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盜用他人成果的成語是什麼
欺世盜名qīshìdàomíng
[釋義]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回人;竊取名譽答。
[語出] 《荀子·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
[正音] 世;不能讀作「sì」。
[辨形] 名;不能寫作「明」。
[近義] 盜名欺世 欺世惑眾
[反義] 名副其實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貳』 趁人不注意就偷走別人的東西的成語有哪些
順手牽羊
【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釋】: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出處】:《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示例】:據說座山雕的部下有個~的老方子,一撮毛可能是想施展這個伎倆。 ★曲波《林海雪原》十二
【近義詞】:信手拈來
【反義詞】:困難至極
【歇後語】:小偷進牧場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順便行事
『叄』 形容竊取抄襲的成語有哪些
拾人牙慧、生搬硬套、欺世盜名、偷梁換柱、東抄西襲
『肆』 形容偷了別人的東西,但有於歸還的成語是什麼
成語有:
做賊心虛: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裡老是不安。
『伍』 形容「一個人搶了別人的功勞」的成語有哪些
貪天之功、鳩占鵲巢、鵲巢鳩居、占為己有、據為己有
一、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釋】: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譯文】:盜竊別人的財物,還說是盜竊,何況貪天之功,認為自己的力量嗎?
二、鳩占鵲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釋】:斑鳩不會做窠,常強占喜鵲的窠。比喻強占別人的住屋。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經·召南·鵲巢》:「維雀有巢,維鳩居上。」
【譯文】:喜鵲築巢在樹上,但是斑鳩不會做窠,它常強占喜鵲的窠
三、鵲巢鳩居 [ què cháo jiū jū ]
【解釋】: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朱熹集傳:「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譯文】:喜鵲築巢在樹上,布穀飛來就居住。「朱熹集傳:「喜鵲善於為巢,其巢最為完善。鳩拙不能為巢性,有的人在喜鵲的巢的成功。
四、占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釋】:意為將不是自己的東西佔為自己所有。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譯文】:又把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五、據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釋】:將別人的東西拿來作為自己的。
【出自】: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二十四齣:「先從片進,累建大功,童貫占為己有欺瞞皇上。」
【譯文】:先從一進,屢建大功,童貫占為己有欺瞞皇上
『陸』 形容別人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貪戀別人的成果的成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柒』 形容借用別人的東西的成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別人的方法,經驗.
博採眾長
『捌』 利用別人去偷別人的東西是啥成語啊
火中取栗,算吧?!
狐狸利用猴子。。。
『玖』 盜取別人的現成成果的成語
.鵲巢鳩占:比喻強占別人的成果,享受現成的意思
生吞活剝: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搬用別人的經驗,方法及言論
『拾』 比喻勞動成果被他人得取
比喻勞動成果被他人得取的成語是:不勞而獲。
不勞而獲:[出自]《孔子家語·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成語解釋: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反義詞: 自食其力
例句:
我的目標是不滿於楊,而因此而是為的舉動,卻也許被第三者收漁人之利,不勞而獲。(魯迅《兩地書》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