿線國家的本土團隊,協助進行項目溝通,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通過中亞管道接入西氣東輸管道,覆蓋國內25個省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用戶,造福5億多人。

9、印尼雅萬高鐵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萬高鐵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

10、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E. 莫洛夫訪美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這樣,西方盟國第一次就開辟第二戰場問題作出了比較明確的承諾。盡管美英兩國政府尚有某種內保留條件,但當時蘇容聯對此承諾的評價是積極和樂觀的。莫洛托夫在6月1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會上說:英美的聲明「對於蘇聯各族人民具有偉大的重要性。因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就一定會使我們這一戰場上的希特勒軍隊發生不可克服的困難」。

莫洛托夫訪美的另一成果,是在他離開之後,由蘇聯駐美大使李維諾夫與美國國務卿赫爾於6月及正日簽訂的蘇美關於進行反侵略戰爭中實行互助諸原則的協定。協定規定了雙方在戰爭中相互援助的范圍、程序和條件,進一步明確了雙方互助的責任和義務。這一協定,加上美英兩國在1942年2月23日簽訂的同樣內容的協定以及1941年7月12日的英蘇協定和剛剛簽署的英蘇條約,使三大國之間又增添了一條加強它們團結與合作的法律紐帶。

F. 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頂住國際壓力,打破西方「制裁」。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發生政治風波後,西方國家對我採取「制裁」措施,我堅持原則、頂住壓力、多做工作。1989年底,日本率先恢復對華政府援助。從1990年底起,我國同西歐國家逐步恢復高層互訪。1993年,江澤民主席與美國總統柯林頓會晤,結束了1989年6月以來中美沒有元首會晤的不正常局面。

2、推動同各大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合作關系,構築有利的大國關系框架。1996年,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01年,中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1997年,中美決定共同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表明兩國願共同積極尋求發展一種長期穩定的、合作性而非對抗性的關系。1998

年,中國與歐盟建立建設性夥伴關系,與日本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系。

3、發展睦鄰友好,營造有利的周邊環境。繼與印尼復交、與新加坡和汶萊建交、與越南和寮國關系正常化後,1997年中國與東盟確定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系。在與朝鮮保持傳統友好關系的同時,實現同韓國關系正常化。在中亞與中亞五國建交後,又與俄羅斯共同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我還與絕大多數陸上鄰國解決了邊界問題。

4、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2000年,中國和非洲國家共同倡議成立「中非合作論壇」。我國同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等發展中國家組織加強了聯系和協調。

5、廣泛參與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全面參與多邊外交各領域的活動,並開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00年9月,江澤民主席參加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倡議舉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領導人首次會晤。我國成功承辦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6、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多次挫敗台灣當局「重返聯合國」圖謀,挫敗世界衛生大會涉台提案。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多次挫敗西方國家的反華提案。妥善處理了我國駐南斯拉夫使館遭襲和我國軍機被撞事件。

G. 中國外交部長連續第31年新年首訪非洲,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1月4日至9日,應奈及利亞、剛果(金)、波札那、坦尚尼亞以及塞席爾外長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正式對非洲五國進行訪問。這是中國外長連續第31年新年首訪選擇非洲。時下,非洲多國疫情出現不同程度反彈,部分國家疫情勢頭兇猛,外長在這樣背景下依然堅持延續外交慣例訪問非洲,體現出中國對深化同非洲國家友好關系的真誠意願和堅定決心。

經歷了攜手抗疫的2020年,2021年對於中非關系而言尤為特殊且重要。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制定的合作計劃已到收尾階段,2020年疫情導致中非之間正常的人員和經貿往來受到影響,外長此訪無疑會促進各項成果如期落地。2021年不僅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收官之年,新一屆論壇將於今年在塞內加爾舉辦。

H. 主要研究內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鐵路沿線鐵路振動現象的實地測試,對室內水波動力學效應的試驗,以及對典型塌陷類型的三維數值模擬,作者對岩溶地區的多發災害——岩溶塌陷現象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進行了研究。研究包括對於岩溶塌陷的蓋層及其組合類型的研究,地下水面位於蓋層中不同位置時的研究,以及基岩介質中空隙分布類型不同的地質概化研究。

(2)針對特定的岩溶致塌地質和力學環境條件,歸納和總結了致塌過程中的各種力學條件的相互作用和疊加組合機理,提出了相應的力學耦合模式。根據概化模型的研究和力學耦合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岩溶致塌機制。

(3)典型機理模型的專門研究。從野外試驗及室內試驗著手,結合實例的數值模擬,對典型的塌陷類型進行專門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在靜荷載下土洞的塌陷與抽水情形下的塌陷不同,相比之下表現為更具偶發性。通過靜荷載條件下土洞穩定的數值模擬,對其致塌過程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通過靜荷載大小的致塌效應、地形因素的影響、地下水下滲的致塌過程的對比,對靜荷載條件下影響岩溶塌陷的最敏感因素進行了研究;為了解土洞塌陷時土層的臨界力學性質,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對致塌臨界條件進行了數值模擬試驗研究。

B.以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及室內水波動試驗為基礎,對地下水位受迫下降時土洞在蓋層中力學效應進行專門研究;通過實例的分析及數學推導,對地下水位上升時的岩溶致塌現象進行了研究,特別對氣爆塌陷發育的判據進行了理論推導及論述,對水位恢復時塌陷區的土層最大安全厚度的數學表達式進行了研究;還通過抽水情形下致塌的典型實例研究,針對典型地質概化模型(包括單一阻水型蓋層概化模型、單一透水型概化模型、阻-透型概化模型)下的塌陷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針對塌陷過程中土洞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多土洞存在時的致塌過程研究;另外,也對岩溶水的數值模擬方法進行了探討。

C.針對鐵路沿線岩溶塌陷的多發性,對振動致塌現象的預測評價問題進行了專門性研究。首先對鐵路沿線土層中產生的振動特徵進行了實測,以通過實測獲取列車振動中的振波過程曲線、衰減特徵、特定土層下的衰減系數、振動附加力的大小等,並通過室內試驗標定了所測的振動附加力,且在數值模擬中對該附加力進行了驗證。在對鐵路沿線振動特徵實測的基礎上,對振動附加力致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鐵路塌陷的致塌機理。為了對鐵路振動致塌作進一步的研究,進行了振動致塌的數值模擬研究。通過研究,對所提出的動力致塌機理及振動附加力的大小進行了驗證。同時,採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不同加速度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進行了研究,對不同衰減系數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研究,對鐵路振動波數值模擬中的波形進行了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提出了振動致塌中的穩定敏感性因素及動力數值模擬中的不同波形特徵及其適應范圍。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在對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的研究中提出:對於岩溶塌陷機理的分析應以其所處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為基礎。在不同的地下水條件下,同樣的土-岩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失穩機制。提出了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包括蓋層及基岩地質概化模型),分別將岩溶塌陷的地質條件概化為蓋層中的7種模型及基岩中的4種模型,並對不同概化模型的致塌機制進行了分析。其中蓋層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一阻水蓋層型地質概化模型,當岩溶水位位於蓋層中時,為「軟化-失托增荷-真空吸蝕」型致塌,當水位在蓋層以下時,為「波動-氣壓差剝離」型致塌;②在單一透水型蓋層概化模型情形下為「潛蝕-失托增荷-壓差場潛蝕致塌」機制;③阻-透型蓋層概化模型為「潛蝕-流土-氣壓差場」機制;④無蓋層的地質概化模型;⑤透-阻型蓋層概化模型,為「軟化-氣壓差場-滲流流土」致塌機制;⑥阻-透-阻概化模型;⑦透-阻-透概化模型為「天窗」超臨界水力坡降滲流流土致塌機制。岩溶介質中的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②多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③豎向洞穴地質概化模型;④均布空隙地質概化模型。

(2)通過對概化模型的研究,針對岩溶致塌中的作用力及其相互疊加耦合方式,提出了疊加耦合的5種模式,包括:①重力與靜荷載疊加耦合模式;②單一阻水型蓋層中水位下降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③單一透水型蓋層滲透力場疊加耦合模式;④水位恢復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⑤岩溶致塌中的動荷載疊加耦合模式。

(3)在以上概化模型及耦合模式的基礎上,將各塌陷類型下的致塌機制及機理模型總結為5種類型,包括:①水位下降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三種主要致塌機制,分別為失托增荷致塌機制、潛蝕致塌機制、真空吸蝕致塌機制;②水位恢復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主要為氣爆效應或水動效應致塌;③動荷載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及「液化」致塌機制(地震塌陷)等;④重力載入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重力剪斷機制或「荷載與重力超強度致塌」機理;⑤地表水致塌機理模型,主要有「散解效應」及「軟化效應」。

(4)通過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進行的專門性研究,提出了該種條件下土洞的致塌機制為地表水引起的「軟化」所致。通過對岩溶塌陷的敏感性研究,指出:靜力的載入不是土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地表水的下滲導致土層的力學性質降低才是致塌的最敏感因素。

(5)在地下水位波動引發的岩溶塌陷的專門性研究中,通過研究得出,岩溶區地下水位受迫下降至基岩面以下時的附加力在一定范圍內與在基岩面以上一樣,等於水位下降的幅度值,與蓋層下基岩中洞穴的形態及體積無關。岩溶空洞在岩溶致塌中的主要功能在於增大了基岩的滲透性,也使土粒得到迅速搬運。提出了壓力釋放系數在岩溶塌陷中起著重要作用。

A.通過對已有岩溶氣爆塌陷實例的分析,提出了氣爆塌陷的三個發育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正壓形成階段;第二階段,土層破壞階段;第三階段,氣壓快速釋放及塌陷階段。

B.根據岩溶空腔的發育特徵,用波-馬氣體方程式對水位恢復時氣爆效應中所產生的附加力進行了描述,並提出了氣爆塌陷的判據為:

Kp=(py-p0)-τ-γth>0

C.對正壓氣爆條件中土層的最大安全厚度進行了討論,指出了其計算公式:

岩溶塌陷機理及其預測與評價研究

D.通過對水位波動力學效應的研究,提出了「水動效應」的概念。

(6)運用三維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復雜的岩溶塌陷機理及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研究,探討了FLAC3D三維數值模擬應用於岩溶塌陷的模擬技術及方法,為岩溶塌陷的客觀評價及預測開辟了有效途徑。

A.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機制進行了模擬和驗證。指出了影響這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為地表水的下滲因素。

B.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所提出的典型概化模型的致塌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驗證,包括:單一阻水蓋層模型的抽水致塌過程,阻-透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單一透水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並對各致塌過程中的受力特徵進行了比較。

C.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成功地模擬了列車振動所導致的岩溶塌陷過程,驗證了所提出的致塌機理;通過波形特徵、加速度、衰減系數的數值模擬研究,提出在影響動力致塌過程的諸因素中,衰減系數是最敏感的因素。

(7)通過鐵路振動波型及在土層中附加力的測試,提出了鐵路振動的致塌機制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同時,得到了鐵路振動下的振波過程、振幅大小、頻率及在土層中形成的附加力大小,以及衰減系數,並提出:鐵路振動下振波具有脈沖波的特徵;通過標定後指出:列車振動在地表處產生的應力大小在1~3kN/m2之間,該值在數值模擬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I.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2,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2016年2月6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出席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的開工儀式,項目預計將在42個月後竣工,隨後還有5年的維護期。該項目將由伊朗基礎設施工程集團MAPNA和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

3,寮國鐵路

2016年12月25日,寮國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築路隊伍整裝待發。寮國總理通倫親自揮鏟破土,鳴鑼九響,標志著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根據規劃,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中國邊境到萬象只需4個小時,多山缺路的寮國將實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

4,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5,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

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J. 初步成果和

你說什麼?

閱讀全文

與首訪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