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公使駐京
公使駐在北京、覲見皇帝時用西方禮節。
公使駐京,雖隱含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的意味,但畢竟符合國際慣例。可是在咸豐帝心目中,情況卻正好顛倒過來。他認為最可怕的,恰恰是公使駐京,其次是內地游歷,再次是增開口岸。所謂天津談判二十多天,咸豐帝指示桂良一爭再爭,最後不惜於決裂開戰,就是為了廢置公使駐京等項。至於那些損害中國最為嚴重的條款,咸豐帝、桂良等人在大炮的威脅下倒是比較痛快地接受了。咸豐帝的觀念為何與國際慣例如此格格不入呢?
這須從當時人的世界觀念說起。在中國古代,依據儒家的經典,皇帝為「天子」,代表「天」來統治地上的一切。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相對於周邊的「蠻荒」之地,為「天朝上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中的這兩句話,經常被人引用說明當時的土地制度,實際上也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心目中的世界觀念,即「天下」的觀念。由於交通等原因,中國文明的圈子,主要在東亞地區,因此,中國皇帝始終自以為是「天下共主」。�這種情勢在清朝,具體表現為「天朝上國」、藩屬國、「化外各邦」的三重關系。由於清王朝前期的強盛,使周邊各國的君主,出於種種動機紛紛臣屬於中國,受清王朝的冊封,向清王朝納貢,成為藩屬國。�
對於藩屬國以外的各國,包括英國等西方國家,清朝一概視之為「化外蠻夷之邦」,在官方文書中稱為「夷」,如英、法、美三國,分別被稱為「�夷」、「�夷」、「咪夷」。根據傳統的禮儀,清王朝拒絕與非朝貢國進行正式的官方交往,只與它們有通商關系。由此,清朝在對外關繫上,自認為是「天朝」,不承認有平等國家的存在,用當時人的語言,即所謂「敵國」。清政府也沒有專門辦理外交事務的機構。藩屬國的朝貢、冊封等事宜,由執掌王朝典儀的禮部來主管。而管理蒙古、西藏等事務的理藩院,其事務擴展至俄羅斯、廓爾喀,在清朝皇帝的眼中,這些國家似乎是藩部的延伸。乾隆末年、嘉慶末年的英使馬戛爾尼(G.Macartny)、阿美士德(W.P.Amherst)來華,清政府依其慣例,當作「貢使」來接待,結果鬧得不歡而散。這里似乎說得遠了一些,但要真正了解咸豐帝的真實思想,卻又是不可缺少的背景材料。
鴉片戰爭失敗後,原來的中外格局已經破壞,咸豐帝的父親道光帝僅僅做了一些修補:他讓兩廣總督兼任管理五口通商事務的欽差大臣,這既避免了中央朝廷直接與不肯朝貢的外國打交道時的難堪,也避免了外國與禮部或理藩院交涉時可能會引起的不快。而且「五口通商」的字樣,也反映出道光帝力圖將與西方各國本應多樣化的關系,限制為「通商」一項,區域上又限制於「五口」。時代變了,清朝面對的外部世界不同了,但統治集團的觀念依舊不變。咸豐帝比起他的父祖輩,在觀念上沒有進步。如果從傳統的觀念出發,我在前面提到的咸豐帝那些讓今人不可思議的舉措,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既然中國大皇帝「君臨萬國」,那麼廣東的團練與英法軍的交戰,當然可以由大皇帝所派官員出面調停。既然「天子」為「天下共主」,那麼英、法等國的地位不會高於「天朝」的一個省,廣東省與英、法交戰,江蘇省與英、法交好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就是咸豐帝輕易允諾的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不平等條款,也可以用傳統的觀念解釋成為「天朝」大皇帝「懷柔遠人」而施予的「恩惠」,咸豐帝也不會因此而感到過多的痛苦。公使駐京,則不然。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平等國家的概念,須分清天子與諸侯的關系。在中國的政治傳統中,即使出現了群雄並立的政治格局,那也必各自稱「正統」,視對方為「賊」,表現出「漢賊不兩立」的氣派。
因此,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蘇秦、張儀、晏嬰等有名的外交使節,但辦理的都是諸侯之間的外交,並且是為解決危局而臨時派出的差使;中國從來沒有過西方模式的「常駐使節」,當時的中國人甚至沒有這種概念,因為這從根本上就違反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如果我們再仔細從歷史中尋找,又會發現,常駐在對方國家京城的,只有「監國」之類的太上皇或「質子」之類的抵押人質。而這些帶兵要挾常駐北京的「夷」使,又讓咸豐帝歸於哪一類呢?如果僅僅是公使駐京,咸豐帝在如此危局之下或許也會忍了,但更要人性命的是這些駐京
的公使要求面見皇帝,親遞國書!這可牽涉到自1793年馬戛爾尼使華以來一直爭執不休的禮儀問題。當時的西方人認為,對中國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是一種污辱,表示著臣服性的宗藩關系,因而堅持用西方使節見君主的三鞠躬禮。這種禮儀之爭在今天很容易被看作一個小問題,但在當時的「天朝」是非常之事,是牽涉到大是大非的政治性原則問題。中國以儒家學說立國治國。而儒家政治學說的核心就是「禮」。「禮」在當時具有絕對重要的作用,「禮」的准確含義在今日已無對應的概念,它表示著上下等級秩序,是統治的標志。
由於它的功能特別,以致在政府六部中專門有一個「禮」部,主持王朝的典儀。三跪九叩的確是藩使見宗主的禮儀,但又不是藩使見宗主的專用禮儀。它是清朝唯一的正式朝禮,不用此禮,不是對中國皇帝輕慢嗎?咸豐帝或許已聽說了西方臣子見君主也不過三鞠躬而已,但從心底里認定,那隻是沒有教化不知尊卑犯上作亂的「夷」俗。讓朕面對一個鞠了三個躬便站著說話的「夷」使,這不僅僅是對朕個人的褻瀆,而且是對大清朝的污辱。若讓此等事情發生,朕又何顏以對列祖列宗;若讓此等事情錄於史書,豈不遺臭萬年。讓那些飽讀經書的臣子們見到這樣的光景,朕今後還有什麼威信?中國的皇帝決不能面對一個不肯跪拜的人,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那是對「禮」的破壞。
「禮崩樂壞」是王朝滅亡的徵兆。根據這種思路想下去,我們還會發現,「天朝上國」的對外體制的重要內容就是對外封閉,只有關起門來才可以放膽自吹自擂。通商口岸的增加,正是對封閉的破壞,更何況外人到內地游歷,華「夷」混雜,不易控制,種種叛逆思想的傳播,最容易發生「天朝」專制統治者們最為擔心的里通外國、圖謀叛逆的事件。由此觀之,咸豐帝此時並不是被個人情感所左右,他考慮的是另一種「國家利益」。只是他心中的「國家利益」與近代世界的看法完全不能吻合。
㈡ 請問美國駐華大使館可為中國公民做公證嗎
公證書只能在公證處辦理,其他國家的駐華使領館為保證公證書在本國使用,會為公證書做認證,認證一般分為本國外交部認證和各國使領館認證,也稱為單認證和雙認證,因為各國使領館認證之前必須經過本國外交部認證才可以遞交材料,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各國會有規定公證書需要做單認證還是雙認證
㈢ 駐京辦事處機構可以享受國家什麼政策待遇
駐京辦(In Peking office ;BJO)是經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批准,由它下面的駐京辦事處管理司直接負責管理的這么一個機構。駐京辦涵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特區的駐京機構,而所謂特區,並非傳統意義上深圳等經濟特區,而是經過特別批準的地區。
駐京辦是當地政府駐北京的辦事機構,屬於政府派出機構。駐京辦事處
現在,一般說來,駐京辦主任還是當地政府的副秘書長,有利於發展對外聯絡和招商引資。
和駐上海等地辦事處不同,駐京辦在開展對外聯絡和招商引資的同時,還擔負比較重的接待任務,因為這里開會和接待公關任務往往是很多的。
改革開放以來,辦事機構在加強地區間協作、服務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處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駐京辦還在招商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的目標是兩塊,一塊是外國人,一塊是上級政府部門。
㈣ 駐京辦主任是什麼類型的書
駐京辦在現代政府強調法治,公開,透明的視野里,顯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說通過對東州市政府駐京辦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畫,層層揭開駐京辦的神秘面紗,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書記李為民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說講述了市長肖鴻林,常務副市長賈朝軒從改革精英蛻變為腐敗分子的罪惡過程,生動刻畫了深處政治漩渦的丁能通及詭譎圓滑又精明干練的人物性格。小說以駐京辦這個鮮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現實主義手法,生動敘述了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在改革過程中的藝術形象,新穎獨特,鮮活靈動,故事飽滿豐沛,文字生動灑脫,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復雜逼真,好似一部靈魂的交響樂,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思索和藝術震撼!
㈤ 駐京辦主任3txt下載
鏈接:
㈥ 駐京辦事處的整改意見
國辦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京辦的意見
(2010年1月19日印發)保留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駐北京辦事處,經濟特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已經設立的地級市、地區、盟、州人民政府駐京聯絡處,確因工作需要,經所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核准後可予保留。
撤銷地方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各類開發區管委會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職能單位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
撤銷縣、縣級市、旗、市轄區人民政府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撤銷駐京辦事機構的工作要在意見下發後6個月內完成。
撤銷名單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1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2010年,共撤銷駐京辦事機構625家。本著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的原則,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此次被撤銷的駐京辦事機構名錄。具體名單如下:
天津(4家)
市旅遊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天津港保稅區、市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河北(33家)
承德市、廊坊市、省外經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石家莊市發展改革委、張家口市信訪局、武安市、辛集市、肥鄉縣、懷來縣、平山縣、高邑縣、永年縣、張北縣、灤南縣、香河縣、鹿泉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遷西縣、臨漳縣、懷安縣、宣化縣、涉縣、省師范大學、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山海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海港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高新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西(25家)
省商務廳、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扶貧開發局、省煤炭銷售辦公室、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省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運城市發展改革委、侯馬市、運城市、孝義市、河津市、芮城縣、繁峙縣、河曲縣、襄汾縣、沁水縣、襄垣縣、朔城區、省風陵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京聯絡處,省駐京勞務管理處、文水縣駐京勞動力管理處、晉衛招待所(省衛生廳批准設立)
內蒙古(19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農業廳、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交通廳、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自治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牙克石市、烏蘭浩特市、阿魯科爾沁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額濟納旗、九原區、海拉爾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駐京聯絡處
遼寧(10家)
阜新市、省公安廳、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開原市、金州區、新撫區、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吉林(20家)
省經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延吉市、洮南市、集安市、琿春市、梅河口市、德惠市、雙遼市、臨江市、大安市、汪清縣、長嶺縣、安圖縣、鐵東區、鎮賚縣、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通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黑龍江(22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委員會、省林業廳、哈爾濱市外事辦公室、佳木斯市財政局、肇東市、慶安縣、虎林市、蘭西縣、阿城市、雙城市、穆棱市、綏芬河市、五常市、雞冠區、梨樹區、黑河市經濟合作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上海(8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松江區、嘉定區、金山區、市聯合產權交易所、市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江蘇(31家)
省建設廳、海門市招商服務中心、泰州市建築工程管理局、南通市崇川開發區招商局、南通市建設局、淮安市建工局、江寧區、崑山市、宿豫區、亭湖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宜興市、如東縣、如皋市、吳江市、錫山市、武進市、溧陽市、太倉市、海安縣、啟東市、通州區、射陽縣、句容市、丹陽市、泰興市、海門市濱海新區、高港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南通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浙江(54家)
省外辦、省交通廳、省外經貿廳、舟山市發展改革委、寧波市信訪局、富陽市招商局、臨安市外經貿局、西湖區招商局、蕭山區、餘杭區、餘姚市、慈溪市、鎮海區、鹿城區、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永嘉縣、泰順縣、長興縣、紹興縣、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東陽市、永康市、溫嶺市、臨海市、玉環縣、景寧縣、鄞州區、龍灣區、文成縣、平陽縣、蒼南縣、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海寧市、新昌縣、浦江縣、普陀區、青田縣、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淳安縣、寧波市開發區管委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省重點項目前期辦、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省人才工作駐京聯絡處、下城區駐京商務聯絡處、舟山市駐京信訪工作聯絡處
安徽(14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監獄管理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金寨縣、宿松縣、懷寧縣、利辛縣、肥東縣、桐城市、涇縣、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福建(20家)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交通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福鼎市、永安市、長樂市、石獅市、晉江市、福清市、福安市、清流縣、閩侯縣、寧化縣、周寧縣、柘榮縣、連江縣駐京聯絡處,省財政廳北京東海智企業管理中心(省財政廳批准設立)
江西(47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國防科工辦、省財政廳、省信息產業廳、省農牧漁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監獄管理局、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糧食局、省廣播電視局、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井岡山市、瑞昌市、永豐縣、瑞金市、金溪縣、鄱陽縣、婺源縣、於都縣、進賢縣、贛縣、豐城市、萬載縣、袁州區、奉新縣、都昌縣、萬安縣、泰和縣、彭澤縣、修水縣、高安市、銅鼓縣、黎川縣、永新縣、余干縣、樟樹市、宜豐縣、湖口縣、靖安縣、安遠縣、潯陽區、會昌縣、上高縣、浮梁縣、青城開放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東(46家)
濰坊市、菏澤市、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工局、泰安市財政局、章丘市、即墨市、萊西市、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海陽市、招遠市、寧陽縣、文登市、蒙陰縣、樂陵市、牡丹區、牟平區、榮成市、平度市、棲霞市、萊陽市、新泰市、東平縣、乳山市、臨朐縣、蒼山縣、費縣、陽谷縣、高唐縣、萊城區、蘭山區、成武縣、巨野縣、鄄城縣、芝罘區、福山區、陽信縣、沾化縣、東營經濟開發區、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煙台市開發區管委會、山東省經濟技術開發中心駐京聯絡處、陽信縣駐北京招商引資辦事處
河南(34家)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鶴壁市財政局、光山縣、扶溝縣、偃師市、林州市、禹州市、鹿邑縣、伊川縣、魏都區、鞏義市、商水縣、項城市、許昌縣、宜陽縣、殷都區、睢縣、洛陽市郊區、登封市、滎陽市、新鄭市、洛寧縣、范縣、溫縣、沁陽市、孟州市、襄城縣、柘城縣、上蔡縣、淮陽縣、鄲城縣、太康縣駐京聯絡處
湖北(6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糧食局、省農業廳、省建設廳、東西湖區、孝昌縣、石首市、監利縣、漢川市、應城市、谷城縣、大悟縣、麻城市、蘄春縣、沙洋縣、丹江口市、嘉魚縣、紅安縣、巴東縣、南漳縣、枝江市、房縣、沙市、沙市區、咸安區、宜城市、咸豐縣、鶴峰縣、老河口市、黃梅縣、陽新縣、大冶市、洪湖市、公安縣、松滋市、鍾祥市、赤壁市、荊州區、江陵縣、宜昌市、襄陽區、樊城區、孝南區、京山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崇陽縣、廣水市、襄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荊州市開發區駐京聯絡處,江岸區、江漢區、漢陽區、武昌區、新洲區、青山區、黃陂區、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區、江夏區、十堰竹溪駐京群眾工作臨時專班
湖南(4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建設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中國貿促會湖南省分會、邵東縣信訪局、瀏陽市、華容縣、資陽區、新化縣、耒陽市、永興縣、長沙縣、祁陽縣、汨羅市、湘鄉市、武岡市、岳陽縣、雙峰縣、平江縣、祁東縣、望城縣、常寧市、寧鄉縣、衡南縣、衡山縣、雙清區、隆回縣、新邵縣、君山區、桂陽縣、嘉禾縣、東安縣、新田縣、江永縣、漵浦縣、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邵陽縣維穩工作組
廣東(12家)
汕頭海洋局、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農墾總局、增城市、台山市、三水市、潮陽市、番禺市、高要市、南海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廣西(3家)
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財政廳駐京聯絡處
海南(2家)
省農墾總局、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駐京聯絡處
重慶(13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城鄉建委、九龍坡區、涪陵區、黔江區、南川區、永川區、酉陽縣、綦江縣、大足縣、開縣、武隆縣駐京聯絡處
四川(10家)
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儀隴縣、雙流縣、都江堰市、三台縣、高坪區、閬中市、仁壽縣、渠縣駐京聯絡處
貴州(1家)
仁懷市駐京聯絡處
雲南(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農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駐京聯絡處
西藏(10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自治區電力工業局、自治區商務廳、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水利廳、自治區林業局、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駐京聯絡處
陝西(11家)
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科技廳、橫山縣、周至縣、戶縣、神木縣、臨潼區、藍田縣、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甘肅(2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糧食局、省煙草專賣局、省商務廳、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衛生廳、省外事辦、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工商局、省信訪局、省供銷合作社、華亭縣、崆峒區、臨洮縣、永登縣、榆中縣、涼州區、武都區、廣河縣、渭源縣、隴西縣、岷縣駐京聯絡處
寧夏(7家)
固原地區、吳忠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對外經濟貿易廳、自治區農墾事業管理局、自治區水利廳、青銅峽市駐京聯絡處
青海(14家)
果洛州、省發展改革委、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局、省農牧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扶貧開發局、省經濟委員會、省外事辦、省信訪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駐京聯絡處
新疆(7家)
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阿勒泰市、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駐京聯絡處
整改進展正規縣級駐京辦可「如期撤離」
據記者調查,面對國務院的禁令,436家登記在冊的縣駐京機構已基本完成注銷,部分暫未注銷的機構也聲稱「正在走程序」。各省政府在回應駐京辦的撤離進度時,答復也是「如期撤離」。記者在網上查詢駐京辦信息時發現,此前對外公布的縣級駐京辦網頁已經撤下,電話也極少在網上掛出。少數名為某縣駐京辦的電話,要麼無法打通,要麼打通後是賓館前台的電話。
2010年6月18日,以商談合作項目為由,致電河北張家口市、邯鄲市,山西大同市、晉城市等多個地區的駐京辦,均得到縣級駐京辦已撤離的答復。
「黑駐京辦」仍活躍京城
在外界看來,此次駐京辦的整頓最後會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
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央已經看到了這種結果的可能性,先期採取嚴厲措施進行了規避。不過,這只適用於登記注冊的駐京辦,對於一些壓根就沒登記,甚至連正當辦公場所都沒有的「黑駐京辦」,有關部門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記者在暗訪調查中發現,這些駐京辦多以家庭為單位,人數極少,無需辦公樓,仍然活躍在北京西站、北京站、三元橋等距離火車站或機場較近的小區。
19日,記者走進北京西站附近的北蜂窩路一小區,此前,該區域密集駐扎著10多家「黑駐京辦」,隨著風聲趨緊,掛出的駐京辦牌匾早已不見蹤影。但小區居民透露,這些人還沒有撤,經常拋頭露面的駐京辦已經轉入地下。
根據知情人指引,記者在小區樓道發現了江西省一縣級駐京辦的負責人。據他透露,該縣僅派倆人駐京,就是他們夫妻,因此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機構,「只能算是一個家庭聯絡點吧」。他說,平日里主要負責一些領導接待、有一定層次的老鄉關系維護,以及部分維穩工作。據悉,由於駐京以來積累了不少企業資源,這個沒有掛牌的駐京機構基本上可以自負盈虧,僅需縣政府報銷來往兩地的交通費、住宿費即可。因此,在這個「駐京辦」主任眼裡,「我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官員,就是個跑腿的,也沒花國家的錢辦自己的事,不虧心」。
在距離首都機場只有30分鍾車程的三元橋,也是縣駐京辦聚集的一個地區。在新源里小區就發現,中部某省的農業廳駐京辦就藏在居民樓中。盡管國務院、省政府三令五申,嚴禁以各種方式存在,但該駐京辦仍然抱有幻想,期望和省發改委駐京辦一樣加入到省駐京辦的行列。該駐京辦沒見絲毫的動靜,所有駐京資產、職能均沒有變動,人員也未撤離,一切工作照舊,正如小區居民笑稱的「管它刮風下雨,我自獨享一隅」。
中國古代
駐京辦因數量眾多及其去留爭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駐京辦事處並不是近代才有的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我們就已經能夠追尋到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進奏院。
進奏院是唐後期地方藩鎮設置在當時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的駐京辦事機構,最早出現於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 )。進奏院之前,早在戰國秦漢時代,其實就已經有了「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邸。但邸僅僅是地方官員進京時的起居之地,還沒有固定的駐京代表來主持這些邸的日常工作,尚不具備聯系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因此它還只能算作是「駐京辦事處」的雛形。進奏院和邸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設置之初就有地方指派的進奏官主持日常工作。進奏官常駐京城,作為藩鎮的代表同朝廷進行溝通、交流,處理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各種事務。駐京機構——進奏院,駐京代表——進奏官,兩者的結合以及進奏院在信息上傳下達過程中發揮的中介作用,使其具備了現代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基本性質。
唐代長安城規劃嚴整,除去宮城、皇城以及居民居住的坊之外,還有東、西兩市作為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的場所,發揮著對長安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用。唐代進奏院就集中分布在東市周邊的幾個坊內,其中尤以最為繁華的崇仁坊和平康坊為多。北宋宋敏求《長安志》記載:「(崇仁坊)北街當皇城之景風門,與尚書省選院最相近,又與東市相連……因是一街輻輳,遂傾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長安志》卷8《崇仁坊》,《叢書集成初編》第3210冊)平康坊則是「諸妓所居之聚也」(孫棨:《孫內翰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叢書集成初編》第2733冊)。而且現今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修建,以東市為中心,朱雀街東形成了貴族和官僚集中居住區。這就使以東市為中心的一片區域,成為唐後期長安城各種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的集散地。所以,進奏院選址於此,不僅便於進奏官的日常生活,而且便於他們搜集情報,交通權貴,開展日常工作。
進奏院不僅可以為來京的地方官員提供住宿之處等各種方便,而且由於唐後期中央式微,地方藩鎮勢力崛起,進奏官在京城也會狐假虎威,代表地方政府同中央斡旋,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尤其是勢力較強的藩鎮,其進奏官會更加有恃無恐。《資治通鑒》卷二四四載: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朝廷加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楊志誠為檢校吏部尚書,楊志誠的進奏官徐迪便用略帶威脅的口吻向朝廷抗議:「軍中不識朝廷之制,唯知尚書改僕射為遷,不知工部改吏部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這是盧龍鎮的進奏官公然地和朝廷談條件、邀利益。在當時藩鎮勢力強大的背景下,進奏官「作為藩帥的心腹,主要還是作為藩鎮對付朝廷的工具」(張國剛:《唐代進奏院考略》,《文史》第18輯,1983年)而存在,唐王朝對進奏官進行有效管理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若遇地方發動叛亂或拒命不遵,唐王朝也會拿這些地方政府代表——進奏官開刀,並加強對其進奏院的監管。文宗太和元年,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擅據滄、景,拒命不遵,朝廷便下詔:「(其)進奏官皇測等七人,並錮身分配羊、閬等州」(《冊府元龜》卷925《總錄部》,中華書局,1960年)。同時,因為成德節度使王庭湊暗助李同捷叛亂,朝廷也下詔:「其上都進奏院,宜令御史台、京兆府切加守捉,禁其出入,待敕後處分。」(《冊府元龜》卷123《帝王部》)
進奏院除了作為地方政府同中央博弈的工具存在而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兩者之間信息交流、往復的渠道而存在。安史之亂後,在唐前期中央與地方交流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朝集制度廢止,當時社會迫切需要一個溝通上下的新渠道。進奏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當時的進奏官通過進奏院狀報向藩鎮長官傳達其在京城搜集到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內容廣泛,包括官員任免、朝廷及他鎮的政治軍事動向等等,其中還包括一些通過非常規手段刺探而來的信息情報。因為進奏院向地方傳達信息的速度較快,所以朝廷也會通過進奏院向藩鎮長官下達相關文書、傳達政令。地方奏章、上貢、進奉等也以進奏院為中轉站上傳中央。中央與地方之間以進奏院為媒介,形成一個信息往來的通道,發揮了聯繫上下、溝通中央與地方的重要作用。
史料中可考的唐朝進奏院的數目為五十餘家,這與唐後期藩鎮數目基本一致。馬端臨《文獻通考》載:「五代以來,支郡不隸藩鎮,補人為(上都知進奏院官)者,聽其置邸,隸藩鎮者兼掌焉。」(《文獻通考》卷60《進奏院》,中華書局,1986年)也就是說,從五代開始,不隸屬於某個藩鎮的州也開始在京師設置進奏院。到宋初,隨著藩鎮的解體,進奏院設置許可權隨之下移,「逐州就京師各置進奏院」,進奏官皆由「本州鎮補人」為之(同上),從而使進奏院的數目激增,帶來了管理上的巨大不便。而且,隨著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重新走向正軌,作為州一級政府代表的進奏官,其地位同唐後期作為藩鎮代表的進奏官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地方將吏多不願背井離鄉,常駐京城擔任進奏官。地方政府轉而招募京城本地人擔任進奏官。這些京師人以私宅作為辦公地點,不僅不利於朝廷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使朝政信息毫無保密性可言。因此,對進奏院進行改革迫在眉睫。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政府對進奏院進行一系列改革,主要舉措為設置都進奏院對各州進奏院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對眾多進奏官進行厘選,從中挑選出一百五十名繼續擔任進奏官,每人負責「二三州軍」的聯絡溝通事宜。這樣,北宋朝廷不僅規范了對進奏院的管理,而且把進奏官的任免權收歸中央,從而加強了對進奏院的控制。雖然進奏院存在直至南宋滅亡,但自此開始逐漸失去了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性質,轉而成為朝廷控制下的、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
㈦ 駐京辦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駐京辦是地方政府派人到北京成立的辦公室,主要是要協調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溝通
㈧ 吳茂盛寫的《駐京辦》 在哪裡可以下載電子書或者在線觀看啊高手們給個地址吧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63709
我可是沖著你著120分來的啊!!!
給分!給分!給分!
我也看了,挺好看的!!!
㈨ 申請駐京記者站的申請書怎麼寫
報社駐京記者站設立
法律依據:
1、《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2004年412號令)第327項
2、《報社記者站管理辦法》
第九條 本辦法第七條第一款所列報社在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城市設立記者站,須經設站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批。確因特殊需要必須在規定范圍以外設站的,須向設站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特別申請,提出需要在設站地區進行長期采訪的充分理由,經審核批准後,方可設立。國有特大型企業主管的企業報社,設站地點如有特殊要求,報社須向設站所在地省、 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特別申請,說明充分理由,經審核批准後,方可設立。
㈩ 駐京辦主任
人物拖出循序漸進,而不唐突生澀,情節敘述環環相扣,而不拖泥帶水,對話描寫詼諧幽默,而不略失文采,情景渲染生動,心理揣摩深入,使人身臨其境引人入勝!說幾句書里印象比較深的幾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名驅,天下嚷嚷皆為利往,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管好自己的嘴巴,收好自己的雞巴,藏好自己的尾巴,感觸頗多,慢慢領悟吧,好書,書友們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