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介紹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是2010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翌。
『貳』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內容簡介
本書復收集了懷化市電教部門和制中小學校在「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省、市教育科學課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主要涵蓋信息技術教材教法、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遠程教育、協同教育等領域。貫穿課題申報、立項、開題、研究、活動、評估、總結、結題等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全書共分六部分,分別是活動剪影、研究論文、研究方案、研究報告、教案薈萃和組
『叄』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圖書信息
書 名: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
ISBN: 9787504149343
開本: 16開
定價: 245.00元
『肆』 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過程及效果記錄的填寫模板
一、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資料搜集的先鋒官
在以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當學生遇到搜集資料的問題時,第一而唯一想到可能就只有查書和問老師。而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孩子們能知道的甚至比我們多得多。他們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拓展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1.遨遊網路,擷取信息
「信息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四大指定領域之一。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搞高他們搜集信息、辨識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而我們開展的許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需要從網路上獲取信息。如我們開展的《傳統節日》活動,上網沖浪查找我國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成為孩子們的首選,他們遨遊網路,擷取相關信息,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受。說實話,學生從網上查找到的資料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不僅查找到了多種節日,它們的起源、發展,還找到了相關的一些風俗及不同地區的習慣與傳統的不同。當然網路是開放與自由的,甚至還有些垃圾信息、色情信息,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在浩瀚的網海中汲取所需營養,也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同學們的互相監督無疑也會為他們自己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2.音像設備,捕捉資料
搜集、積累和保存資料對開展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除搜集書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資料外,對於實際生活的一些富有價值材料的搜集,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有些「現象」與「鏡頭」又是難能可貴的,甚至是稍縱即逝、可遇而不求的。如何將它們永恆地「記憶」下來呢?錄音、錄像、照相等信息技術都是值得我們鼓勵孩子們使用的方法。自我校開展《美在校園》活動以來,這些四年級的學生們對於這些音像設備已不再陌生,孩子們拿起DV機、照相機、錄像機即時「捕捉」活動收獲的點點滴滴。
二、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動機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倡導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都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信息技術的學習既需要學生探究、理解和建構信息技術的有關原理和方法,更需要學生通過信息處理、設計製作作品等技術活動表達自己的創意、想法和認知活動結果。信息技術教育要注意「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和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應用技術;在操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探究原理、總結方法、積累經驗。在技術活動與認知活動的互動中培養科技創新精神,提高技術實踐能力。避免脫離思考與探究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或者脫離技術實踐的「紙上談兵」式的信息技術教學。讓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教學的整合不僅可以體現各學科知識的協作和滲透,而且體現了師生間對習慣性的課堂模式的突破,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1.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可以令教學方式由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譬如網路環境就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空間。網上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在網路中任意地學習、研究,自主確定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進行對話等,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創建綜合實踐活動網路平台,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重要條件。如《美麗的葉子》這一主題就是由四(3)班的孩子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自主提出的,他們還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重新組合了新的小隊,確定了各自的研究計劃與主題,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們自主提出要創辦各小隊的活動主頁的大膽想法,並親身參與其中。隨著各小隊創建的網路平台日趨完善,我們課堂上的匯報逐漸形成了學生自主瀏覽各隊網頁、各小隊自主交流學習的良好氛圍。網路平台的創建可以極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打造自主的信息化環境。
2.變「接受學」為「協作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合作學習是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通過合作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討論與辯論、結成夥伴、競爭等形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無論是活動方案的設計、分工,還是活動的具體實施,以至於活動現象的分析與交流,到最後交流活動收獲,都離不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時甚至是家長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密切合作。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這種交流與合作的范圍還會不斷擴大、深入。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其終身的發展顯然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分享資料、合作交流,通過討論深化理解,通過合作促進社會建構;引導學生學會在合作過程中合理表述個人觀點,恰當地應用他人觀點,在利用社會公共信息的基礎上共享個人的信息資料,培養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交流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識。網路平台的創建突破傳統「師講生學」的教學方式,構建師生互學、生生互學的新型學習方式。面對網路,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獲得最新的信息和資料,教師能得到的,學生也能得到,優生能得到的,差生也能獲得,學生在網路中享受真正的平等。讓學生通過現代信息媒體自行探究、思考和集體探討,有機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主動探究意識及合作技能。
網路平台亦是學生表現自我,展現活動成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將學生的活動日記、收獲卡、小製作、小發明、書畫作品、獲獎證等成果利用拍照、掃描、資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上傳到校園網站進行公開展示,也極大激勵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活動的熱情。
三、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得力助手
信息技術的有效、科學、合理使用,將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民主。
1.打破評價教師包辦制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強調:「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准,肯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多元方式。」因此,評價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社會力量。
為此,我校專門在學校網站上開辟了一塊綜合實踐活動版塊,方便實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之間、活動小隊之間的互評,還可以讓教師、家長和其它社會人士參與其中,參與者可以通過上網瀏覽相關的資料,對被評價者每一次主題活動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而學生個體則可隨時進入網站進行查詢和了解,以便修正今後活動中的言行,開展網上交流以達到再學習的目的。
2.使評價貫穿活動始終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同時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使評價滲透於綜合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它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確保學習質量的一種主要策略和機制。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而且重視過程的評價,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利用信息技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價值判斷。如在《服裝情結》活動中,我們除了在學生的采訪卡、收獲卡、活動記錄單上設立了「留言板」、「某某對我說」的評價項目,各小隊還為自己的小隊主頁創建了網上留言板,同學、老師、家長和其他人士可隨意在留言板提出疑問與小隊的同學交流,還有隨時對各小隊的同學及時的評價,真正落實了評價的過程化。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和特殊領域,應注重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為學生進行跨地區、跨學校、跨班級的合作探究開辟空間。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發展的助推器,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得力助手,信息技術將極大的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快速發展。
『伍』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作者簡介
謝翌,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62年6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歷。歷任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副站長、站長,懷化市電化教育館館長等職。中學高級教師。參與懷化市承擔的國家級、省級「十五」教育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結題,成果豐碩。承擔湖南省「十一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及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務,任負責人、組長。承擔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主體任務,任總課題組成員、懷化市協同教育研究專家組首席專家。並在懷化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協同教育實驗區」。主持開發的《E考通》信息技術考試題庫經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評審,授予省級優秀資源成果獎。《協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多篇論文、學術報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參與編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出版「中小學信息技術考試題解(小學、初中、高中)」全套,任主編。任全國性《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編委會成員。2005年起,任湖南省教育廳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審專家組成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審專家組成員。2008年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優秀電教工作者」、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2009年懷化市教育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陸』 現代信息技術的成果應用成果哪些
20世紀最重大成就之一是計算機的發明和計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兩個理論:內相對論與量子論容
3、三項突破:核能利用, 空間科學, 基因序列
4、四個模型:誇克模型, 宇宙大爆炸模型, 地球板塊模型,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柒』 五年級 信息技術課的收獲
沒分誰來回答?
『捌』 如何將信息技術實踐研修成果運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准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