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有:指南針。應用於北宋航海,到南宋時將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膠泥式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發明家畢升於11世紀發明。火葯的應用。宋朝後期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炮管和大炮射彈。
❷ 宋朝的科技成就有什麼
宋代科技成就有指南針、印刷術、火葯。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是宋代的科技成果,沈括的指南針、畢升的印刷術、唐福和石普發明了火葯。
❸ 宋朝以前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宋朝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1、北宋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年。
2、指南針、火葯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廣泛應用在航海業和軍事上。
3、北宋沈括若有《夢溪筆談》一書,記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
(3)宋代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造紙術
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稈等。重慶、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渝川地區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
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
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❹ 宋朝科技成就有哪些
送記憶的體宋代的科技成就,比如說活字印刷術等等,這些都是當時這個科技的體現。給陳就比如說活著界都是當時這個科
❺ 宋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很多喔
宋朝是中國天文學的巔峰期,儀器方面有蘇頌與韓公廉的水運儀象台
歷法制定方面,楊忠輔製作統天歷 ,以365.2425日為一年的長度,這個跟現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歷完全相同呢...
數學方面也極有成就!著名的數學家有秦九韶,李治,楊輝,朱世傑...
他們在聯合一次同餘示的解法,高次方程式的數值解法,一元多次方程式及多元高次聯立方程式消去法,高階等差級數求和法等重要數學問提均有傑出表現..但很可惜艱深難懂,脫離社會實際需求,數學後來就衰微了...
(中國就是因為以儒為本,少了西方的啟蒙思想,所以雙方才會拉拒那麼大..
不完全是雍正禁教的原故)
傳統醫學在宋代有長足進步,不僅醫療方科日趨精細,並且產生不同的醫療理論和學派..
ex:金朝"劉完素"重視致病原因中的火、熱因素,主張用寒涼葯物治療,是為(寒涼派);"張從正"卻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由於邪氣入侵,因此臨床上善用汗、下、吐三法,是為(攻下派);"李杲"強調脾胃的作用,主張採用調補脾胃、升陽益氣的方剛,是為(補土派)。
葯物學方面,宋代出版了多部本草,其中以北宋"唐慎微"所撰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最具權威,被後被本草綱目取代。
指南針應用於北宋航海,南宋時將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
後來傳入西方給"麥哲倫"與"哥倫布"作大探險...
印刷術正如樓上所說"活字印刷",但是由畢升發明。
火葯則是發展出"管狀金屬火槍","藉火葯爆炸力發射彈丸,是現代大炮的前身。
這些隨蒙古西征紛紛傳入歐洲,對歐洲後來的社會都產生極大影響..
________
為什麼我打的字都會變成簡體阿..
❻ 簡述宋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及其特點
啊,哈哈,這個是高二的歷史額。,稍等我, 在碼字的宋代科學技術特點是高度繁榮,繼續處在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成就是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三大發明的完成和發展,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11世紀中期,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通使用。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總結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的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❼ 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
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用於航海
蘇頌與韓公廉發明水運儀象台
楊忠輔製作統天歷,以365.2425為一年等
❽ 我國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指南針應用於北宋航海,南宋時將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
印刷術活字印刷",
火葯則是發展出"管狀金屬火槍","藉火葯爆炸力發射彈丸,是現代大炮的前身。
❾ 宋朝有哪些科技成就
雖然宋代給後世的印象是重文輕武。但鮮為人知的是,宋朝擁有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重裝步兵。
在宋代,歐洲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圍內。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鎧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札甲。其防護范圍包括全身,以防護范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根據宋紹興四年(1134)年的規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KG,同時可通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為此,皇帝親自賜命,規定步兵鎧甲以29.8KG為限。此後,又把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捲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28-33KG;而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同時期的歐洲步騎兵的鎧甲類型還以鎖子甲為主,沒有達到如此的重量。
紹興十年前後,是宋朝軍隊最強大的時期。名將岳飛、韓世忠等,率領以鐵甲、長槍強弩為主要裝備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容屢屢擊敗女真騎兵。包括兵器在內,當時宋軍重步兵的負荷高達40-50KG,由於裝備過重,機動性受到影響,如紹興十一年(1141)的祏皋戰役,以步兵為主力的宋軍,由於身被重甲,加上過於長大的兵器,負荷過重,因為未能全殲已潰不成軍的女真騎兵。
同時為了更有效抗擊裝甲騎兵的需要,宋代還生產了大量的各種大刀。特別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為裝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裝備。例如,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宋軍和金兵的郾城之戰,宋將岳飛就把裝備有大刀、大斧的裝甲步兵按兩翼擺開陣勢,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裝甲騎兵的進攻。當時,用大刀對付裝甲騎兵進攻的基本戰術,先是用大刀劈砍防禦比較弱的馬腿,然後,對准騎兵的胸部猛砍。
從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宋朝並非想像中那樣弱,其重裝步兵更是在中國古代首屈一指。
❿ 宋朝科技上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指南針:指南針的製造技術在《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有了指南針,遠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是文明發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類戰爭史進入到熱兵器時代,炮身鐵鑄造,射生鐵鑄造的球型爆炸炮彈,1126年,金人圍攻汴京,李綱在守城時曾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4、鑽探深井技術: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鹵的鹽井,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發明於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徑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達數十丈,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世界石油鑽井之父。
5、紙幣: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北宋1023年的成都,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
6、水密艙壁:宋代的戰船已普遍採用水密艙壁技術,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護船隻,免得進水而沉沒,至今仍是船舶設計中重要的結構形式。南海一號的發現,證明了中國是最早發明這項技術的國家。
(10)宋代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國歷史上有大量的科技發明,四大發明之中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於宋朝。
四大發明的集中時間雖然都在宋朝,但大規模應用的時間卻不發生在宋朝,如四大發明之中的印刷術一直到1440年德國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出現和印刷術開始在歐洲傳播以後,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開始攀升,而中國也在1833年引入此類鉛字活字印刷術,並取代傳統的印刷術。
宋朝有部分先進的土木工程、航海術和冶金學方面的發明。這些發明和紙幣都推動了宋朝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在另一個世界的伊斯蘭黃金時代進入了鼎盛時期,促進了人類的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
而原始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這地方出現,伊斯蘭世界發展出市場經濟及商家資本主義的雛形,一些人稱之為「伊斯蘭資本主義」,產於巨大影響。在海上貿易方面,阿拉伯人壟斷了整個印度洋、東南亞市場,如南宋掌控泉州海上貿易大族蒲氏為阿拉伯後裔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