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工作成果所有權
工作成果所有權:這個工作成果是屬於你的,你研究出來的成果,類似專利。別人要使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那就屬於侵權行為。
⑵ 民法留置物的所有權是屬於定作人還是承攬人
您好,承攬成果交付前的所有權歸定作人
承攬成果完成後,尚未交付前,所有權回歸定作人。對答此結論,法律沒有直接規定,但可以從相關法條並結合民法理論推知。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了承攬人的留置權、《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了定作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而《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則規定了「留置權」涵義。結合上述三個法律條文分析,既然承攬人可以對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權,則該成果當屬定作人所有,否則承攬人無權留置。
2、尚未交付的承攬成果遭受侵害時定作人的救濟方式
(1)已完成的承攬成果遭受承攬人的侵害時,定作人既可以合同之債主張權利,也可以侵權行為之債主張權利。
(2)已完成的承攬成果遭受第三人的侵害時,定作人既可以直接向第三人主張侵權行為之債,也可以向承攬人主張合同不履行之債。
(3)已完成的承攬成果被承攬人的其他債權人申請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時,定作人可以所有權人的身份提出保全異議(執行異議),依法取回承攬成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⑶ 設計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
1樓說的是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問題,法律依據是專利法第六條,專利法實施內細則第十容一條。
二樓說的是商業秘密的問題,法律依據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該職員的做法是違法的。至於歸屬問題,是這樣的:
一、如申請專利,專利申請權和日後的專利權歸公司;如該員工是發明創造者,公司應按專利法及實施細則相關規定獎勵。
二、著作權歸個人,如是集體創作,則歸集體;有約定,從約定。
2樓的建議很好,請樓主收集、保留證據,去公安局報案。先保證商業機密不外泄,別的都好說。
⑷ 承攬人成果的所有權歸承攬人還是定做人
是這個道理。如果勞動成果歸承攬人,就不存在留置權了。
⑸ 委託開發成果誰享有所有權,企業能享受什麼權利
李先奇律師解答: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相關問題。
一、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財產權利,它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二、委託開發關系下商業秘密的歸屬
公司除了自行研究開發之外,往往也會出資委託其他公司或科研機構研究開發生產技術。
合同法規定,委託開發關系下商業秘密的歸屬由當事人自行約定,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約定委託關系下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委託人,也可約定屬於被委託人。
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委託人和被委託人都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也就是說由當事人共同擁有。但是,被委託在向委託人交付研究成果之前,不得轉讓給第三人。
另外,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以外,委託開發中完成的技術成果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被委託人。
以上為您介紹的相關問題,希望您能滿意。
⑹ 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的,如何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規定,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⑺ 在公司工作期間個人研究成果的所有權屬於個人還是屬於公司
可以的。但是公司有優先使用權
⑻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 是什麼意思
你想問的應該是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為什麼要按工資薪金所得征個稅吧?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意思b承包a企業,但對a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只收取固定的承包費的意思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b,把你現在的公司想像成a(a公司就你一個員工,你承包了a公司),是不是就是等於a每個月給你發工資(承包費),但公司的利潤和你沒關,所以你按工資薪金所得交個稅
⑼ 專利所有權人和發明人排名分先後嗎
第一發明人是最重要的,是對技術方案的完成起最主要作用的人,在專利申請時第一發明人要提供身份證(可確定第一發明人的惟一性),其他的發明人排名未見有要求。
⑽ 科研項目的知識產權歸屬到底歸誰
首先看你抄屬於什麼發明。是不襲是職務發明。
1、如果不是職務發明。是你通過下班後,業余時間搞的研發,這當然屬於你自己個人的。
2、是職務發明。那麼相應的權利是歸屬於單位的,但是職務發明人、設計人仍享有下列權利:
一、職務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該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
二、職務發明人、設計人可獲得必要的獎金和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