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知與正念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要有正知正念
大乘小乘的正知正念是反過來的。三十七道品里八正道七覺支的次序和含義也有所不同。
❷ 請問老師,正念訓練我該買那個作者的書呢
正念的觀點我都了解了,不就是活在當下嘛,為什麼要練習呢?我沒有時間練習呀,正念太難了,怎麼辦?我堅持不了,任何練習我都堅持不了,怎麼辦?
光是知道正念的知識固然有不少的獲益,而通過親身投入去練習才能獲得更加深刻的領悟和體驗。正念可以讓每個人通過練習以及將自己的練習體驗跟別人分享、驗證,獲得全新的互動體驗。
推薦2-1:《八周正念之旅》(馬克·威廉姆斯 著)
推薦理由:
關於正念練習,這本是我推薦最多的書了。作者以極大的慈悲,提供的練習導語的語音、日常練習計劃、每日練習內容,提供練習體驗的書寫框架,這樣周到而細致的自助手冊,簡直就是為正念練習者量身訂做的。
書裡面的每個練習,我都認真地完成,感覺練習帶給自己的體驗;每個練習,也帶領學員練習,探詢學員練習的體驗。能理解到能完成全部練習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而這個也恰恰體現了正念的一個重要觀念:通過練習才能領悟到正念的真諦。
八周正念之旅.jpg
推薦2-2:《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喬·卡巴金 著)(台灣版)
推薦理由:
卡巴金教授總是能將復雜的狀況表達得簡要、直白,「你將會發現,我會一遍又一遍提醒、鼓勵你盡可能不加評判地去清楚觀照當下的種種不同經驗。要謹記在心的是:最重要的永遠是覺知;覺知才是種種禪修方法的公約數。」當我練習了越多的禪修方法,就越是認同卡巴金教授在書中的這個觀念。
關於練習,卡巴金教授說,「我建議你給自己至少六個月的時間,每天練習,不論你喜歡不喜歡,想不想。六個月聽來有點過分,事實上這是一個讓你重新連接你本有的天分並加以滋養的方法。」
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jpg
推薦2-3:《靜心冥想的練習——28天在家自修的正念課程》(雪倫·薩爾茲堡 著)(台灣版)
推薦理由:
以最簡單、人人都能做到的「呼吸」為基礎,為初學者規劃一個28天的正念課程。很多人需要清晰而細致的目標作為行動的推動力,這本書很合乎這種需要。試試看,只需要28天,獲得另外一種生活體驗,就像成為一個全新的人,就像獲得一雙全新的眼睛,更加清晰、真實地看到這個世界。
書配套的光碟雖然已經感覺像是史前的產品,但依然體現出作者的細心、周到和慈悲。每一章書最後的Q&A尤其適合初學者比對自己情況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對照。
靜心冥想的練習.jpg
推薦2-4:《觀呼吸——平靜的第一堂課》(德寶法師 著)
推薦理由:
德寶法師12歲在斯里蘭卡出家,成為佛教僧人,在美國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觀呼吸對於正念練習非常重要,或許是最重要的。呼吸是非常神奇的存在,是人類的生存基礎,它能自行運作,能隨情緒改變節奏,能在某些情況下被有意識控制……它就像一個靈敏的信號燈,提醒人體在不同狀況的信號。有意識讓自己訓練熟練地解讀這個信號燈,對任何人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這本書非常簡單易懂,德寶法師說,「禪修不是人們熟悉的事物,有越來越多的人轉向禪修,因此他們需要更簡單的指導,以便在沒有老師陪伴的情況下能自己練習。這本書就是應他們的要求而寫的。」
觀呼吸.png
❸ 什麼是正念啊
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
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後來,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
(3)正念師證書擴展閱讀:
卡巴金(J.Kabat.Zinn)將其定義為是一種精神訓練的方法。在這種精神訓練中,強調的是有意識地覺察、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以及對當下的一切觀念都不作評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正念因為對於人們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能幫助我們從這種慣性又無知無覺的睡眠狀態醒過來,從而能觸及生活里自覺與不自覺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心理學中,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並不是一種心理療法的特稱,而是一系列心理療法的合稱,這一系列心理療法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以「正念」為方法基礎。
❹ 什麼叫做正念正精進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大毘婆娑論》說:「由正見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語;由正語故,復得正業;由正業故,復得正命;由正命故,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1)正見
正見,即非顛倒見,就是正當的見解、正確的認識,是通過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佛教的教理來觀察宇宙萬象而獲得的正確見解,即如實了達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等道理,遠離一切顛倒謬見,改正偏執的思想及迷惑顛倒。
廣義上說,凡是佛教所認可的道理,都屬於正見,但最基本的正見、或者說正見的鑒定標准,則至少包括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有漏皆苦,此外還有人說,學佛的人應該有因緣果報、善惡業力、無常苦空、苦空無常幾個正見。
古話說「中國難遇,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見難生」,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見,正見牢固,離諸妄見,以正見為前導,其餘的正道才能實現,所以正見在八正道中排在首位。 (說明,這里的中國指有佛法的地方,而不是我們的祖國中國,難聞佛法的地方,稱為邊地。)
(2)正思維
正思維,又叫正志、正分別、正欲、正覺,或諦念等等,「由正見增上力故,所起的無瞋恚、無害想,是為正思惟」,可見,正思維是建立在正見基礎之上的正當思想,是正確的意志、決心、思量、分別,「凡有所思,不離佛法,皆無邪曲,稱為正思惟」。
因此,正思惟就是不貪欲(就是貪心,慾望多)、不瞋恚(就是生氣,動怒)、不愚痴(沒有智慧,蠢),遠離邪妄貪欲,作真理智慧的思量分別,是純凈、正當、良善、正義、正確、高尚、空靜而不雜亂、不浮躁、不偏邪的思維。
(3)正語
正語,又叫正言、諦語,簡單的說就是端正、正直、清凈、善良、合乎道理的言語,是真實語、如實語、不異語、不欺誑語,也就是十善業中的不妄語(不真實的語言)、不兩舌(挑撥離間,八卦)、不惡口(惡語傷人)、不綺語(華麗不實的語言,戲弄挑逗的語言),即遠離一切不慎之語、誹謗之語、傲慢之語、辱罵之語、刻薄之語、花言巧語和虛妄不實之語。
正語的內容,包括真實語(真實不虛無欺誑)、慈悲語(慈悲柔和令人生起信心)、稱贊語(贊嘆別人令人歡喜)、利行語(幫助別人有利於人)等等。
(4)正業
正業,又叫正行、諦行,就是清凈、正當、良善的行為,指舉止正當,梵行高遠,身口意三業清凈,遠離殺生(傷害有情眾生的生命)、不與取(偷盜)、邪淫(這條具體內容很多,對應今天的社會婚外情,同性戀都是邪淫。)等一切邪妄,一切舉止循規蹈矩,一切行為純正向佛、合乎正理,利於「護生」、「慈悲」、「布施」等。
(5)正命
正命,就是正當的生活、正當的生計、正當的職業,「如法追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即要不違背佛陀所定的戒律,保持聖潔的生命,要以正當、清凈的工作、事業來養活生命,屠宰、捕魚、賭場、妓院等等,都是邪命。
簡單的說,正命應該是合理的經濟生活、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諧的社會生活、凈化的感情生活。
(6)正精進
正精進,又叫正勤、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精是不雜,進是不退,正精進就是要努力制止一切惡行,進修一切善行,朝真理的目標勇猛邁進。懈怠是一切惡道的根本,是生死的種子,世間的一切苦惱都由此而生,欲斷生死縛者,必須精進,舍離懈怠,不論修哪一正道,都是要精進,如果不精進,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反退。
(7)正念
「正念」,又叫諦意,就是清凈的意念,即不生邪念,心不散亂,意不顛倒,意念正道。正念和正思維都是說心念的,應該說,正思維是最基本的正念,是正念的基礎,是貼近生活的心念,而正念則是高層次的正思維,是貼近禪定、般若、貼近佛道、解脫的心念。
正念的內容就是四念處,即: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8)正定
正定,就是指心達到寂滅境界,寂就是不動,滅就是漏盡煩惱,做到寂靜不動,一心專注,不向外馳散,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也就是以正確的禪定集中意志和精神,收攝散亂的身心,培養完美的人格。
正定應該是健康的定(能令身體獲得健康)、正確的定(一心住於真空之理)、安心的定(令心意專注一境而得輕安)、開悟的定(令思想豁然開通由迷入悟)、見性的定(能令佛性開顯尋回真實自我)。
❺ 有人和我說證了須陀洹果後不精進就無法在7世內證阿羅漢是真的嗎
證果後不會退失果位的。
"有些不明的人說,或者搜尋網上資料人雲亦雲,說初果須陀洹要經七番生死寄住天上人間,才可證得四果阿羅漢。非也!所謂再經七番生死,繼續寄住或天界或人界修行,這七番是指最多而言卻並沒有一定。因為根性有利鈍,利根者,從初果當生就可證到四果;中根者,可能三生或五生;鈍根者,最遲也七生內必證。
初果須陀洹已進入聖流,所以再不會退轉。什麼叫退轉?有人說初果會退失所證果位打回原形變回凡夫,這是不正確的。如果進入聖人之流還會退向轉回凡夫,那何必叫須陀洹、何必苦修?梵語須陀洹漢文即是入流,初得聖果,進入與凡夫有別的聖流之意。相反須陀洹向的修行人有可能退失,你向著初果邁進但未證。
初果須陀洹聖人只是一個證果類別總稱。等如麵包,世界不同地方不同店鋪不同款式不同味道的產品為數極多,所以不能很公式化來概括全體,否則會以偏蓋全。初果聖人粗分為:隨信行和隨法行兩類,剛隨信行就有過億種不同。由於夙世因緣、根基、師資、所學法、用功勤惰等因素,造就了雖同一果位的千差萬別。
網上很多資料說,初果已入聖流,是不會做惡業的;如果還做惡業,那和凡夫又有何分別?還可稱為聖人?這些資料很多都不正確的。初果既然貪瞋未斷,這是弱項,對外境的誘惑自然有機會再生起或貪或瞋的心被境界轉了去,所以有可能會再做惡業。但由於初果有持戒的德力及慧觀力,即使做惡,也不會墮三惡道。
由於初果聖人思惑未斷,所以仍要繼續入胎受生,直到證得四果為止。當初果在中陰身階段即將入母胎之前,仍會生起貪愛之心,但即被慧觀照破,所以還是保持正念入胎的。倘若入胎、住胎或出胎都正念,隔陰之業便破,即能憶起過去之事,主要在入和出這一段很重要。初果入必正,但也有住和出不得正念的情況。 "~常觀世音師父
請參考
❻ 初級瑜伽師證可以自己考嗎都需要什麼
可以,報名材料:
1、本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2、藍底、免冠、同一底版、商務彩照1寸、2寸各5張
申報條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初級瑜伽培訓師:
1、學歷:高中或中專以上;
2、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及良好的職業素質;
3、有一定的瑜伽自修基礎或者已經在其他瑜伽培訓機構或專業瑜伽館經過系統訓練過的優先考慮。
(6)正念師證書擴展閱讀
練習瑜伽注意
練習瑜伽前,最好到醫院做一次簡單的體檢,檢測自身條件是否適合做瑜伽,比如自身患有較嚴重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盲目練習瑜伽易加重病情,甚至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練習時應規范訓練動作,掌握基本技術要領,才能有效地避免引發關節、韌帶等身體組織的損傷。同時,系統、有規律地進行柔韌訓練,可避免產生肌腱、韌帶拉傷,既能保證完成大幅度的柔韌動作訓練科目,又能避免在後續高強度的訓練中產生關節或軟組織的拉傷。
練習時,應循序漸進,不和他人盲目相比。許多人在練習初期總是認為練習瑜伽需要很好的柔韌性,看到身邊其他練習者或者教練能做得比自己更伸展或更高難的動作,就會急功近利得想做到那樣,這樣往往會因為著急而傷害自己的關節和肌肉,練習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在學習瑜伽前,要充分了解可能產生的損傷情況和後果,並引起重視。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應該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發出的不適信號,如果出現太過分抻拉或擰擠的動作而致不能呼吸,或身體發出劇痛的信號時,就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姿勢和呼吸。
❼ 什麼叫做正念
「正念的意思,就是覺照,同時它也意味著深入地觀察。「Sati」(梵文:smrti)這個巴利語單詞的意思是「止」和「保持對某個對象的覺照」。vipassana」(梵文:vipasyana)這個巴利語單詞的意思是「為了觀察某個對象而深入其中」。當我們完全地覺知並深入地觀察某個對象的時候,能觀和所觀的界限就逐漸地消失了,能觀和所觀成為一體。這就是禪觀的本質。只有當我們契入某個對象並與它成為一體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站在外面去觀察某個對象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這部經提醒我們要即身觀身、即受觀受、即心觀心和即法觀法的原因。」
❽ 什麼叫做正念
沒有私心雜念,善良待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就是一個人的正念(正確的思想念頭、心理狀態)
❾ 什麼叫做正念
正念來源於佛教的八正道,正念的修習方法是四念處禪修,既觀察身、受、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