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科學家和他們的姓名,成果,國籍的問題,簡單啊!!!~~~
1馮·諾依曼 美籍匈牙利人 電子計算機 盡人皆知
貝爾 英國 電話 通信工具
2蒙德爾 (奧地利)、馮·卡門(美籍匈牙利)、陳省身(美籍中國)、德萊斯(德)、貝爾(英)、鄭守仁(中國)
『貳』 愛因斯坦的成就,國籍,貢獻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士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他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不是因為相對論這個偉大成就,而是量子理論,因為在他提出相對論的時候,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認為是一種謬論,而後來事實證明相對論是一個偉大的發現,當時間已經過去好幾年了,為了補償,評獎協會就以量子理論的成就頒給了他諾貝爾獎
『叄』 【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的成就與國籍】
愛因斯坦,達爾文,帕斯卡,亞里士多德,霍金,牛頓,安培,歐姆,高斯,法拉第,羅伯特虎克,列文虎克,波爾,瓦特,愛迪生,萊特兄弟,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柏拉圖,丁肇中,史蒂芬孫,西門子,伽利略,哥白尼竺可楨 汪德昭、汪德輝、汪德宮汪 郭沫若 李四光 馮友蘭 斯蒂芬森 波爾,亞里士多德,安培,歐姆,韋伯,帕斯卡 盧瑟福,查德威克,湯姆生
卡文笛許
楊振寧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42年獲西南聯大物理學學士、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1945負笈美國,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楊振寧與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弱衰變過程中「宇稱不守恆」理論(指真實世界和鏡子里的影像世界不對稱),並得到實驗證實,1957楊振寧、李政道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教授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的關系密切。1964年楊振寧應中文大學的邀請到香港大會堂演講,70年代起,楊振寧經常到中文大學訪問,1994年他與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設立數學科學研究所。1999年起,楊振寧教授宣布將他全部獎章(包括諾貝爾獎章)、論文、手稿及書札,捐贈給中文大學。(劉光金)
李政道(192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抗戰時期在國立浙江大學(當時在貴州省)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1946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1950年獲博士學位。1950-1951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1951-1953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3-196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理論物理學教授,1963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MRMY.NET收集]
李政道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解決了當時的θ-τ之謎——就是後來稱為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一種衰變成偶宇稱態,一種衰變成奇宇稱態。如果弱衰變過程中宇稱守恆,那麼它們必定是兩種宇稱狀態不同的K介子。但是從質量和壽命來看,它們又應該是同一種介子。他們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並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是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李政道和楊振寧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MRMY.NET收集]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1949年與羅森布拉斯和楊振寧合作提出普適費米弱作用和中間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1952年與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1954年發表了量子場論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論。1957年與奧赫梅和楊振寧合作提出電荷共軛不守恆和時間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氣體的分子動理論,對研究氦Ⅱ的超流動性作出了貢獻。1962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帶電矢量介子電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與瑙恩伯合作,研究了無(靜止)質量的粒子所參與的過程中,紅外發散可以全部抵銷問題,這項工作又稱李-瑙恩伯定理。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場代數理論。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發破缺的問題,又發現和研究了非拓撲性孤立子,並建立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繼續在路徑積分問題、格點規范問題和時間為動力學變數等方面開展工作;後來又建立了離散力學的基礎。[MRMY.NET收集]
李政道十分關心中國物理學的發展,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國訪問講學。1980年以來,他發起組織美國幾十所主要大學在中國聯合招收物理學研究生,為培養中國青年物理學家作出了貢獻。他受聘為暨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MRMY.NET收集]
德裔美國科學家。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1879 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烏耳姆鎮的一個小業主家庭,1955年4 月18日卒於美國普林斯頓。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自幼喜愛音樂,是一名熟練的小提琴手。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並取得瑞士籍。後在伯爾尼瑞士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都是在這里作出的。1909年首次在學術界任職,出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4年,應M.普朗克和W.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愛因斯坦因為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首遭迫害,被迫移居美國的普林斯頓。1940年入美國籍。1945年退休。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分別於1905年和191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重新詮釋物理學的基本概念,修正了牛頓力學,取代了傳統的萬有引力理論,使物理理論的預測更為精確。愛因斯坦和牛頓是物理史上並列的巨人。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1905年是愛因斯坦一生中,也是物理史上的神奇年。愛因斯坦的超人智慧迸出了耀眼的光芒。以26歲的年齡,在沒有其它學術聯系的情況下,一年內發表了三篇震撼物理學界的論文:光的量子說(解釋光電效應)、布朗運動(證明分子的存在)和狹義相對論(修正了牛頓力學)。其後的幾年內,愛因斯坦從一名沒沒無名的青年學子,一躍而為國際上知名的學者。歐洲各著名大學爭相禮聘。1912年,愛因斯坦很高興回到蘇黎世的母校任教,但不久後,他在德國科學界的力邀下,前往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進行研究工作。在德國的工作期間,他離了婚,後來另娶他的表妹為妻。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1915年,愛因斯坦又發表了一篇驚世的名作--廣義相對論,取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對於物理學的理論發展和對宇宙現象的認識,有極為深遠的影響。1921年,愛因斯坦以解釋光電效應的光子說,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為世界性家喻戶曉的名人。這時德國的納粹黨興起,反猶太活動四處蔓延,愛因斯坦極感不安,憎惡當時盛行的軍國主義氣氛。1933年,希特勒掌握政權,迫害猶太人,這時愛因斯坦正在美國訪問,為逃避希特勒的懸賞暗殺,他定居在普林斯頓大學,成為高等學術研究所的教授。因為擔心德國納粹政府搶先造出原子彈,為禍世界,1939年,愛因斯坦應美國一些著名原子核物理學家的請求,寫信給美國羅斯福總統,建議集合科學界的力量,發展原子彈。這就是著名的曼哈頓計劃的起源。 [http://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雖然愛因斯坦曾主張製造原子彈,但他是一名熱誠的和平主義者,大力鼓吹以和平手段來解決國際間的紛爭。1955年,愛因斯坦在平靜中去世,享年76歲。
斯蒂芬.霍金 (1942-)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www.mrmy.net上有更多資料]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越多越好?www.mrmy.net上基本上都有的.建議你去看看
『肆』 請將科學家與相應的研究成果、國籍用線連起來 林奈 提出「生
19世紀初,法國學者拉馬克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生物學」一詞,從此,人們才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統一稱為「生物學「.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學家、冒險家,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雙命名法,創立了統一的生物命名法. 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 哈維是英國的生理學家.哈維是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首次闡明了血液循環的原理. 故答案為: ![]() |
『伍』 弗洛伊德的國籍及其成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國籍:
奧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陸』 成果原名叫什麼
成果,1995年5月來23日出生於江蘇源省無錫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1]。
2018年,成果加入上海恩喬依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並主演了大銀幕處女作《塞罕壩上》。2019年,其主演的青春劇《嘀!男友卡》播出。2020年,成果因在都市喜劇《愛情公寓5》中飾演諸葛大力而被更多觀眾認識[2]。
中文名
成果
別名
犬來八荒、狗哥
國籍
中國
星座
雙子座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柒』 5位外國科學家的國籍以及研究成果還有姓名
1、物理力學大師,英國科學巨匠——牛頓。開創了經典物理力學原理,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
2、相對論創立者,德國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式的提出,詳細闡明了物質與能量的關系,使一個指甲蓋大小的物質也能完全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成為可能。
3、英國內科專家愛德華·詹納發明和普及了一種預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種疫苗法。挽救了成千上萬的人類的生命。
4、計算機之父,英國科學家圖靈。可以說他就是計算機的靈魂所在。
5、「日心說」的創立者,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打破了統治歐洲乃至世界將近上千年的宗教學說「地心說」。
『捌』 國籍對科學家們意味著什麼
有沒有發現,大多數獲獎的科學家是美籍的?比如丁肇中,楊振寧。因為這些科學家在本國內,一方面科技水平可能達不到他們需要研究的范圍,還有一方面是資金,為什麼科學家都去美國?不僅僅是美國對科學界的尊重,還有就是美國能出錢供你搞研究,而且這些資金,跟他們在自己本國所能得到的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當然,發達國家為了招到全世界的頂級科學家也是費了不少功夫和金錢的。如果你不加入他們的國籍,你根本無法得到資助。
國籍只是他們達到成功的途徑,不過也有是在本國內遭到迫害,比如愛因斯坦。
他們對民族的熱愛,我在這里舉一個例子,丁肇中。他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堅持用中文表達獲獎感言,第一次讓中文響徹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
『玖』 愛迪生的國籍與成就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他一生中的發明超過二千多種。他不但成為近代物理史上一位相當傑出的科學家,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愛迪生一生卓越的成就並非僥幸,而是他百折不撓、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成果。由於家境貧困,愛迪生只受過三個月的小學教育,十二歲就開始在火車上工作。雖然如此,他仍然努力不懈,刻苦自學。他在少年時代已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但掌握了豐富的電學、化學等知識,還喜歡在車上和家裡進行一些「小實驗」。1863 年,他在一家鐵路公司當服務員,他的發明生涯也從此開始。隨著他的發明一個個地誕生,他的名子開始為人熟悉,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
1873 年愛迪生製造出雙工式發報機,翌年又製造了四工式發報機。1876 年,他在門洛帕克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也就是「愛迪生發明工廠」。在往後的兩年,他發明了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使他獲得法國爵士的銜頭。
愛迪生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電燈。他做了 1600 多次耐熱材料和 600 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燈泡。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為了推廣電燈的使用,他研究出並聯電路、保險絲、絕緣物質、銅線網路等電器系統的各種附加設備;又製造了電壓穩定的發電機和經濟配電的三線掣。1882 年他在紐約建立了一個電力網。雖然他使用直流電 的輸電方法限制了傳送電力的距離,但這項偉大的貢獻,已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
1883 年愛迪生發現熱電子發射現象,為電子管的面世奠定了基礎。1887 年,他在西奧倫治建立了更大的實驗室。在那裡他的發明更是多不勝數,其中較重大的有 1888 年的電影攝錄機;1896 年的電影放映機和鎳鐵電池。他接二連三的發明,使他在1928 年獲得了國會金質特別獎。
『拾』 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的國籍統計
各國獲獎人數大排名(獲獎者的國籍以他獲獎時的國籍為准,雙重國籍者,亦不重復計算):
A.諾貝爾物理學獎(162人,分屬於16個國家)
1.美國——71人(其中有五位華裔,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
2.德國——21人
3.英國——19人
4.法國——12人
5.俄國——8人
荷蘭——8人
6.瑞典——4人
7.義大利-3人
奧地利-3人
丹麥——3人
日本——3人
8.加拿大-2人
瑞士——2人
9.愛爾蘭-1人
印度——1人(拉曼,1930年)
巴基斯坦——1人(薩拉姆,1979年。他是1984年成立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的主要發起者,該學術機構的首任院長,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B.諾貝爾化學獎(135人,分屬於19個國家)
1.美國--48人(有一位華裔,李遠哲)
2.德國--26人
英國--26人
3.法國--7人
4.瑞士—5人
5.瑞典—4人
6.加拿大-3人
荷蘭——3人
7.奧地利-2人
日本——2人
8.芬蘭,挪威,丹麥,義大利,比利時,俄國,匈牙利,捷克,阿根廷均為1人
C.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72人,分屬於20個國家)
1.美國--85人
2.英國--24人
3.德國--16人
4.法國--8人
瑞典—8人
5.瑞士—6人
6.丹麥—--4人
澳大利亞-4人
7.比利時——3人
8.奧地利-2人
荷蘭-2人
俄國-2人
義大利-2人
9.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南非(歐洲裔科學家)均為1人
D.前述諾貝爾三大科技類獎總排名(469人,分屬於26個國家)
1.美國--204人
2.英國--69人
3.德國--63人
4.法國--27人
5.瑞典—16人
6.荷蘭—13人
瑞士--13人
7.俄國--11人
8.丹麥--8人
9.奧地利-7人
10.義大利-6人
加拿大-6人
日本--6人
11.比利時--4人
澳大利亞-4人
12.匈牙利--2人
阿根廷--2人
13.挪威,芬蘭,捷克,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均為1人
E.菲爾茲數學獎排名結果(此獎由加拿大數學家、教育家約翰·菲爾茲(1863—1932年)發起倡立,因其高度的嚴肅性與權威性,被公認為「國際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每四年評選一次,每一次限定在2--4人,並且原則上只授予40歲以下的青年數學家。每位獲獎者獲得1500美圓獎金,獎章上刻有阿基米德的頭像。本獎於1936年在挪威開幕的第10屆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首次頒發,至2000年,累計已有43人獲獎,分屬於9個國家。):
1.美國——16人。丘成桐(1949年—— )在1982年第19屆ICM波蘭華沙大會上成為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華裔第一人。另一名美籍華人陳省身獲得過沃爾夫獎(1983、1984年連續兩屆)。沃爾夫數學獎由美國猶太裔實業家沃爾夫捐資設立,1978年起逐年頒發,其名氣和地位遜色於菲爾茲獎。
2.法國——7人
英國——7人。 1998年,在第23屆ICM德國柏林大會上,45歲的安德魯·懷爾斯憑借1996年破解了著名的費馬大定理的傑出成就而破例獲獎,獲得「特別貢獻獎」。
3.俄國——5人
4.日本——3人
5.比利時—2人
6.德國
義大利
瑞典 均為1人
F.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排名(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而是由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中央銀行經濟學獎」,獲獎者亦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本獎自1969年起逐年頒發,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至2000年,累計已有46人獲獎,分屬於12個國家):
1.美國——30人
2.英國——4人
3.瑞典——2人
挪威——2人
4.法國、德國、荷蘭、加拿大、奧地利、俄國、印度(森,1998年)、 聖露西亞(W.A.劉易斯,非洲裔經濟學家,1979年)均為1人
G.各國大學獲獎人數前10強(僅限於對諾貝爾三大科技類獎項的獲獎統計。由於某一名獲獎者不同階段可能在不同的學校就學,因此,本統計結果不排除重復計算):
1.劍橋大學——56人(英國)
2.哈佛大學——38人(美國)
3.哥倫比亞大學—32人(美國)
4.芝加哥大學—22人(美國)
5.巴黎大學——19人(法國)
6.牛津大學——18人(英國)
7.加州大學——17人(美國)
8.加州理工學院—16人(美國) 柏林大學——16人(德國)
9.慕尼黑大學—15人(德國)
10.麻省理工學院—13人(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13人(美國)
小計:美國有7所大學入圍、英國有2所大學入圍、德國有2所大學入圍、法國有1所大學入圍。另外,獲獎人數排名在第11—16位(7—12人)的還有15所大學。其中,美國6所,德國2所,法國2所,英國、瑞典、丹麥、奧地利、日本各1所。