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基層文化建設成果展

基層文化建設成果展

發布時間:2021-08-10 08:27:46

Ⅰ 淺談如何加強社區基層文化建設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工作,把社區文化工作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的范圍。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設備,積極與轄區單位聯系,爭取轄區單位將文化活動場所向群眾開放。根據群眾需要,通過街道文化站與轄區合辦各類培訓班(如書畫、音樂、舞蹈等),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品位,增加社區文化活動內容。讓群眾能夠廣泛參與,起到陶冶情操,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的作用。使社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用健康、易於接受的文化活動佔領社區文化陣地。
(二)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廣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以社區面積和居民人口為基數,按比例增設文體活動場地和文體活動用房,配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多功能活動廳等室內外活動場所。歷下區部分社區做的不錯,配備有電腦室、圖書室等等場所。
(三)多方面籌措經費,確保社區文化活動持續發展。社區文化屬公益性事業,完全依賴政府單方投資也不行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解決經費短缺問題。
1、財政給予適當投入。無論在設施建設、設備補助,還是在每年的活動經費上給予適當的投入,並充分利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開放,既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動場所的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
2、實行低償服務。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項目,實行低收費的辦法進行服務管理(如電影、舞會等)。對於社區居民以低於市場價的標准收費,既可達到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又使居民群眾能夠負擔,易於接受。
3、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走「共建、共享」之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利用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家庭文化等為外延創造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繁榮。
(四)加強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素質高、作風正的要求,建設一支以業余骨幹為主、專業人員為輔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負責組織、指導社區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建設的生機與活力。要培育具有社區特色、業務精、素質高的社區文化骨幹隊伍,定期開展專業培訓,為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增強社區文化骨乾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使社區文化全面活躍起來。要充分發揮社區內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人才集聚的優勢,將社區內單位的文化骨幹融入社區文化隊伍,提升社區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其次要配備有文藝專長,熱心於社區文化事業的專職工作人員,參與團隊的管理工作。像歷下區甸柳一居,就是從區、市級文化館請專業老師定期來輔導、帶隊,使各支隊伍素質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升高
(五)豐富社區文化活動內容。
要堅持貼近社區實際、貼近社區居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社區文化活動,充分考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鄉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的結合,從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環境美化、科技普及、藝術培訓等方面充實社區文化內容,以歌舞音樂、說唱彈奏、琴棋書畫、體育競技等形式進行社區文化傳播,想社區居民之所想,應社區居民之所需,解社區居民之所盼,引導社區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保持社區文化活動旺盛的生命力,滿足不同層次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歷下區某些社區做的很好,像甸柳一居社區,就開設有免費的舞蹈隊、電腦班、模特隊、合唱隊、民樂隊等等,居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班,該社區的居民普遍具有強烈的幸福感、責任感、滿足感,社區更是非常團結、和諧!
(六)推動社區文化服務創新。
要根據社區區位、社區內單位、社區居民的文化優勢,舉辦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開展特色文化社區創建活動,創建各種有品位、有特色的歷史文化社區、科普社區、生態社區、園林社區、茶文化社區等。要組織國內外文化藝術團體來社區交流,開展高雅藝術、經典藝術進社區活動,從總體上提高社區居民的欣賞水平,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為基礎,搭建社區文化信息服務平台,發展和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讓社區文化信息化服務融入社區居民生活。

Ⅱ 如何加強軍隊基層文化建設

基層文化建設是實現軍隊現代化、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途徑.基層文化建設是摒棄不良思想、全面提陞官兵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加強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應站在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合力抓文化建設.應注重加強文藝骨乾的挖掘與培養.應加強硬體設施添置,改善營區環境.推進基層文化活動的創新.基層文化工作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基層文化工作在提高部隊戰鬥力、全面提陞官兵綜合素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部隊文化建設圖片

(三)營區文化建設要注重「群眾性」。

首先,只有官兵自己唱主角,才能發揮群眾的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營區文化時要有充分的民主性,也就是群眾性。

其次,我們官兵們有著在軍隊文化需求上的多樣性。沒有官兵的廣泛參與,我們不可能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化,我們應該營造什麼樣的文化。尤其是現在的士兵多是「90後」,對文化需求的差異只會更大,這對我們的營區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堅持民主,而且還要兼顧官兵之間的差異,對文化需求的多樣。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大家了解部隊文化建設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加強,要注重哪些方面。

北京新橋文化作為一家擁有多年部隊文化建設公司,已經成功幫助多個部隊打造環境文化,針對部隊文化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經驗,是您值得信賴的企業。

Ⅲ 大學的班級文化建設周成果展示匯報,班級介紹詞,不能超過一分半鍾。急求!謝謝。。。在線等!!

相逢於**班,在拼殺的黑色六月之後,在一萬次夢里的憧憬之後——如此版珍貴,如此難得。
相逢於權**班,懷著漸漸成熟的生命里繽紛的夢想,懷著敢闖敢拼的青春里倔強的執著——如此堅定,如此不悔。
**張笑臉,熱情洋溢,綺麗的季節里盛開出燦爛與光華;**聲呼喊,充滿力度,恬淡的天空里猶如春雷聲聲,轟轟隆隆。
在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耐心指導下,同學們學習上認真刻苦,活動中積極踴躍,競賽中表現卓越,**年來碩果累累,榮譽滿滿……
精神抖擻,運動會上舍我其誰;千機萬辯,辯論場上魅力無限;揮灑青春,籃球比賽颯爽英姿,勇奪亞軍;青春飛旋,DV大賽脫穎而出,還有那一顆顆活力的心,在燈光與掌聲中化作流雲。
這就是****班,團結奮進、朝氣蓬勃、溫暖和諧的大家園。
****班,**名同學夢開始的地方。

Ⅳ 淺談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個人建議,有用就用。
1、主動學習,了解和掌握國家和時代文化發展趨勢和要求。做到胸中有數,心中有才。
2、深入了解所在基層文化現狀和百姓需要,並進行分析研究。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這決定所做工作是否接地氣和符合老百姓需要。

3、了解和借鑒其他地區好的做法。注意,這一點既要多了解,又不能生搬硬套。
4、因地制宜設計本地區工作方案,原則上要有幾套方案,提交領導參考和研究決定。
5、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文化宣傳和教育。這里一定要一步步做,不要貪大求洋,不要急於求成。
6、不斷總結反思調整,不斷聽取老百姓意見。

Ⅳ 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

第一,城市建設要以尊重傳統民俗為前提。北京牛街經過政府改建,整修,居住條件明顯得到了改善,民族風俗以及民族文化遺產等都得到了保留。
第二,充分挖掘民族民間的文化資源。牛街是白猿通臂拳的誕生地,由於白猿通臂拳具備「歷史性」和「傳承性」等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件,目前已將其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薦項目中了。
第三,不斷注入科技知識等新鮮因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想發展基層文化建設,首先要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品。因此,政府要派更多的專業人員到基層地區傳授相關的農業專業知識,為農村村民放映農業科教類的影片,開辦農業技術培訓班,使農民增長了農業知識,增加農作物、農產品生產產出量,從而直接增加農民的整體收入,以達到精神、物質雙提高的效果。
第四,加強農村和社區的綜合文化站建設。在農村大力創辦「農家書屋」、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讀書活動,加強社區街道文化站建設,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豎立宣傳欄、報刊欄、文明標語牌等基礎設施,宣傳新聞、普及知識、豐富村民及社區人民的業餘生活,促進、加強基層文明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Ⅵ 文化建設的成就綜述

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十七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國慶期間,到北京的遊客,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商業廣場和劇場中,都可以免費欣賞到許多的展覽、演出、講座、藝術普及課程。「北京金秋·首都文藝團體下基層演出」活動也拉開了序幕,中央駐京院團、北京市屬院團等文藝團體將深入到城市的街道社區和田間地頭演出2500場。
在上海,「十一」黃金周期間,僅在室外舉辦的公益文化活動就達到1018場,平均每天超過145場。內容包括了世界盃手風琴錦標賽、各國爵士音樂家的廣場演出、滬上知名書場的評彈專場等,當然還有在20多家社區文化中心為農民工放映的電影大餐。
在深圳,流動演出、流動電影、流動展覽等「流動系列」文化活動常年堅持,國慶期間更是精選了近期熱播電影走進工業區和社區巡迴播放,僅公益電影放映就達266場。
十七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主動深入人民群眾,深入社會實踐,重心下移,服務下移,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群眾文化風風火火
9月26日,第十三屆中國老年合唱節在遼寧沈陽閉幕,來自全國各地50支合唱團的2000多名老年朋友通過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展示了我國老年人積極樂觀、老有所為的精神風貌。中國老年合唱節自1999年舉辦以來,每年舉辦一屆,已先後在北京、山東、內蒙古、重慶等省(市、區)成功舉辦了12屆,成為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示範性群眾文化活動。
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十七大以來,文化部通過積極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釋放。
2010年2月,名為「大地情深」的全國城鄉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在北京舉辦,此次展演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城鄉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活動,充分反映了當前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繁榮、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生動局面。花鼓小戲、臨縣道情、曲沃碗碗腔、小淮劇等近20個劇種精彩亮相,小品內容涉及新農村建設、軍民魚水情、鄰里關系、計劃生育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演職人員近千人,來自各行各業,甚至包括殘疾人、外國友人等。
現在我們的城市離不開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文化生活是怎樣的?2011年1月,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成功舉辦了「我們的節日——2011年春節慰問外來務工者文藝晚會」。參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員都是從外來務工者中脫穎而出的文藝人才。晚會以「保障外來務工者基本文化權益、豐富外來務工者節日文化生活」為出發點,以「演農民工、農民工演、農民工看」的方式,尊重和凸顯了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文化體制改革為文藝創作注入了活力和動力。目前,全國有584家國有文藝院團已經完成或正在轉企改制,一批民營院團在改革過程中獲得了較快發展。為引導扶持民營藝術院團健康發展,文化部於2010年6月舉辦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23個民營院團演出了越劇《狀元未了情》、豫劇《鍘刀下的紅梅》等14台優秀劇目,展示了民營藝術院團的巨大潛力。
文化需要常下鄉常在鄉
過去國家級藝術院團缺乏深入生活、服務基層的基地,在有關部門的倡導下,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與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為先導,國家交響樂團在重慶南岸迎龍鎮建立了服務基層基地,國家京劇院與中國人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中央芭蕾舞團與上置集團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國家畫院在天津薊縣盤龍谷文化城建立了創作基地。專家認為,這些合作關系的建立將使文化下鄉有一個長效機制,真正實現文化常下鄉、常在鄉。
從2006年開始,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每年10多家國家級藝術院團赴全國各地高校進行100多場演出,已有數百萬大學生成為此項活動的直接受益者。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免費欣賞高雅藝術的機會,引領學生弘揚優秀文化,提高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
「重創作、輕演出、無營銷、缺市場」曾經是文化藝術生產的常態,很多作品只是為了獲獎的政績工程,一旦獲獎便「刀槍入庫」。文化部於2009年開展了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評選,從1200多部申報作品中評選出越劇《五女拜壽》等18台優秀保留劇目,並組織這些精品在全國31省市區和港澳台地區的100多個城市開展巡演,以政府搭台、市場運作、讓人民共享藝術發展的優秀成果為宗旨,在規定時間內,院團完成一定的場次任務後,文化部予以獎勵。這一模式有效地調動了藝術院團和演出公司、劇場、院線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積極性。目前演出總場次近500場,觀眾達40多萬人次,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文化系統前所未有的。
以先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
通過著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運用扶持政策使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文藝作品脫穎而出,引領社會文化生活,這是對片面追求所謂經濟效益、點擊率、收視率而出現的低俗現象的抵制。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是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的一項旨在扶持舞台藝術發展的重大建設項目。自2002年啟動以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推出了50台精品劇目和一批優秀作品。上海京劇院的京劇《成敗蕭何》等10部劇目被評為2008—2009年度重點資助劇目。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窩頭會館》等42部劇目入選2009—2010年度資助劇目。這些「演得開、留得下、傳得遠」的藝術精品,不但代表了當今舞台藝術的創作水準,而且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藝術人才,對於繁榮藝術創作、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對藝術創作的支持力度,財政部和文化部將在「十二五」時期推動設立國家藝術基金,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創造出更多深刻反映時代精神韻味、為百姓立言、為歷史立傳的作品。

Ⅶ 職工文化建設成果有哪些

如何讓員工認同公司的文化,並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是關系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
一、要讓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廣泛徵求意見;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與員工的日常工作結合起來;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都應該從自己的工作出發,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和作風,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把公司經營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並進行宣傳。在企業文化的長期建設中,先進人物的評選和宣傳要以理念為核心,注重從理念方面對先進的人物和事跡進行提煉,對符合企業文化的人物和事跡進行宣傳報道。讓全體員工都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先進,他們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業文化的,這樣的榜樣為其他員工樹立了一面旗幟,同時也使企業文化的推廣變得具體而生動。

Ⅷ 什麼事基層文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一部分是基地重點研究成果.對《大局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狀況及對策調研報告》、《企業轉型與文化變革》、《關於構建和諧企業的思考》等五篇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第二部分是基層重要研究成果.報告對《建設和諧社區、促進社會和諧》、《以團隊為基礎、推進開放式學習型組織創建》、《在企業重組中再塑企業文化理念》、《找准執政能力建設的著力點、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關於加強民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等有關基層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第三部分是基層戰略研究與規劃.這一部分收錄了《西城區「文化興區」戰略研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設首都文化中心區》、《關於朝陽區文化發展的思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塑造「文化昌平」品牌》、《關於研究開發永定河文化的思考》、《海淀區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4-2008)》等研究成果.
第四部分是基層典型創新案例.報告對首鋼總公司著眼創新、服務大局,形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的案例,對北京移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職業道德建設量化管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對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庄村堅持「三貼近」深入有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大發展的案例,對北京市農工委通過互聯網建立「道德賽場」的案例,對順義區「我與奧運同行、人人都愛環境」主題教育的案例,崇文區全面推進「文明乘車從我做起」宣教活動等一系列基層思想文化建設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研究

Ⅸ 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所述資料對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啟示有四點:

一是做好文物的修繕工作。文物的修繕應以保持布局完整和突出民族風情為原則,在利用現有條件和歷史文物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並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完善。
二是注重文物傳承和申遺。給予文化遺產繼承人支持,加大對文化遺產的傳承並積極推進對具備申報非遺條件的文物的申報和保護。
三是注重提高村民文化素質。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動員和引導群眾多讀書,如播放農業科技電影、開展農家書屋讀書活動、在社區宣傳欄宣傳《論語》等傳統文化,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素質。
四是加強社區文化管理工作。由專人專職負責村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制定文化站管理制度,提高村文化站利用率。

閱讀全文

與基層文化建設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