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給博導第一次寫信,博導這樣回復的!請各位大俠幫忙看看,博導什麼意思!接下來,應該怎麼做謝謝謝謝!
應該回復電話,去感謝他,請教他。既然博導的研究領域你不理解,那麼你就應該去搜索一下,自己掌握一點。無論怎樣,都該回個電話,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和尊重。
B. 教授評博導條件
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是外行。
C. 關於考博博導的回復
考博士,學校出身不是那麼重要。他的回答說明他沒有拒絕你嘛。但是看起來有一定難度的。競爭比較激烈。至於要論文,這很正常,他想了解你的具體方向,還有發論文的能力。如果有SCI EI 或者中文核心之類的。就發給他咯。積極聯系導師,是制勝的法寶——過來人的經驗
D. 教授評博導條件是什麼
教授評博導條件
1.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
2.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
3.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
4.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5.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論文、課題、科研項目具體要求
1.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8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所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
2.目前承擔有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有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3萬元(個別基礎研究項目不少於1.5萬元)。
3.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5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或有重要的技術成果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獲省部或國家級成果登記2項或發明專利(授權)2項。
4.目前承擔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6萬元。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
E. 很多人說比博士更難的是博導,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
首先,博士生導師是用來培養博士生的,他們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然後幫助他們進行答辯。那麼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會說博士生導師比博士越來越難了,主要是因為在培養博士生的時候,我們博士生導師他們常常是一種被動的形態,他們也是在夾縫裡面求生存。雖然那看起來說博士生導師聽起來是非常的光鮮亮麗的,但是他們也有很多的壓力,比如說在一個評價的體系內,如果要是一個科研成績比較突出的老師和一個潛心教學的老師進行對比,那麼科研成績突出的老師肯定,肯定是有一些明顯的優勢,而很多的老師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也為了帶好自己的學生,就會變得非常的忙碌,而且博士生導師這些教授們,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有一些博士生導師可能就會選擇對博士生們的教學就不是那麼的認真仔細了。
雖然考上博士之後每天要做研究,畢業還要進行答辯,每天還要面對很多方面的問題,但是博士生導師們也是非常的忙的,他們要一個人帶很多學生,幫助很多學生解決問題,他們還要做科學研究,會導致精力不夠使用,而且一般我們的博士生導師的話,年齡都不是特別年輕,所以他們一邊在做科研,還要幫學生解決問題,老師指導學生們在精力時間這些方面都是不夠用的,所以說現在很多人都開始說不博導比博士更難。
F. 博導是什麼
「博士生導師」即「博導」是一個對指導博士生的教師的中國化稱呼。在中國,不管是做行政的還是做教師的,大多希望自己當了教授(或研究員)以後能夠過把「博導」癮,也不管自己有沒有真正的學問以及能否真正指導學生。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博導」已經越來越成為比教授更牛的稱呼,有著更好的待遇,不管是校內的福利待遇還是校外的公開招聘,「博導」似乎成了高於教授的一級「偽職稱」。可以說,「博導」已經越來越從一種學術稱呼上升為榮譽稱號,似乎越來越神聖化。這是中國特色?還是走向誤區?! 在美國,沒有「博導」這一稱謂,他們把中國所謂的「博導」都稱之為「指導博士生的教授」(professor supervising doctoral students),教授一般分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正教授(full professor),通常一個人博士畢業並且成果較好的話就可以申請到助理教授,也就具備了指導博士生的資格。指導博士生的教授必須要有成果發表,不同大學要求不一,就我所在的UMKC而言,每年必須至少發表論文2篇,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5-7年間達不到考核要求,就不能晉升,也就無緣於終身教授(Tenure),並且意味著必須走人!就是晉升為終身教授的,如果沒有成果發表也不能指導博士生。因此,在美國大學當博士生指導教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擁有博士學位,二是不斷創造新成果。並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指導博士生的教授只是一種考核的指標,沒有任何與之相關的特殊待遇。 也許有人認為,在中國,博導稱呼的神聖化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表徵,我個人非常贊同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和進步的表現。但這種神聖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弊端,使不少人忘記了博導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指導博士生!所以我認為,目前中國必須盡快走出誤區,給博導稱呼去聖化,還其學術的本來面目!而作為第一步,必須淡化職稱職務門檻,強化學歷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要有不斷創新的高水平成果問世!當然,作為博導,還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和熱情給予博士生適切地指導!
G. 大學碩博導的項目指的是什麼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是要科研的,但是研究什麼東西要有項目來決定,項目是外界某部門(個人《國內很少》、企業、研究所、政府、國家)出資找大學老師讓他們研究的一種最主要的形式
H. 博士期間錄用的論文,博導不是一作算成果嗎
可以完成的二個i
I. 博士生導師的主要工作
根據博士生學習的定位,博士生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為學生開出幾門課,而在於引導學生學習。或者說,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教」而在於「導」。
1.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
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是進入博士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前提性的條件。由於博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沒有對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研究狀況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學科的學術規范,不會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基礎。
2.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J. 剛選完博導,導師讓寫個計劃,怎麼寫
針對選擇的專業列學習計劃,大致就是准備研究的方向或者有興趣涉獵的方向,這個可以依據你所報導師所在團隊的發展來寫,計劃完成的論文質量和數量,計劃幾年畢業,計劃閱讀量,計劃項目完成度或者出多少成果,最後講點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