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毛澤東思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游擊戰十六字方針"、"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文藝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三個世界的劃分"、"繼續革命理論"等等。
毛澤東思想專注於將舊的制度和價值系統擊垮並摧毀,提出了一整套的戰術和戰略構想,這部分類似中國古代兵家和縱橫家的領域,經過了歷史的實踐檢驗,已證明其行之有效。
至於其思想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一些理論,如"繼續革命理論",不為中國共產黨官方認可,毛澤東個人晚年有關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等明確被指為錯誤思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定義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擴展閱讀
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闡明了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就要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闡明了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毛澤東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為加強黨的領導,毛澤東號召全黨要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志。
參考資料:新華網-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的理論成果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
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處都煥發著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於低潮,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這必然有助於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我們堅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一定會到來。
Ⅲ 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理論中國來化的兩源大理論成果:
第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二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
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
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有以下:
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思想,是被實踐證版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權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理論、「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他們分別解決了什麼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分別是毛主席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在實踐中解決了中國人民如何站起來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理論解決了中國人民如何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問題。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他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應用它。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進行了科學回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道。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形態的偉大創新。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飛躍是什麼分別產生了什麼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抄國化的兩次飛躍是什襲么?分別產生了什麼理論成果?
答: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後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Ⅶ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一、馬克思主義是劃時代的科學理論,又是與時俱進的理論
二、毛回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答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重大理論成果
五、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大理論成果包括哪些
第二大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解決了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實踐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時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