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您好 關於賓川路200弄改造的問題 小區里帖出的圖紙看不懂 麻煩問200弄96號是屬於改建還是屬於什麼
200弄96號已列入江川路街道「十二五」舊住房成套改造計劃,擬採用抽戶異地安置(原舊住房成套改造後回搬)的改造方式。目前改造計劃已報區相關部門審批,待方案明確後,街道將積極爭取區政府的支持,落實改造異地安置基地以及資金,並完成安置房源的建設,根據計劃,擬定於2015年啟動改造工作。
Ⅱ 上海:十四五將實施5千萬平方米舊住房的改造
2月3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本市舊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全面完成非舊改地塊無衛生設施舊住房改造;全面啟動以拆除重建(含原址改建)為主的280萬平方米不成套職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的更新改造;力爭實現「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納入改造范圍的、符合改造條件的各類舊住房改造」全覆蓋;實施5000萬平方米各類舊住房的更高水平更新改造;逐步建立對重要路段、重點區域、重要建築的周期性更新改造機制。《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意見》明確,上海市舊住房更新改造范圍主要包括2000年底前建成,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群眾改造意願迫切的老舊小區,有條件的區可以適當將2005年底前建成的小區納入改造范圍。
根據《意見》,上海將重點推進拆除重建改造。針對建築結構差、安全標准低、無修繕價值的不成套職工住宅和小梁薄板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根據《上海市拆除重建改造設計導則》,按照「能改願改則應改盡改」的原則,通過實施拆除重建改造,實現房屋安全隱患徹底消除、廚衛功能全面完善、配套設施綜合提升。
改造後的公有住房,按照實際確定房屋類型,換發租賃憑證,並調整租金標准。其中,符合公有住房出售條件的,可納入出售范圍。
在土地政策方面,鼓勵充分利用小區既有用地,加強集約混合利用,按照規劃,用好空閑地和地下空間。在不違反規劃且徵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用於改善原住戶居住條件、完善公益性配套設施的建築增量,免予辦理用地手續,不再增收土地價款。支持按照規劃,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居民同意開發運營機制、土地使用權屬、利益分配方案的前提下,允許將建築增量用於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和經營性配套設施的收益用以平衡改造成本,根據用途辦理相應用地手續。項目周邊不具備獨立開發條件、符合擴大用地要求的零星土地,可通過擴大用地方式結合改造。支持引入市場主體參與舊住房更新改造,由區政府組織公開遴選市場主體,接受業主委員會、公房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委託實施更新改造。除拆除重建外的成套改造項目,免予辦理土地核驗手續。
《意見》提到,居民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實施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聚焦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按照「能加盡加,願加快加」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更大力度推進加裝電梯工作。
Ⅲ 現在的還建房是只有房產證一證了嗎還是說有幾證
只有房產證一證,以上海市為例。
《上海市舊住房成套改造暫行規定》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九條 凡列入舊住房成套改造計劃的項目,根據經批準的詳細規劃要求,由區政府審批,報市地局備案,並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凡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范圍內的系統房屋、私有房屋的產權人,應服從規劃,按本辦法統一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原地安置戶按上述標准所構房屋擁有產權,5年後可以上市。
(3)舊住房成套改造成果擴展閱讀:
《上海市舊住房成套改造暫行規定》相關法條:
第十六條 原地安置的住戶原則上實行自行臨時過渡,過渡期不超過1年。超過1年的,實施單位應給予適當補助。具體標准由市房地局另行制定。
原地安置的住戶實行有償安置。每戶購買面積不超過原建築面積部分以成本價購房或參照本市出售公有住房的有關規定購房;超過原建築面積又在8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市場價購房。
第十八條 原地安置購房時可使用本戶成員及其直系親屬積累的公積金;不足部分,可由戶主按本市公積金管理有關規定申請抵押貸款。
Ⅳ 曹楊一村五層樓是否動遷
曹楊主要是改善舊住房為目的,如果屬於達到舊住房標准都會規劃動遷的【回答】
曹楊一村五層樓怎樣改建?【提問】
是否屬於舊住房標准,標准達到了會進行成套改造【回答】
曹楊一村五層樓改造是否屬於貼擴建式的,還是屬於抽戶改造?【提問】
抽戶改造【回答】
Ⅳ 什麼是成套計劃
2006—2010年)》,並正式印發。這意味著,「十一五」期間的申城住房建設已「整裝待發」。
供應結構大房型受限
「十一五」期間,上海住房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上海實際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根據供求關系,繼續保持適當的住房建設規模。依託科技進步,提高建設水平。分層次、多渠道逐步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
預計在此期間,新開工住房約1億平方米。套型建築面積小於9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佔全市新審批新開工商品住
房總面積的70%以上。其中,配套商品房新開工2006、2007年均為200萬平方米左右。這也意味著,大房型住房建設將受一定限制。
「十一五」期間,預計竣工新建住房約1.2億平方米,其中2006年約2700萬平方米,2007年約2600萬平方米。配套商品房竣工量2006年、2007年均為200萬平方米左右。此外,新增居住區綠地約2900公頃。
舊區改造住房成套率95%
中心城區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00萬平方米。根據舊住房不同情況,完成成套改造、綜合整治及「平改坡」等各種類型的舊住房綜合改造2000萬平方米以上。全市住房成套率達到95%。
保障體系放寬認定標准
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分層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擴大住房保障政策覆蓋面,能夠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城鎮生活和居住困難家庭達到10萬戶左右。
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及相關政策,放寬廉租對象的收入線認定標准,加大廉租住房制度的實施力度。
土地供應繼續停供別墅用地
依據住房需求、在建項目和存量土地等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全市新增住房用地總量和年度計劃。2006、2007年分別安排1500公頃左右。優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配套商品房)的土地供應,其供應量不低於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繼續停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供應,嚴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應。
Ⅵ 楊浦區區長熱線:給楊浦區區長的一封信
阿拉這蔣家浜楊浦區有名的3不管地區,不知道哪天弄堂內失火消防車都開不進去冊那~我們是被政府遺忘了的群體~我們這因為舊區我的網速才512KB交的錢才比2兆的便宜200塊速度只有4分之一MLGB。真的得來我們蔣家浜看看了連液化氣鋼瓶都有人偷一個晚上被了N個。還有拆遷通告上的中庭房產公司其實嗎的就是區房管處下有的公司。他們看房地產景氣不好就不來拆我們這了延期到今年9月27號
Ⅶ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哪些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經濟體系,使經濟文化極度落後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奮斗,勤儉建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50多年來,在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贏得政治獨立的基礎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堅持和進一步完善。
Ⅷ 上海所有小區改造成美麗家園有什麼要求
上海所有小區改造成美麗家園要求如下:
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相關精神,落實中央對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和市委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具體部署。
2、工作目標
安全有序、整潔舒適、環境宜居、幸福和諧的「美麗家園」建設進一步推進,小區運行安全水平和居住環境品質顯著提升;標准明確、管理精細、質價相符、監管有力的物業服務市場機制進一步形成,物業服務在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民生服務保障中的能級顯著提升。
(8)舊住房成套改造成果擴展閱讀:
主要任務
1、實施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重點實施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成套改造、屋面及相關設施改造、廚衛改造等三類舊住房綜合改造,有序推進實施二級舊里以下等各類里弄房屋的修繕改造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居住生活中「急難愁盼」的問題;全面消除一般損壞老舊住房安全隱患。
2、推進小區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推進小區消防設施設備改造更新,針對隱患突出的住宅小區,增設簡易噴淋等消防設施,實施高層住宅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探索在高層住宅小區和大型居住社區組建微型消防站,推廣應用智能型煙感報警器。
3、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全面完成郊區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移交接管工作,加快理順供水管理體制,著力推進2000年以後建造的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移交接管工作,切實落實供水企業日常管養經費資金來源。
4、開展住宅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無違建小區」創建工作;大力整治樓宇門棟廣告亂張貼、樓道亂堆物,開展「樓宇文化」「美麗樓道」創建行動,凈化、美化樓宇環境;推進住宅小區雨污分流整治工程;積極推行通信及相關架空線入地入管工程;提升老舊小區綠化品質。
Ⅸ 21世紀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52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1.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0年國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0%,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在R&D經費總支出中,基礎研究佔5.2%;應用研究佔17.0%;試驗發展佔77.8%。其中各類企業支出占國內 R&D經費總支出的60.3%,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表明企業逐步成為我國R&D活動的主體。 目前,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7個(其中包括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0個)、國家工程中心 188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94個;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數44536篇,本國居民的專利授權量92101件,其中發明專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47億美元;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技工貿總收入67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6.2億元。 2.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科技工作的戰略重點正在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242個國家級技術開發類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轉制工作,多數科研機構的運作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崛起,技術市場發展迅猛;宏觀科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初步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 3.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4.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5.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類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宣布已被譯出首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這是人類科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歷史上與曼哈頓原子彈工程及阿波羅登月計劃齊名的人類三大科學工程之一,但其價值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前兩個計劃。 (2) 2000年6月26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終於繪制完成,我國科學家參與並高質量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表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起躋身國際科學前沿,並做出重要貢獻。 (3)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今年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舊,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 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准確返回並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我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納米技術領域屢創佳績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納米金屬的「奇異」性能—超塑延展性,納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納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從總體看,目前我國有關納米論文總數排行世界第四,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國際上佔一席之地。 4.超級計算機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台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5.國家「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覽舉行 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二) 與教材結合點分析 1. 從經濟常識看: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 (2) 財政的巨大作用。經濟發展靠科學,科學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而這些事業單位的發展必須依靠財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舉的大量科技成果與財政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3) 當今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現。人類基因組草圖從一開始就是個國際合作計劃,由美國啟動,英、日、法、德、中科學家先後加盟。 2. 從哲學常識看: (1) 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於科學家尊重了客觀規律,另一方面是他們頑強拼搏、銳意進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 (2)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應堅持兩點論和兩分法。如人類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必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人們又面臨著基因壟斷、基因成果被過分用於追求商業利益等新問題。 (3) 認識深化發展的觀點。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人類基因技術的研究過程和我國航天技術發展情況等事實,都是認識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3. 從政治常識看: (1) 國際競爭的實質。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國家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職能和組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的職能。國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並運用到經濟建設中去,促進經 濟的發展。
Ⅹ 什麼是「十一五」舊區改造計劃啊
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住房建設規劃(2006—2010年)》,並正式印發。這意味著,「十一五」期間的申城住房建設已「整裝待發」。
供應結構大房型受限
「十一五」期間,上海住房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上海實際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根據供求關系,繼續保持適當的住房建設規模。依託科技進步,提高建設水平。分層次、多渠道逐步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
預計在此期間,新開工住房約1億平方米。套型建築面積小於9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佔全市新審批新開工商品住
房總面積的70%以上。其中,配套商品房新開工2006、2007年均為200萬平方米左右。這也意味著,大房型住房建設將受一定限制。
「十一五」期間,預計竣工新建住房約1.2億平方米,其中2006年約2700萬平方米,2007年約2600萬平方米。配套商品房竣工量2006年、2007年均為200萬平方米左右。此外,新增居住區綠地約2900公頃。
舊區改造住房成套率95%
中心城區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00萬平方米。根據舊住房不同情況,完成成套改造、綜合整治及「平改坡」等各種類型的舊住房綜合改造2000萬平方米以上。全市住房成套率達到95%。
保障體系放寬認定標准
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分層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擴大住房保障政策覆蓋面,能夠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城鎮生活和居住困難家庭達到10萬戶左右。
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及相關政策,放寬廉租對象的收入線認定標准,加大廉租住房制度的實施力度。
土地供應繼續停供別墅用地
依據住房需求、在建項目和存量土地等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全市新增住房用地總量和年度計劃。2006、2007年分別安排1500公頃左右。優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配套商品房)的土地供應,其供應量不低於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繼續停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供應,嚴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