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去向

成果去向

發布時間:2021-08-09 08:51:39

Ⅰ 李景鎮的主要研究方向與成果

1964年以來,一直從事瞬態光學成像技術和光子學的研究工作: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國際領先水平的超高速等待型分幅攝影機,我國第一台每秒2000萬幅攝影頻率的轉鏡同步型超高速分幅攝影機,我國第一台鈹轉鏡超高速掃描相機,我國第一代機載集成點陣頭間歇式高速相機,開創我國大型火箭發射起飛段漂移量高速攝影測量儀研製系列,為「兩彈」試驗、大型火箭發射、「神州」系列飛船的發射等國家重大科研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提出了極高速攝影的概念、形成機理和全息相干快門技術、光柵編碼技術、色散編碼技術,國際上首次實現每秒萬億幅的極高速攝影。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國家獎6項,省部級獎9項,發明專利2項;出版著作6部(有3部為主編撰),其中《光學手冊》和《激光測量學》有較大影響;論文120篇。在深圳大學期間,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項和「全國優秀科技圖書」暨「科技進步(科技專著)二等獎」1項;曾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20世紀成就獎」。
2012年3月8日,我校李景鎮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深圳市政府、深圳大學的支持下研製成功的「SSF超快過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在西安通過了成果鑒定。該成果是由深圳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
鑒定會是由廣東省教育廳受廣東省科技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委託組織,鑒定委員會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國藩為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炳琨、薛永祺、姚建銓、林尊琪、劉頌豪、吳培亨、李同保、沈緒榜、魏子卿為副主任委員,及多名專家組成。
鑒定委員會認為,SSF超快過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是研究高速流逝過程的精密科學儀器,能提供瞬變現象的時間—空間信息、光學信息,是研究爆轟物理和沖擊波物理的關鍵光學測試設備,在高密度能量傳遞、高溫等離子體物理、高電壓放電、噴氣燃料化學和高超音速風洞實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設備。該成像記錄儀指標先進、性能穩定可靠,是一台具有原創思想和技術的先進設備,其整體性能指標與國外同類儀器相比,居國際領先地位。
據鑒定意見書,該儀器具有多項在原理和技術應用上的原始創新,儀器的主要技術性能,包括分幅成像系統時間及空間二個方向的本徵空間解析度、高速攝影時空信息率、相鄰分幅時間原理誤差,和掃描成像系統的最大掃描速度等均優於同類儀器的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突破了國際學術界認為的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系統不能達到單功能超高速攝影機高空間解析度的結論。
據了解,深圳大學李景鎮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歷時八年的協同作戰,銳意創新,堅忍不拔,終於摘取了這顆超高速轉鏡成像領域「皇冠上的珍珠」,也是繼二00五年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之後的又一重要成果。

Ⅱ 黃介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長期從事水利工程規劃與管理、農田排水與水環境、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承擔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節水灌溉與農業綜合技術研究」、國家863重大專項「南方季節性缺水灌區節水灌溉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專題、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課題「灌區農田排水與再利用技術」、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農業綜合節水技術集成」、澳大利亞國際農業基金課題「灌區灌溉系統水管理研究」、國家948「控制排水田間工程及水管理成套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農田節水灌溉的增產及環境影響效應的應用基礎研究」、「宜昌市東風渠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重慶市西山灌區水庫群聯合調度及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廣州市番禺區水利綜合發展規劃」等40餘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了《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農田排水工程技術管理規程》等多項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10餘篇。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低丘紅壤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二等獎「有物理基礎的LL分布水文模型集成與應用」、農業節水科學技術一等獎「北方半乾旱地區農業節水系統理論與綜合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研究型大學水利類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等多項獎勵。

Ⅲ 伍鵬程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整函數、亞純函數值分布理論中的虧值理論和函數的增長性質,多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獲貴州省首屆青年科技獎,被評為貴州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管專家。在美國數學會主辦的《數學進展》、《復分析理論及其應用》、羅馬尼亞的《數學雜志》、紐西蘭的《數學雜志》以及國內的《中國科學》、《數學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Ⅳ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新認識

1.2.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系統地劃分了四川盆地及周緣構造體系類型:緯向構造體系、華夏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及弧形構造體系等,各構造體系之間形成斜接,反接、疊加及穿切等復合聯合關系,構造體系演化具四大明顯特徵;第一古構造體系控制構造-沉積遷移作用;第二構造體系疊加復合作用;第三構造體系差異性,即:同一個構造斷裂帶兩端活動性及強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2)深化了單一構造體系或多構造體系的復合控油源區及生、儲、蓋組合分布,如川西上三疊統及侏羅系油氣區主要受控於華夏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的復合作用。

3)建立了3種構造體系控油模式:①新華夏構造體系與緯向構造體系聯合控制廣福坪氣田模式;②反「S」型構造體系控制下的永宜氣田,石油溝-東溪油氣田及相國寺氣田等;③緯向系與經向系聯合作用下形成納敘氣田。

4)總結了四川盆地油氣分布規律:①各時代古隆起控制油氣田分布,如樂山-龍女寺、瀘州、開江、大興、江油-綿竹等古隆起及周圍是油氣田分布重要地區;②各時代區域性不整合面控制油氣分布,如震旦系與寒武系、寒武系與奧陶系、奧陶系與志留系、志留系與泥盆系、泥盆系與石炭系、中三疊統與上三疊統等,這些區域性不整合面經歷不同程度的風化剝蝕和淋濾作用,造就了程度不同的碳酸鹽岩縫、洞、孔儲集體,有利於油氣富集成藏;③沉積相控制油氣田分布,如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和侏羅系碎屑岩的三角洲相,及石炭-二疊系的礁灘相,均是油氣田分布有利地區(帶);④多期不同方向應力作用形成多組裂縫是油氣有利聚集地區(帶)。

5)指出了四川盆地油氣勘探有利地區和勘探方向:①5個古隆起及周圍地區(樂山-龍女寺、瀘州、開江、大興及江油-綿竹);②石炭系-中三疊統碳酸鹽岩礁灘相帶;③上三疊統和侏羅系碎屑岩三角洲及河道砂體區;④多個區域性不整合面碳酸鹽岩縫、洞、孔發育層(帶);⑤各時期多應力方向形成的多組裂縫區(帶)是油氣聚集的重點,如川西和川中須家河組。

1.2.2 創新點

1)首次系統地劃分了盆地及周緣地區構造體系類型,即華夏構造體系、緯向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系及弧形構造體系及其復合、聯合關系。

2)首次恢復了在構造體系控制下的各時代盆地原型,即元古宙裂谷盆地、震旦-奧陶紀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紀擠壓、克拉通盆地、石炭紀-中三疊世克拉通內坳陷盆地、晚三疊世-新近紀前陸盆地。

3)建立了3類構造體系控油模式:①緯向和新華夏體系復合型;②反「S」型;③緯向構造體系與SN向構造復合型。

Ⅳ 課題申請表中的「預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這一項 應該怎麼寫啊 知道的說下喲 謝謝啦 急呀-

論文的預期結果一般在開題報告裡面,也就是論文的研究對象預期中版期望能帶來的理論意義(比權如開創性的理論研究方法,對某個理論或者計算方法的優化等)、經濟效益等。

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


(5)成果去向擴展閱讀:

科研立項申請立論依據注意事項:

一般指重要科學意義或國民經濟重要科技問題。選題決定其科學意義。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問題,重大地質事件的形成機制,新理論與新方法。

這是此部分的關鍵點,也是整個立項申請書的特色與靈魂。問題重要是前提,研究創新是基礎。要有明顯創新。

Ⅵ 調研成果去向什麼意思

調研成果去向有預計去向和最終去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
二是為同行研究者提供研究參考;
三是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借鑒。

Ⅶ 如何寫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及使用范圍

去向應該指的是應用的價值。
可以這樣寫:
課題可以為XX領域的其他科研人員提供參考,為同行提供決策指導。

Ⅷ 政研論文申報表中的成果轉化情況怎麼填

預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
就是說讓你填課題最後能產生什麼成果。
成果一般是發表SCI論文幾篇、申報專利幾項等

Ⅸ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有何區別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的區別是概念的內涵不同,含義不同,轉移方向不同。版
一、概念的內涵不權同
科技成果轉化重在"化",即科技成果或技術形態的變化,而技術轉移重在"移",即技術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
二、含義不同
科技成果轉化指的是將前沿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也就是從紙上談兵,到真刀真槍的實戰,而技術轉移,是將技術轉移給其它機構。
三、轉移方向不同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技術轉移指某種技術(包括成熟技術和處於發明狀態的技術)由其起源地點或實踐領域轉而應用於其他地點或領域的過程。按其轉移方向,一般可分為地理空間位置上的雙向傳播和不同實踐領域的單向擴散兩大類;按轉移方式,可分為有償轉移和無償轉移;按轉移的范圍,可分為國際轉移和國內轉移。
科技成果轉化要選擇專業的機構,客觀、全面、科學的技術評價報告,有利於項目融資、合作開發、成果推廣轉化及產業化。廣東文華氏是專業的第三方平台,可根據客戶提供的想法,提供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指導。

Ⅹ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預期社會效益等.怎麼填

閱讀全文

與成果去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