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造師掛靠糾紛,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掛靠單位把證書轉注到另外一個單位。
這種情況,可以拿資格證書到建委要求注銷注冊證書,因為已從單位離職。
Ⅱ 掛靠是甚麼違法嗎
Ⅲ 現在掛靠資質犯法嗎有什麼辦法嗎
資質掛靠是犯法的,國家明令禁止!必須有資質,沒有其他的辦法。
資質標准:
企業資產:凈資產200萬元以上。
企業主要人員:
(1)注冊建造師不少於3人。
(2)技術負責人具有8年以上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經歷,且具有工程序列中級以上職稱或建築工程專業注冊建造師(或注冊建築師或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 ;職稱人員不少於5人 。
(3)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10人。
(4)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木工、砌築工、鑲貼工、油漆工 、石作業工、 水電工等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15人。
(5)技術負責人(或注冊建造師)主持完成業績不少於2項。
(3)證書掛靠糾紛擴展閱讀:
掛靠資質危害
(一)掛靠經營的產生主要原因:
1、國家法律法規規定,被掛靠者掌握特殊商品的經營權,只有掛靠才能經營,如葯品、農葯等。
2、被掛靠者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如民政福利企業、招商引資、改制企業等。
3、被掛靠者收取了「管理費」、「承包費」,雙方有利可圖。
(二)企業掛靠經營存在著很大的負面作用,反映在:
1、擾亂了國家的登記注冊秩序。掛靠企業的經濟性質不清。經濟責任不清,法律關系不清,掛靠者、被掛靠者、消費者之間發生經濟糾紛難於解決,法律關系難於明確。特別是在商場的出租櫃台經營的掛靠者沒有營業執照,長期無照經營。
2、擾亂了國家的稅收征管秩序。稅收征管的對象應是掛靠者,可通常由被掛靠者在收取掛靠者包乾的「管理費」或「承包費」中支付,稅收征管的對象就成了被掛靠者,導致了被掛靠者侵吞了國家的稅收。
Ⅳ 關於北京建造師掛靠糾紛的問題
這位兄弟或其很大嘛,先消消氣。
1。其實目前的處罰力度很小,一般先是警告。或者注銷(但是沒有作廢,還可以注冊)。
2。建設局執業資格注冊中心或者建築管理處。
3。會兩敗俱傷,但對於你來說,是皮外傷,對於公司來說,是大傷。你可以放狠話給他們。告訴他們大不了魚死網破。如果他們沒有後台,處罰力度還是蠻大的。夠他們另外請很多建造師了。他們不劃算。
Ⅳ 一級建造師掛靠協議糾紛問題!
本身掛靠就不在法律的管轄范圍內,既不受法律的管轄也不享有法版律的保護。
你與需要證書權的單位簽的合同時為了確保--能注冊則付款,未能注冊則退款--的問題。
其實,兩者都是憑著誠信的態度合作,既然是合作(就是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社保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就無法使自己意願的合作)
社保問題,如果你不能把原來單位的社保轉到要合作的單位,是無法給你繼續叫社保的。關於這個社保問題是應該在簽訂合同之前都應談妥的,簽訂合同再談,是不是很不妥呢?!!
Ⅵ 「掛靠」行為如何認定 法律後果是什麼
認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時並沒有直接將該行為定義為「掛靠」,而是表述為「借用」,即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從事施工,「掛靠」與「借用」實際上系同一概念。
法律文件:
《建築法》已對掛靠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建築法》明確禁止掛靠行為,該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禁止建築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明確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6)證書掛靠糾紛擴展閱讀:
在現實中,掛靠和轉包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實際上很難界定,很多掛靠都是以轉包或分包的形式出現的。當前國內很多施工企業採取掛靠方式承接工程時,一般都會在投標前事先和掛靠方簽訂一份內部協議,約定掛靠方和被掛靠企業在投標過程中的各自分工,一旦工程中標,則掛靠方和被掛靠企業再簽訂一個正式的轉包合同(或名為分包合同)。
當然,這些協議都不會對外透露,一切都蒙在鼓裡的業主方很難知悉,往往是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後,業主方才發現其中的玄機,只能在訴訟或仲裁過程中通過庭審進一步查清相關事實。因此,選擇總承包合同有效或無效的決定權實際上在被掛靠企業,而非業主方。
參考資料:掛靠_網路
Ⅶ 二級建造師掛靠糾紛
鑒於你的情況我建議你先走勞動仲裁,勞動仲裁不能解決問題,再向單位所屬法院提交訴訟,前提是你和單位解聘勞動合同,有之前的勞動合同關系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