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陝西省科技成果

陝西省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1 02:14:57

1. 2012年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是誰

2012年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是王輝

2. 陝西科大簡介

陝西科技大學(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簡稱陝科大,位於陝西省會西安,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陝西省政府共建,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之一,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輕工業高等院校,1958年創建於北京,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陝西咸陽並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年成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8年改隸陝西省,2002年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西安未央、太華路和咸陽三個校區總佔地2055畝,下設15個二級院部、6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3個;專任教師12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1萬多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近3700人。

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近600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教育部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委員、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才等國家級或省部級人才多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陝西科技大學

3.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的主要職責

一、陝西省科學技術廳
省科學技術廳(省委科技工委)是省委、省政府負責全省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科技工委主要負責科技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負責省屬科研單位領導班子和委廳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協管駐陝科研單位。科技廳主要負責研究制定全省科技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組織編制、實施全省民用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歸口管理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等工作。
二、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科學技術工作的方針、政策 和法律、法規;研究提出全省科技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研究科技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擬定全省科技發展的重大布局、優先發展領域;研究擬定地主性科學技術管理的法規、行政規章。
2、組織編制、實施全省民用科學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西部大開發陝西科技行動規劃和計劃。
3、研究提出全省科技體制改革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推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指導全省科技體制改革工作。
4、研究提出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編制歸口管理的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技外事經費等有關費用的預算方案;負責全省科技條件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和協調全省大型儀器設備共用網的建設和管理。
5、研究制定加強全省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發展、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措施;負責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星火、火炬、社會發展、科技合作、成果推廣、重大科技產業化和軟科學等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6、研究擬定全省高新技術及產業化發展規劃;負責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應用技術的開發、推廣工作;歸口管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帶、大學科技園的規劃和組織實施工作;負責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的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科研單位與科技型企業自營進出口權的初審和申報工作;負責出資入股高新技術成果的認定。
7、協調管理在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基地的建設;編制和實施我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基地的建設計劃。
8、研究擬定科技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發揮科技人員作用的相關政策;負責科技新星的選拔培養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做好優秀中青年專家選拔、科技副縣(市)長選派工作;負責全省民營科技企業和廳屬、歸口單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管理工作;負責全省科技培訓工作。
9、負責管理全省科技外事和政府雙邊、多邊及有關國際組織之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審核與協調重要民間科技合作交流項目;負責全省科技考察、國際學術會議、科技展覽、科技合作與交流、出國團組及外國人來陝科技訪問的審批。
10、歸口管理全省技術市場、技術產權交易、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成果、科學技術獎勵、科技保密與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科技咨詢、招標、評估等社會中介組織的發展,推動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11、根據《陝西省民營科技企業條例》的規定,負責民營科技企業認定、審批和發展的管理工作;負責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管理和登記審查工作。
12、加強農村和農業科技工作研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促進農業新技術革命和農村科技進步的方針、政策;組織和指導農村科技產業、星火技術密集區、農村區域性支柱產業的科技示範與推廣、科技扶貧、科技下鄉工作,推動農村與農業科技進步。
13、研究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和優先發展領域,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織指導涉及人口、資源、環境、醫葯衛生等方面的科技工作。
14、指導地市科技管理和全省科研機構的業務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審核獨立科研機構和省級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
15、負責科技宣傳、科技信息、科技統計和科技期刊管理工作。
16、承辦省科技教育領導小組交辦的有關工作。
17、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4. 楊學軍的科研成果

工作以來,與鼠害課題組的同事一起,以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為指導思想,緊密圍繞乾旱半乾旱地區缺水少雨和鼠害嚴重的現實開展研究,研製出了兩大系列 16 個品種的無公害克鼠星滅鼠劑和多效抗旱驅鼠劑,並成立了科技實體,使克鼠星和多效抗旱驅鼠劑在西北五省及雲南、安徽、湖北等地廣泛應用。同時,摸清了黃土高原林區鼢鼠的分布、危害和發生規律,以甘肅鼢鼠在林區的種群生態學為基礎,提出了黃土高原林區鼢鼠綜合管理模式,把控制鼢鼠的措施從以治為主的綜合防治發展為以生態調控為主的綜合管理。
先後參加和主持國家攻關項目及省部級重點課題 12 項,主講《農林嚙齒動物災害可持續治理》和《林區鼠害無公害治理技術》專題 20 多學時;指導或協助指導研究生 6 名,指導本科畢業生 10 名。
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 項,林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3 項, 2003 年獲陝西省青年科技獎。目前承擔國家十五攻關項目 1 項,省部級重點科研和推廣項目 6 項。參與出版論著 3 部,發表論文 30 余篇。

5. 張伯聲的學術成果

張伯聲創建了中國大地構造的一個新學派——「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成為中國五大地質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張伯聲的「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這一理論兼容並蓄了前人「脈動說」與「收縮說」的合理部分,賦予「地球四面體理論」以嶄新的內涵。該學說不僅對我國煤礦、油田、金屬礦產的開發有巨大的指導作用,而且在探討地震活動規律方面也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1979年全國第二屆構造地質學術會議上,張伯聲「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被與會所有專家、學者公認為中國地質界的五大構造學派之一。會議一致認為這朵盛開在地質科學園地里的奇葩,必將開放得更加艷麗,芬芳!
張伯聲的地質科研及實踐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
(1)是地質礦產工作;
(2)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
(3)是對第四紀地質與新構造運動的研究;
(4)是有關地震地質的研究;
(5)是創立了波浪鑲嵌構造學說。
在全國第二屆構造地質學術會議上,張伯聲「地殼波浪鑲嵌構造學說」被公認為中國地質學界五大構造學派之一。 《波浪狀鑲嵌構造》。
《辯證的地質學》。
《豫西煤田地質》。
《從黃土線說明黃河河道的發育》。
《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讀後》。
《難忘家鄉山水情》。
《中國大地構造圖》。
《陝西漢中地區之前震旦紀地質》(1945)。
《嵩陽運動和嵩山區地五台系》(1951)。
《從黃土線說明黃河河道地發育》(1956)
《中條山地前寒武系及其大地結構發展》(1959)。
《中國地殼地波浪狀鑲嵌結構》(1980)。 他的「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先後榮獲:
出席全國科學大會獲先進個人和科研項目兩個獎狀(1978年)。
陝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979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
國家科技二等獎(1984年)。
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5年)。

6. 張琰的科研成果

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本科學歷。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陝西省科技攻關課題1項;陝西省中醫葯管理局科研招標課題1項。校級科研課題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全軍醫葯衛生科研基金課題1項,省基金4項。主編、參編專著3部。主持十多種軍內制劑新葯研製項目十餘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化妝品國家批號多項。獲陝西省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兩項。多次獲院校嘉獎,榮立三等功一次,2009年獲優秀黨支部書記。

7. 為什麼說陝西是國家級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國家級項目。陝西高校承擔國家「973」項目53項,獲科研經費1974.85萬元;承擔國家「863」項目140項,獲經費7535.7萬元;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35項,獲經費1610.24萬元;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79項,獲經費6640.79萬元。(2)省部級項目。陝西高校承擔國家部委科技項目656項,獲經費2.88億元;承擔其他省、市、自治區科技項目515項,獲經費4514.3萬元。承擔陝西省政府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47項,獲經費409.5萬元;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09項,獲經費1136萬元;承擔軟科學研究項目34項,獲經費55.5萬元。上述3項科技項目佔全省科研項目的40%以上。陝西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也得到加強,承擔教育部重點科技研究項目5項,獲經費10萬元;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項目3項,獲經費34.8萬元。(3)省廳級項目。省屬高校共承擔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249項,獲經費373.8萬元;產業化培育項目43項,獲經費376.2萬元;重點實驗室科研和建設項目46項,獲經費656萬元;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科研項目19項,獲經費44萬元。2002年,陝西還首次面向陝南、陝北及關中部分科研基礎比較薄弱的高校,設立中青年科技人才基金30萬元,用以穩定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提高這些高校的科研水平。
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省教育廳依託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彬縣創建了陝西第一個高校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組建了西北大學「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源化工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生物晶元工程研究中心」,西安石油學院「油氣田特種增產技術重點實驗室」,西安工業學院「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科技大學「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工程科技學院「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理工大學「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國家科技部對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實行省部共建。完成了「陝西省動物胚胎幹細胞工程技術中心」的組建工作,該工程技術中心是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主,聯合國內外有關科研和企事業單位共同組建的股份制高新技術研發單位,中心的成立為陝西高校高新技術研發在融資渠道、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改革進行了嘗試。在組建新的科研基地的同時,陝西還對省屬高校20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進行了檢查評估。到2002年,陝西高校已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科技創新基地體系已基本形成。
科研成果獲獎情況。經過科研人員的勤奮努力,陝西高校科技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獲省政府科學技術獎34項。省教育廳評審出高校科技獎101項,其中一等獎22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42項。此外,還有68項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授權。

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閱讀全文

與陝西省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