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老中醫成果獲獎20年

老中醫成果獲獎20年

發布時間:2021-08-10 04:13:50

❶ 中國知名老中醫有哪些

中國現有的名老中醫有:鄧鐵濤、朱良春、顏德馨、焦樹德、任繼學、張琪、路志正、周仲瑛、晁恩祥、王綿之、張學文、李今庸、陸廣莘等等。這些名老中醫基本上都是七老八十的了,有的年紀都超過九旬了,可以說這批名老中醫擁有極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他們深厚的中醫造詣已經是當前我國中醫界的最高水準了。所以,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我們國家國寶級的人物,也是中醫理論與經驗代代相傳下去的前輩領路人!很可惜,近代以來我國在對待中醫的政策上出現了極為謬誤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中醫的發展,而這過程中不知有多少名老中醫的畢生絕學都隨著他們的離世而失傳,痛心哦!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雖然我不是從事醫學的,但是我家鄉那裡很多有名的老中醫就沒有把絕學流傳下來,都被他們帶走了!好在這幾年國家開始重視中醫的發展了,總算保留了一線希望,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樓主,你要找名老中醫可能要費點周折,因為現在這批國寶級的大師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所以不是輕易能找到聯繫到的。比如,我現在廣州,而中醫界泰斗鄧鐵濤就在廣東省中醫院,我想給他寫信,但是甚至連具體地址都沒有,很難聯系。不過,倒是看了他的很多著作,我這算是業余愛好了!呵呵,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朱良春大師在江蘇南通,具體地址就不知道了。

❷ 武漢知名的老中醫有哪些

中醫館的醫生都是大型公立醫院的退休老中醫,由於醫生可以去多個執業 ,因此可以在多個位置找到他們,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中醫堂分布在武漢的各個地區,因此無需去公立醫院就可以看到附近的老中醫,這也給人們帶來了便利。
武漢有哪些知名的老中醫,在哪就診?

武漢國粹中醫館,這是一家在當地享有良好聲譽的中醫館,這家醫院開了很多年,具有中葯特色,據湖北地方電視台報道咨詢專家大多在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中醫院,醫院裡面的中醫都是退休老專家和省內著名的中醫,都每天都有著名的中醫在這家醫院坐診,位置比較好,就在地鐵7號線的湖北大學站旁邊。

他依靠扎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操作技能以及熱情周到的服務在武漢地區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來自其他省份的患者有很多人都是奔著他來的。張家亭主任他研究了數千種古老的古方 ,他使用中醫診斷各種頑固性疾病,他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餘年,能夠治療各種疼痛類疾病。

❸ 老中醫介紹

給您一個模板做參考:
某某某,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導,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出身於中醫世家。湖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博士,研究方向心腦血管疾病。專治高血壓、多種原因發熱、急慢性胃炎、小兒頑固性咳喘、消化不良,主治急慢性腹瀉、便秘、胃粘膜脫垂等消化系統疾病,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血管性痴呆、中風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疾病,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血管神經性頭痛等頑固性頭痛,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痤瘡、慢性腰腿痛、睡眠障礙等,療效顯著。目前承擔國家級、省級、廳局級科研課題6項,榮獲省級、廳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醫學著作36部,公開發表科研學術論文50餘篇。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課題有「啟智膠囊治療血管性痴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省科技廳立項資助)、「醒腦針法治療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機理研究」(省科技廳立項資助)、「脂康膠囊治療高脂血症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省衛生廳立項資助)、「降壓顆粒治療高血壓以及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 (省教育廳立項資助)等,科研成果主要有「護肝飲治療酒精性肝損傷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等。
這樣可以么?

❹ 最全國家級名老中醫名單(含第一、二、三、四、五批)。

部分名單:

1、丁書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11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名老中醫。

2、丁鍔,男,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12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3、丁櫻,女,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生,河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7 年 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名中醫。

4、馬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5、王玉,女,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醫葯科學院主任醫師。196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6、王永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1月生,杭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7、王自立,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9月生,甘肅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8、王行寬,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湖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

9、王慶國,男,漢族,中共黨員,1952年10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9年 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0、王伯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24年12月生,湖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4年 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大師。

11、王坤根,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0月生,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12、王常綺,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10月生,青海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63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青海省全省名醫。

13、王晞星,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3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6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14、王輝武,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8月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197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名中醫。

15、王新陸,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9年10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教授。1976年1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葯專家。

16、毛德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月生,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7、田德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8、白長川,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2月生,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19、白鳳鳴,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39年11月生,遼寧省蒙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蒙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20.、皮持衡,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2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21、邢世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9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葯品檢驗所主任葯師。1960年8月起從事中醫葯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寧夏回族自治區名中醫。

22、朴炳奎,男,朝鮮族,中共黨員,1937年1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3、危北海,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6月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4、劉亞嫻,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4年6月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

25、劉沈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49年12月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26、劉啟泉,男,漢族,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1956年10月生,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河北省名中醫。

27、劉茂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10月生,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28、劉寶厚,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4月生,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29、米子良,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5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名中醫。

30、孫申田,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1、孫良佐,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7月生,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名老中醫。

32、孫郁芝,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5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33孫樹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4、買買提艾力·阿木提,男,維吾爾族,無黨派人士,1941年4月生,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維醫臨床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民族醫名醫。

35、嚴世芸,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上海中醫葯大學教授。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36、杜建,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37、李文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11月生,北京醫院主任醫師。194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8、李延,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9、楊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6月生,西安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陝西省名老中醫。

40、吳光炯,男,漢族,1944年10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1、吳熙,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生,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主任醫師。1957年 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42、邱健行,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主任醫師。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43、何成瑤,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4、余瀛鰲,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3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5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首都國醫名師。

45. 汪受傳,男,漢族,中共黨員,1946年5月生,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46、沈自尹,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3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上海市名中醫。

47、張士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6月生,甘肅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48、張小萍,女,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9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 7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49、張之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2月生,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1963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四川省名中醫。

50、張永傑,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12月生,海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7年 11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❺ 喬鴻儒的獲獎情況

1987年2月獲濟南市科協「科協工作20年以上榮譽證書
1988年獲「濟南市名老中醫稱號」
1992年10月獲山東半島中醫葯研究協會「齊魯杏苑伯樂獎」
1992年6月獲「山東省科協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12獲「山東省名老中醫葯專家」稱號
2007年2月第二次獲「濟南市名老中醫」稱號

❻ 老中醫就是騙子,大家不要在上當了

中醫讓人稀里糊塗的活,西醫讓人明明白白的死。

❼ 上海比較有名的老中醫

劉嘉湘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上海國醫大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全國中醫葯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劉嘉湘從事中醫葯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與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對中醫扶正法治療癌症研究有較深造詣。他強調癌症的治療要正確運用扶正祛邪的方法,並且倡導和實踐了「扶正治癌」理論。目前扶正法已成為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
嚴世芸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曾任上海市中醫葯研究院院長,是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嚴世芸從事中醫醫、教、研工作40餘年,擅長診治子宮出血、宮頸病變、婦科腫瘤、尿失禁、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中風後遺症、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頸椎綜合症、肝、膽、胰、胃腸消化道等多種疾病。
蔡淦
上海著名老中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從醫四十餘年,擅長診治各種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前病變、慢性腹瀉、胃腸道腫瘤手術後調理)、II型糖尿病及各種內科疑難雜症。目前主要擔任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脾胃病學科帶頭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等重要職位。
陳湘君
上海十大名老中醫之一,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首屆上海市名中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湘君四十年來一直工作在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的第一線,擅長用中醫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和多肌炎、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硬皮病等各類風濕病,同時對內科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治也多有良效。
彭培初
上海市名中醫,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是國內最早提出前列腺增生症從溫腎活血論治這一學術觀點的醫師。擅長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前列腺疾病(如慢性增生、前列腺癌等)的中醫治療。目前據小編了解,他作為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泌尿科主任醫師,主要出診地點有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等。
柏連松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葯研究院肛腸病研究室主任,還兼任衛生部新葯審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肛腸學會副會長等職,是第三、四、五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柏連松從事中醫工作40餘年,將中醫傳統方法與現代醫學的先進技術相結合,不僅發揮了中醫葯治療的優勢和特色,還研製了許多新葯,是診治肛腸科相關疾病的上海著名中醫專家。
王靈台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上海十大名老中醫之一,2020年獲得「上海市中醫葯傑出貢獻獎」。王靈台從事肝病臨床及研究30餘年,最擅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難治性肝病的診治。他不僅開辟了中醫葯治療慢性乙肝的新途徑,還建立了慢性丙型肝炎的辨證分型標准,提出了從肝論治亞臨床肝性腦病的假說等。
王文健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教授,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2020年獲得「上海市中醫葯傑出貢獻獎」。其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病和中醫理論腎本質的研究。在老年病和代謝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其擅長以中西醫結合診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各種慢性並發症,包括血管、神經、腎臟病變;肥胖、脂肪肝;其他中醫雜症。
吳雲定
上海市香山中醫醫院傷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施氏傷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曾獲得第四屆「上海市名中醫」獎。其擅長中醫葯辨證論治治療腰腿痛,頸肩痛,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關節炎等;手法治療腰腿痛,頸椎病療效尤其突出;對尺、橈骨遠端骨折,鎖骨骨折,肩關節脫位等常見骨折病,以手法整復,固定,敷以施氏傷科特色膏葯,口服中葯湯劑辨證論治,持「骨折三期分治」理念,療效顯著。
陳紅風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乳腺科主任醫師、教授,獲得第四屆「上海市名中醫」獎。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外科學乳腺病學」帶頭人及顧氏外科第五代傳承人,陳紅風主持了國家級和市部級科研項目等30餘項,擅長診治及研究乳腺增生病、漿細胞性乳腺炎、轉移性乳腺癌及難愈性創面竇瘺等,獲全國傑出女中醫師、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著名老中醫等殊榮。

❽ 張國璽的所獲成就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並獲多項成果獎。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廣受好評。
出版著作
張國璽教授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工作20餘年,在老年醫學、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編著並已出版的有《中國病理生理學》、《老年醫學在中國》、《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抗衰老葯物學》、《新編抗衰老中葯學》、《老年人合理用葯與抗衰老葯》、《中醫美容箋譜精選》、《中老年保健專家指導》、《中國宮廷醫學》、《珍惜自己健康的21堂養生課》、《張國璽教授談中葯養生的21堂課》、《張國璽談中醫養生》及《家常滋補一本通》等30餘部學術專著及科普著作;
發表文章
1.論文
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醫學信息導報》、《中國老年學雜志》、《中醫雜志》、《中葯新葯與臨床葯理》、《中國中葯雜志》、《中國葯理學通報》、《中國臨床康復》、《中國醫葯學報》等全國學術期刊上發表老年醫學及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論文50餘篇;
2.科普文章
在《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大眾醫學》、《保健指南》、《家庭醫葯》、《養生大世界》、《中老年保健》、《健康時報》、《家庭醫生報》、《大眾科技報》等期刊和報紙發表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500餘篇。
錄制節目
張國璽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和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在中央電視台的《健康之路》,遼寧電視台的《健康一身輕》、北京電視台的《健康生活》、天津電視台的《健康大講堂》及北京廣播電台的《老年之友》、徐州廣播電台的《丁冬健康節目》等欄目中進行養生保健方面的講座及科普宣傳數百次,並且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內及院外進行多次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方面的講座,受到廣泛好評。
榮譽稱號
並榮獲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項科技成果獎及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的「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葯科普專家」和「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的榮譽稱號。

❾ 中國醫師獎的首屆獲獎人都有哪些

8月19日,首個“中國醫師節”暨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國醫師協會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經過選舉、推薦和嚴格的評選,最終產生了80名“中國醫師獎”的獲獎醫師。這也是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並且為了在醫生的行業內樹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榜樣,中國醫師協會在此次評選標准中特地增加了醫德醫風和個人廉潔情況。

這80名獲獎醫師可以說分布覆蓋全國各地。獲獎醫師中最大年齡的老中醫陳彤雲97歲,專業涵蓋了婦產科、兒科、麻醉科、全科、中醫科、口腔科等35個臨床專業,在推薦人選中有院士,也有基層的醫生代表,並且基層醫師佔了12.5%,在民族方面獲獎醫師有藏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等9個少數民族,在獲獎者中佔11.0%。

我們也發現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鍾南山院士與李蘭娟院士。

閱讀全文

與老中醫成果獲獎20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