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討論經驗亮點成果怎麼寫
用嘴巴表達出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Ⅱ 研究成果怎麼寫
從五個方面入手:
1、研究結果;
2、研究內容及主要成果;
3、探討與認識;
4、現狀與問題;
5、分析與討論;
研究報告舉例:
1、實證性研究報告:如教育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等。主要是用事實說明問題,材料力求具體典型,翔實可靠、格式規范。這類報告要求通過有關資料、數據及典型事例的介紹和分析,總結經驗,找出規律,指出問題,提出建議。這種研究報告既注重理論,又重視實踐,往往跟接觸性的研究方法有關。
2、文獻性研究報告:主要以文獻情報資料作為研究材料,以非接觸性研究方法為主,以文獻的考證、分析、比較、綜合為主要內容,著重研究教育領域某一方面的信息、進展、動態,以述評、綜述類文章為主要表達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學、文獻評論研究中用得較多。
3、理論性研究報告:狹義上的論文。以闡述對某一事物、某一問題的理論認識為主要內容,重在研究對象本質及規律性認識的研究。獨特的看法、創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嚴密的邏輯和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是其內在特點。
理論性研究報告沒有實證研究過程,因此對研究者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還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
Ⅲ 怎樣寫討論報告
只是例文而已 關於錢的問題
例文: 中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願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範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等現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中學生適當地注意增強經濟意識,對健康成長十分有利,也便於提高辨別和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大部分中學生家長都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數量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每次還未到月末,同學們早已將零花錢用年完了.很多同學對"錢該怎麼用"這一理財的基本問題存在著種種不 熟的偏見和誤解,甚至在他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由於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佔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於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
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項目中,經常購買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碟等.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裡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裡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
希望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獲得一些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於購買學慣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專家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意識,而到了中學這一理財觀念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家長和學校更應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中學生理財探究小組全體成員
Ⅳ 主要成果
一、劃分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
在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的基礎上,按照空間、時間和成因為主要因素,參照著名的典型礦床進行劃分,共劃分出五種預測類型和14個礦床式。預測類型分別為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熱液型、風化型(殘坡積型)和火山-沉積型。主要是沉積型礦床,其次為火山-沉積型和層控型,熱液型、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資源較少。沉積型、火山-沉積型和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容易識別,層控型重晶石呈充填交代脈狀、浸染狀、囊狀等形式產出。14個礦床式分別為:秦巴式、大河邊式、湘黔式、石榴村式、李坊式、宋官疃式、潘村式、譚子山式、大豁落井式、鏡鐵山式、鋪溝式、大池山式、南庄坪式、象州式。
二、典型礦床研究
在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26個典型礦床,分別為貴州天柱大河邊,湖南貢溪,廣西三江板必重晶石、來賓市洪江,湖北省隨縣柳林,四川省城口縣巴山,陝西省安康市石梯,甘肅省肅北大豁落井、文縣東風溝,福建永安李坊,安徽石榴村、石橋,浙江臨安冷田邊,湖北枝城南庄坪,四川彭水,河南汲縣大池山,陝西勉縣鋪溝,浙江紹興西裘,廣西象州縣潘村,山東宋官疃,湖南譚子山、秀山,甘肅鏡鐵山,廣西象州縣寺村,扶綏縣思同、鹿寨黃冕,廣東水嶺,報告中抽取了15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礦床,並對其進行了所屬的成礦區帶、區域成礦條件、礦體特徵、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與總結,繪制了成礦模式圖。
三、成礦區帶研究
根據成礦的構造背景及成礦作用性質、產物及強度等礦化信息,劃分了中國重晶石礦Ⅲ級成礦區帶。討論了各成礦區帶的劃分原則,給出了區域成礦構造背景及礦產預測類型、規模和成礦時代,共劃分出九個成礦省和23個Ⅲ級成礦區帶。
四、礦集區及成礦遠景區研究
在典型礦床及成礦區帶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構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成礦條件等因素,劃分出九個重晶石礦礦集區,分別為甘南-陝西南-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黔東-湘西-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鄂西南-川東南-黔中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邢台-汲縣-運城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安丘-臨沭-含山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閩西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錫鐵山-鏡鐵山-青銅峽火山-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瓊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集區。礦集區的劃分基本反映了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火山-沉積型、熱液型、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礦床的自然分布和成礦的集聚區,表現了我國重要重晶石聚集區的基本特徵。對五個資源潛力在2000萬噸以上重要找礦遠景區的資源潛力進行了分析,初步預測重晶石礦遠景資源量10.2億噸。可作為化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種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的基礎。
Ⅳ 主要研究內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鐵路沿線鐵路振動現象的實地測試,對室內水波動力學效應的試驗,以及對典型塌陷類型的三維數值模擬,作者對岩溶地區的多發災害——岩溶塌陷現象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進行了研究。研究包括對於岩溶塌陷的蓋層及其組合類型的研究,地下水面位於蓋層中不同位置時的研究,以及基岩介質中空隙分布類型不同的地質概化研究。
(2)針對特定的岩溶致塌地質和力學環境條件,歸納和總結了致塌過程中的各種力學條件的相互作用和疊加組合機理,提出了相應的力學耦合模式。根據概化模型的研究和力學耦合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岩溶致塌機制。
(3)典型機理模型的專門研究。從野外試驗及室內試驗著手,結合實例的數值模擬,對典型的塌陷類型進行專門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在靜荷載下土洞的塌陷與抽水情形下的塌陷不同,相比之下表現為更具偶發性。通過靜荷載條件下土洞穩定的數值模擬,對其致塌過程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通過靜荷載大小的致塌效應、地形因素的影響、地下水下滲的致塌過程的對比,對靜荷載條件下影響岩溶塌陷的最敏感因素進行了研究;為了解土洞塌陷時土層的臨界力學性質,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對致塌臨界條件進行了數值模擬試驗研究。
B.以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及室內水波動試驗為基礎,對地下水位受迫下降時土洞在蓋層中力學效應進行專門研究;通過實例的分析及數學推導,對地下水位上升時的岩溶致塌現象進行了研究,特別對氣爆塌陷發育的判據進行了理論推導及論述,對水位恢復時塌陷區的土層最大安全厚度的數學表達式進行了研究;還通過抽水情形下致塌的典型實例研究,針對典型地質概化模型(包括單一阻水型蓋層概化模型、單一透水型概化模型、阻-透型概化模型)下的塌陷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針對塌陷過程中土洞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多土洞存在時的致塌過程研究;另外,也對岩溶水的數值模擬方法進行了探討。
C.針對鐵路沿線岩溶塌陷的多發性,對振動致塌現象的預測評價問題進行了專門性研究。首先對鐵路沿線土層中產生的振動特徵進行了實測,以通過實測獲取列車振動中的振波過程曲線、衰減特徵、特定土層下的衰減系數、振動附加力的大小等,並通過室內試驗標定了所測的振動附加力,且在數值模擬中對該附加力進行了驗證。在對鐵路沿線振動特徵實測的基礎上,對振動附加力致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鐵路塌陷的致塌機理。為了對鐵路振動致塌作進一步的研究,進行了振動致塌的數值模擬研究。通過研究,對所提出的動力致塌機理及振動附加力的大小進行了驗證。同時,採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不同加速度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進行了研究,對不同衰減系數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研究,對鐵路振動波數值模擬中的波形進行了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提出了振動致塌中的穩定敏感性因素及動力數值模擬中的不同波形特徵及其適應范圍。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在對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的研究中提出:對於岩溶塌陷機理的分析應以其所處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為基礎。在不同的地下水條件下,同樣的土-岩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失穩機制。提出了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包括蓋層及基岩地質概化模型),分別將岩溶塌陷的地質條件概化為蓋層中的7種模型及基岩中的4種模型,並對不同概化模型的致塌機制進行了分析。其中蓋層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一阻水蓋層型地質概化模型,當岩溶水位位於蓋層中時,為「軟化-失托增荷-真空吸蝕」型致塌,當水位在蓋層以下時,為「波動-氣壓差剝離」型致塌;②在單一透水型蓋層概化模型情形下為「潛蝕-失托增荷-壓差場潛蝕致塌」機制;③阻-透型蓋層概化模型為「潛蝕-流土-氣壓差場」機制;④無蓋層的地質概化模型;⑤透-阻型蓋層概化模型,為「軟化-氣壓差場-滲流流土」致塌機制;⑥阻-透-阻概化模型;⑦透-阻-透概化模型為「天窗」超臨界水力坡降滲流流土致塌機制。岩溶介質中的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②多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③豎向洞穴地質概化模型;④均布空隙地質概化模型。
(2)通過對概化模型的研究,針對岩溶致塌中的作用力及其相互疊加耦合方式,提出了疊加耦合的5種模式,包括:①重力與靜荷載疊加耦合模式;②單一阻水型蓋層中水位下降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③單一透水型蓋層滲透力場疊加耦合模式;④水位恢復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⑤岩溶致塌中的動荷載疊加耦合模式。
(3)在以上概化模型及耦合模式的基礎上,將各塌陷類型下的致塌機制及機理模型總結為5種類型,包括:①水位下降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三種主要致塌機制,分別為失托增荷致塌機制、潛蝕致塌機制、真空吸蝕致塌機制;②水位恢復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主要為氣爆效應或水動效應致塌;③動荷載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及「液化」致塌機制(地震塌陷)等;④重力載入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重力剪斷機制或「荷載與重力超強度致塌」機理;⑤地表水致塌機理模型,主要有「散解效應」及「軟化效應」。
(4)通過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進行的專門性研究,提出了該種條件下土洞的致塌機制為地表水引起的「軟化」所致。通過對岩溶塌陷的敏感性研究,指出:靜力的載入不是土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地表水的下滲導致土層的力學性質降低才是致塌的最敏感因素。
(5)在地下水位波動引發的岩溶塌陷的專門性研究中,通過研究得出,岩溶區地下水位受迫下降至基岩面以下時的附加力在一定范圍內與在基岩面以上一樣,等於水位下降的幅度值,與蓋層下基岩中洞穴的形態及體積無關。岩溶空洞在岩溶致塌中的主要功能在於增大了基岩的滲透性,也使土粒得到迅速搬運。提出了壓力釋放系數在岩溶塌陷中起著重要作用。
A.通過對已有岩溶氣爆塌陷實例的分析,提出了氣爆塌陷的三個發育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正壓形成階段;第二階段,土層破壞階段;第三階段,氣壓快速釋放及塌陷階段。
B.根據岩溶空腔的發育特徵,用波-馬氣體方程式對水位恢復時氣爆效應中所產生的附加力進行了描述,並提出了氣爆塌陷的判據為:
Kp=(py-p0)-τ-γth>0
C.對正壓氣爆條件中土層的最大安全厚度進行了討論,指出了其計算公式:
岩溶塌陷機理及其預測與評價研究
D.通過對水位波動力學效應的研究,提出了「水動效應」的概念。
(6)運用三維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復雜的岩溶塌陷機理及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研究,探討了FLAC3D三維數值模擬應用於岩溶塌陷的模擬技術及方法,為岩溶塌陷的客觀評價及預測開辟了有效途徑。
A.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機制進行了模擬和驗證。指出了影響這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為地表水的下滲因素。
B.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所提出的典型概化模型的致塌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驗證,包括:單一阻水蓋層模型的抽水致塌過程,阻-透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單一透水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並對各致塌過程中的受力特徵進行了比較。
C.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成功地模擬了列車振動所導致的岩溶塌陷過程,驗證了所提出的致塌機理;通過波形特徵、加速度、衰減系數的數值模擬研究,提出在影響動力致塌過程的諸因素中,衰減系數是最敏感的因素。
(7)通過鐵路振動波型及在土層中附加力的測試,提出了鐵路振動的致塌機制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同時,得到了鐵路振動下的振波過程、振幅大小、頻率及在土層中形成的附加力大小,以及衰減系數,並提出:鐵路振動下振波具有脈沖波的特徵;通過標定後指出:列車振動在地表處產生的應力大小在1~3kN/m2之間,該值在數值模擬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Ⅵ 論文成果怎麼寫
1、發表的論文。 發表的論文包括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可以是長文,也可以是短文,綜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預期發表論文的數量,大致研究點,擬發表在哪類期刊和會議上等。
2、申請的專利。 申請中的專利和申請已得到保護的專利都可以作為預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擬申請的專利數量和大致的方向。因為專利審核的時間比較長,項目結束的時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請的最終結果,所以已經經過初審的也可以作為預期成果。
3、完成的項目,提升的指標。 在某領域內預計做一個或者幾個什麼類型的項目,項目的研究內容是什麼。預期想的到的結果是什麼,對現有的指標有什麼提升,對現有的技術有什麼改進,對研究領域有什麼貢獻等。
4、參賽和參評的獎項。 有些技術類的研究有很多國內國外的公開評測和比賽,可以列出擬利用研究成果參與哪些比賽,期望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等。
5、公開的數據集合。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逐步採集和整理實驗數據集合。如果方便的話,可以作為開源數據集合供全球范圍內的研究人員使用,這將讓整個領域的人們受益。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
Ⅶ 五個一流大討論成果怎麼寫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模板 第一章 認識自我 1.個人基本情況 2.職業興趣 3(1)在校期間多和老師、同學討論交流,畢業後選擇和其中某些人經常進行交流
Ⅷ 研討成果怎麼寫
每項課題要想結題,必須要呈現出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供課題專家組進行鑒定,才能決定是否予以結題。那課題研究成果怎麼寫呢?這個要看課題成果是以什麼形式呈現出來的。課題研
每項課題要想結題,必須要呈現出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供課題專家組進行鑒定,才能決定是否予以結題。那課題研究成果怎麼寫呢?這個要看課題成果是以什麼形式呈現出來的。課題研究成果呈現形式不同,寫法也不一樣的。下面小編給大家課題研究成是有哪些呈現形式,以及每種呈現形式是怎麼寫的進行介紹。
課題研究成果常見的呈現形式有:論文、著作、教材、專利、研究報告等形式表現出來的。
一、論文成果寫法
論文內容主要包括: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語、參考文獻幾部分。大家在寫時要根據課題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進行進一步擴展進行撰寫。
二、著作成果寫法
著作的寫法,就是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論述。研究范圍一定要和你所研究的課題保持一致,並必須要有新的研究成果才行。另外,字數不得少於5萬字。
三、教材成果寫法
以教材作為課題研究成果形式的,多半是教育方面的課題。這個只需要根據自己課題所展現的形式來體現教材中的內容。
四、研究報告寫法
研究報告主要由標題、前言、方法與過程、結果、討論、附件(表格、原始數據、記錄等)組成。
五、專利成果寫法
以專利作為研究成果的課題相對少一些,畢竟專利申報起來或是寫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
Ⅸ 科學發展觀大討論具體成果及確定成果的會議記錄
解放思想大討論這個比較好弄
你先把公司或政府(我不清楚你的工作性質)的情況總結一下,找上幾個成果,或是幾個發言提綱,然後按會議記錄的形式記錄下來就可以,如果要弄的更加真實,可以讓公司的各支部也開展討論,然後形成的會議記錄就比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