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念處的修行方法
四念處是在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以不凈、苦、無常、無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觀察,就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達到破除我們執著的凈、樂、常、我四個顛倒。破除四顛倒後,我們就不會有貪愛與憂愁,眾生之所以有種種憂愁,有各種貪瞋痴,就是執著常、樂、我、凈。
四法: 四念處: 四種念: 四顛倒:
1.不凈--身念處--觀身不凈--凈:執著身心是干凈的。
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卧時知卧,心中了了分明。即使說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對於行、住、坐、卧,一舉一動,內心對這些行動,要了了分明。
用心觀察自身的皮膚、血肉、骨骼……至於身內的大小腸里消化過的食物,都是污穢、骯臟的;我們的五臟六腑,沒有一個是干凈的。如此觀察,我們對身體的愛執就會消除,就不會認為自己的皮膚是滑嫩的,身體是漂亮的,頭發是烏黑美麗的等等。
他人的不凈,這要從觀死屍中去破除對他人身體的貪愛與執著。觀死屍(九想觀):從一個人死後,觀察他到變成骨灰的過程。
2.苦 --受念處--觀受是苦--樂:執著世間有快樂。
受念處是觀察六根與外境接觸時身心所產生的感受。它可分為身受:苦、樂、舍受;心受:憂與喜受,共五種。
耳朵受到刺激,受不了,耳根受苦;有些聲音,好像人聲,耳根聽慣了,聽了很舒服,那就是樂受;反之雜訊使我們耳朵與心受苦;有時寂靜無聲,那我們的耳朵就沒有感受了。此受會生起,當然也會消失,所以當我們觀察受的生起時,要知道它是從耳朵或眼睛來,它怎樣的滅掉,都要知道。接下來我們要保持一心住在受念處,一心觀察它,慢慢地就會發覺有受皆苦,因為受源源不絕而來,我們身不由己,不能做主的緣故。當我們可以很細微的觀察受後,就可以繼續觀察心。
3.無常--心念處--觀心無常--常:執著內心的恆常不變。
當我們感受到外境時,心在作用,這個知覺的心,我們要知道;但是我們往往會在知覺的心上加入貪、瞋、痴等種種煩惱,我們也要覺知;乃至這個心念是否專注在禪定或散亂等,我們也都要念念覺知這個心識所在之處。
比如在靜坐時,突然聽到聲音,耳識在作用,耳朵在感受。我們要觀察到心在耳朵作用,然後又跑到頭腦中想,我們要覺知它。這樣的慢慢觀察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心念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跑來跑去,很快地生滅。佛陀說世間上生滅最神速的是我們的心念,最容易觀察到無常,所以在四念處中佛陀教導我們觀心無常!
4.無我--法念處--觀法無我--我:執著萬物有自主自在的心性。
法念處主要的是指法塵。法塵是:心中念一、二、三、四……。心中的念就是法塵。當念「一」時,心知道念「一」,就是心識。念「一」時心識知道念「一」;念「二」時心識知道念「二」,……。沒念「四」時,心識不知道,還沒念「五」時,心識不知道。念「一」時,心識就生滅一下,念「二」時,心識就生滅一下,所以我們的心識念念在那兒生滅而覺知。古代開悟的禪師說:「念念不相到。」意思既是說:我們的前心念與後心念毫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每一念的法塵組成凡夫所以為的心,其實它不是心,那是法塵。我們的法塵有很多,每每想東想西,想要罵人的心想等等,都屬於法塵。
在這些法塵中,心念處最先要觀察的是五蓋。五蓋是貪、瞋、睡眠、掉悔及疑。因為一個人要修定、修慧,這五蓋會掩蓋住他,使他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故觀法念處時,要觀察我們是否有此五蓋的煩惱?它是從何來?從何滅?它生滅的原因?我們應如何使它不生?假使我們用心觀察,慢慢的就能掌握消除五蓋的方法,它就會消除掉,那我們就不會再懷疑佛法,對它深信不疑了。
觀察五蓋後,接下來是觀察五蘊。我們身心的一切活動都包含在五蘊當中。法念處不止指法塵,它還包括一切法。五蘊包含一切有為的生滅法,世間的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在生滅,所以觀察法塵時是要觀察它的生滅,從中發現一些事實。
在觀法念處時,除了觀察五蘊外,還要觀察另一些法,那就是六根與六塵。六根與六塵接觸後會產生什麼後果?我們都要了了分明。比如在靜坐時,心念集中在耳朵,我們就去聽聲音,要覺知這個過程。過一會兒,我們的心念又去觀察景物,對於這些心念轉移的過程,我們要知道,更要了了分明。我們要注意六根與六塵為我們產生了一種結縛,既是我們的煩惱從六根與六塵中源源不斷的生起;十二因緣中說明,如果一個人沒有六根,他就沒有「受」,所以我們的「受」時從六根而來。觀察這個受後,接著觀察心,再觀察受的來源是從六根與六塵接觸而來,我們要了了分明這個受的生起。一旦你看到它的生起、再滅掉,那麼我們的貪瞋痴很快就會消滅。為什麼這么講呢?打個比喻:以聲音來說,有人罵你一句「他媽的」粗話,你鬧起煩惱,罵人、打人、與人過意不去等,如果你當時很冷靜,以智慧觀察,聽後就會發現:因為我的耳朵與聲音接觸後,就產生「他」、「媽」、「的」這些聲音的分別心。你也會發現原來外面有聲音,你裡面有耳根,它們接觸後生起受,生起心識;然後你就會發現到,原來是法塵這個罪魁禍首添加一些煩惱進去,使你做出反應或反擊。當你發現到這一點時,你就懂得如何放下,使它不再生起來。我們凡夫聽聲音後,鬧起煩惱來,就只會怪外面的人,絕不會怪自己內心有這個煩惱。
② 沒有禪定基礎可以修身念處
「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這句話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諸位就要細心去參究,念佛不如禪嗎?諸位好好想想,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從佛滅度開始算起,第一個一千年叫正法時期,人根淳厚,持戒就能成就,依著戒律修行就能證阿羅漢果。到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慢慢就鈍,持戒不能成就,要修禪定。像法時期,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真,禪定成就的。佛法傳到中國,正是像法的開端,佛滅度後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所以中國的禪宗特別興旺,這《大集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的預言兌現了,修禪定能開悟、能證果。可是再過一千年,三千年之後,入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而且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人的根性愈來愈鈍,修禪不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念佛,末法一萬年,念佛成就。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戒不能成就,禪不能成就,念佛能成就。這就像害病一樣,正法時期的人病很輕,戒律一治他就好了;像法時期的人害的病就嚴重,戒律這個葯沒效,用禪定這服葯,行,能幫助他;末法時期,病入膏肓,沒救了,戒律的法、禪定的法都不行,念佛能救。你說哪一服葯厲害?還是念佛,念佛才是無上的妙寶,能救末法眾生,要是像法、正法遇到的時候,他能不成就嗎?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他的父王,佛為父王說什麼法?說念佛法門。那是正法時期,佛在世,他不教他別的,對他父親教念佛法門,求生凈土。
我們要細心、冷靜的觀察,才知道這個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無量無盡法門當中,它排名是第一。因此,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上他說的,我們如果遇到大災大難,所有經教法門都救不了,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有一門決定得救,這一門是什麼?老實念佛,這一句六字洪名能普度一切災厄,比什麼樣的經懺佛事效果都殊勝。可惜宣揚不力,社會大眾知道的人很少,他們遇到災難,去拜懺,拜梁皇懺、拜水陸懺,水陸法會。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如果這些懺儀都收不到效果,念佛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們才知道,中峰禪師他編集的《三時繫念法事》,那是什麼用意?所有懺儀都失掉效果,這個東西行,念佛,以《彌陀經》、一句佛號為主!所以這句佛號用禪來說,是無上深妙禪。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六七集)
③ 如何用七覺支修行法念處
看樣子你對四念處有很深的修行。狹義上講,七覺支都是有關心念處的內容,七覺支不是法念處。但是從廣義上講,任何念都是法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也都是法念處。
用七覺支來加深心念處的修行,是非常好的方法,行者可以試試。
④ 四念處的後期修行
修學觀身不凈應從內身觀察起,從頭頂到腳跟,觀察我們的皮、骨、肉、毛發等,這一切沒有一樣是干凈的;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都是不幹凈的,所以我們要天天沖涼。沖涼後就以為它干凈,然後對它起愛執,越看越干凈。如果我們能深一層的去觀察:皮膚有污垢,皮膚內的血肉是腥臭的,骯臟的;肉內的骨頭是沒什麼好看的。如果你要看的話,可以到市場看肉攤上的豬肉、牛肉、羊肉,它們和我們是沒什麼兩樣的,我們身體皮膚內的包裝就是這么一回事,但是我們從未想過,天天沖涼,頻頻照鏡子,認為很滿意,這就是我們執著身體是干凈的。
⑤ 佛教說的是真的嗎
什麼真不真的?佛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裡面說父母生你養你不容易,要你好好孝順父母。你如何說他真不真呢?
⑥ 如何修習身念處的四種正知
可以參考八聖道,四聖諦,三法印來確定。離諸顛倒邪見即是正見。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即是正知見。佛語即是正知見。悟得無生即是正知見。
⑦ 修身語意諸善業已。而起正見。 於四念處。安住正心。 如理修習七覺支已。自能證悟彼涅槃界。這段話是什
1. 十善業:
五戒十善之人,是天成,就是說一個人做到五戒和十善了,這個人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人,甚至可以往天上去,而且可以把自己在人間的惡劣的東西毀滅掉。這樣的人已經是超凡入聖了,而且是了脫生死之前的方便法門了。五戒十善已經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在到達佛菩薩的境界之前,我們必須懂得做人修心要有五戒十善。因為時間關系,台長把五戒十善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
五戒包括,第一,戒殺生。人不能殺生,一個人一旦殺生的話,他是超過不了凡塵的。第二,不能有妄語。就是說不能吹牛、說謊、口是心非等。第三,不能夠喝酒。酒喝多了,真的是犯罪。連政府都會掛牌,上面寫喝酒駕駛,是犯罪,因為酒能亂性。還有,不能邪淫。就是說不能經常動女人的腦筋,自己家裡有太太,在外面再有女人就叫邪淫。第五,就是不偷盜。一個人要明白,我們學佛、做一個正直的人都不能夠偷盜,更何況是要超凡入聖呢?
台長跟大家講的五戒,不是針對和尚尼姑的,實際上,超凡入聖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我們每個人活著做人,難道就可以殺生嗎?難道可以偷盜嗎?難道可以亂喝酒嗎?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控制住自己的,在人間不能犯惡的。十善人是走向菩薩界的很重要的一步。十善業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喝酒,不貪,不嗔恨,不愚痴。
2. 正見:什麼事情都把人家往正的地方去想,正的地方去看,把人家往好的地方去想,就叫正見。「正見名出世」。正見是什麼?一個人想得對,就是離開這個世界了。我今天在人間,我天天為別人想,想的都是正確的見解,我就是離開這個世界了;如果一個人不為自己想,他就不在這個世界裡面,因為觀世音菩薩從來不為自己想,而是為眾生想,所以觀世音菩薩不在人道。你們天天為自己想,那就是為自己,還是在人間,你們出不了六。
3. 四念處:
一、身念處,觀身不凈;二、受念處,觀受是苦;三、心念處,觀心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無我。(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
師父講過「四念處」,我最近感覺自己有很多煩惱,有很多心結。如果做觀想,是要做什麼樣的觀想?要「觀心無常」嗎?師父答:「四念處」的話,你要觀,要稍微動點腦筋的。像你這種都是雜念,你怎麼「四念」啊?(那我要怎麼修?)先自己安靜,叫「禪坐」,不是打坐(讓自己靜下來,是嗎?)對啊,最簡單的就是不要去想。「四念處」里邊你選一個吧(嗯,「觀心無常」?)這樣吧,你觀兩個: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好的。師父,能具體講一下「觀心無常」嗎?)「觀心無常」就是你知道這個世界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有什麼煩惱?今天不開心,過兩天開心了;今天這么開心,過兩天又不開心了(明白。師父,那我就經常要做這樣的觀想,是嗎?)對啊,難受的時候經常想想「過兩天會好的」(好的。師父,能開示我幾句嗎?)就是小男孩性格,倔得不得了,沖得不得了,你這種人能順利的?(那要怎麼辦呢?)「那怎麼辦?」改!女人多做點女人相出來,平時要多溫柔一點,慈悲一點。觀世音菩薩明明是男身,還要化成女身來救我們,為什麼?(就是慈悲)你慈嗎?(我不慈)你悲嗎?(不悲)所以你不慈不悲,你能幹什麼?(對不起,師父)
4. 正心:我們每天都不能因為業障而起貪心啊。你們要聽師父的話,不能起貪心,我少拿,少吃苦;多拿,多吃苦;我少賺,我少用;多賺,我還是會多用的。所以,不貪心是為空。不貪心的人,心中就是很空的。不貪心的人,稱之為「心不倒」,這個人的心是不會倒掉的,明白嗎?人是永遠有心的,倒的心就是因為貪了,被貪心所控制住,他就沒有正心了。你有本事,真心真意地全部付出,我不賺你的錢,我沒有什麼要求,我真的是為你好,幫助你身體好、生活好,那才叫正心
七覺支網上可以查到,但深入實踐佛法更能領會。
最後,涅槃:
涅槃真正的意思就是佛教講的不生不S、不生不滅。所以,和尚S的時候大家都不哭,因為這個和尚走了,比方說某某和尚走了,他是上天了,他猶如回到了自己的家。很多出家人,離開了廟,為什麼他們喜歡經常背一個自己的布袋到處去掛單?他自己知道,他今天離開這里到那裡,到那裡又離開這里,實際上這就是人的一生啊,來來去去一切皆空,就像人走的時候最後上天一樣,沒有什麼可以哭泣的。他離開了我們,走掉了,他到另外一個廟里去了;他離開了我們,他到天上去了:他到那個地方去結緣了。所以他就不會把這種生S看得太重。走的時候,連被子都留下,都不是他的,一生什麼都沒有,背一個小布袋走了,掛單去了,就是這個道理。
人根本不會S,S的是軀殼,身體的滅度,實際上滅度的是身體,S的是一個身體,但精神永遠不會滅度。你們看佛陀,你們說佛陀走了嗎?沒有,直到今天,佛陀依然給我們留下來這么多的佛經,我們還學不完呢。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佛陀根本沒走,他還在指導著我們,他的精神永遠在人間。走掉的是什麼?只是他的一個肉身。師父跟大家講,因為人靠精神活著,如果一個人沒有精神,他就是一個活S人。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因為精神死亡了,所以他看一切都是灰飛煙滅,覺得絕望了,他自殺了。人活著一定要有精神。
師父告訴大家,涅槃有八大意味,實際上古時候的經文當中叫「涅槃八昧」,就是說涅槃有八種法味,師父今天只能跟大家簡單地講一講。涅槃實際上意味著你常住法、寂滅法、不老、不死、清凈、圓通、不動、快樂,八昧。第一,常住,結束了,在這個世界上涅槃,就是你常住在人間,S掉了你的肉身G頭,你的精神還是常住在人間。第二,寂滅,涅槃就是代表著你的身體的結束。第三,涅槃代表著你不會再老。第四,涅槃代表你沒有S,因為你的精神永遠活著。第五,涅槃代表著你清凈了、安靜了,身體很乾凈,因為你不會用身體再造業。第六,涅槃代表著你圓通,你把人間的一切事情都做好了。第七,涅槃不動,心不動了,手也不動。第八,涅槃代表你拋開了人間的煩惱,達到正等正覺,讓精神活在快樂中。這叫「涅槃八昧」。
一個人如果能夠達到正等正覺,如果什麼都想得通,這個人就能夠自主六根、六塵——自己就明白自己的六根、六塵。眼耳鼻舌身意,嘴巴不能亂講,眼睛不能亂看,耳朵不能亂聽……這個人如果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六根,就會防範於人間的六塵,所以慾望就會滅絕,慾望就沒了。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六根,不接近六塵,然後慾望馬上就沒了,業力馬上會消失,業力就沒了,然後六道輪回在你這里也會消失,沒了,因為你已經把什麼都看空了,你不會輪回了,所以不生不滅的情景就出現了。
用現代話講,如果一個想得通的人,別人跟他講:「你老啦,你把這個錢留給孩子,你要多積蓄一點給孩子啊。」他什麼都想得通:「有什麼生?有什麼死?我什麼都不要,我要它干嗎?」人到人間,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借來的,自己一走,連自己的身體這個軀殼都不是自己的。你是誰啊?你來的時候名字都沒有。徹悟了,這個時候業力沒有了,六道輪回消失了,不生不滅的情景出現了。因為你想通了,你沒有生,也不會有滅度。
所以,佛法的涅槃,實際上指的就是滅一切生死輪回。師父跟你們講的東西很深啊。涅槃就是指滅一切生死輪回,達到無為安樂的境地。「無為」,就是我心裡已經沒有行為,在人間行為上也沒行為,心理行為也沒有。「安樂」的心態,我已經找到我最後最開心的時光和地方了。所以想得通的人一輩子開心,想不通的人永遠活在地獄當中。所以人家說想得通的人走的時候也是笑嘻嘻的,開開心心,不痛苦,那就叫涅槃。
⑧ 道門修行,成果是什麼
一般說是大羅金仙。之下依次為天仙、地仙、人仙、鬼仙。
⑨ 身念處的 行住坐卧 什麼是住
相對於「行」而言。停住不動的意思。
⑩ 修身念處瑜伽師地論中有幾種方法
我和我女朋友都是大一,她家是桂林那邊的,偏農村一點,家裡是種植橘子的,家裡條件一般吧,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